材料:中俄和平解決所有邊界問題

2020-12-25 環球網

(原刊於2005年06月03日《江南時報》,轉自人民網)

中國和俄羅斯2日在符拉迪沃斯託克互換《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批准書,這標誌著兩國徹底解決了所有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根據補充協定,中俄最後一部分有爭議的邊界土地,包括位於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界處的黑瞎子島和靠近內蒙古滿洲裡的阿巴該圖洲渚在內近375平方公裡,雙方將各得約一半。

中俄外長互換補充協定批准書

這次和平解決是兩國經過40多年談判,雙方最終都做出讓步後取得的外交成果。這使中俄長達4300多公裡的共同邊界有望成為兩國人民和平、友好、合作、發展的紐帶。

補充協定是去年10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期間,兩國在多年談判基礎上簽署的,已得到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俄羅斯杜馬全體會議和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全體會議批准。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2日互換了該補充協定的批准書。

普京已籤署有關批准該補充協定的聯邦法律。他表示,要解決俄中邊界問題,達成符合俄羅斯聯邦利益、可接受的解決方案,須做出某種「妥協」。5月2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孔泉對俄羅斯國家杜馬高票批准該協定表示歡迎。他說:「我們共同的目標就是通過雙方的努力使中俄邊界真正成為一條和平的邊界、合作的邊界、友好的邊界。」

為他國和平解決領土糾紛樹榜樣

俄羅斯前總理普裡馬科夫認為,這次和平解決是一個偉大成就,它將兩國間曾經發生過的和有可能發生的所有領土爭端與不和徹底變為歷史。

俄羅斯《外交官》雜誌社社長塔夫羅夫斯基對新華社記者說:「俄中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為其他國家在互惠互利基礎上和平解決領土糾紛樹立了典範。」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盛世良表示,劃定這樣一個兩國都滿意的邊界,既尊重歷史,又照顧了現實。「對中國來說,這具有劃時代意義。在舊中國,中國從來都是丟失領土,從來沒有依法要回來一小塊領土,這是第一次。」他說。

中俄邊界東段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地處交通要衝,最終歸屬明確後,更有利於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而邊界居民將成為最大受益者。

黑龍江撫遠縣環保工作者吳智夫的家與黑瞎子島隔江相望。他說:「不少撫遠人和對岸的俄羅斯人有商業合作,有的甚至成了朋友。現在邊界問題解決了,我們心裡更踏實了。」黑龍江省發改委官員說,該省正打算對黑瞎子島的開發進行整體規劃,並將建設邊境地區的口岸、貨場等基礎設施。

回歸後的一半黑瞎子島是啥樣

雖然中國官員尚未登島,但從目前的材料來看,可以大致了解黑瞎子島的概況。黑瞎子島又名撫遠三角洲,是由黑龍江、烏蘇里江以及兩江之間一條細細的撫遠水道圍起來的三角形地塊,由一系列島嶼組成,比一般的江中島嶼要大得多,面積300多平方公裡。

在有關的報導中,這個島被稱為兩國「有爭議地區」。一位中國官員張保華(化名)不同意這一說法。因工作原因,張保華非常了解這一地區的歷史。他說:「我們要清楚,那不是『有爭議』領土。按歷史事實和法律,這都是我們的。」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沙俄強迫清政府籤訂《中俄璦琿條約》,奪去黑龍江以北約63萬平方公裡土地,1860年又強迫籤訂《北京條約》,約定中俄東段邊界以黑龍江、烏蘇里江為界,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劃歸俄國;原住這一地區的中國人,仍準留住。這一條約又強行割佔了中國領土40多萬平方公裡。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黑瞎子島島上自然資源豐富多樣,70%的面積可用做耕地、割草場或者牧場,島上棲息著珍貴的毛皮獸和水鳥,在黑龍江及其支流以及河灘湖泊中有許多種魚類,比整個伏爾加河流域的還要多。這裡現在已有果菜園15000個左右,有成千上萬個市民到這裡觀光。

但值得注意的是,「島嶼現在的開發狀況是不平衡的,直接劃入(哈巴羅夫斯克)市區的東部開發得多些。在面積為61平方公裡的肥沃低地四周建了環形的防水淹的高壩。低地內每年出產4000多噸土豆,夏天可餵養1500頭牛,年產奶量可達1700噸。島上有10個農場,幾個城中工業企業的旅遊基地。在大烏蘇里斯基島上坐落著兩個有常住人口的村莊。」而從《共青團真理報》的報導中也可得知,還給中國的土地上,除了乾草和鮮魚,沒有任何其他的東西。

據記者近距離的環島觀察,在劃歸給中國的西部一半中,基本上沒有什麼開發的痕跡,全是溼地以及茂密的青草和低矮樹木。

專家稱俄羅斯民眾反應平靜

曾有人預料,當俄羅斯議會最後批准《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後,俄羅斯一些民眾可能會有情緒反應。黑龍江大學俄羅斯研究所的專家於曉麗長期研究俄羅斯輿情,其報告《中俄「爭議島嶼」問題論析》曾產生很大影響。經過調查了解近期的俄羅斯輿情後,她認為,俄羅斯議會批准協定後,俄羅斯方面反應平靜,事前反響最強烈的哈巴羅夫斯克地區媒體,基本再沒有反對的聲音。

記者在哈巴羅夫斯克時,數位居民都感嘆哈巴羅夫斯克最近幾年的快速發展,認為這是普京總統的功勞,所以也易於接受黑瞎子島一部分即將歸還中國的現實。

和平談判歷經40餘年風風雨雨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問題研究所的中俄關係專家斯曼羅季諾夫博士說,「《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是雙方40餘年艱苦談判的結果,也是俄中建立21世紀戰略夥伴關係的結果。」

據斯曼羅季諾夫博士介紹,雙方第一次談判始於1964年2月23日,持續了半年時間。第二次談判始於1969年10月20日,後因珍寶島事件而終止。這種僵局一直持續到1986年7月,當時的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在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發表《蘇聯願意在任何時候和任何級別上同中國認真地討論建立睦鄰局勢問題》的講話。1987年2月蘇中開始了第三次國界談判。在這次談判中,蘇中雙方首先統一了解決邊界問題的原則,同意以有關目前蘇中邊界的條約為基礎,根據公認的國際法準則,本著平等協商、互諒互讓的精神,公正合理地解決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

1991年5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俄,兩國領導人籤署了《中俄國界東段協定》,確定成立兩國聯合勘界委員會,完成最後勘界工作。主要原則是,國界勘分以通航界河主航道中心線、非通航界河水面中心線為依據。在此協定中,中方在基本實現獲得阿穆爾河(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方一側島嶼(包括珍寶島)主權的同時,還保留了經烏蘇里斯基島嶼(黑瞎子島)外側兩江水域的航行權和經圖們江口的出海權。聯合委員會於1993年著手工作。到1998年為止,完成了包括西部54公裡和東部全部國界線勘界任務的98%,並在實地豎立了界碑。

第四次談判開始於2001年7月的《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一直持續到2004年的《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

相關焦點

  • 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今會晤 邊界問題是焦點
    在會晤前夕,我們連線了新華社駐印度記者吳強:   中印邊界問題第13次會晤中方特別代表,國務委員戴秉國8月6號凌晨從北京抵達新德裡,在機場他受到了印度官員的歡迎,戴秉國將在7號與印度國家安全顧問納拉亞南舉行會晤,雙方將就如何尋求對兩國邊界問題的政治解決方案以及保持兩國邊界地區的安寧和和平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戴秉國國務委員除了會見納拉亞南外還將會見印度政府和國大黨的高層領導。
  • 外交部稱中國九成陸地邊界已劃定 總體形勢穩定
    新中國成立初期,繼承的是一條與所有周邊國家都存在爭議的陸地邊界:有的是不平等條約規定的邊界,有的是多年形成的傳統習慣線,還有實際控制線。  此後,中國經歷了兩次解決陸地邊界問題的高峰期。一次是上世紀60年代,中國和緬甸、尼泊爾、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國籤訂了邊界條約或協定。
  • 為什麼會有「中俄待議區」?
    因此在討論中俄待議區的問題以前,首先要對雅克薩之戰以及《尼布楚條約》的籤訂過程和內容有所了解。第一次雅克薩之戰雅克薩之戰是中俄圍繞雅克薩城進行的爭奪戰。1665年冬季,切爾尼戈夫斯基佔據並重建了雅克薩城,並以此為基地,招兵買馬,壯大勢力,為清朝的邊疆帶來了不小隱患。
  • 「中俄結盟」為何缺乏現實可行性
    中俄關係達到了高水平,兩國官方都認為,現在是中俄關係歷史上的最好時期。當然,對於這一判斷,可以提出許多問題。中國和俄羅斯在17世紀初期開始正式接觸,迄今將近400年的歷史。中俄在1689年籤訂第一個邊界條約,這被視為兩國正式外交關係的開始,迄今也有300多年。在這全部300多年的歷史中,1950年代是中俄友好與合作的最高峰。與之相比,現在的中俄關係在諸多方面有所不及。
  • 雅克薩之戰:清朝初期中俄的衝突
    這也可以稱為中俄衝突的開端。1681年之後,隨著清朝平三藩、收回臺灣,大清朝的軍事實力、綜合國力等硬體條件逐步提高。康熙帝決定以武力驅逐沙俄侵略者。1682年,康熙帝親到撫順、興京、哈達城及松花江等地考察邊防,制定了以軍事反擊和外交談判相結合的反擊策略。
  • 中俄關於當前世界形勢和重大國際問題的聯合聲明(全文)
    儘管當前國際形勢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有所增加,但和平共處與可持續發展仍是時代主題。堅持走多邊主義道路解決重大問題,本著「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通過完善全球治理應對各類威脅與挑戰,推動互利合作,構建以全人類團結和共同利益為基礎的國際關係,是國際社會的必然選擇。
  • 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領土問題
    2001年7月16日,雙方終於籤署了《俄中邊界條約》,宣示兩國互無領土要求,並表示對尚未解決的邊界問題,同意以談判方式謀求解決之道。  目前,俄中邊界還有哪些爭議地區尚未解決,第一是位於額爾古納河阿巴該圖附近的大島(中國地名為;韭菜通島),第二則是位於黑龍江上的大烏蘇里島(中國稱之為:黑瞎子島)及塔拉巴羅夫島(中國地名為:銀龍島)。
  • 儘快解決卡脖子問題!國產航發取得突破,中俄聯手打破美國壟斷
    據環球網12月23日報導,作為繼C919中型客機後的又一款國產大飛機,中俄合作研發的CR929遠程大型寬體客機國產化步伐從未停止。作為飛機的"心臟",CR929的國產發動機研發工作有大突破。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針對產業薄弱環節,要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毋庸置疑的是,航空發動機顯然在這其中至關重要。CR929項目是中國諸多大飛機項目中非常重要的重頭戲。它是一種超大的寬體客機。總師表示,它的航程能達到1.2萬公裡。這是什麼概念呢?意味著它可以從北京直飛美國洛杉磯而無需轉機。
  • 溫家寶抵河內 指中越領土邊界問題逐步得到解決
    中新網河內10月6日電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天在此間表示,近年來中越關係發展順利,成果顯著,兩國邊界領土等歷史遺留問題逐步得到解決。  應越南總理潘文凱的邀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於10月6日抵達河內,開始為期四天的越南之行。
  • 周恩來與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
    他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方針的確立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直接領導開創的對臺工作,為今天海峽兩岸關係發生的歷史性變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推動中美談判,為和平統一祖國創造條件  1950年,在韓戰爆發的同時,美國軍事力量進駐中國領土臺灣。這使原本屬於中國內政的臺灣問題國際化、複雜化了。
  • 中俄海上聯合軍演的含義
    中方強調,此次演習旨在深化中俄兩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提高共同應對新挑戰、新威脅的能力,維護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俄國防部新聞局長格納申科則進一步明確指出,此次演習不針對第三國。中國海軍如果可以與其進行對抗演習,可以獲得防禦美軍核潛艇的經驗。 中俄軍事合作交流的前景廣闊 近年來,「中俄軍事同盟」一直是兩國學界、甚至普通民眾所關心的外交軍事問題。中國國內不少人希望中俄能夠結成軍事同盟,共同對抗美國全球軍事體系的緊逼。
  • 中俄總理第二十五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全文)
    一兩國總理(以下簡稱「雙方」)指出,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保持高水平運行和高度互信。全面深化中俄合作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對促進地區及世界的和平、穩定、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中俄貿易暢通工作組框架下加強合作,進一步推動解決雙邊貿易投資合作中存在的問題。——支持2021年在俄羅斯舉辦第七屆中俄博覽會。——促進經濟特區運行經驗交流,組織投資者考察,鼓勵中國企業在俄羅斯經濟特區、跨越式經濟社會發展區和符拉迪沃斯託克自由港等區域內開展項目合作。
  • 俄防長伊萬諾夫:中俄不存在任何重大政治問題
    他說,目前兩國關係中不存在任何重大政治問題。通過雙方努力,制約兩國關係發展的邊境問題已經解決。兩國有史以來第一次通過並正在成功落實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實施綱要。這一全面的中期計劃涉及到各方面合作——從經濟和人文合作到諸如防禦和安全等敏感領域的共同行動等。  有關中俄軍事合作問題,伊萬諾夫說,軍事合作在兩國夥伴關係中佔有重要地位。
  • 王偉光:從戰略高度認識和發展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1689年,中俄兩國籤訂《尼布楚條約》,明確規定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及外興安嶺為中俄東段邊界,外興安嶺以南的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流域是中國領土,黑龍江、烏蘇里江都是中國的內河。《尼布楚條約》籤訂後,沙俄侵略者時有對我黑龍江流域的侵犯,但總體上兩國保持了近百年相對和平正常的狀態。
  • 軍事解決朝鮮半島問題?這個核大國加了三個字的定語!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聯合國8月30日消息,俄常駐聯合國代表瓦西裡涅邊賈稱,不可能軍事解決朝鮮半島問題,還必須摒棄針對該國的單方面制裁。涅邊賈在朝鮮新的飛彈發射後舉行的安理會緊急會議上表示:"不可能軍事解決朝鮮半島問題。我們認為,安理會的所有對朝進一步決定都應明確指出這點。還必須排除超出安理會本身所採取制裁的額外的單方面制裁。"
  • 外交部:印軍非法越界破壞邊界現狀 撤回部隊是外交解決的前提
    央視網報導,今天(10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印度記者援引印媒報導稱,印方越界部隊已在洞朗地區做好長期對峙準備,印方同時尋求通過外交渠道解決中印邊界對峙問題。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回應,相關報導如果屬實,則證明印方越界行為是有組織、有預謀地破壞中印邊界錫金段現狀,並再次強調,印方撤回越界部隊是外交解決的前提和基礎。
  • 中俄執政黨對話機制第八次會議達成重要共識成果
    雙方代表遵循中俄兩國元首共識,圍繞「『後疫情時代』的世界:中俄執政黨戰略交流與合作」的主題進行深入交流,達成《中俄執政黨對話機制第八次會議共識》(以下簡稱《共識》)。《共識》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習近平主席同普京總統保持密切溝通,從兩國人民利益出發,就兩國各領域合作交換意見。
  • 日媒:南京大屠殺紀念日,中俄展現團結
    《日本經濟新聞》12月14日文章,原題為「中俄在南京大屠殺紀念日展現團結」。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83周年紀念日。北京盧溝橋附近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一場相關活動。我之前聽說,抗戰館將與俄駐華大使館合作組織圖片展以配合紀念活動,其間會展出蘇聯女記者拍攝的照片。
  • 一中俄混血女孩,為和平替蘇軍勸日軍投降,三入虎穴後不知所蹤
    在二戰尾端,中俄邊境,有一名17歲的少女,永遠留在了那個時刻,她沒有沒有烈士的名份,沒有墳墓和傳記,卻是綏芬河永遠的英雄,永遠的和平天使。這位中俄混血的女孩名為嘎麗婭,出生於中國黑龍江省邊境城市綏芬河市,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烏克蘭人,白俄後裔。嘎麗婭原本也是一名天真活潑的少女,又生活在多民族中,不僅會中俄兩國語言,還在與日本鄰居的相處下學會了日語,在良好的教育下,嘎麗婭成長成一名眉清目秀、彬彬有禮的豆蔻少女。然而,嘎麗婭本該平靜的一生卻被戰火打響。
  • 中俄防長籤字,重要協定籤署1天後,普京火力全開,怒批美國
    不過,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和俄羅斯卻通過實際行動,為維護國際軍控體系、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做出了表率。15日,中國防長魏鳳和與俄防長舉行視頻會議,共同籤署了《關於延長2009年10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俄羅斯聯邦政府關於相互通報發射彈道飛彈和航天運載火箭的協定〉有效期的議定書》,使《協定》有效期延長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