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戶17年前存銀行1.1萬 取款時發現帳戶被註銷

2020-12-22 騰訊大浙網

17年前在中國郵政儲蓄存款11000元,17年後去取款時,發現帳戶已被註銷,儲戶的兒子黨先生疑惑:「父親的存款哪去了,存摺還在儲戶手中,又是誰註銷了存款帳戶?」

整理物品發現父親17年前存摺

昨日上午10時許,在西安城東電力總醫院,華商報記者見到黨先生。

「這筆錢是我父親在寧波援建發電廠時存的,存摺的開戶人姓名是我母親。」黨先生說,存款是活期的,一次性存了11000元,發電廠修好後,父親就返回西安。「在寧波存錢,他從沒給我們子女說過。」黨先生說,直到今年10月30日,他們兄弟幾個在整理父親的物品時,發現這個存摺。

「我父親85歲了,得了小腦萎縮,以前的事都不記得。」黨先生說,已80歲的老母親也想不起來有這回事。

無存取記錄帳戶卻被銷戶

黨先生的二弟電話告訴華商報記者,當他拿著存摺去金花路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諮詢時,銀行工作人員查詢後告訴他,這張存摺是1997年11月23日開的戶,郵政儲蓄邏輯集中系統顯示,該存摺的存款帳戶已被銷戶。「怎麼可能呢?存款銷戶時,銀行是要將存摺收回的呀。」黨先生的二弟說。

黨先生的二弟讓銀行出具了一份郵政儲蓄邏輯集中系統詳單。

昨日,華商報記者見到這份詳單及存摺。存摺顯示,1997年11月23日開戶當天,黨先生的父親確實存入了11000元。此後,存摺上再無任何的存取交易記錄。而「郵政儲蓄邏輯集中系統」詳單中則顯示,黨先生的父親當時辦理的是活期儲蓄,存摺餘額為:11000元,折撤銷標誌一欄為空白,帳戶餘額一欄卻顯示為「0.00」,帳戶可用餘額為:「0.00」,加辦業務數量一欄顯示為「0」,帳戶狀態一欄顯示的卻是:「銷戶」,最後交易日一欄顯示為:「2013年6月22日」。

「存摺餘額11000元,存摺未銷戶,自錢存入後業務數量是0,也就是說這筆錢,我父親存入後,就再也沒有存取過。」黨先生說,父親因得小腦萎縮,忘記以前的所有事情,他們兄弟幾個,2013年也沒人去過寧波,也沒人知道這張存摺存在,黨先生疑惑:「那我父親存摺上的11000元哪去了,又是誰銷了這個存款帳戶?」

開戶銀行:銀行無權私自銷戶

根據黨先生提供的詳單顯示,其父親當時辦理存摺的開戶銀行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寧波海曙區開明支行。記者通過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客服電話,查到寧波海曙區開明支行的電話。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寧波海曙區開明支行工作人員表示,長時間無交易記錄帳戶是不會被銷戶的,另外客戶帳戶上的錢是客戶自己的,銀行沒有權利私自對客戶帳戶進行銷戶,把錢歸為銀行所有。帳戶銷戶的話,客戶必須拿存摺去銀行,輸入密碼,籤字確認後才能銷戶。

這位工作人員說,客戶在寧波開的戶,只有在浙江省內才能銷戶,出了浙江是不能銷戶的。

對於黨先生遇到的問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寧波海曙區開明支行的工作人員也表示奇怪。她建議黨先生拿著存摺,先到西安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申報問題單,由銀行查看帳戶明細,看看帳戶內的錢有沒有被取走,什麼時候取的,是在寧波取的,還是在西安取的。「取款單據是有留底的,誰籤的字都可以查清楚。」這位工作人員說,如果黨先生家人還有疑問的話,可在公證機構申請委託公證,前往寧波開戶銀行代替其父查清錢去了哪,帳戶是被誰銷的。

了解更多財經資訊,請點擊大浙財經

掃描關注騰訊大浙網官方微信,讓您掌握第一手浙江生活資訊。

相關焦點

  • 銀行帳戶莫名被銷 17年前存的11000元哪去了
    核心提示: 17年前在中國郵政儲蓄存款11000元,17年後去取款時,發現帳戶已被註銷,儲戶的兒子黨先生疑惑:「父親的存款哪去了,存摺還在儲戶手中,又是誰註銷了存款帳戶?」 17年前在中國郵政儲蓄存款11000元,17年後去取款時,發現帳戶已被註銷,儲戶的兒子黨先生疑惑:「父親的存款哪去了,存摺還在儲戶手中,又是誰註銷了存款帳戶?」整理物品發現父親17年前存摺昨日上午10時許,在西安城東電力總醫院,記者見到黨先生。
  • 郵政儲蓄銀行南昌市火車站支行僅憑密碼註銷帳戶遭儲戶質疑
    08年4月份的時候他與一老鄉在南昌市火車站附近合開了一家小餐館,而為了方便做生意,同年7月12日,他便在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南昌市火車站支行開設了一個活期存摺帳號:60421005920006xxxx,並將部分現金存入該帳戶。然而,一個月之後,韓先生竟意外的發現自己存摺上的錢被人分兩次給「掏空」了(每次都提走了13500元)。
  • 手持存摺可跨銀行存取款
    如招商銀行廣州分行規定,代理同城存款、取款業務,按交易金額0.1%(最低3元,最高50元)收取。代理異地存款、取款業務:按交易金額0.5%(最低10元)收取。代理查詢業務1元每筆,若和通存通兌業務一起辦理的,免收查詢手續費。  須先到開戶行申請  據銀行界人士介紹,此次在全國開通的個人存款通存通兌業務,包括個人存款帳戶存取現金、轉帳和帳戶餘額查詢三類。
  • 還有1天 這些新規將影響你的銀行帳戶
    導語:為了提升大家的個人帳戶安全,央行發布了《關於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自12月1日起,個人在銀行開立帳戶,每人在同一家銀行只能開立一個Ⅰ類戶,如果已經有Ⅰ類戶的,再開戶時只能是Ⅱ、Ⅲ類帳戶。
  • 儲戶去銀行「存取款」需注意:不是自己的不能要,否則會「吃虧」
    假如一個客戶要去銀行櫃檯上存錢,存款的金額為6580元,但銀行員工卻搞錯了金額,僅僅存了658元,而儲戶也並沒有意識到這個情況,直接籤字離開了,這筆錢也順利的存到了他的帳戶裡。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銀行會將其中的「差價」補回來嗎?
  • 存摺放了20年,銀行拒絕取款,「存摺」到底有沒有「有效期」?
    因此這些中老年儲戶更願意到銀行櫃檯辦理相關業務,與此同時,還會列印存取款的明細帳。對於他們來說,喜歡看到每一筆錢的發生過程。「存摺」到底有沒有「有效期」?銀行經理說出了實話銀行存摺沒有有效期限,也不存在過期一說。主要是確定該銀行出具的存摺就要無條件地給客戶取款。
  • 中國郵政儲蓄帳戶莫名被銷 客戶萬餘元存款"消失"
    17年前在中國郵政儲蓄存款11000元,17年後去取款時,發現帳戶已被註銷,儲戶的兒子黨先生疑惑:「父親的存款哪去了,存摺還在儲戶手中,又是誰註銷了存款帳戶?」   整理物品發現父親17年前存摺   昨日上午10時許,在西安城東電力總醫院,華商報記者見到黨先生。
  • 海口一儲戶20年前8.6萬元存款被「冒領」?法院判其自行擔責
    南國都市報、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4月23日訊(記者 王天宇 通訊員 王荔枝)近日,一宗儲戶狀告銀行要求賠償20年前被冒領的存款86000元案件落下帷幕。海口市瓊山區法院、海口中院兩審法官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驗認定儲戶自行擔責。
  • 儲戶分別去銀行櫃檯與取款機取款時,一天內最多能取出多少資金?
    那麼,儲戶分別去銀行櫃檯與取款機取款時,一天內最多能取出多少資金呢?首先,幾乎每家銀行都備有一定的流動資金,並且為每天來銀行取款的客戶做準備,尤其對於一取款資金為幾千或一兩萬的現象,儲戶可以不用提前預約,就可以去銀行櫃檯或自動取款機辦理取款業務,反之,當儲戶要取出大額資金時,需要提前向銀行預約,不然一天內無法提取出較大額度的資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銀行對個人辦理取款業務方面設置了上限,主要考慮安全性以及服務好每個客戶並且規範化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 ATM機存錢被吞1萬 銀行只清點出8000
    小王很鬱悶,自己在銀行ATM存款時,不巧遇到機器故障,錢被吞,未到帳。他與銀行進行交涉,3天後銀行才給出答覆,雙方對金額的認定還出現偏差:小王稱自己存的是1萬元,可銀行卻稱在清理機器後,僅發現了8000元。到底是誰弄錯了?
  • 郵政儲蓄有存款,但去支取時被告知儲戶信息已註銷,怎麼辦?
    在郵儲銀行存款,支取時被告知儲戶信息已註銷,既然是告知你註銷,而不是說沒有存在該客戶的信息,這就證明了,這筆存款曾經是存在的,那麼儲戶信息被註銷,只有以下兩種可能性:銀行卡/活期存摺銀行卡或者活期存摺,
  • 廣州:銀行發現「錯帳」隨意改儲戶儲蓄記錄
    原來,銀行認為這筆存款的金額搞錯了,便將多存的1萬餘元從劉某的帳戶上扣除。對銀行未徵得儲戶同意就單方面修改儲蓄記錄的這種做法,劉某感到很氣憤。  銀行稱那筆存款搞錯了  本月17日,劉某到某銀行辦理一筆存款,當時籤名確認存款金額為2萬餘元。
  • 無卡存取款即將成為歷史!這種操作背後的風險你知道嗎?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以日常的經濟活動為例,過去的交易大部分人以現金進行結算,進行存取款時,去往銀行營業廳辦理業務將不可避免,而如今行動支付已然成為主流,網上銀行的興起讓儲戶可以在手機上輕鬆進行業務操作,我們的經濟生活變得更加高效、便捷。
  • 又一家銀行盜走儲戶1075萬,央行發聲了
    銀行作為依法成立的經營貨幣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一直以來都是國人存取款和進行金融投資的好地方。在網際網路時代的今天,即便有如此多的投資和金融渠道的情況下,銀行仍然是國人的首選。至於為什麼,因為銀行是「靠譜誠信」的同義詞,儲戶也會無條件地信任銀行的服務。
  • 用筆名存6萬 忘密碼10年後銀行不讓取
    10年前,市民黃智憲存了6萬元在交通銀行,如今因記不起密碼取不出錢來,去銀行掛失,對方卻拒絕。為啥?原來當時存錢時他用的是筆名「沈含」。銀行說,現在不能證明他黃智憲就是「沈含」。可黃智憲說,當時並未實行存款實名制,用啥名字存款都是允許的。為此,他將銀行告上法庭。  昨日,武侯法院開庭審理了這起我市首例銀行存款實名制糾紛。
  • 男子名下多出303個帳戶 銀行:十幾年前批量開辦
    303個帳戶  6個帳戶有近千元餘額 民生銀行稱系十幾年前批量開辦  近日,市民範先生在民生銀行註銷工資卡時,被工作人員告知其名下還有303個儲蓄卡帳戶,個別帳戶內尚有餘額,這讓範先生大吃一驚。對此,銀行方面回應稱,經初步調查,303張卡是在十幾年前批量開辦,具體原因正在調查中。  名下300多個帳戶  「我覺得很可怕,莫名多了那麼多卡,不知有多少人掌握著我的個人信息。」市民範先生告訴北京晨報記者,上周六他去中國民生銀行西直門支行註銷工資卡時,工作人員輸入他的身份證號後,發現他名下竟然有303個儲蓄卡帳戶。
  • 老人找回17年前的存摺,想取出裡面的11萬存款,銀行:已銷戶!
    老人找回17年前的存摺,想取出裡面的11萬存款,銀行:已銷戶!這不,最近已經退休多年的陳大伯,之前丟失了存摺,但是存摺裡存了錢,這段時間要搬家,在搬家過程中卻意外重新找到了這張存摺卡,存摺裡面有11餘萬元。失而復得的陳大伯非常開心,隨後便激動的拿著存摺到銀行取錢,可是銀行的答覆卻讓他萬萬沒想到,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郵政私自劃扣儲戶資金抹帳 回應:內部規定可抹帳
    (原標題:蒲城一郵政銀行私自劃扣儲戶1200元抹帳 銀行:內部規定可抹帳)「存了11萬現金,3小時後被告知少了1200元,只存了108800元,原來是銀行未經我同意,從我帳戶扣除了1200元。」10月9日,蒲城縣市民劉先生說。
  • 存摺在手千萬巨資不翼而飛 儲戶狀告郵儲銀行
    第3頁:專家建議:「只信自己」  浙江舟山若干儲戶接受銀行員工攬儲 事後發現帳戶上的錢不見了  「把錢存到銀行,存摺在我手裡,錢怎麼就沒了呢?現在回頭想想,其中有太多的漏洞!」在向記者講述自己的麻煩事時,浙江舟山的趙女士懊惱不已。她和幾個朋友「攤上了大事」。  文/本報記者李媛  那筆讓趙女士頭疼不已的「爛帳」,還要從2005年說起。
  • 去銀行存取款,一定要拿好「它」!很多儲戶不知道,因此虧不少錢
    銀行作為金融機構,其公信力還是非常強的,不少國人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也會選擇「更加靠譜」的銀行。所以,就算很多人覺得:「銀行的存在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但是銀行是不會消失的。銀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算這個時代再怎麼智能化,人們使用現金的頻率再怎麼小,銀行的作用依舊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