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經濟開發區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場景。
自助立案、自助查詢、智能卷宗、一體化評價、調解E地圖……在河北省邢臺經濟開發區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這些充滿信息化氣息的智能設備在近年來的案件審理中發揮著巨大的「威力」。該院通過打造智慧法院、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組建新的速裁團隊等措施,速裁和多元解紛環節審結的案件佔全院民商事案件的62%,極大地提高了訴訟效率,方便了人民群眾。
■網上立案
以智慧助力司法為民
圍繞智慧法院理念,河北省邢臺經濟開發區人民法院努力探索網際網路司法新模式,讓當事人打官司「少跑」或「不跑」腿,讓糾紛解決更高效、更便捷,以智慧助力司法為民。
今年5月13日,原告河北某保溫工程有限公司代理人牟某來到邢臺經濟開發區法院的立案窗口諮詢:「聽說現在可以跨域立案,我有個民事案件歸湖北省武漢市礄口區人民法院管轄,麻煩你們看看能不能網上立案?」
訴訟服務大廳立案窗口的法官張櫻經過認真審查,發現這兩家公司因買賣合同發生糾紛,雙方在籤訂物資採購合同時約定由礄口區法院管轄,而且訴訟材料詳實齊全,應當立案。
張櫻立即通過電話與礄口區法院溝通,將訴訟材料通過微信小程序「中國移動微法院」推送給對方法院,請求對方儘快審核相關材料,幾分鐘後對方法院審核通過並接收了案件。
這個案件的立案,全部操作在跨域立案平臺上完成,全程可見,整個跨域立案流程僅耗時12分鐘。當事人牟某激動地說:「我的案件千裡跨域立了案,避免了我來迴路途的奔波,在節省了時間錢財的同時,還加快了案件的進展,你們真是為民辦了一件大好事。」
近年來,邢臺經濟開發區法院先後購置了自助立案一體機、風險評估一體機、訴狀生成機、移動微法院等智慧化設施,有效地實現了全天候、全網和跨域立案,目前實現網上立案率達96%以上。當事人、律師足不出戶用手機便可輕鬆立案,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走路,讓群眾少跑腿」的目標。
邢臺經濟開發區法院訴服中心智慧立案體系不僅可以跨域到其他法院立案,其他法院同樣可以跨域到該院立案。僅今年1月至10月底,作為管轄法院收案10起,作為協作法院推送11件。
今年4月8日,立案庭法官助理徐明接到安徽省碭山縣人民法院電話,某商貿有限公司與邢臺某商貿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該案被告住所地屬於邢臺經濟開發區法院管轄,現原告想跨域立案。
徐明馬上對此案件進行審查,該案為買賣合同糾紛,且沒有約定管轄法院,應按照一般地域管轄,故該案屬於邢臺經濟開發區法院管轄。
隨後徐明積極與對方溝通,確定材料齊全後,通過「中國移動微法院」將該案接收,全程僅用了6分鐘。
為推進網上立案審核率,縮短等待時間,有效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邢臺經濟開發區法院在智慧法院建設的基礎上,大力優化網上立案、手機APP立案、微信小程序立案等多種線上立案渠道,不斷優化使用體驗,提升審核效率,為當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立案服務。
在今年召開的全國高級法院院長座談會上,邢臺經濟開發區法院智慧法院建設與應用現場視頻介紹受到廣泛好評。
■E圖平臺
以智慧助力多元解紛
智慧法院賦予司法便民化新內涵,讓糾紛解決更高效、更順暢。邢臺經濟開發區法院運用信息技術為當事人提供高效便捷、成本低廉、便民利民的糾紛解決渠道,運用結構化數據對糾紛進行描述,並根據糾紛類型匹配適合的糾紛解決方式,實現法律資源與非法律資源、官方資源與民間資源的合理配置和資源共享。
今年5月,邢臺經濟開發區某小區76戶業主把某房地產開發公司告上法庭。
原來,在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間,小區76戶業主與房地產公司籤訂了停車位使用協議,業主均交付了全部車位款,但房地產公司至今未向原告交付停車位。
後業主得知,房地產公司因未取得預售許可證違規銷售上述停車位,且邢臺經濟開發區住建部門責令被告停止銷售,從而無法交付,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給原告造成經濟損失。
考慮到案件涉及群體訴訟,立案庭法官陳淑寧在徵求業主同意後,將案件分流至訴前調解。
特邀調解員、律師袁方接到案件後遂與被告公司聯繫,被告公司聲稱需與深圳的集團總部溝通。
袁方在與深圳總部負責人溝通後,安排當地分公司負責人與業主代表積極協調溝通,約定時間利用網絡調解平臺,同時與三方進行了近兩個小時的網絡調解。
最終原、被告達成調解協議:雙方解除車位買賣合同,被告某房地產開發公司退還全部購車位款。當日,小區76戶業主與某房地產開發公司就退購車位糾紛達成了協議,一起群體訴訟至此畫上了圓滿句號。
邢臺經濟開發區法院把訴訟服務中心的第一調解環節作為訴服中心的重要內容,專門聘請了8名退休法官、律師和機關有關人員等有法律知識和經驗的調解員,常駐訴服調解室,隨時接待前來起訴的當事人。
與此同時,他們還從機關社區選聘了53名調解員參與調解,形成了區域調解E地圖全覆蓋,今年在訴訟服務中心調解E地圖化解案件136件,有效緩解了訴訟壓力。
邢臺經濟開發區法院在做好線上調解的同時,把線下調解作為有效手段,特別是在交警大隊設置了道交一體化處理中心,現場進行案件調解。今年到10月底共收道交事故案件95件,81%的案件調解結案。
■雲端開庭
以智慧助力案件審判
邢臺經濟開發區法院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依託信息化平臺,通過「雲上法庭」視頻庭審成為常態。
該院引導當事人將訴訟活動從線下搬到線上,僅需一部手機就可以實現不見面出示證據、零接觸庭審調解,為訴訟當事人提供了高效、智能、便捷的訴訟服務。
被告某緊固件有限公司分批從原告某木錫紙製品有限公司處採購紙箱,截至2019年9月2日,被告共計拖欠原告貨款188737元。同年12月25日,在原告向被告多次追要被推諉後,向邢臺經濟開發區法院提交了對被告某緊固件有限公司進行保全申請。
負責保全的訴服中心幹警文豔彬受理案件後,指引當事人提供了擔保財產,迅速通過全國執行網絡查控系統將被告公司的銀行帳戶進行查封。
今年1月3日上午9點,原告通過微信小程序「中國移動微法院」,向邢臺經濟開發區法院提交起訴狀,要求判令被告給付拖欠原告的貨款188737元及利息。
張櫻審查材料後認為案情簡單,適宜訴裁,將案件分至速裁庭。
因被告公司法定代表人在外地出差,近日無法到庭。訴裁法官石書行針對當事雙方實際情況,約定當日下午2點30分網上進行訴裁開庭。
通過在線雲平臺進行了開庭,經過質證,被告承認所欠款項及利息,遂當庭作出裁定,被告在3日之內向原告支付貨款188737元,雙方表示接受裁定不上訴。
3天後,被告公司依照裁定將貨款188737元匯入法院帳戶,並通知法院。石書行將原告提前告知的銀行帳戶信息輸入法院訴訟費管理系統,報批法院財務人員審批,原告公司帳戶立即收到該筆貨款。
「沒想到邢臺經濟開發區法院智慧法院建設的這麼好,我只跑了一趟法院,連開庭都是在家進行的,啥事也不耽誤,這貨款就要回來了,可解決了我們的大難題了。」原告公司的法人劉某給張櫻打電話時激動地說。
「當今是科技革命的時代,不能與時俱進的司法理念和司法方式必將被時代、被人民所拋棄。在智慧法院建設中,我們還需要再發力,全方位提升智慧法院應用範圍和服務水平,發掘智能深度應用,充分發揮好智能在訴訟服務、審判執行中的作用。」這是邢臺經濟開發區法院院長杜運來向全體幹警提出的要求,更是邢臺經濟開發區法院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