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長期處於社交孤獨的齧齒動物會表現出焦慮症狀,對快樂的事情沒有感覺,這一最新的研究成果發表在2009年1月18日在線出版的《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上。他們的研究顯示,抗抑鬱藥物能夠治療或改善與抑鬱相關的焦慮症狀。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Eric Nestler和同事發現,被圈養在籠子裡、社交活動隔離的老鼠和小鼠均表現出抑鬱症狀的焦慮行為,比如不正常的性行為、對糖水的興趣減少。他們還發現,這種長期的緊張狀態減少了伏隔核殼中一種CREB蛋白質的活性,伏隔核殼是大腦區域中負責動機和情緒刺激的區域。長期用三環類抗抑鬱藥物能夠逆轉這些焦慮行為,並將CREB蛋白質恢復到正常水平。
這項研究不僅提供了一個長期社交隔離的抑鬱症動物模式,而且也提供了抗抑鬱治療緩解焦慮症狀的一種新機制。(來源:科學時報 王丹紅)
(《自然—神經科學》(
Nature Neuroscience),doi:10.1038/nn.2257,Deanna L Wallace,Eric J Nestler)
更多閱讀(英文)
《自然—神經科學》發表論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