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不是矯情,也不是脆弱,它是一種病!

2020-12-17 專注健康知識講解

很多人對於抑鬱症有著很大的誤解,認為抑鬱症並不是病,就是患者比較矯情,其實這種認知是非常的錯誤的,它是一種病比較常見的精神病之一,在我們國家患上這種疾病的人就有幾千萬人,每年自殺人數中多數是因為抑鬱症,但是接受治療的患者卻不多只有10%,其中包括不規範治療的患者,說道這裡很多網友不由好奇抑鬱症的發病機制是什麼?為什麼這種疾病如此嚇人?下面我就給大家詳細講講,如果感覺文章有所幫助可以分享加點讚哦!

抑鬱症又叫情緒障礙,這是一種「腦疾病」,我們人體的大腦有掌握情緒的活動的三種神經遞質,分別是:腎上腺素、5-羥色胺以及多巴胺,當這三種物質失衡的時候,我們人體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症狀,比如失眠、強迫、焦慮、抑鬱、恐懼等等,從而引發成為疾病分別是:抑鬱症、焦慮症、雙向情感障礙甚至是比較嚴重的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的大腦疾病。

那麼說到這裡很多網友會問:什麼是神經遞質?

我們的大腦傳遞信息的時候,前一個腦細胞的神經末梢會釋放一種化學物質,作為信息的傳遞載體,這個化學物質就是我們所說的神經遞質,而每一個神經元只帶一種神經遞質,這三個神經遞質都是有各種的使命的,多巴胺是傳遞快樂的、腎上腺素是提供生命力的、5-羥色胺是掌握情緒管理、意識、欲望的,這些只要失去平衡就會導致患者無法正常的表達情緒,為抑鬱症買下了隱患。

換種說法來給大家講解一下,我們把情緒的表達比作做麵包的過程,三種神經遞質比作麵包的材料:麵粉、雞蛋、白沙糖,做麵包講究嚴格比例,麵粉放少了不成樣子,糖放少甜度不夠、雞蛋不夠無法抱氣,也就說做麵包任何一樣東西缺少都不成樣子同時也不好吃。

所以說抑鬱症是病而不是矯情,但是大家不要過於擔心,抑鬱症是可以治癒的,而且抑鬱症的治療絕對不是只靠自己的個人意識就能治癒的,目前市場上抑鬱症的治療方法是比較多的,比較常見的是藥物、心理、物理治療,大家要記住任何治療方式都是需要醫生的指導,還有不少人不知道自己患有抑鬱症或者有病恥感不敢去治療,甚至有些患者想去治療被家人組織,這些都不是不對的,理性去看待抑鬱症,科學的治療才是唯一的出路。

抑鬱像一條隱蔽在的小蛇,它可能就在你感到疲憊、孤獨、或者放下防備時,偷偷爬出來纏繞住你的脆弱,蠶食你的心靈。#抑鬱症#

相關焦點

  • 抑鬱症不是矯情,不是無病呻吟,是內在世界生了一場無法自愈的病
    抑鬱症不是矯情,不是無病呻吟,是我們的內在世界生了一場無法自愈的病,需要用醫學手段的幹預治療。網際網路時代的輿論會殺人,別再用你自以為是的無知言論,一方面加重對抑鬱症的偏見和汙名,一方面把抑鬱症患者推向深淵。願所有的陰霾終將被陽光所驅散,願所有的悲傷都能被溫柔以待。——微博@思想聚焦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鬱症患者總數為3.22億例,患病率為4.4%。
  • 「抑鬱症:我是生病了,不是矯情。」
    據了解,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但只有不足一半患者接受有效治療,社會對精神疾患的歧視是影響治療的因素之一。我國也有2.1%的人患病。作為一種常見病,抑鬱症已成為人類第二大殺手。很多人對抑鬱症有著很深的甚至根深蒂固的誤解。
  • 抑鬱症不是「矯情病」,正確防治抑鬱症
    據央視報導,抑鬱症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有人認為抑鬱症是「矯情、抗壓能力差」的表現,無法與抑鬱症患者們的痛苦、孤獨感同身受。英國首相邱吉爾形容抑鬱症「就像只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抑鬱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病恥感」和「自我汙名化」。
  • 抑鬱症不是「喪」,更不是一種「矯情」| 徵集
    「矯情,自私,毫無責任感。死得挺好。」「人生的苦難無窮無盡,不堅強點就不配活著。」「說實話,我原來以為又是一個導師過度壓榨學生的,抱著同情和研究的心看完,但結果就這?外界也沒有強迫他幹嘛啊,就是一個很正常的解決問題而已。那我這種編譯代碼經常不通過的,豈不是要死無數遍了。」... ...
  • 抑鬱症是病嗎?家長不知道為什麼孩子會得抑鬱症,不是矯情嗎?
    有些抑鬱症孩子的家長很是想不通,自己給了孩子物質、好的生活、甚至天天關心,怎麼就會得了抑鬱症呢?說白了就是矯情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家長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得抑鬱症,也不覺得這種情況不是一種病,只是孩子的胡思亂想罷了;在平時的生活中
  • 聚焦抑鬱症患者群體:"我不是脆弱 也不是精神病"
    聚焦抑鬱症患者群體:"我不是脆弱 也不是精神病" 原標題: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10日電 題:聚焦抑鬱症患者群體:「我不是脆弱,也不是精神病」  作者:楊雨奇  抑鬱症,一個大家熟悉又陌生的名詞
  • 聚焦抑鬱症患者群體:「我不是脆弱,也不是精神病」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10日電 題:聚焦抑鬱症患者群體:「我不是脆弱,也不是精神病」 作者:楊雨奇 抑鬱症,一個大家熟悉又陌生的名詞。據世衛組織統計,目前中國的抑鬱症患者達5400萬人。
  • 她不是矯情!她得了抑鬱症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預計現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我國抑鬱症患病率達到2.1%,成為心理健康問題「重災區」之一。抑鬱症離我們其實並不遠。和抑鬱情緒不同,抑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它會導致患者精神痛苦、社會功能損傷、嚴重時可導致自殺,然而大眾對於抑鬱症的了解還存在一些片面的認知,抑鬱症絕不是簡單的情緒低落、矯情,他們生病了,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
  • 抑鬱不是不夠堅強,而是一種病
    抑鬱症已然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抑鬱症女性患病率約為男性等兩倍,懷孕,流產,分娩更年期等特殊階段,是女性抑鬱高發期,老年人常有的焦慮抑鬱少語少動有時候並不是正常衰老導致。而學習壓力致使青年抑鬱自殺的情況也不少見。
  • 產後抑鬱跳江絕不是矯情 產後抑鬱症該怎麼辦?
    懷孕是一個女人最有愛卻又最脆弱的時候,家人在時候應該給於更多的照顧和關愛,這個時候母親和孩子分量本該是相同......但在有些人的眼裡,像「產後抑鬱」這種病,就是一種"矯情病"。其實不然,產後抑鬱雖也不是什麼絕症,但也絕不是十分矯情病,只要得到重視和治療,產後抑鬱是能夠徹底治癒的。
  • 他們不是矯情,只是病了——關愛抑鬱症患者
    目前,目前全球的抑鬱症患者大約有3.5億人。我國抑鬱症症患者人數超過九千萬,抑鬱症成為了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高壓職業人群,成為了抑鬱症的高發人群。目前我國社會對精神疾病患者依然具有很大的歧視,很多人認為抑鬱症是矯情,嬌氣,抗壓能力差的表現。
  • 抑鬱症是矯情的象徵?我滿懷期待的擁抱生活,卻被生活拒絕
    ,又或者是矯情病。也太脆弱了吧?誰不是這麼活著呢?也正因為周圍的人,對這個病存在很嚴重的偏見和不重視,導致很多人,明明已經患了病,但卻不敢或不想承認。張國榮生前被檢測出抑鬱症時,曾對姐姐說道:「我怎麼會抑鬱啊?我又有錢,又有這麼多人疼愛我,我又這麼開心,它(抑鬱症)我是不認的。」是啊,明明那麼好的人為什麼會遭受抑鬱症的折磨。
  • 產後抑鬱症是什麼?這不是一種公主病
    一位叫Skorobogatova Yuliya的攝影師在網絡上公布了一組以產後抑鬱症為主題的照片,希望引起人們對這種特殊病症的關注。據維基百科介紹,產後抑鬱症(postpartumdepression,簡稱PPD)是婦女在分娩後,由於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鬱症。
  • 正確認識抑鬱症:它不是心理問題而是一種病
    近年來,「抑鬱症」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熱詞,某某明星自殺、某某高中生跳樓。。。。。。據權威數據統計,我國2019年心境障礙終身患病率達7.4%,其中最常見的是抑鬱症。然而目前,我國抑鬱症的識別和有效治療不甚樂觀,絕大多數抑鬱症患者及其家屬重視不夠,未採取任何措施,甚至未到醫院就診治療過,間接導致一些消極行為,甚至還會發生自殺行為。
  • 00後自述短片《燈火之下》:我們不是「矯情」,而是被忽視的「抑鬱症」
    ,反而更像是漫長累積的過程,就像人們常說的一句話一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抑鬱症不是一天形成的。但是,抑鬱症在最初,也只是抑鬱情緒。本人和周圍的人如何看待這些情緒,對抑鬱症是否形成,才是至關重要。
  • 為什麼很多人還是不能理解「抑鬱症」是一種病
    在很多人看來抑鬱症就是矯情病,很多人一聽到說誰誰得抑鬱症就是矯情,想太多對此不以為然的。包括我跟自家人說起這個,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鄙視,嗤之以鼻,就是覺得是矯情,太閒了,以前生活過的太舒服了。他們始終不願承認這是一種病。不管我怎麼就解釋也改變不了他們的看法,生理上的病是病,心理上的病也是病啊。
  • 心理科普:抑鬱症是「矯情」還是病?遠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有人說,抑鬱症既然是感冒,就是一種常見病,只要積極治療,就會好的。  也有不少人把抑鬱症歸結於性格或心理上出現了問題,以為只有性格內向的人才會患上抑鬱症。  事實上,抑鬱症並不是簡單的心理問題,開朗的人也會得抑鬱症。
  • 大學體檢將篩查抑鬱症?抑鬱症不是矯情,是你的「情緒」生你病了
    甚至還有家長覺得,這是孩子脆弱、不擔事的一種表現,「怎麼現在的孩子就這麼脆弱呢,動不動就說自己得了抑鬱症,我都這麼大歲數了,經歷了這麼多事情,我還沒得抑鬱症呢」。到底什麼是抑鬱症?患上抑鬱症真的是因為孩子承受能力差、矯情嗎?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抑鬱症。
  • 關注抑鬱症:它是矯情鬧得嗎?
    有人提出,對待抑鬱症需要如此「大動幹戈」嗎?在很多人看來,抑鬱症只是「心情不好、情緒低落」而已,甚至有人覺得抑鬱症就是「矯情鬧的」。 那麼, 抑鬱症是不是無病呻吟?
  • 別打著「反矯情」的口號說抑鬱症是矯情了
    在《我就是演員》的臺上他宣布:自己的抑鬱症治癒了!他還以此鼓勵大家,他當初能把好友刪的只剩下30多個人,都能走出來,就沒有其他不能走出來的事情。他的經歷讓抑鬱症再次時候進入公眾視野。是時候該重新審視這個疾病,正確地看待抑鬱症與抑鬱症患者了。 抑鬱症真的是「矯情」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