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我是生病了,不是矯情。」

2020-10-13 li柚子

據了解,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但只有不足一半患者接受有效治療,社會對精神疾患的歧視是影響治療的因素之一。我國也有2.1%的人患病。作為一種常見病,抑鬱症已成為人類第二大殺手。

很多人對抑鬱症有著很深的甚至根深蒂固的誤解。其實,抑鬱症並不是一個人內心脆弱而萎靡不振和無病呻吟,不是嬌氣、矯情、抗壓能力差的表現,而是一種心理疾病,一種輕則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重則嚴重損害健康甚至導致人自殺失去生命的心理疾病。

我們先來看這樣一組內容:

過去的兩年裡,一度以為自己患上了抑鬱症:失眠、焦慮、對任何事都失去興趣,性情暴躁、易怒愛哭……那種情緒好像沒有辦法得到發洩的難受讓我變得異常陌生。過去的兩年裡,把自己折磨的不像樣子。總是勸自己說,不要矯情,要開心,要去適應,但結果,好像並沒有半分好轉。很感謝那段時間先生一直陪在身邊,忙完了陪我聊天給我講故事,聽著他溫柔的聲音慢慢平靜下來,不吵也不會鬧,安靜的像極了聽話的孩子。好在,終於走出了那段黑暗的日子。

那麼,抑鬱症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普通的抑鬱情緒其實就像是一場雨,雨過天晴後仍能心懷希望地繼續生活,但抑鬱症不是這樣。它無法自愈,是一種醫學上的情緒障礙,患者會持續性地心情低落,同時伴隨著生理上的不適症狀,如果不加以幹涉,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

在初期,患者只是單純的感到莫名其妙的心情低落、渾身乏力,吃不好也睡不好。隨著時間推移,其思維會越來越遲鈍,每天都會很疲憊,甚至還會出現明顯的頭痛和軀體疼痛。會開始感到空虛、荒誕和無意義感,同時伴隨著強烈的自責和內疚情緒。

到中後期,患者的大腦額葉和海馬體會發生明顯萎縮,認知功能和記憶能力下降,情感控制也會出現問題。嚴重時,甚至有可能陷入木僵狀態,無法說話、無法移動。整個人仿佛被定住了一般。在木僵過程中,其意識是清醒的,但對自己完全無能為力。

抑鬱症一開始其實並不會引起人的注意,但如果不採取措施,就會慢慢把人拖向絕望的深淵。無盡的痛苦會讓患者覺得活著了無生趣,死亡才是唯一的解脫。抑鬱症有這些症狀表現:

  • 心情低落,悶悶不樂,對以往所有愛好都失去興趣
  • 精力減退,時常感到疲乏
  • 思維變遲鈍,思考能力下降,或者無法集中注意力,產生明顯的焦慮情緒
  • 出現睡眠障礙,開始失眠,或者開始嗜睡
  • 出現進食障礙,開始厭食,或者開始暴食,同時伴隨著明顯的體重變化
  • 自我評級過低,自卑情緒嚴重,同時伴有強烈的自責感和內疚感
  • 產生強烈的空虛感,認為生命沒有意義
  • 出現反覆的輕生念頭,或者有自殘和自殺行為

如果以上症狀超過四條,並且已經持續超過2周,嚴重影響到了你的生活狀態和人際關係,讓你感到痛苦,那麼一定要及時就醫,檢查自己是否患有抑鬱症。

抑鬱症是多種因素造成的精神疾病,學界普遍認為,抑鬱症和大腦內部某些神經遞質的濃度還有功能異常關。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抑鬱症是基因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研究表明,抑鬱症存在明顯的家族集中性,抑鬱症患者親屬的患病率是普通家庭的十倍以上,而且血緣關係越近,發病率越高。同時,還和個人經歷和成長經歷有關,比如童年時期遭受過虐待或忽視的人患病率更高。

目前主流的抗抑鬱症方法是心理疏導配合抗抑鬱藥物。針對反覆發作的重度抑鬱症,還有經顱磁刺激、電休克療法等治療方案。

抑鬱症是一種可以被控制和治癒的疾病,但絕對不能只靠患者的個人意志,醫學手段的幹預也是必須的。在和抑鬱症患者相處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認為「抑鬱症」是「閒人病」或者「懶人病」,不要強行給抑鬱症患者安排事情做。很多時候,日常生活的繁雜瑣碎正是抑鬱症患者的壓力來源。我們的「好心」只會讓他們更加焦慮。

不要覺得抑鬱症患者是沒有吃過苦才會經受不住挫折,也不要和他們說「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比你還要慘」之類的話,這樣的話不但起不到開導作用,甚至還有可能加重他們的痛苦。站在一個正常人角度對抑鬱症患者指手畫腳,是一種不尊重對方的表現。

抑鬱的反面不是快樂,而是活力。不要強行讓他們快樂,多半兒時候他們只是假裝快樂來配合你的表演。在和抑鬱症患者相處時,我們更多的應該是以陪伴和傾聽為主,向他們釋放出「我理解」的信號。如果有機會,可以開誠布公地和他們一起討論抑鬱症這種精神疾病,共同了解相關知識,或者直接幫他們預約專業的醫生陪他們一起去就診。同時陪他們多運動。向身邊人普及更多關於抑鬱症的相關知識,為患者營造一種相對安全的生活環境。

抑鬱症可不是「富貴病」,其實,抑鬱症是寫在人的基因裡的藍色隱憂,我們每一個人在一生中的某一個階段都有患上抑鬱症的可能。只是貧困階層的抑鬱症,往往更加難以察覺,也更不容易得到關注和治療。

如果身邊有抑鬱症患者朋友,請對他們多一分理解和溫柔。因為「他們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

中國心理危機與自殺幹預中心救助熱線:010-62715275

(資料來源:柴知道秒拍視頻)

相關焦點

  • 她不是矯情!她得了抑鬱症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預計現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我國抑鬱症患病率達到2.1%,成為心理健康問題「重災區」之一。抑鬱症離我們其實並不遠。和抑鬱情緒不同,抑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它會導致患者精神痛苦、社會功能損傷、嚴重時可導致自殺,然而大眾對於抑鬱症的了解還存在一些片面的認知,抑鬱症絕不是簡單的情緒低落、矯情,他們生病了,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
  • 抑鬱症到底是不是矯情
    有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的抑鬱症患者已經超過2600萬,而這裡面很有可能有10%~15%的患者最終可能選擇自殺來了結自己,抑鬱症患者的自殺率比普通人高出二十倍。在自殺人群中有百分之七十的人都是抑鬱症患者。所以,抑鬱症就算是你們認為的矯情嗎?
  • 抑鬱症是矯情的象徵?我滿懷期待的擁抱生活,卻被生活拒絕
    ,又或者是矯情病。誰不是這麼活著呢?也正因為周圍的人,對這個病存在很嚴重的偏見和不重視,導致很多人,明明已經患了病,但卻不敢或不想承認。他們非常努力的生活,努力的和惡魔抗爭,讓人根本看不出他們生病了。所以沒有人知道,明明上一秒還在強顏歡笑的人,其實這一刻說不定已經想去自殺了。
  • 抑鬱症不是矯情,也不是脆弱,它是一種病!
    很多人對於抑鬱症有著很大的誤解,認為抑鬱症並不是病,就是患者比較矯情,其實這種認知是非常的錯誤的,它是一種病比較常見的精神病之一,在我們國家患上這種疾病的人就有幾千萬人,每年自殺人數中多數是因為抑鬱症,但是接受治療的患者卻不多只有10%,其中包括不規範治療的患者,說道這裡很多網友不由好奇抑鬱症的發病機制是什麼
  • 媽媽我不是矯情,我是真的生病了,救救我好嗎?
    ,但是被認為是矯情,所以決定離開是那樣的「自然」。心理學博士Richard O'Connor在《走出抑鬱》這本書中說:「抑鬱本身不是一種情緒,而是一種情感的喪失,是將你與世界隔離開來的厚重簾幔,並同時傷害著你;它不是悲傷或者痛苦,它是一種疾病。抑鬱的反面不是幸福,而是活力,包括高興、興奮、悲傷和痛苦。」抑鬱,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
  • 別打著「反矯情」的口號說抑鬱症是矯情了
    在《我就是演員》的臺上他宣布:自己的抑鬱症治癒了!他還以此鼓勵大家,他當初能把好友刪的只剩下30多個人,都能走出來,就沒有其他不能走出來的事情。他的經歷讓抑鬱症再次時候進入公眾視野。是時候該重新審視這個疾病,正確地看待抑鬱症與抑鬱症患者了。 抑鬱症真的是「矯情」麼?
  • 抑鬱症不是「喪」,更不是一種「矯情」| 徵集
    「矯情,自私,毫無責任感。死得挺好。」「人生的苦難無窮無盡,不堅強點就不配活著。」「說實話,我原來以為又是一個導師過度壓榨學生的,抱著同情和研究的心看完,但結果就這?外界也沒有強迫他幹嘛啊,就是一個很正常的解決問題而已。那我這種編譯代碼經常不通過的,豈不是要死無數遍了。」... ...
  • 00後自述短片《燈火之下》:我們不是「矯情」,而是被忽視的「抑鬱症」
    ,反而更像是漫長累積的過程,就像人們常說的一句話一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抑鬱症不是一天形成的。「如果身邊的親戚朋友知道我是抑鬱症,他們會怎麼想?」回答中,有很多患者都講了他們不被家人、朋友理解的經歷。純子也一樣,曾不被理解。在去醫院檢查前,純子的情況已經十分嚴重了,甚至整個人的生活都在失控。她找老師傾訴過,很悲哀地對老師說,「我真的很難受,我真的活不下去了。」
  • 抑鬱症不是「矯情病」,正確防治抑鬱症
    據央視報導,抑鬱症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有人認為抑鬱症是「矯情、抗壓能力差」的表現,無法與抑鬱症患者們的痛苦、孤獨感同身受。英國首相邱吉爾形容抑鬱症「就像只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抑鬱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病恥感」和「自我汙名化」。
  • 抑鬱症成為第二大殺手,不是矯情、想太多,而是真的生病了
    全球預計有3.5億人抑鬱症患者,抑鬱症成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各種心理障礙不僅影響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嚴重的還可能引發患者自殘、自殺或者殺人等危險行為。在很多人眼裡,對抑鬱症有太多的錯誤觀念。他們認為抑鬱症就是嬌氣、矯情、抗壓能力差。這導致很多患者不能被及時發現和治療。那麼,抑鬱症的症狀有哪些?抑鬱症什麼程度需要去接受治療?
  • 抑鬱症不是矯情,不是無病呻吟,是內在世界生了一場無法自愈的病
    抑鬱症不是矯情,不是無病呻吟,是我們的內在世界生了一場無法自愈的病,需要用醫學手段的幹預治療。網際網路時代的輿論會殺人,別再用你自以為是的無知言論,一方面加重對抑鬱症的偏見和汙名,一方面把抑鬱症患者推向深淵。願所有的陰霾終將被陽光所驅散,願所有的悲傷都能被溫柔以待。——微博@思想聚焦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鬱症患者總數為3.22億例,患病率為4.4%。
  • 抑鬱症篩查納入體檢,「網易雲」的矯情孩子們現在去哪了?
    不是這樣的在今天看到一個新聞,國家衛健委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其中,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各類體檢中心在體檢項目中納入情緒狀態評估。你看,國家都這般重視,你又怎麼能說只是矯情呢?
  • 關注抑鬱症:它是矯情鬧得嗎?
    有人提出,對待抑鬱症需要如此「大動幹戈」嗎?在很多人看來,抑鬱症只是「心情不好、情緒低落」而已,甚至有人覺得抑鬱症就是「矯情鬧的」。 那麼, 抑鬱症是不是無病呻吟?
  • 抑鬱症是病嗎?家長不知道為什麼孩子會得抑鬱症,不是矯情嗎?
    有些抑鬱症孩子的家長很是想不通,自己給了孩子物質、好的生活、甚至天天關心,怎麼就會得了抑鬱症呢?說白了就是矯情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家長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得抑鬱症,也不覺得這種情況不是一種病,只是孩子的胡思亂想罷了;在平時的生活中
  • 他們不是矯情,只是病了——關愛抑鬱症患者
    目前,目前全球的抑鬱症患者大約有3.5億人。我國抑鬱症症患者人數超過九千萬,抑鬱症成為了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高壓職業人群,成為了抑鬱症的高發人群。目前我國社會對精神疾病患者依然具有很大的歧視,很多人認為抑鬱症是矯情,嬌氣,抗壓能力差的表現。
  • 產後抑鬱不是矯情,家人的關愛尤為重要​
    面對身邊可愛的孩子,我不知道她們的內心有過怎樣的掙扎。但最終,她們還是沒能擺脫這個心魔,撒手離開。她的家人說,女子生前患有抑鬱症。產後抑鬱,又是產後抑鬱。可是抑鬱真的不是矯情,不是讀書多就不會得,不是現在的年輕人禁不起一點點事,它是一種病,得了抑鬱症的人不是自己作,而是生病了。
  • 中國抑鬱症患病率達2.1% 抑鬱症絕對不是矯情
    抑鬱症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是發病率最高的單病種精神疾病,也是自殺率最高的疾病。作為一種常見病,抑鬱症已成為人類第二大「殺手」。抑鬱症來勢洶洶,卻還有很多人完全不了解抑鬱症,甚至認為抑鬱症只是太矯情了,抗壓能力差、心理素質不強、或者是無病呻吟。
  • 大學生體檢將篩查抑鬱症 這不是「矯情」
    這些年來,抑鬱症,尤其是發生在青年人身上的抑鬱症,愈發受到關注和重視,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我們終於可以正視這個困擾了許多人的問題,並用科學的辦法解決它。9月11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並提出,到2022年,抑鬱症就診率將在現有基礎上提升50%、公眾對抑鬱症防治知識的知曉率達80%、學生對防治知識知曉率達85%
  • 大學體檢將篩查抑鬱症?抑鬱症不是矯情,是你的「情緒」生你病了
    這些來訪者在找我的時候,幾乎,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會問,「老師,我每天都不開心,你說我是不是得了抑鬱症呢」?他們每天會在網絡上查找大量關於抑鬱症的信息,之後在確定與懷疑中度過每一天。在青少年身上,抑鬱症缺失已經成為了我們不得不關注的一個問題,可很多人尤其是父母卻無法理解,吃得好穿得好,無非就是學學習,怎麼就抑鬱了呢?
  • 什麼抑鬱症,你那是矯情,別瞎想了
    《2019中國抑鬱症領域白皮書》發布的報告中也稱,在全球範圍內大約有3.4億各個年齡段的人患有抑鬱症。也就是說,你我身邊每10個人中就有1人飽受抑鬱症的折磨。@lmmaturity、WG輝:「去年休學在家發病的時候,我爸依然覺得我只是矯情。後來我吞了安眠藥,醒來我爸就在旁邊一頓數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