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抑鬱症,尤其是發生在青年人身上的抑鬱症,愈發受到關注和重視,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我們終於可以正視這個困擾了許多人的問題,並用科學的辦法解決它。
9月11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並提出,到2022年,抑鬱症就診率將在現有基礎上提升50%、公眾對抑鬱症防治知識的知曉率達80%、學生對防治知識知曉率達85%等。
從現實來看,抑鬱症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然而在以前,甚至是現在,還有許多家長認為,抑鬱症是「矯情」、「裝病」、「抗壓能力差」,因為「沒必要」、怕「丟面子」之類的理由而不願意將孩子送醫,即使送醫,也容易不重視、不配合醫生的治療。有一位網友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醫生複診一位患抑鬱症的孩子,看到孩子在看書時,醫生表揚孩子真用功,可孩子的母親卻出口就是諷刺孩子「用功,假用功」,醫生又氣又急「又說了又說了……」。
太無奈了,不管醫生怎麼叮囑,家長還是忍不住用這種嘲諷的語氣去和孩子對話。他們可曾想過,一次又一次,來自最親近的人的否定,是會讓孩子崩潰的。為什麼不願意相信孩子,為什麼不願意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呢?
父母可以嚴格、要求高,但是也請不要肆意傷害孩子的自尊自信。我們來思考幾個問題。當孩子不想學習的時候,家長會怎麼做?批評、嘲諷還是安慰、鼓勵。51Talk學員唐煜宸,2020「中華少年說」上海小低組冠軍的媽媽認為,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鼓勵是最好的做法,她會帶著孩子參加線下活動,比如英語演講比賽、閱讀活動等,讓孩子通過這些活動充分展現才華,獲得繼續學習的自信。
那麼當發現了孩子有了某一項愛好的時候,家長又會怎麼做呢?51Talk學員智鵬,2020「中華少年說」總決選的小低組冠軍,從小就十分喜歡閱讀英語書籍,他的家長敏感地捕捉到孩子對於讀書的熱情和旺盛的求知慾,並不認為孩子是「假用功」,而是全力支持孩子去探索自己的愛好,為孩子購買了大量他感興趣的英語書籍,這讓智鵬愈發喜愛英語閱讀,英語能力也不斷取得進步。
我們可以看到,父母對孩子的積極影響可以如此之大,但是也可以想像,父母一旦對孩子產生了負面影響,其後果也會十分嚴重。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甚至是人格,如果產生了負面影響,很有可能纏繞孩子終身,以至於當孩子成為父母的時候,還是會重蹈覆轍。
我們無法要求父母永遠是平心靜氣、慈祥和藹的,畢竟人非聖賢,成年人也有自己的痛苦,自己的難處。但是既然有了孩子,那就代表身上多了一份責任。請多多傾聽孩子的聲音吧,別用一句「矯情」「裝病」來諷刺孩子的痛苦,嘗試著,接納孩子的「不陽光」,和孩子一同撥開陰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