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到底是不是矯情

2020-12-16 圓潤的桃子

時代是一條大流,七十年代改革開放,人民的日子過得很苦,卻也很充實。反觀現在,人們的日子在變好,但是人心卻越來越不可直視。在我們物質條件變得富足的同時,人們的精神也在受著極大的折磨。

有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的抑鬱症患者已經超過2600萬,而這裡面很有可能有10%~15%的患者最終可能選擇自殺來了結自己,抑鬱症患者的自殺率比普通人高出二十倍。在自殺人群中有百分之七十的人都是抑鬱症患者。所以,抑鬱症就算是你們認為的矯情嗎?

在以前那個年代,抑鬱症對許多人來說都是十分陌生的這字眼,而在如今卻成了家常便飯。這究竟是什麼原因,我看到過網上許多不負責任的評論,說什麼才多大,這麼玻璃心,就是吃飽了閒的沒事做,多做點工作(多做幾道題)就啥事兒都沒有了。

抑鬱症哪有這麼簡單,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是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抑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所以這真的是生病了!只不過是心生病了,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你治得了一個人的病,那你治得了她的心嗎?

還記得前兩年,甘肅一個十九歲的女孩跳樓的事轟動

一時,這個女孩曾經有過一段很糟糕的經歷,患有很嚴重的抑鬱症。在跳樓的前一刻她在手機上看著那些人轉發的朋友圈,聽著底下若有若無的嘲笑聲,這沒有一絲溫暖的世界讓他沒了留戀,她在跳樓前和抓著她的消防員大喊道:「放手吧,我活得好累!」最後縱身一躍辭了這人間。消防員絕望地哭喊聲何樓層下人們的鬨笑聲像是黑和白交織在一起。

抑鬱症從來不是矯情,也不是閒著沒事幹,抑鬱症的患者每天都生活在痛苦的折磨中,他們自卑敏感,甚至可能精神緊張,對你來說無心的一句話對他人來說可能就是滔天的惡意。所以請對這個世界多一點善意吧。前幾年有一個網紅在微博上直播自己的自殺,彈幕上的評論不停地說:「那你去死啊!」最後那個年輕的男孩就在這些惡意的攻擊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凡這些鍵盤俠可以多一點善意,無論怎樣都控制住自己,即使你不能好言相向,那也請你控制住你的惡意和你帶刺的言語。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生活中且不說抑鬱症患者,就說平常人都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這個時候你也希望有人關心你,勸慰你,什麼時候鍵盤俠可以利用的你們的鍵盤做一些有意義的東西,去傳播一些正能量的東西呢?

在世界充滿黑暗的時候,總是需要一些光來照亮。桃子今天分享這篇文章不僅僅是想表達抑鬱症並不是某些人認為的「裝」或者「矯情」,我也希望網上的鍵盤俠可以在打鍵盤之前三思,因為你對著的並不是鍵盤,是和你一樣的人,和你一樣會傷心難過的人,在不知道事情的全貌之前不要給予置評。

相關焦點

  • 別打著「反矯情」的口號說抑鬱症是矯情了
    在《我就是演員》的臺上他宣布:自己的抑鬱症治癒了!他還以此鼓勵大家,他當初能把好友刪的只剩下30多個人,都能走出來,就沒有其他不能走出來的事情。他的經歷讓抑鬱症再次時候進入公眾視野。是時候該重新審視這個疾病,正確地看待抑鬱症與抑鬱症患者了。 抑鬱症真的是「矯情」麼?
  • 「抑鬱症:我是生病了,不是矯情。」
    據了解,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但只有不足一半患者接受有效治療,社會對精神疾患的歧視是影響治療的因素之一。我國也有2.1%的人患病。作為一種常見病,抑鬱症已成為人類第二大殺手。很多人對抑鬱症有著很深的甚至根深蒂固的誤解。
  • 關注抑鬱症:它是矯情鬧得嗎?
    聯合國方面表示,各種報告表明,在一些國家,抑鬱症和焦慮症日漸增加。 鑑於此,國家衛健委辦公廳日前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當中提出,到2022年,公眾對抑鬱症防治知識知曉率達80%,抑鬱症就診率提升50%、治療率提高30%,非精神專科醫院醫師對抑鬱症識別率提升
  • 她不是矯情!她得了抑鬱症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預計現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我國抑鬱症患病率達到2.1%,成為心理健康問題「重災區」之一。抑鬱症離我們其實並不遠。和抑鬱情緒不同,抑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它會導致患者精神痛苦、社會功能損傷、嚴重時可導致自殺,然而大眾對於抑鬱症的了解還存在一些片面的認知,抑鬱症絕不是簡單的情緒低落、矯情,他們生病了,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
  • 抑鬱症不是「矯情病」,正確防治抑鬱症
    據央視報導,抑鬱症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有人認為抑鬱症是「矯情、抗壓能力差」的表現,無法與抑鬱症患者們的痛苦、孤獨感同身受。英國首相邱吉爾形容抑鬱症「就像只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抑鬱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病恥感」和「自我汙名化」。
  • 抑鬱症不是「喪」,更不是一種「矯情」| 徵集
    「矯情,自私,毫無責任感。死得挺好。」「人生的苦難無窮無盡,不堅強點就不配活著。」「說實話,我原來以為又是一個導師過度壓榨學生的,抱著同情和研究的心看完,但結果就這?外界也沒有強迫他幹嘛啊,就是一個很正常的解決問題而已。那我這種編譯代碼經常不通過的,豈不是要死無數遍了。」... ...
  • 抑鬱症不是矯情,也不是脆弱,它是一種病!
    很多人對於抑鬱症有著很大的誤解,認為抑鬱症並不是病,就是患者比較矯情,其實這種認知是非常的錯誤的,它是一種病比較常見的精神病之一,在我們國家患上這種疾病的人就有幾千萬人,每年自殺人數中多數是因為抑鬱症,但是接受治療的患者卻不多只有10%,其中包括不規範治療的患者,說道這裡很多網友不由好奇抑鬱症的發病機制是什麼
  • 大學體檢將篩查抑鬱症?抑鬱症不是矯情,是你的「情緒」生你病了
    這些來訪者在找我的時候,幾乎,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會問,「老師,我每天都不開心,你說我是不是得了抑鬱症呢」?他們每天會在網絡上查找大量關於抑鬱症的信息,之後在確定與懷疑中度過每一天。在青少年身上,抑鬱症缺失已經成為了我們不得不關注的一個問題,可很多人尤其是父母卻無法理解,吃得好穿得好,無非就是學學習,怎麼就抑鬱了呢?
  • 他們不是矯情,只是病了——關愛抑鬱症患者
    目前,目前全球的抑鬱症患者大約有3.5億人。我國抑鬱症症患者人數超過九千萬,抑鬱症成為了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高壓職業人群,成為了抑鬱症的高發人群。目前我國社會對精神疾病患者依然具有很大的歧視,很多人認為抑鬱症是矯情,嬌氣,抗壓能力差的表現。
  • 15歲抑鬱症少年:我的痛苦並非「矯情」
    海南日報「不知什麼緣故,我是這樣的悲傷……」德國詩人海涅的一句詩,描繪了抑鬱症患者的切身感受。「當別人只用『矯情』或者『想不開』來看待我內心的痛苦,我甚至不願意再去多做辯解。」近日在海南省安寧醫院,仍在住院治療的15歲抑鬱症少年小帥(化名)向海南日報記者講述了他的故事。「您好,我是小帥!」
  • 大學生體檢將篩查抑鬱症 這不是「矯情」
    這些年來,抑鬱症,尤其是發生在青年人身上的抑鬱症,愈發受到關注和重視,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我們終於可以正視這個困擾了許多人的問題,並用科學的辦法解決它。9月11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並提出,到2022年,抑鬱症就診率將在現有基礎上提升50%、公眾對抑鬱症防治知識的知曉率達80%、學生對防治知識知曉率達85%
  • 抑鬱症是病嗎?家長不知道為什麼孩子會得抑鬱症,不是矯情嗎?
    有些抑鬱症孩子的家長很是想不通,自己給了孩子物質、好的生活、甚至天天關心,怎麼就會得了抑鬱症呢?說白了就是矯情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家長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得抑鬱症,也不覺得這種情況不是一種病,只是孩子的胡思亂想罷了;在平時的生活中
  • 「我得了抑鬱症,別再說我是矯情!」抑鬱症9大典型表現,要留心
    結果越勸小西越崩潰,爸爸直呼小西是抗壓能力差,矯情,還愛鑽牛角尖不聽勸,他也不想管了。其實,小西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被抑鬱症纏上了。抑鬱症不是矯情小西爸爸口中所說的抗壓能力差、矯情,其實只是不良情緒的表現。
  • 「我得了抑鬱症,別再說我是矯情!」抑鬱症9大典型表現,要留心
    結果越勸小西越崩潰,爸爸直呼小西是抗壓能力差,矯情,還愛鑽牛角尖不聽勸,他也不想管了。其實,小西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被抑鬱症纏上了。抑鬱症不是矯情小西爸爸口中所說的抗壓能力差、矯情,其實只是不良情緒的表現。不良情緒每個人都會經歷,尤其是當我們遇到一些挫折的時候。
  • 抑鬱症不是矯情,不是無病呻吟,是內在世界生了一場無法自愈的病
    抑鬱症不是矯情,不是無病呻吟,是我們的內在世界生了一場無法自愈的病,需要用醫學手段的幹預治療。網際網路時代的輿論會殺人,別再用你自以為是的無知言論,一方面加重對抑鬱症的偏見和汙名,一方面把抑鬱症患者推向深淵。願所有的陰霾終將被陽光所驅散,願所有的悲傷都能被溫柔以待。——微博@思想聚焦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鬱症患者總數為3.22億例,患病率為4.4%。
  • 00後自述短片《燈火之下》:我們不是「矯情」,而是被忽視的「抑鬱症」
    團媽在幾個熱門平臺搜索了一下「抑鬱症」,截至日前:新浪微博「抑鬱症」相關話題累計閱讀6.4億;知乎「抑鬱症」頻道相關問題討論量69.2萬;豆瓣「抑鬱症」成員最多的小組有21053個,熱度最高日記累計瀏覽252.2次。
  • 抑鬱症是矯情的象徵?我滿懷期待的擁抱生活,卻被生活拒絕
    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抑鬱症是當今最常見的精神病之一。據數據統計,全球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在中國抑鬱症患病率達2.1%。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數據顯示,近30年來,世界範圍內的抑鬱症患病率暴增了10到20倍,它已成為世界四大疾病之一。
  • 頭皮發麻、心悸出汗……密集恐懼症的人到底是不是矯情?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焦慮緊張、頭皮發麻、心悸出汗……有密集恐懼症的人到底是不是「矯情」?看到上述案例,有些人也許覺得這也太矯情了吧?對於沒有密集恐懼症的人,這種行為似乎無法理解。患有密集恐懼症,真的是矯情嗎?
  • 抑鬱症篩查納入體檢,「網易雲」的矯情孩子們現在去哪了?
    9月11日,國家衛健委重磅發聲:中大學生和孕產婦女等人群的體檢項目中,應該加入抑鬱症評估。截止至2020年,中國大學生抑鬱症發病率已高達35.9%!其中,重度抑鬱症比例1.7%!抑鬱症在很多人眼裡看來,只是「矯情」,甚至還有人說「就是閒的。」
  • 中國抑鬱症患病率達2.1% 抑鬱症絕對不是矯情
    抑鬱症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是發病率最高的單病種精神疾病,也是自殺率最高的疾病。作為一種常見病,抑鬱症已成為人類第二大「殺手」。抑鬱症來勢洶洶,卻還有很多人完全不了解抑鬱症,甚至認為抑鬱症只是太矯情了,抗壓能力差、心理素質不強、或者是無病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