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自述短片《燈火之下》:我們不是「矯情」,而是被忽視的「抑鬱症」

2020-11-16 成都兒童團

文丨團媽


一直以來,人們對於#抑鬱症#話題的討論,似乎就沒有停止過,但真正了解的人並不多。


據世衛組織(WHO)統計數據,全球約有3億多人患有抑鬱症。2019年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抑鬱障礙終身患病率達6.8%,約有9500萬患者。


團媽在幾個熱門平臺搜索了一下「抑鬱症」,截至日前:

新浪微博「抑鬱症」相關話題累計閱讀6.4億;

知乎「抑鬱症」頻道相關問題討論量69.2萬;

豆瓣「抑鬱症」成員最多的小組有21053個,熱度最高日記累計瀏覽252.2次。


這些數據的背後,大家知道有多少青少年就在其中嗎?


「一項囊括了39項研究、從1997-2015年、包括32,694 的關於中國大學生群體研究表明,中國學生群體的抑鬱發病率在23.8%;


2019年7月24日,中國青年報在微博上發起針對大學生抑鬱症的調查在超過30萬的投票中超過兩成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存在嚴重的抑鬱傾向。世界衛生組織也曾提出1/4的中國大學生承認有過抑鬱症狀;」(數據來源:2019中國抑鬱症領域白皮書)


團媽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部訪談短片,名叫《燈火之下》。


短片由3個人大附中的高中生自己策劃選題並拍攝製作完成,他們通過訪談一個患抑鬱症的高中女孩純子,表達抑鬱患者的心聲。


01



純子是一名高中生,她也沒有想過起初自己的那些不快樂會和抑鬱症有關,只是覺得這件事就那樣緩慢的發生了。


剛開始的時候,因為學業壓力比較大,再加上人際關係、家庭氛圍不好等諸多原因,逐漸讓純子在那段時間產生了問題。



但最初,純子只是單純的覺得自己只是心情不好,和大家一樣,遇到壓力就心情不好的那種。可是後來,這種不好的情緒持續的時間越來越長,情緒化的程度也越來越嚴重,會因為一件小事而無法控制情緒。



甚至身體也在產生各種不舒服的地方。



純子說,那個時候其實已經不是生活中心情好不好了,心情不好就是全部的生活。


臨近診斷的那個月,純子開始每晚失眠,失眠的時候就發呆,然後不自主的開始哭,每天就這樣循環。平時上下學走路的時候會摔跤、崴腳,被自行車撞,不會下意識地躲車,因此也被人罵過很多次。



那個時候,純子已經感覺到自己不太好了,覺得自己沒有了活力,腦子裡會冒出一些奇怪的想法。所以最終選擇去醫院診斷。



對於純子來說,她患上抑鬱症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節點,反而更像是漫長累積的過程,就像人們常說的一句話一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抑鬱症不是一天形成的。


純子分析過自己為什麼會抑鬱,有來自家庭的原因,也有來自人際關係和學業壓力的問題。但是,抑鬱症在最初,也只是抑鬱情緒。本人和周圍的人如何看待這些情緒,對抑鬱症是否形成,才是至關重要。


02



團媽在知乎上刷關於抑鬱話題時,看到過兩個熱度很高的問題,「爸媽不相信自己抑鬱了怎麼辦?」「如果身邊的親戚朋友知道我是抑鬱症,他們會怎麼想?」回答中,有很多患者都講了他們不被家人、朋友理解的經歷。純子也一樣,曾不被理解。


在去醫院檢查前,純子的情況已經十分嚴重了,甚至整個人的生活都在失控。她找老師傾訴過,很悲哀地對老師說,「我真的很難受,我真的活不下去了。」但是,因為老師不了解抑鬱,所以只是告訴純子,「小姑娘花樣年華,有什麼活不下去的,操場跑兩圈就好了。」



後來純子在微博上看到網友們說,這種傾訴其實是在向外界求救的一個過程,只是當時的傾訴沒有被理解。


去醫院診斷後,看到診斷結果的父母也不太理解純子為什麼會得這樣的病,為什麼會有那些病態的想法。但是在純子看來,抑鬱症更像是心靈的感冒,那些病態的想法,是感冒了要打噴嚏一樣,不受控制的。



身邊的同學也因為不了解情況,說純子是故意不去學校考試,想休息比較懶,戲多。但是對於抑鬱患者來說,聽到這樣的話只會加重病情。


抑鬱症患者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的呢?



當純子被診斷為抑鬱症的時候,有人說她只是矯情、沒事找事、鑽牛角尖……


但是往往生活中,很多人分不清矯情、脆弱、抑鬱這三種情緒,面對抑鬱也總是把它和矯情、無聊、閒得慌這些詞聯繫在一起,他們認為抑鬱就是心情不好。


純子說,當她抑鬱最嚴重的時候,她的世界已經沒有了活力。「抑鬱的反面不是快樂,而是活力。」


03



根據2008年中國健康委的數據顯示,中國有接近3千萬兒童和青少年(小於17歲)有抑鬱情況。2012年,中國大陸25個地區2679名青少年(10-25歲)抑鬱比例為20.3%。


在網上查閱抑鬱症的資料時,團媽看到「抑鬱研究所」曾在他們的病友群裡做過一次調查徵集:當孩子確診抑鬱症前後,都有過哪些症狀?


心情低落、失眠或嗜睡、記憶力下降幾乎成了所有人的必選項,有自殺企圖和行為的也佔了4成。


我們再回過頭去看純子提到過的那些症狀,起初她也以為自己就是普通的不快樂,心情不好,但當這種情緒持續低落、想法悲觀、甚至伴隨了身體也出現不適時,她知道自己的情況已經很嚴重了。


純子和大多數患者一樣,也經歷了不被理解的過程。現實中依然有很多家長認為,小小年紀的孩子,每天吃得好睡得好穿得好怎麼會抑鬱呢?最多只是有點不快樂。



這是團媽在知乎上看到的,其實還有很多孩子也正在經歷著不被家人理解的痛苦。這些父母不知道孩子生病了,也不知道孩子生病的原因。團媽希望他們下一次再向外界傾訴時,都能被自己的父母看到。




轉眼,成都也到了初冬。曾也有醫學調查顯示,每年10月、11月是失眠、抑鬱、精神障礙發作和加重的高峰期。


希望所有家長,能像純子在《燈火之下》最後呼籲的那樣,給予這個群體更多的關注,少一點質疑,多一分陪伴。



更多時候,他們其實不需要解決方案,而只需要你告訴他們,我還在。

相關焦點

  • 00後自述短片《燈火之下》:我們不是「矯情」,而是被忽視的「抑鬱...
    世界衛生組織也曾提出1/4的中國大學生承認有過抑鬱症狀;」(數據來源:2019中國抑鬱症領域白皮書) 團媽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部訪談短片,名叫《燈火之下》。 去醫院診斷後,看到診斷結果的父母也不太理解純子為什麼會得這樣的病,為什麼會有那些病態的想法。但是在純子看來,抑鬱症更像是心靈的感冒,那些病態的想法,是感冒了要打噴嚏一樣,不受控制的。
  • 《燈火之下》:每5個孩子就有1個抑鬱!真的不是孩子矯情
    最近,B站一則關於「抑鬱症患者」的短片火了,片名叫做《燈火之下》,視頻主要借一個患有抑鬱症高中女孩純子之口,表達抑鬱患者的心聲,引起了不少共鳴。短片是由三個人大附中的00後製作而成,為了搞清楚青少年患有抑鬱症的現狀,他們不僅拍攝了短片,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走訪抑鬱症患者、諮詢心理專家、發放問卷、分析數據……這份研究結果最終獲得了China Thinks Big 2019-20全國站Top5%的好成績。給你這三個00後的小組調查研究發現:抑鬱症群體比想像中更龐大,其中青少年患者的數量更是逼人。
  • 3個00後拍的短片火了:青少年抑鬱,真的不是「戲多」
    《燈火之下》短片截圖 最近,B站一則關於「抑鬱症患者」的短片火了,片名叫《燈火之下》,借一個患抑鬱症的高中女孩純子之口,表達抑鬱患者的心聲
  • 3個00後拍的短片火了:青少年抑鬱,真的不是「戲多」
    《燈火之下》短片截圖最近,B站一則關於「抑鬱症患者」的短片火了,片名叫《燈火之下》,借一個患抑鬱症的高中女孩純子之口,表達抑鬱患者的心聲,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短片由3個人大附中的00後製作完成。為了搞清楚青少年患抑鬱症的現狀,他們仨不僅拍了短片,還做了一系列研究:走訪抑鬱症患者、諮詢心理專家、發放問卷、分析數據......這份研究成果最終獲得了China Thinks Big 2019-20全國站Top5%的好成績。
  • 「誰能救救我」,每5個孩子就有1個抑鬱,青少年抑鬱真不是矯情
    而在這些抑鬱症患者中,青少年數量逐漸增長,在 2012年,中國大陸地區2679名10-25歲的青少年抑鬱比例為20.3%,這也就是說大約5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抑鬱傾向,青少年抑鬱真不是矯情。
  • 「誰能救救我」,每5個孩子就有1個抑鬱,青少年抑鬱真不是矯情
    ,中國大陸地區2679名10-25歲的青少年抑鬱比例為20.3%,這也就是說大約5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抑鬱傾向,青少年抑鬱真不是矯情。《燈火之下》,借抑鬱症女孩之口表達抑鬱症患者心聲一片名叫《燈火之下》的短片在網絡上火了起來,短片是由3個人大附中的00後完成,借抑鬱症女孩純子之口,表達抑鬱症患者的心聲,引發眾人共鳴。
  • 青少年抑鬱症|他們不是「青春期叛逆」,而是「抑鬱症」
    「我不是矯情,我只是得了抑鬱症」B站一則關於「抑鬱症患者」的短片火了,片名叫《燈火之下》,借一個患抑鬱症的高中女孩純子之口,表達抑鬱患者的心聲,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她說,其實沒有一個準確的節點,而是一個緩慢發展的過程。
  • 「抑鬱症:我是生病了,不是矯情。」
    其實,抑鬱症並不是一個人內心脆弱而萎靡不振和無病呻吟,不是嬌氣、矯情、抗壓能力差的表現,而是一種心理疾病,一種輕則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重則嚴重損害健康甚至導致人自殺失去生命的心理疾病。我們普通的抑鬱情緒其實就像是一場雨,雨過天晴後仍能心懷希望地繼續生活,但抑鬱症不是這樣。它無法自愈,是一種醫學上的情緒障礙,患者會持續性地心情低落,同時伴隨著生理上的不適症狀,如果不加以幹涉,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
  • 她不是矯情!她得了抑鬱症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預計現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我國抑鬱症患病率達到2.1%,成為心理健康問題「重災區」之一。抑鬱症離我們其實並不遠。和抑鬱情緒不同,抑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它會導致患者精神痛苦、社會功能損傷、嚴重時可導致自殺,然而大眾對於抑鬱症的了解還存在一些片面的認知,抑鬱症絕不是簡單的情緒低落、矯情,他們生病了,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
  • 抑鬱症患者自述:「我並不會整天以淚洗面,而是在假裝輕鬆」
    關於抑鬱症相信很多人多少是有所了解的,但是很少有人真正地去了解,導致對抑鬱症產生了很大的偏見,而且很多人認為患上抑鬱症是一件好事,那麼下面我就給大家帶來一位抑鬱症患者的自述,希望大家能夠理解以及認識抑鬱症,並不是抑鬱症患者矯情而是病了,患上抑鬱症後那種痛苦很難想像,並不是好玩,下面進入正文
  • 不開心,不是你的錯 成長的煩惱 我們要怎麼面對?
    1最近,3個北京人大附中的00後拍了一部叫《燈火之下》的短片,借一位患抑鬱症的高中女孩之口,表達抑鬱症患者的心聲,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這位高三女生,因為學習、生活等各種問題,從一開始的心情不好,慢慢地發展到失眠、精神恍惚,甚至想到自殺,她去求助老師,可是老師說:「小姑娘花樣年華,有什麼活不下去的,操場跑兩圈就好了。」
  • 贈書|00後拍抑鬱症短片火遍全網:孩子情緒的背後,藏著家長不知道的「密碼」
    前段時間,B站一則關於「抑鬱症患者」的短片火了,片名叫《燈火之下》,借一個患抑鬱症的高中女孩純子之口,表達抑鬱患者的心聲,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短片是由人大附中三名00後的學生拍攝完成的,他們為了完成這個片子,走訪了抑鬱症患者,諮詢心理專家,還向大眾發放了調查問卷,做數據分析。
  • 青少年抑鬱,真的不是「戲多」
    最近,B站一則關於「抑鬱症患者」的短片火了,片名叫《燈火之下》,借一個患抑鬱症的高中女孩純子之口,表達抑鬱患者的心聲,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 深入了解後,溢米君發現短片由3個人大附中的00後製作完成。為了搞清楚青少年患抑鬱症的現狀,他們仨不僅拍了短片,還做了一系列研究:走訪抑鬱症患者、諮詢心理專家、發放問卷、分析數據......
  • 0 青少年抑鬱,真的不是「戲多」
    最近,B站一則關於「抑鬱症患者」的短片火了,片名叫《燈火之下》,借一個患抑鬱症的高中女孩純子之口,表達抑鬱患者的心聲,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他們調查發現:抑鬱症群體比想像中更龐大,其中青少年患者的數量更是驚人。而整個社會對抑鬱症患者的忽視,加深了他們的絕望。希望通過這篇文章,我們能給予這個群體更多關注,少一點質疑,多一分陪伴。
  • : 青少年抑鬱,真的不是「戲多」
    」的短片火了,片名叫《燈火之下》,借一個患抑鬱症的高中女孩純子之口,表達抑鬱患者的心聲,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短片由3個人大附中的00後製作完成。上周,我們對這個00後小組進行了採訪。而整個社會對抑鬱症患者的忽視,加深了他們的絕望。希望通過這篇文章,我們能給予這個群體更多關注,少一點質疑,多一分陪伴。
  • 抑鬱症不是矯情,也不是脆弱,它是一種病!
    很多人對於抑鬱症有著很大的誤解,認為抑鬱症並不是病,就是患者比較矯情,其實這種認知是非常的錯誤的,它是一種病比較常見的精神病之一,在我們國家患上這種疾病的人就有幾千萬人,每年自殺人數中多數是因為抑鬱症,但是接受治療的患者卻不多只有10%,其中包括不規範治療的患者,說道這裡很多網友不由好奇抑鬱症的發病機制是什麼
  • 抑鬱症不是「喪」,更不是一種「矯情」| 徵集
    「矯情,自私,毫無責任感。死得挺好。」「人生的苦難無窮無盡,不堅強點就不配活著。」「說實話,我原來以為又是一個導師過度壓榨學生的,抱著同情和研究的心看完,但結果就這?外界也沒有強迫他幹嘛啊,就是一個很正常的解決問題而已。那我這種編譯代碼經常不通過的,豈不是要死無數遍了。」... ...
  • 大學體檢將篩查抑鬱症?抑鬱症不是矯情,是你的「情緒」生你病了
    這些來訪者在找我的時候,幾乎,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會問,「老師,我每天都不開心,你說我是不是得了抑鬱症呢」?他們每天會在網絡上查找大量關於抑鬱症的信息,之後在確定與懷疑中度過每一天。在青少年身上,抑鬱症缺失已經成為了我們不得不關注的一個問題,可很多人尤其是父母卻無法理解,吃得好穿得好,無非就是學學習,怎麼就抑鬱了呢?
  • 別打著「反矯情」的口號說抑鬱症是矯情了
    是不是覺得很熟悉,在他們看來抑鬱症就是矯情、玻璃心、小題大做。都2020年了,對不懂的事物保持緘默不是基本的修養嗎? 跟一個抑鬱症患者說,為什麼要抑鬱呢?生活多美好啊。就像跟一個哮喘病人說,你看周圍的空氣多充足啊,你怎麼會呼吸困難呢一樣荒謬可笑。 因為沒經驗不能共情,沒關係。
  • 關注抑鬱症:它是矯情鬧得嗎?
    聯合國數據顯示,全世界近10億人存在精神障礙,每40秒鐘就有一人自殺身亡,而精神衛生是公共衛生中最容易被忽視的領域之一。聯合國方面表示,各種報告表明,在一些國家,抑鬱症和焦慮症日漸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