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自述短片《燈火之下》:我們不是「矯情」,而是被忽視的「抑鬱...

2020-12-13 騰訊網

文丨團媽

一直以來,人們對於#抑鬱症#話題的討論,似乎就沒有停止過,但真正了解的人並不多。

據世衛組織(WHO)統計數據,全球約有3億多人患有抑鬱症。2019年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抑鬱障礙終身患病率達6.8%,約有9500萬患者。

團媽在幾個熱門平臺搜索了一下「抑鬱症」,截至日前:

新浪微博「抑鬱症」相關話題累計閱讀6.4億;

知乎「抑鬱症」頻道相關問題討論量69.2萬;

豆瓣「抑鬱症」成員最多的小組有21053個,熱度最高日記累計瀏覽252.2次。

這些數據的背後,大家知道有多少青少年就在其中嗎?

「一項囊括了39項研究、從1997-2015年、包括32,694 的關於中國大學生群體研究表明,中國學生群體的抑鬱發病率在23.8%;

2019年7月24日,中國青年報在微博上發起針對大學生抑鬱症的調查在超過30萬的投票中超過兩成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存在嚴重的抑鬱傾向。世界衛生組織也曾提出1/4的中國大學生承認有過抑鬱症狀;」(數據來源:2019中國抑鬱症領域白皮書)

團媽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部訪談短片,名叫《燈火之下》

短片由3個人大附中的高中生自己策劃選題並拍攝製作完成,他們通過訪談一個患抑鬱症的高中女孩純子,表達抑鬱患者的心聲。

01

純子是一名高中生,她也沒有想過起初自己的那些不快樂會和抑鬱症有關,只是覺得這件事就那樣緩慢的發生了。

剛開始的時候,因為學業壓力比較大,再加上人際關係、家庭氛圍不好等諸多原因,逐漸讓純子在那段時間產生了問題。

但最初,純子只是單純的覺得自己只是心情不好,和大家一樣,遇到壓力就心情不好的那種。可是後來,這種不好的情緒持續的時間越來越長,情緒化的程度也越來越嚴重,會因為一件小事而無法控制情緒。

甚至身體也在產生各種不舒服的地方。

純子說,那個時候其實已經不是生活中心情好不好了,心情不好就是全部的生活。

臨近診斷的那個月,純子開始每晚失眠,失眠的時候就發呆,然後不自主的開始哭,每天就這樣循環。平時上下學走路的時候會摔跤、崴腳,被自行車撞,不會下意識地躲車,因此也被人罵過很多次。

那個時候,純子已經感覺到自己不太好了,覺得自己沒有了活力,腦子裡會冒出一些奇怪的想法。所以最終選擇去醫院診斷。

對於純子來說,她患上抑鬱症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節點,反而更像是漫長累積的過程,就像人們常說的一句話一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抑鬱症不是一天形成的。

純子分析過自己為什麼會抑鬱,有來自家庭的原因,也有來自人際關係和學業壓力的問題。但是,抑鬱症在最初,也只是抑鬱情緒。本人和周圍的人如何看待這些情緒,對抑鬱症是否形成,才是至關重要。

02

團媽在知乎上刷關於抑鬱話題時,看到過兩個熱度很高的問題,「爸媽不相信自己抑鬱了怎麼辦?」「如果身邊的親戚朋友知道我是抑鬱症,他們會怎麼想?」回答中,有很多患者都講了他們不被家人、朋友理解的經歷。純子也一樣,曾不被理解。

在去醫院檢查前,純子的情況已經十分嚴重了,甚至整個人的生活都在失控。她找老師傾訴過,很悲哀地對老師說,「我真的很難受,我真的活不下去了。」但是,因為老師不了解抑鬱,所以只是告訴純子,「小姑娘花樣年華,有什麼活不下去的,操場跑兩圈就好了。」

後來純子在微博上看到網友們說,這種傾訴其實是在向外界求救的一個過程,只是當時的傾訴沒有被理解。

去醫院診斷後,看到診斷結果的父母也不太理解純子為什麼會得這樣的病,為什麼會有那些病態的想法。但是在純子看來,抑鬱症更像是心靈的感冒,那些病態的想法,是感冒了要打噴嚏一樣,不受控制的。

身邊的同學也因為不了解情況,說純子是故意不去學校考試,想休息比較懶,戲多。但是對於抑鬱患者來說,聽到這樣的話只會加重病情。

抑鬱症患者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的呢?

當純子被診斷為抑鬱症的時候,有人說她只是矯情沒事找事鑽牛角尖……

但是往往生活中,很多人分不清矯情、脆弱、抑鬱這三種情緒,面對抑鬱也總是把它和矯情、無聊、閒得慌這些詞聯繫在一起,他們認為抑鬱就是心情不好。

純子說,當她抑鬱最嚴重的時候,她的世界已經沒有了活力。「抑鬱的反面不是快樂,而是活力。」

03

根據2008年中國健康委的數據顯示,中國有接近3千萬兒童和青少年(小於17歲)有抑鬱情況。2012年,中國大陸25個地區2679名青少年(10-25歲)抑鬱比例為20.3%。

在網上查閱抑鬱症的資料時,團媽看到「抑鬱研究所」曾在他們的病友群裡做過一次調查徵集:當孩子確診抑鬱症前後,都有過哪些症狀

心情低落、失眠或嗜睡、記憶力下降幾乎成了所有人的必選項,有自殺企圖和行為的也佔了4成。

我們再回過頭去看純子提到過的那些症狀,起初她也以為自己就是普通的不快樂,心情不好,但當這種情緒持續低落、想法悲觀、甚至伴隨了身體也出現不適時,她知道自己的情況已經很嚴重了。

純子和大多數患者一樣,也經歷了不被理解的過程。現實中依然有很多家長認為,小小年紀的孩子,每天吃得好睡得好穿得好怎麼會抑鬱呢?最多只是有點不快樂。

這是團媽在知乎上看到的,其實還有很多孩子也正在經歷著不被家人理解的痛苦。這些父母不知道孩子生病了,也不知道孩子生病的原因。團媽希望他們下一次再向外界傾訴時,都能被自己的父母看到。

轉眼,成都也到了初冬。曾也有醫學調查顯示,每年10月、11月是失眠、抑鬱、精神障礙發作和加重的高峰期。

希望所有家長,能像純子在《燈火之下》最後呼籲的那樣,給予這個群體更多的關注,少一點質疑,多一分陪伴。

更多時候,他們其實不需要解決方案,而只需要你告訴他們,我還在。

排版丨Jiay

[END]

-兒童團近期活動-

相關焦點

  • 00後自述短片《燈火之下》:我們不是「矯情」,而是被忽視的「抑鬱症」
    世界衛生組織也曾提出1/4的中國大學生承認有過抑鬱症狀;」(數據來源:2019中國抑鬱症領域白皮書)團媽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部訪談短片,名叫《燈火之下》。去醫院診斷後,看到診斷結果的父母也不太理解純子為什麼會得這樣的病,為什麼會有那些病態的想法。但是在純子看來,抑鬱症更像是心靈的感冒,那些病態的想法,是感冒了要打噴嚏一樣,不受控制的。
  • 《燈火之下》:每5個孩子就有1個抑鬱!真的不是孩子矯情
    最近,B站一則關於「抑鬱症患者」的短片火了,片名叫做《燈火之下》,視頻主要借一個患有抑鬱症高中女孩純子之口,表達抑鬱患者的心聲,引起了不少共鳴。短片是由三個人大附中的00後製作而成,為了搞清楚青少年患有抑鬱症的現狀,他們不僅拍攝了短片,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走訪抑鬱症患者、諮詢心理專家、發放問卷、分析數據……這份研究結果最終獲得了China Thinks Big 2019-20全國站Top5%的好成績。給你這三個00後的小組調查研究發現:抑鬱症群體比想像中更龐大,其中青少年患者的數量更是逼人。
  • 3個00後拍的短片火了:青少年抑鬱,真的不是「戲多」
    《燈火之下》短片截圖 最近,B站一則關於「抑鬱症患者」的短片火了,片名叫《燈火之下》,借一個患抑鬱症的高中女孩純子之口,表達抑鬱患者的心聲
  • 3個00後拍的短片火了:青少年抑鬱,真的不是「戲多」
    《燈火之下》短片截圖最近,B站一則關於「抑鬱症患者」的短片火了,片名叫《燈火之下》,借一個患抑鬱症的高中女孩純子之口,表達抑鬱患者的心聲,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上周,我們對這個00後小組進行了採訪。他們調查發現:抑鬱症群體比想像中更龐大,其中青少年患者的數量更是驚人。而整個社會對抑鬱症患者的忽視,加深了他們的絕望。希望通過這篇文章,我們能給予這個群體更多關注,少一點質疑,多一分陪伴。........................................
  • 「誰能救救我」,每5個孩子就有1個抑鬱,青少年抑鬱真不是矯情
    而在這些抑鬱症患者中,青少年數量逐漸增長,在 2012年,中國大陸地區2679名10-25歲的青少年抑鬱比例為20.3%,這也就是說大約5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抑鬱傾向,青少年抑鬱真不是矯情。
  • 「誰能救救我」,每5個孩子就有1個抑鬱,青少年抑鬱真不是矯情
    20.3%,這也就是說大約5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抑鬱傾向,青少年抑鬱真不是矯情。《燈火之下》,借抑鬱症女孩之口表達抑鬱症患者心聲一片名叫《燈火之下》的短片在網絡上火了起來,短片是由3個人大附中的00後完成,借抑鬱症女孩純子之口,表達抑鬱症患者的心聲,引發眾人共鳴。
  • 每5個孩子就有1個抑鬱!青少年抑鬱,真的不是「戲多」
    最近,B站一則關於「抑鬱症患者」的短片火了,片名叫《燈火之下》,借一個患抑鬱症的高中女孩純子之口,表達抑鬱患者的心聲,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 深入了解後,溢米君發現短片由3個人大附中的00後製作完成。為了搞清楚青少年患抑鬱症的現狀,他們仨不僅拍了短片,還做了一系列研究:走訪抑鬱症患者、諮詢心理專家、發放問卷、分析數據......
  • 每5個孩子就有1個抑鬱!: 青少年抑鬱,真的不是「戲多」
    ,片名叫《燈火之下》,借一個患抑鬱症的高中女孩純子之口,表達抑鬱患者的心聲,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短片由3個人大附中的00後製作完成。上周,我們對這個00後小組進行了採訪。而她的呼籲,也正好是製作這則短片,人大附中這3個00後想傳達給大眾的心聲。
  • 每5個孩子就有1個抑鬱!0 青少年抑鬱,真的不是「戲多」
    最近,B站一則關於「抑鬱症患者」的短片火了,片名叫《燈火之下》,借一個患抑鬱症的高中女孩純子之口,表達抑鬱患者的心聲,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而整個社會對抑鬱症患者的忽視,加深了他們的絕望。希望通過這篇文章,我們能給予這個群體更多關注,少一點質疑,多一分陪伴。
  • 產後抑鬱不是矯情,家人的關愛尤為重要​
    誰還敢說,產後抑鬱,只不過是矯情?產後抑鬱正在成為殺死媽媽們的最大兇手。但是,看著這些悲劇一次次發生,我們許多人對產後抑鬱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哭哭就好了」、「衝動」、「對孩子不負責任」這些表面上。、「生個孩子怎麼那麼矯情?」、「讀那麼多書都讀哪去了,那麼點事想不開」「現在的年輕人真是禁不起一點點事,扛不住一點點事「.....在這些網友眼中,好像學歷高,就不應該有產後抑鬱,好像年輕人產後得了產後抑鬱就是矯情。
  • 「我不是矯情!」中國首份產後抑鬱應對指南:100...
    這是普遍而正常的短暫性的適應不良狀態,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大多數人會在兩三周後恢復常態。研究顯示,「BabyBlues」或者早期抑鬱情緒的出現,和新手媽媽的社會和教育背景、家庭關係、是否有心理疾病史及分娩是否順利沒有關係,也就是說,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2.持續存在的抑鬱情緒真正稱得上病症的臨床抑鬱症,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 青少年抑鬱症|他們不是「青春期叛逆」,而是「抑鬱症」
    「我不是矯情,我只是得了抑鬱症」B站一則關於「抑鬱症患者」的短片火了,片名叫《燈火之下》,借一個患抑鬱症的高中女孩純子之口,表達抑鬱患者的心聲,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她說,其實沒有一個準確的節點,而是一個緩慢發展的過程。
  • 不開心,不是你的錯 成長的煩惱 我們要怎麼面對?
    1最近,3個北京人大附中的00後拍了一部叫《燈火之下》的短片,借一位患抑鬱症的高中女孩之口,表達抑鬱症患者的心聲,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這位高三女生,因為學習、生活等各種問題,從一開始的心情不好,慢慢地發展到失眠、精神恍惚,甚至想到自殺,她去求助老師,可是老師說:「小姑娘花樣年華,有什麼活不下去的,操場跑兩圈就好了。」
  • 產後抑鬱不是矯情,請重視
    02產後抑鬱,不是矯情,不是玻璃心,是真的病了,因為多種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礙疾病。如果你有勾上述選項,那必須及時調節心情,與家人溝通,小心產後抑鬱!03因為產後抑鬱而發生的悲劇,實在不在少數。造成這樣的局面,絕不是媽媽一個人的問題。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也不是某一件事刺激到了她。你認為微不足道的細節,卻很可能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 青春期正常情緒波動OR抑鬱?這個紀實短片裡可以找到答案
    如果我抑鬱了,我的那些讓我自己煩惱,也讓父母煩惱的言行就有了「理所當然」的解釋。哦,對,還有,他們再也不會責備我了。這更需要我們作為監護人,對孩子有認識,有理解,有判斷。02《燈火之下製作團隊是3位人大附中的00後,故事的框架很簡單,但是訪談的遞進關係做得特別好,圍繞純子的故事,我們大致可以了解青少年抑鬱症患者面臨的壓力。
  • 37歲女博士帶5個月女兒跳樓墜亡,產後抑鬱真的不是矯情
    這件事在網上發酵之後,人們關注的竟不是產後抑鬱,而是在攻擊這個剛去世的母親。指責她心理太脆弱、矯情、鑽牛角尖,還用女兒陪葬,白瞎了這麼高的學歷。但你們知道嗎?產後抑鬱並不是矯情的代名詞,它與學歷、家境無關。懷胎產子後,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要遭受巨大的改變。而孕產婦自殺大部分原因是撫養孩子的不安與壓力所導致的。而像新聞中女博士這樣的「殺嬰」,則是不忍將孩子留在這世上受苦的心理表現。
  • 最近壓力好大啊,我要抑鬱了
    最近,一部名叫《燈火之下》的關於「抑鬱症患者」的短片在B站火了。《燈火之下》的主角純子,是高三學生,也是一名資深抑鬱症患者,短片藉由純子的敘述,表達了抑鬱患者的心聲,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圖源:網絡《燈火之下
  • 寶媽產後抑鬱崩潰大喊:「非得我走了,你才能明白我不是矯情嗎」
    大家都在說&34;,誠然、女性在成為一名母親之後,無論是行事作風上還是性格上都會有一個不小的變化,但大多數女性並不是在有了孩子之後就能清楚的意識到自己已成為母親,身份的轉變往往很難讓人適應,在這個階段的她們尤為脆弱,產後抑鬱症更是會在不知不覺中,對她們造成傷害。
  • 把產後抑鬱當神經矯情?睜眼看不見產婦的病,喜事易反轉
    立法推動社會為抑鬱產婦的治療分擔費用,這是方燕女士作為醫生對於孕婦、女性對同性的善良關懷,網友們也紛紛留言支持這一提案,不過也有反面的聲音在質疑,「產後抑鬱是因為矯情脆弱」、「我們還有更緊急緊迫的事情需要解決?」
  • 奚夢瑤髮長文談產後抑鬱:不是矯情,更不是公主病!
    產後抑鬱,一種容易被家庭所忽視的心理疾病。奚夢瑤髮長文談產後抑鬱,上了熱搜。在《幸福三重奏》中,夢奚瑤聊到自己初為人母,由於害怕失去與孩子之間的聯繫的,陷入負面情緒「沼澤」無法自拔的她,差點得產後抑鬱。幸運的事,因為包文婧的幫助,讓她在敏感期找到了宣洩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