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8日上午8點30分左右,廣西南寧,一女子在英華大橋將還穿著尿不溼的幼兒扔下邕江,寶寶掙扎3分鐘後溺亡。
當地媒體報導稱,該女子曾抱孩子在橋上徘徊,隨後一男子乘車趕到,兩人發生爭吵,女子突然將孩子拋入江中,女子也要跳江,男子抱住該女子並大聲呼救。當時他只能先控制住妻子,沒有時間去救自己的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充斥著絕望。
後來經過對該男子的採訪才得知,他的妻子在去年8月份生下小孩後,因孩子哭鬧各種原因,情緒非常的不穩定,曾經就有過想要輕生的想法。
二胎媽媽邵青剖腹產下二女兒五天後出院,醫院的住院病歷顯示,無過往病史,出院時身體狀況良好。但出院後15天,還在坐月子的她卻因「突發心跳呼吸驟停30分鐘」突然去世。
在她去世的第三天,她的母親在她手機中選遺照時,發現了備忘錄以及她和老公的聊天記錄,頓時悲痛欲絕!
「每次小小的要求換來無盡的嘲諷、責備,你天天把你有病吧,神經病吧掛在嘴邊,沒病都被你說出病了,我已經快抑鬱了。」
「你回來了沒?我心臟難受,喘不過氣來」
邵青的一次次求救,卻被丈夫認為是小題大做,覺得她神經質。很多人會像她的丈夫一樣,覺得都二胎了還會產後抑鬱?可事實是,在家庭經濟負擔、孩子健康、夫妻關係、誰來帶孩子等等問題上,二胎媽媽都有更多的擔憂和焦慮。
02
產後抑鬱,不是矯情,不是玻璃心,是真的病了,因為多種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礙疾病。
1.身體激素變化
女性懷孕時,身體產生了孕激素和雌激素,由於激素水平高,她的心情是比較開心且亢奮的,也並不覺得挺著孕肚很辛苦。
生完寶寶後,由於體內雌激素和孕激素斷崖式減少,同時催乳素分泌急劇增加,這些急劇的生理變化容易使新媽媽發生生理上的平衡失調,引起情緒波動,成為心理障礙的病理基礎。
這並不是產後媽媽們自己所能控制的。
2.家人缺席的關心
在有些人的意識裡,只要媽媽安全地從產房裡出來,就好了。孩子出生後的那一刻起,她就必須立刻完美適應新媽媽的身份,能夠無比老道周全地照顧寶寶。
為什麼你奶這麼少?
為什麼孩子又哭了?
孩子怎麼吐奶了?你怎麼搞的?
為什麼孩子大半夜還不睡覺?
……
而媽媽自己,還沒從初為人母巨大的喜悅之情中清醒過來,就要立刻適應寶寶的一切需求和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的生活方式,還要面對家人時不時的指責。
餓了,尿了,困了,各種需求的不同哭聲,她還不能馬上分辨,手忙腳亂地全部試一遍,寶寶的哭聲讓她焦急又無助;
自己生產時的傷口還沒有恢復,就要每晚起來好幾次給寶寶餵奶,抱寶寶抱得腰酸背痛,甚至落下月子病;
為了下奶,每天吞咽下那些淡得幾乎沒有鹽味的湯水,吃下千篇一律的葷菜。一旦沒及時吸奶,還會發燒,得乳腺炎……
可家人們卻忽略了。就像重感冒的人沒有咳嗽出聲,周圍的人就不覺得她生病。
3.自己對自己施加太大壓力
當看到別的媽媽身材漸漸恢復,甚至可以化著美美的妝帶著孩子到處玩,頓時羨慕不已。同時看到自己臃腫的身材,不禁產生懷疑:為什麼時間過了這麼久,每天過得這麼累,還是沒有瘦?
寶寶吃奶太少不長肉,媽媽會變得焦慮,寶寶每次吃奶對她來說都變成了一種煎熬,沒有多吃就會崩潰;
當自己在廚房洗碗,而寶寶翻身從床上掉下來時,立刻扔下手中的碗慌裡慌張地跑過去抱起寶寶,當時就自責到抽了自己兩耳光……
長期繃緊的神經,讓媽媽睡覺也不敢熟睡,只要寶寶發出輕微的動靜就會立刻驚醒。睡眠不足,心理壓力增大容易導致情緒煩躁,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很容易誘發抑鬱症。很多媽媽可能都患有產後抑鬱,只是有些程度輕,而有些情況很糟糕。
產後抑鬱自測
產後抑鬱症的診斷至今無統一的判斷標準,但目前應用較多的是美國精神病學在《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計》(1994年)中制定的一些症狀。
具備5條或5條以上,並且其中1或2條持續2周以上,患者自感痛苦或患者的社會功能已經受到嚴重影響。
如果你有勾上述選項,那必須及時調節心情,與家人溝通,小心產後抑鬱!
03
因為產後抑鬱而發生的悲劇,實在不在少數。造成這樣的局面,絕不是媽媽一個人的問題。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也不是某一件事刺激到了她。你認為微不足道的細節,卻很可能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寶寶出生後,自然地獲取了全家人的關注和關愛,而媽媽卻容易被忽略,覺得只要給她吃飽飯,養好身體就好了。如果媽媽產後抑鬱,作為家人一定有逃不脫的責任。
事實上,媽媽的焦慮、情緒不穩定,種種旁人看來不可理喻的行為,正是無助的表現,非常需要家人的幫助。尤其是老公,更應該挑起作為丈夫的擔當。產後抑鬱這種事,誰都不想,能拉著自己的女人走出來的男人,才是神。
1.理解她的感受,尊重她的行為
月子裡開始,家人們就會以為媽媽好為理由,把自己主觀上覺得好的想法,強加在她身上,而自己卻給不出能夠讓她感到更加舒適的建議:不準她洗頭洗澡,不準她看手機看電視,不準她開空調……
家人儘量要以她的想法為中心,尊重她的調節情緒的方式。她可能控制不住會流淚,容易發脾氣,甚至對家人和照顧她的人比較苛刻,這些表現可能是抑鬱的表現,但其實也是調節情緒的方式。她心情不好,可以表示理解,感同身受而不要責怪她不夠堅強、嬌氣,別不允許她們情緒不好。
也別把她看成弱者,要相信她有能力可以順利地應對產後抑鬱,多鼓勵、多肯定她的細節表現。當她回過頭的時候會發現,你一直在身邊,這會讓她感到有信心、有能力度過人生的特殊時期。
2.少加指責,多加讚美
當你對一位媽媽說:「帶孩子很累吧,多辛苦啊!」
她會說:「哪有當媽的不累的,累並快樂著嘛。」
但你要是對她說:「你不上班多輕鬆啊,還不好好帶孩子。」
她大約會生吞活剝了你,這就是尊重的力量。
看到媽媽為自己的身材傷心垂淚,怎麼減肥都收效甚微時,不要打擊她,沒有一個女人不在意自己的外貌。告訴她:她當媽媽的樣子,真的很美。每個女人產後身材都會變胖,但以後會恢復的。我中年發福,你產後發胖,咱們都是暫時地醜一下。往後餘生一起減肥,如果減不下來,就一起做一對快樂的吃貨,那也瀟灑愜意。
當媽媽因為寶寶不小心磕了碰了,或奶水不足等情況而自責不已時,不是指責她,而是去安慰她,沒有人會比一位母親更愛她的孩子。告訴她,孩子沒有我們想像中脆弱,磕磕碰碰很正常。奶粉餵養寶寶也能健健康康長大,她自己的心情最重要。
給家裡帶來這麼可愛的寶寶,她已經非常棒了。在家人的理解和讚美下,一定能很快幫她完成從女孩到媽媽的角色轉變。
3.用實際行動支持她
爸爸平時有自己的工作,也很忙很辛苦,但回家後,只要付出一點點的勞動,就能讓媽媽感到開心滿足,消除她一天的疲憊。畢竟,孩子也不是媽媽一個人的。
可以幫寶寶換一次尿不溼,衝泡一次奶粉,抱10分鐘,並趁此時機告訴她:「原來抱寶寶是這麼累的一件事,老婆,你在家辛苦了!」
爸爸的理解,是媽媽對抗產後抑鬱最大的勇氣,是媽媽在忙累的帶娃生活中的幸福感來源之一。
偶爾,也可以為她準備一些小驚喜。比如下班回來路上甜品店裡買的一塊蛋糕,一件舒適漂亮的裙子,甚至是爸爸公司下午茶帶回來的一塊糖果,都能讓媽媽感受到自己仍然是被惦記的,在爸爸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媽媽要的並不多,被肯定,被牽掛,足矣。
如果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家裡也有一位準媽媽或者帶娃的寶媽,請多留意她的情緒,多傾聽她的想法。產後抑鬱並不是「矯情」,作為家人,重視產後抑鬱,和新媽媽一起正確的面對它,積極的預防及治療,才是正確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