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應感到快樂,她這樣對自己說。可是對於一個新媽媽來說,不快樂才是一種常態。
說到產後抑鬱,想必大家都會想起上個月月末的時候,所發生的一件事——
一位37歲的海歸女博士,也是一位二胎媽媽,在凌晨5點,帶5個月大的女兒跳樓身亡!
這件事在網上發酵之後,人們關注的竟不是產後抑鬱,而是在攻擊這個剛去世的母親。
指責她心理太脆弱、矯情、鑽牛角尖,還用女兒陪葬,白瞎了這麼高的學歷。
但你們知道嗎?產後抑鬱並不是矯情的代名詞,它與學歷、家境無關。懷胎產子後,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要遭受巨大的改變。
而孕產婦自殺大部分原因是撫養孩子的不安與壓力所導致的。而像新聞中女博士這樣的「殺嬰」,則是不忍將孩子留在這世上受苦的心理表現。
你不知道的是,抑鬱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疾病,產後抑鬱尤甚,必須要引起重視。
而導致產後抑鬱的原因則不外乎:
生理:身體的疼痛與疲憊了勞累;
激素:產後激素紊亂而導致的情緒劇烈變化;
心理:家庭經濟負擔、孩子成長、夫妻婆媳關係、誰帶孩子等。
別以為生二胎了就不加以重視,實際上二胎孕媽更易擔憂和焦慮。
據統計,我國50%~70%的女性會在產後出現抑鬱傾向,而最終發展成產後抑鬱症的機率約在10%~15%。這也就是說,每10位孕媽中就有一位遭受著抑鬱症的摧殘。
正如這個女博士的老公事後所言:「沒想到這麼嚴重……」
而這句話也是悲劇發生後家屬常說的話。
作為產後媽媽,不僅要應對激素變化多導致的情緒起伏,更重要的則是角色的轉變。
無論是社會競爭、經濟壓力還是婚姻問題,也都得重新考慮。最重要的是,變成媽媽後,責任更大了,更是需要證明自己個人價值的時候。
照顧孩子、婆媳關係、沒人傾訴等都會讓一個新媽媽陷入抑鬱的情況當中。
而往往壓垮這些新媽媽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喪偶式育兒,不被理解反被責怪。
「別的女人都行,怎麼就你不行!」
「我看就是你太矯情,別找藉口!」
「就看個娃都不會!」
「想當年......」
這一句句話,都是往孕媽心上扎啊。
原本身份的轉變,就讓孕媽有了更多的責任,甚至於24小時照顧孩子所導致的自我喪失的迷惘,這時候你不支持、不了解,甚至於是苛刻要求與責怪,到底是怎麼想的?
孕媽媽們需要的並不是為母則剛,而是尊重與支持。
體重暴增/暴減;
失眠或睡眠過多;
總是感覺疲勞乏力;
常內疚自責,覺得都是自己的錯;
情緒低落或易怒;
興趣喪失,覺得生活沒有意義;
有想自殺或是傷害孩子的念頭。
首先作為媽媽,女性要通過尋找一個興趣愛好,或是鍛鍊身體,或是找家人朋友等傾訴,調節好情緒。
90後媽媽產後抑鬱,她給整條街的欄杆織上「毛衣」
而作為爸爸,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挑釁女方所說的話,要多了解、多支持、多陪伴,和女方一起學著做合格的父母。
往往在產後,女性最需要的不是「我愛你」,而是「放著別動,我來!」
都說,生了孩子後,才知道你嫁的是人還是狗。願每個人都能擁有最好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