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珍妮
近幾年關於女人生完孩子抑鬱的事越來越多,抑鬱到抱著孩子去自殺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這一問題的出現,人們更願意簡單的歸結為女人生完孩子就容易抑鬱,是自己心態的問題,是女人自己沒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太矯情造成的。
有些人還振振有詞的說,哪個女人不生孩子,以前的女人生那麼多孩子不都好好的,也沒聽說過誰生個孩子就抑鬱了,要抱著孩子去跳樓的,就是現在的女人太矯情。
這些說詞也許說的是事實,就像以前的女人結婚後過的再不好都很少去離婚的,因為以前的女人活的沒有自我,賢妻良母忍辱負重,在這些重重道德的重壓之下,女人的自我是不存在的,是為家庭和男人犧牲的。
懷孕、生孩子、帶孩子的苦悶只有女人自己去承擔,沒有多少男人會把這些當回事去重視一下女人的感受,自然也就不算個事了。
而女人又能怎樣,內心的一切苦楚只能自己去忍受慢慢熬著,熬成習慣也就不覺得苦了。
隨著社會的進步,女人經濟的獨立,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女人身心的各種需求也在不斷覺醒中,這種覺醒在逐漸打破以前被忽視的情感需求,反而讓有些人覺得是矯情。
孕育孩子是男女兩個人的事,而從懷孕到生孩子只能女人獨自承擔,可是生完孩子之後,如果男人還置身事外當甩手掌柜,女人心裡自然是有怨言和不滿的。
從懷孕期間還可以出門走走散散心,到生完孩子之後,產婦的生活被徹底改變,一天二十四小時與孩子綁在一起,完全沒有了自己的生活,而且這樣的生活要持續幾個月甚至兩三年,如果男人還沒有進入到有孩子後會面臨的生活改變,還在自顧自的逍遙自在,產婦內心需求得不到理解和安撫,情緒得不到釋放,抑鬱就不可避免。
但即使這樣,也不是說產婦自己沒有責任,而且更不該抱著孩子去跳樓自殺。
在生孩子的問題上,很多女人並沒有準備好。
很多女人都是在意外懷孕後不得以而生下孩子,這就是說自己並沒有準備好生孩子後將面臨的各種問題,這在無形中為自己以後的生活埋下了很多隱患。
比如,孩子出生後將帶來的生活改變;孩子有沒有人帶;沒人帶時女人當全職媽媽男人是否認可;經濟、時間、精力、心理狀態是否成熟到能應對一個新生命的到來……
其中一點更為重要,男人是不是一個有擔當、有同理心、會共情的人,不然生下孩子後,女人很可能成為喪偶式育兒,所有的苦難都要自己承擔。如果是婚前遇人不淑,婚後還為這種人生下孩子,甚至生下二胎,這種一錯再錯、錯上加錯的事只能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了。
4月27日長沙37歲海歸女博士帶著5個月大的女兒跳樓自殺的事,人們惋惜痛心過後,是否會有所警醒。
面對妻子蘇女士的跳樓身亡,丈夫李強一邊哭泣一邊自言自語,「我什麼都不要,我只要我的女兒,為什麼要把她帶走?」「把我女兒留下好吧。」
丈夫的自言自語裡無意識的流露出對妻子死亡的漠視,他只要他的女兒,他只在乎他的女兒,他不在乎妻子的死亡,令人可悲可嘆。
可以想到,他們夫妻並沒有多少感情,丈夫才會在妻子死亡後的第一時間從內心發出這樣的聲音。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妻子當初為什麼還要為他生二胎。
很多人都為這個高學歷女人惋惜,同時又罵這個女人念這麼多年書不該發生這樣的事。
顯然高學歷並不代表一個人的心理成熟度,如果沒有在生活的艱難困苦中磨練,即使二十多年的寒窗苦讀也只是知識的積累,也無法讓內心真正強大起來。
我們無法體會當時蘇女士的處境有多令她絕望,才走到如此生無可戀的地步。
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才是生活的真相,我們總要面對這些真相勇敢的活下去,帶著一身滄桑練就一顆強大的內心,才能從容應對生活的各種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