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抑鬱離我們很近
上周一則關於【河北石家莊一名4個月大女嬰先後兩次墜樓】的事件讓人震驚,事情是這樣的:
據報導,女嬰不是第一次被扔下樓了,隨後女嬰父親鄭某接受採訪稱,妻子懷第一胎時就有疑似產後抑鬱的症狀,不願去醫院,孩子是在家裡接生的。
最後女嬰被送至醫院進行專業的救治,所有人也算鬆了一口氣。
而在此前,也有很多類似的事件發生:
11月19日,濟南一位年輕的媽媽疑因產後抑鬱,帶著自己僅4個月大的寶寶跳樓輕生,不幸身亡。
今年4月份,長沙某小區,37歲的蘇女士帶著只有5個月大的女兒跳樓自殺,母女二人當場死亡。
這裡提到一個詞,叫產後抑鬱,相信媽媽們對這個詞並不陌生,而且很多人都曾經歷或者正在經歷。
產後抑鬱是指產婦在分娩後出現的一種心理障礙,調查研究發現,10%-15%的女性會產生產後抑鬱症,50%-80%的女性會出現產後抑鬱的情緒。
產後抑鬱症患者除了感受到低沉抑鬱情緒以外,還可能伴有焦慮、自責自罪、思維混亂等各種情緒認知狀態,以及失眠、缺失食慾等軀體反應。
而這種狀態一旦出現,媽媽們很難靠自制力進行調試,也很難在別人的關懷中感到安慰。
讓人氣憤的是,在這些事件的背後,一些可笑的言論也隨之而來:
自己要死就去死,帶上孩子幹啥?
經歷多大點事就成這樣了?現在的女人都這麼脆弱嗎?
還有人說:太矯情了,真不至於。
真的不至於嗎?你知道這些做出極端舉動的媽媽們,她們都經歷過什麼嗎 ?
2
一些媽媽們的真實生活
我原以為,產後抑鬱只會發生在那些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女性身上,以為是生活的壓力讓她們負重前行,其實產後抑鬱可能會發生在每個女性身上。
奚夢瑤曾在某檔綜藝節目裡談到自己生完孩子後有點產後抑鬱,覺得孩子和自己不親,常常感到焦慮、想哭。
著名體操運動員劉璇也曾在節目中講述過自己曾患產後抑鬱的經歷:
「不想跟任何人說話,任何人說的話跟我都是相反的。」
「沒有人關心我,沒有人理我。」
「想要逃避現實,感覺與別人隔著一道牆,無法與家人朋友正常溝通,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
就算這樣一個擁有健康身體、積極樂觀的運動員,在激烈變化的身體激素和心理變化面前也顯得有些無助。
而那些看起來光鮮亮麗的明星,也會被各種產後負面情緒壓垮,更不必說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千萬普通媽媽們了,她們有的甚至連生育費、孩子撫養費都負擔不起。
《請回答1988》中有一句旁白是,「上帝知道自己不是無所不能的,所以才創造了媽媽」。
每個女人成為母親之前都是愛美愛玩的小女生,直到做了母親,一夜之間變成了勇士,為了孩子她們可以不惜一切。
我姐今年生了第一胎,我親眼見證了她從一個愛吃愛玩、喜歡睡懶覺的女生變成一個為了孩子忌口,半夜醒來很多次也不抱怨的堅強媽媽。
生孩子帶給她的不止是分娩時的疼痛,還有睡眠不足、脫髮、情緒低落帶來的各種問題。
而這些困難,只能靠自己的意志力去克服,沒有人可以分擔, 也沒有「感同身受」之說。
3
她們為什麼會產後抑鬱
第一,產後抑鬱,其實並不是在生完孩子後才出現的。女性在孕期出現的各種問題也足以讓人崩潰:
孕吐,吃什麼吐什麼,體重沒上去反而降低;
腰疼腰困,只有躺著才能輕微緩解;
孩子月份大的時候,睡覺只能側睡;
面部長斑,體重上升,身材走樣;
胎兒在子宮活動的時候會壓迫到一些器官,比如膀胱,會讓孕婦忍不住想小便......
這只是最普遍的孕期生理反應,也足以讓人身心不悅,好比一個人生病10個月,他難免會崩潰,會消極,會抱怨。
最令女性崩潰的,是孕期老公出軌,這樣的事件我們並不少聽說。
第二,生孩子真的很疼,甚至會搭上性命
分娩的疼痛只有生過孩子的人才能感受到,任何言語都不能貼切地形容。生完孩子後,一些孕婦還可能出現妊娠糖尿病、產後出血、小便失禁、子宮下墜等後遺症。
同樣,伴隨著孩子出生,肚皮會鬆弛,身材走形,這都讓一些女性從生理和心理上都難以接受。
第三,激素原因
懷孕期間,準媽媽們的荷爾蒙雌激素和黃體酮增長近10倍。生產後,72小時內會急劇下降到孕前水平,從而影響到垂體前葉、腎上腺、甲狀腺與內分泌的變化,致使大腦的功能紊亂,對外界的適應能力下降,進而出現淡淡的悲傷、哭泣或其它低落的情緒。
第四,家庭原因
媳關係、夫妻關係不好,很容易讓媽媽們產生抑鬱情緒。比如在照顧孩子方面和婆婆產生矛盾、婆媳關係緊張等。
然而絕大部分原因在於:丈夫是否承擔了一部分照顧孩子的責任以及丈夫是否足夠關心和理解自己,如果丈夫認為帶孩子是媽媽一個人的責任,這會讓媽媽們很崩潰。
第五,自身心理原因
有的女性生來就敏感,尤其是在產後,比如短時間內難以調整角色,或者對自身容貌很關切的女性,會因為身材走樣或產後併發症而過度焦慮。
所以,女性在產後真的很容易抑鬱,一些輕度抑鬱,或者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好的女性會因外界或自身因素及時調整,而有的媽媽則可能一度痛苦,最終發生極端事件。
4
多份理解 讓她們遠離抑鬱
產後抑鬱是一種心理障礙,並不是什麼不治之症,所以媽媽們在出現了這種情緒後,不妨這樣做:
1.傾訴和尋求幫助:當你出現了易怒、敏感、情緒低落等產後抑鬱的症狀時,不要自我消化,而是要為自己的情緒找宣洩的出口,向家人、朋友或專業機構尋求幫助。
2.自我疏導:不做完美母親,不要凡事都親力親為,適當休息,保證睡眠,最重要的是,要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不要和社會脫節。
3.食補和藥物調節:當你煩躁易怒的時候,可以吃一些降火的食物,另外B族維生素也有助於改善抑鬱情緒,可以適當服用。
另外,作為家庭成員裡重要的角色,爸爸們應該多幫妻子分擔照顧孩子的任務,如果在照顧孩子上不擅長,那就主動承擔起家務和做飯的責任。
最重要的是,希望各位爸爸能多和妻子交流,生活上多關心,多表達愛意,這樣也能讓媽媽們增加幸福感,從而減少抑鬱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