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5個孩子就有1個抑鬱!0 青少年抑鬱,真的不是「戲多」

2020-10-10 風雲雜談

《燈火之下》短片截圖


最近,B站一則關於「抑鬱症患者」的短片火了,片名叫《燈火之下》,借一個患抑鬱症的高中女孩純子之口,表達抑鬱患者的心聲,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


短片由3個人大附中的00後製作完成。為了搞清楚青少年患抑鬱症的現狀,他們仨不僅拍了短片,還做了一系列研究:走訪抑鬱症患者、諮詢心理專家、發放問卷、分析數據......這份研究成果最終獲得了China Thinks Big 2019-20全國站Top5%的好成績。


上周,我們對這個00後小組進行了採訪。他們調查發現:抑鬱症群體比想像中更龐大,其中青少年患者的數量更是驚人。而整個社會對抑鬱症患者的忽視,加深了他們的絕望。希望通過這篇文章,我們能給予這個群體更多關注,少一點質疑,多一分陪伴。


作者:嚴慌慌;

來源:眾號「藍橡樹」


《燈火之下》的主角純子,是高三學生,也是一名資深抑鬱症患者。



對於自己究竟何時患病的,她也說不出個具體的節點來,「其實是一個緩慢發展的過程,一開始就是單純的心情不好,後來時間長了,就會因為一件小時持續難受一兩周。」


而導致她心情不好的原因也很複雜,「家庭氛圍不好,人際關係方面的壓力也有,加之進入高中後學業壓力陡然增加......」各種因素疊在一塊兒,慢慢就崩潰了。她有時甚至會因為丟了一支筆而大發脾氣。



臨近診斷的那個月,大概是純子最難熬的一段時間。


那時她還不知道自己患了抑鬱症,只是精神、身體都到達了無法承受的狀態,「每晚都會失眠,到凌晨四五點才會迷迷糊糊地睡著。早上六點半就要起床去學校,到了學校就趴在桌子上半夢半醒地發呆。」



更令人後怕的是,她那時候精神已經有些恍惚,上下學路上經常會崴腳、摔跤不說,過馬路時甚至不知道躲車,經常被車主罵,「那時候腦子裡會有些奇怪的想法出來,後來會仔細地思考這些想法,比如死亡。」



慢慢地,純子的身體也出現了預警,比如會消化不良、頭暈等,她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開始向外界求助。


純子對老師傾訴:「老師,我真的很難受,我真的活不下去了。」


老師的回覆是:「小姑娘花樣年華,有什麼活不下去的,操場跑兩圈就好了。」



老師如此輕描淡寫的安慰,進一步加深了純子的絕望,「當時我就很無語,也很絕望,就是眼淚都流不出來的那種空洞洞的絕望。」


也正是這一次失敗的交流,讓純子決定自救。在某個冬天的早晨,她獨自前往北京六院(北京最好的精神病醫院)就診。



確診之後,純子的父母即使看到了明白無誤的診斷證明,也遲遲不肯相信,「他們不太理解我為什麼會得這樣的病。」


再之後,純子雖然被允許大部分時間在家休息,但同學間的一些流言蜚語卻還是傳到了她耳朵裡,「他們說我就是戲多、想偷懶。」



儘管純子知道周圍人大多都不是出於惡意,但無處不在的誤解還是讓她窒息。



短片最後,純子說,「精神疾病更多的是一個無形的較量,在這個艱辛的過程中,患者、醫生、親人、同事、朋友,都可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我希望大家可以給予這個群體更多的關注,同時少一點質疑,多一分陪伴。」


而她的呼籲,也正好是製作這則短片,人大附中這3個00後想傳達給大眾的心聲。


採訪實錄:每個抑鬱症患者,都有不被理解的時刻


上周,我們採訪了這個00後小隊。採訪過程中,感受到了00後的擔當與思考,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啟發。以下是採訪實錄,分享給大家:


橡樹君:當初為什麼想要研究這個話題呢?


小隊隊長石宗華:因為我周圍確診精神疾病的朋友還挺多的,加上我從小住在北大六院附近,那是全北京最好的精神病院,我就對這個話題就比較敏感。另外,我的兩個隊友舒鵬宇、李佳泰恰好也感興趣,我們就一拍即合了。



橡樹君:你周圍確診抑鬱症的朋友多,是因為學業壓力太大嗎?


小隊:不是的。跟那些所謂的「高考工廠」(此處非貶義)比起來,我們壓根算不上「雞血」,但確診的人數卻這麼多,只能說這些朋友的家長整體素質較高,對這類精神疾病的了解更多,孩子的就診率也較高。


而一線城市以外的很多家長,他們對「抑鬱症」的了解可以說是很匱乏的,也由於他們的不理解,很多孩子都會延遲就診,直到孩子出現自殺的念頭了才會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橡樹君:在研究過程中,你們有諮詢過專業人士嗎?


小隊:有的。我們在設計問卷設計時,有諮詢過學校的心理老師張林若愚老師,我們共花了好幾個傍晚的時間討論。在此特別感謝他對我們小隊的幫助。


另外,我們還訪談了兩位從業的心理諮詢師,他們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比如其中一個諮詢師提到:「每一個精神病人身後,都有一個不好的原生家庭。」從這點出發,我覺得家長可以多反思自己,繼而從源頭避免孩子患病。


橡樹君:你們訪談了一些精神疾病患者,他們的遭遇有什麼共性嗎?


小隊:最讓我們感慨的,是他們每個人幾乎都有不被理解的時刻。


比如其中一個朋友,當我問他有沒有同學因為自己患病而瞧不起自己時,他的回答是:「沒有,因為他們壓根都不信,他們覺得我看起來很正常,一點也不像抑鬱。老師倒是信的,但給我最大的寬限也無非是少做作業,僅此而已。」


另外,這些患者都不是第一時間就診,而是拖了很長的時間,直到產生自殺的念頭後才不得不去醫院。這太可怕了,所以普及心理疾病的相關知識真正是迫在眉睫。



橡樹君:通過這個研究,你們希望改變大眾的哪些認知??


小隊:大眾對精神病患者的了解,其實主要來自媒體,但媒介對這類人的報導又基本上是負面的,往往給他們貼上暴力和犯罪的標籤,要麼就是學生跳樓,要麼就是精神患者拿刀砍人。導致大家一聽到這人有精神疾病,唯恐避之不及。


另外,一些藝術作品也把精神疾病患者的形象刻畫得是十分刻板,甚至有些「妖魔化」的傾向,這些都是需要改變的。


其實這兩年,大家對抑鬱症的關心已經越來越多了,但是其他的精神類疾病患者,比如精神分裂症、雙向情感障礙這些,他們可能承受的誤解更多。


我們想呼籲媒體多宣傳和普及相關的科學知識,少一點營銷。事實上,精神疾病就是一種普通的疾病,有科學的病理和診斷治療療程,這些患者,是非常需要人們的理解和幫助的。


橡樹君:該怎麼做,才能給抑鬱症患者一個更好的環境?


小隊:精神疾病這個問題,其實在青少年群體中已經非常普遍了。但社會目前對精神疾病的認知度還很低,這是最大的矛盾所在。


所以,我們需要儘快普及心理疾病的相關知識,從而改變對精神疾病的歧視這件事,同時還需要建設支持幫助體系。包括緩解相關專業醫院和醫生的匱乏,加大扶持心理諮詢行業的力度等,從多方面幫助精神疾病的患者回歸社會。


更多的時候,他們其實不需要解決方案,而是需要你靜靜地守著,告訴他們:我還在。


關注青少年抑鬱症,是父母的必修課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抑鬱症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截至目前,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



而這其中,根據2008年中國健康委的數據顯示,中國有接近3千萬兒童和青少年(小於17歲)有抑鬱情況。


2012年,中國大陸25個地區2679名青少年(10-25歲)抑鬱比例為20.3%。也就是說大約5個孩子中有1個有抑鬱傾向。可以說,我國青少年抑鬱問題已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


雖然孩子導致孩子抑鬱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與孩子天生的性格氣質有關、與一些創傷性事件有關、與學業壓力有關等。但研究發現,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功能健全的家庭裡,發生抑鬱的機率會大幅降低


賓夕法尼亞大學教育學碩士馬喆超就曾提出,一般來說,功能健全的家庭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相互平等:父母和孩子對彼此的付出是平等的。在父母有困難時,給孩子參與幫助的機會;當孩子有需要時,父母也積極回應。


2、交流與連結:家裡沒有冷暴力,所有家庭成員都能安全地表達情緒,能自在地聊天。


3、和諧大於衝突:雖然有衝突,但家庭主旋律是和睦開心的。


4、好的情緒氛圍:家庭的情緒氛圍是溫暖的,充滿愛的。每個家庭成員都發自內心想回家。



總結來說,這四個方面其實就在講一個「愛」字,愛彼此並讓彼此感覺到愛。當孩子出現抑鬱的情況,一定要先從自己、從家庭功能上尋找原因,看看這個家還是每個人都嚮往的地方嗎?


青少年抑鬱,它可能隨時或者已經發生在我們周圍,甚至我們自己家裡。它不是個案,而已經發展為一種社會問題。作為父母,關注青少年抑鬱症已經成為必修課。


-END-

相關焦點

  • 每5個孩子就有1個抑鬱!: 青少年抑鬱,真的不是「戲多」
    截至目前,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2012年,中國大陸25個地區2679名青少年(10-25歲)抑鬱比例為20.3%。也就是說大約5個孩子中有1個有抑鬱傾向。雖然孩子導致孩子抑鬱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與孩子天生的性格氣質有關、與一些創傷性事件有關、與學業壓力有關等。
  • 每5個孩子就有1個抑鬱!青少年抑鬱,真的不是「戲多」
    而她的呼籲,也正好是製作這則短片,人大附中這3個00後想傳達給大眾的心聲。更多的時候,他們其實不需要解決方案,而是需要你靜靜地守著,告訴他們:我還在。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抑鬱症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截至目前,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
  • 「誰能救救我」,每5個孩子就有1個抑鬱,青少年抑鬱真不是矯情
    ,中國大陸地區2679名10-25歲的青少年抑鬱比例為20.3%,這也就是說大約5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抑鬱傾向,青少年抑鬱真不是矯情。是啊,有多少孩子在有抑鬱症傾向的時候,卻被父母,親人,朋友以矯情為由,不僅不安慰反而還訓斥,每一個抑鬱症的孩子眼中都在表達「誰能救救我」,但卻沒有人在意。
  • 「誰能救救我」,每5個孩子就有1個抑鬱,青少年抑鬱真不是矯情
    據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的數據表明,全球有超過3.5億抑鬱症患者,近十年來患者增長速度約為18%。 「抑鬱症」在近年來頻繁出現在各種社交軟體的搜索欄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抑鬱症,雖然是好事,但這也就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患有抑鬱症。
  • 《燈火之下》:每5個孩子就有1個抑鬱!真的不是孩子矯情
    短片是由三個人大附中的00後製作而成,為了搞清楚青少年患有抑鬱症的現狀,他們不僅拍攝了短片,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走訪抑鬱症患者、諮詢心理專家、發放問卷、分析數據……這份研究結果最終獲得了China Thinks Big 2019-20全國站Top5%的好成績。給你這三個00後的小組調查研究發現:抑鬱症群體比想像中更龐大,其中青少年患者的數量更是逼人。
  • 3個00後拍的短片火了:青少年抑鬱,真的不是「戲多」
    再之後,純子雖然被允許大部分時間在家休息,但同學間的一些流言蜚語卻還是傳到了她耳朵裡,「他們說我就是戲多、想偷懶。」 2012年,中國大陸25個地區2679名青少年(10-25歲)抑鬱比例為20.3%。也就是說大約5個孩子中有1個有抑鬱傾向。可以說,我國青少年抑鬱問題已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
  • 3個00後拍的短片火了:青少年抑鬱,真的不是「戲多」
    純子對老師傾訴:「老師,我真的很難受,我真的活不下去了。」老師的回覆是:「小姑娘花樣年華,有什麼活不下去的,操場跑兩圈就好了。」再之後,純子雖然被允許大部分時間在家休息,但同學間的一些流言蜚語卻還是傳到了她耳朵裡,「他們說我就是戲多、想偷懶。」
  • 青少年頻發跳樓:5個孩子中就有1個抑鬱,怎麼能讓他們快樂起來?
    正是在這篇新鮮出爐的調查報告裡,我們看到了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數字: 1、我國青少年抑鬱患病群體數量大 2008年中國健康委表示,有接近3千萬的兒童和青少年(小於17歲)有抑鬱情況。
  • 青少年頻發跳樓:5個孩子中就有1個抑鬱,怎麼能讓他們快樂起來?
    正是在這篇新鮮出爐的調查報告裡,我們看到了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數字:1、我國青少年抑鬱患病群體數量大2008年中國健康委表示,有接近3千萬的兒童和青少年(小於17歲)有抑鬱情況。2012年,中國大陸25個地區2679名10-25歲青少年抑鬱比例為20.3%。也就是說大約5個孩子中有1個有抑鬱傾向。2005年,美國12-17歲的孩子中8.7%有抑鬱症狀,2014年該比例上升到了11.3%;德國2014年在1001名12-17歲的青少年做抽樣調查,抑鬱比例在8.2%。
  • 青少年跳樓事件頻發:5個孩子中就有1個抑鬱,怎麼能讓他們快樂起來?
    不過當我看到一篇熱騰騰的論文,我還是被數字嚇了一道:原來青少年抑鬱的真實情況比我們想像中要嚴重得多。 患病比例高 2012年中國香港1萬名初中生中,大約有57%的學生有抑鬱情況,其中15.3%為輕度抑鬱,14.3%為中度抑鬱,27.4%為重度抑鬱。 2012年,中國大陸25個地區2679名10-25歲青少年抑鬱比例為20.3%。
  • 5個孩子中就有1個抑鬱?作為家長,我們能做什麼?
    目前,全世界抑鬱症患者估計共有3.5億人[2]。這其中,15-29歲是發病高風險年齡段。據統計,該年齡段青少年人群中,男性抑鬱症患病率約為3.1% ,女性患病率約為4.6%。歲青少年群體(樣本量為5563)中,有抑鬱風險的比例為21.4%,有抑鬱高風險的比例為8.1%,也就是說,每10個青少年中就有3個是抑鬱症或是有抑鬱傾向,概率相當驚人。
  • 5個孩子中就有1個抑鬱,你家孩子有以下10表現要留意
    今年孩子跳樓、自殺的新聞很多:6月1日,信陽8名小學生因為抑鬱、壓力大相約輕生自殺,幸好被家長及時發現阻止了;6月6日,一名大學生因考場作弊被發現,哭泣很多兒童及青少年都有悲傷或低落的時候。偶爾出現的悲傷是成長的一部分,但如果孩子表現得很悲傷、易激惹、不再感到快樂,且持續多天仍不見好轉,則可能是抑鬱症(MDD)的危險信號。一些人認為,只有大人才會抑鬱,「小孩兒懂什麼」。
  • 被忽視的青少年抑鬱:生病的孩子,首先有個生病的家
    近年來,抑鬱症有明顯的低齡化趨勢。相較於成年人,青少年的抑鬱症更不容易被發現。當親子關係需修補、社交恐懼待克服時,其背後不是個人,而是一個個家庭。截至2019年1月,「渡過」社群包含讀書、寫作、跑步等一共29個微信線上群,家屬板塊共9個,全是家長群,人數逼近5000人。諮詢時,焦頭爛額的家長們往往還沒開口,就幾近哽咽。「渡過」會定期聚集已康復者、醫生和諮詢師,舉辦線上家長學堂。但張進逐漸發現,很多實際問題需要面對面解決,尤其是當親子關係需修復、社交恐懼待克服時,青少年抗抑鬱背後不是個人,而是一個個家庭。
  • 每10位產婦就有1個遭產後抑鬱:死亡離她很近!
    產後抑鬱,足以毀掉女人的一生!又一位媽媽因為產後抑鬱跳樓了!1月7日,有媒體報導,香港知名名媛羅力力抱5個月大女兒墜樓,母女二人雙雙身亡。當天下午4時50分,有保安人員聽到一聲巨響,隨後發現一名女子抱著嬰兒從君頤峰3座高處墮下,隨即立刻報警,找到了二人墜下的位置。
  • 「年紀輕輕,怎麼就抑鬱了?」:孩子抑鬱時,父母需要知道的那些事
    來源:廣州白雲心理醫院在心理門診,來過很多深受抑鬱困擾的青少年。 年齡跨度從十來歲到二十出頭,但無論年紀大小,他們都有個共同點——在本應該肆意綻放的年齡,因為抑鬱變得不再明媚。2016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了一個數據: 中國每13人中就有1個精神障礙患者,中國青少年自殺率已經排在了世界第一。 抑鬱症的成因雖然非常複雜,自殺的原因也涉及多個方面,但毋庸置疑,其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成因,就來自於父母的教養方式。
  • 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孩子"不乖"可能是抑鬱
    有抑鬱風險升學壓力大、課外輔導班各式各樣……近年來,越來越多孩子在父母口中「別人家孩子」的陰影和壓力下成長,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據有關調查顯示,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抑鬱症也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十年前,在我們心理精神科的門診上,一天只會碰到2-3個青少年,但現在一天的門診病例有三分之一都是青少年抑鬱問題。」袁勇貴主任表示,青少年抑鬱離我們並不遙遠。
  • 5個孩子就有1個可能抑鬱:為什麼乖孩子更容易得抑鬱症
    近年來,青少年抑鬱症越來越普遍。目前,中國有一億抑鬱症患者,而青少年就佔了3000萬,近乎三分之一。在其他年齡段裡,抑鬱症患者佔比僅為2%,但在青少年這個群體裡,幾乎每5-10個人就有1人有抑鬱的風險。 新聞一出,引起了無數網友的熱議。每一條評論都很戳心。
  • 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有些孩子「不乖」其實是抑鬱
    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升學壓力大、課外輔導班各式各樣……近年來,越來越多孩子在父母口中「別人家孩子」的陰影和壓力下成長,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據有關調查顯示,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抑鬱症也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
  • 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有些孩子「不乖」 其實是抑鬱
    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升學壓力大、課外輔導班各式各樣……近年來,越來越多孩子在父母口中「別人家孩子」的陰影和壓力下成長,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據有關調查顯示,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抑鬱症也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
  • 5個孩子就有一個抑鬱!父母的行為正在讓娃變笨!抑鬱
    從被扇耳光到決然地縱身一躍,只有短短幾分鐘的時間,這衝動一跳讓人錯愕:是哪種痛苦,會讓一個人生剛起頭的孩子毅然放棄生命?而這場悲劇,又全是家長的錯嗎?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每5個孩子,就有1個抑鬱症。但自殺不是一時衝動,而是長時間心靈上的痛苦折磨。而最近幾個月,青少年突然選擇輕生的新聞並不少見:5月6日,西安一名9歲小女孩,因無法按時完成作業,選擇從15樓跳下。8月16日,剛考上大學的男生小坤,在傍晚忽然翻橋跳入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