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頻發跳樓:5個孩子中就有1個抑鬱,怎麼能讓他們快樂起來?

2020-12-20 騰訊網

昨天,深圳市教育局緊急通知取消所有期末考試,已考試的不許公布成績和排名,據說原因如下:

最近孩子跳樓、自殺的新聞很多:

6月1日,信陽8名小學生因為抑鬱、壓力大相約輕生自殺,幸好被家長及時發現阻止了;

6月6日,一名大學生因考場作弊被發現,哭泣20分鐘後跳樓自殺;

……

我一直認為,這樣的事件不僅僅發生在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而是一直都有,只是隨著現在信息傳播的速度和透明度的提升,我們聽到的越來越多了。

不過當我們的專欄作家小馬君發過來一篇熱騰騰的論文,我還是被數字嚇了一道:原來青少年抑鬱的真實情況比我們想像中要嚴重得多。

這是一篇發表於2020年5月的論文預覽版,這篇論文主要研究了中國目前青少年抑鬱的情況,與之前的變化以及其他社會性因素的關係。參與撰寫論文的團隊主要由深圳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認知、心理、哲學系的專家學者組成。

正是在這篇新鮮出爐的調查報告裡,我們看到了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數字:

1、我國青少年抑鬱患病群體數量大

2008年中國健康委表示,有接近3千萬的兒童和青少年(小於17歲)有抑鬱情況。

2、患病比例高

2012年中國香港1萬名初中生中,大約有57%的學生有抑鬱情況,其中15.3%為輕度抑鬱,14.3%為中度抑鬱,27.4%為重度抑鬱。

2012年,中國大陸25個地區2679名10-25歲青少年抑鬱比例為20.3%。也就是說大約5個孩子中有1個有抑鬱傾向。

2005年,美國12-17歲的孩子中8.7%有抑鬱症狀,2014年該比例上升到了11.3%;德國2014年在1001名12-17歲的青少年做抽樣調查,抑鬱比例在8.2%。也就是說我們的數據和西方國家比,比他們高了2-3倍。

3、嚴重病患比例高居不下

研究者對近1300名中國深圳的初中生在初一和初三分別作了兩次(2016與2018年的11月)追蹤性的抑鬱情況調查,發現這批孩子初一的時候抑鬱症狀的平均比例為33.4%,初三抑鬱症狀的比例為28.8%,其中有嚴重抑鬱症狀的數據一直保持在17%左右。

平均下來,每3-4個初中生,就有1個有輕度抑鬱傾向,每6個孩子就有1個有嚴重的抑鬱症狀。

看得出來,放眼全球,我國青少年抑鬱問題已經處於相當嚴重的地步。青少年抑鬱症,不止於新聞和別人家,它可能隨時或者已經發生在我們周圍,甚至我們自己家裡。它不是個案,而已經發展為一種社會問題。作為父母,關注青少年抑鬱症已經成為必修課。

聯合作者/小馬君

賓夕法尼亞大學教育學碩士,曾任職於美國最大的早教機構之一的Bright Horizon,擁有紮實理論基礎和豐富實戰經驗。(小馬君受常爸之邀,到「常青藤爸爸」公眾號開設專欄,和大家聊聊科學育兒。)

本文乾貨

放眼全球,中國青少年抑鬱症患病群體數量、比例、嚴重程度都處於高位;

成績差的孩子,更容易得抑鬱症;

家庭功能不全,會導致孩子容易有抑鬱傾向;

15個維度,讓父母知道怎麼預防孩子抑鬱。

積極的反饋和有愛的氛圍,讓孩子遠離抑鬱。

說實話,看到上面這些數據,常爸和我都倒吸了一口涼氣。除了知道現在的情況可能真的很嚴重外,我還在論文裡收穫了一些「很意外」的發現。

成績差的孩子,更容易不開心

論文作者總結出三個核心結論:

整體上初中孩子抑鬱程度是下降的,但患有嚴重抑鬱的學生在三年中的比例幾乎沒有變化,達到17%。

女孩子抑鬱的比例比男孩子高,此外,學習成績差也是一個風險因素。

家庭功能的完整,青少年有積極的發展因素,可以很好地抵禦抑鬱風險。

除此以外,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點:家庭中有二胎、父母的文化程度低、家庭成員間不往來、家庭收入低等因素都會增大抑鬱的風險。

成績差的孩子更容易得抑鬱症。很多人從一些新聞報導中會得出一個結論: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好勝心強,玻璃心,受了打擊容易輕生,但其實從大數據的分析來看,成績差的孩子更容易抑鬱。

這也給我一個提示,那就是判斷一個孩子是否抑鬱,不能憑藉主觀臆斷,還是要專業。

於是,我專門找到了這篇論文調查所用的工具抑鬱量化表CES-D(Center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Depression)。這是一個應用頗為廣泛的抑鬱測驗:

看表測試是否有抑鬱傾向:

向上滑動查看更多測試問題

1、以前不會擔心的事現在開始令我憂心。

2、我不想吃東西,胃口很差。

3、即使在朋友和家人的幫助下,我也無法擺脫低落的情緒。

4、我覺得自己和別人一樣好。

5、我無法集中注意力去做正在做的事情。

6、我覺得沮喪。

7、我覺得做每一件事都很費力。

8、我覺得自己未來一片光明。

9、我覺得我的一生都是失敗的。

10、我覺得害怕。

11、我晚上睡得很不好。

12、我很快樂。

13、我說話比平常少。

14、我覺得很寂寞。

15、人們對我不友善。

16、我很享受生活。

17、我有時會無緣無故地痛哭。

18、我覺得很悲哀。

19、我覺得大家不喜歡我。

20、我感覺自己無法進步。

評分規則:

0:幾乎沒有(少於一天)

1:很少有(1-2天)

2:經常有(3-4天)

3:差不多一直有(5-7天)

註:第4、8、12、16題為正面描述,因此算分時需要反過來算。比如如果你覺得幾乎沒有描述中的行為,得3分,程度越高,分數越逐級遞減。

16分是心理學家們區分抑鬱症患者和非抑鬱症患者的分界線:

≥16分,抑鬱症患者;

16-20分,輕度抑鬱;

21-25分,中度抑鬱;

25-60分,重度抑鬱。

這個測試很簡單,但想要準確的答案,必須要誠實回答每一個問題。另外這個量表主要測試最近一周內的情緒狀況,所以在不同階段得到的結果可能完全不同。

不管測試結果如何,下面這個問題更重要,那就是哪些因素導致青少年抑鬱?

作為家長,我們又能做些什麼?

抑鬱的兩大原因:家庭和自我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調查報告總結的第三個核心要點已經說得很清楚:家庭功能完整,青少年有積極的發展因素,可以很好地抵禦抑鬱風險。

也就是說,防止孩子抑鬱要從兩個方面入手——家庭功能(Family Functioning)+積極發展因素(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接下來,我們就各自分析一下。

1、家庭功能Family Functioning

一切愛皆始於家庭

家庭功能,就是保護和照顧家庭成員的職能。研究發現,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功能健全的家庭裡,所有心理需求能都夠得到滿足,發生抑鬱的機率會大幅度降低。

一般來說,孩子對家庭的心理需求來自四個方向,這些也可以說是家庭功能的四個方面。

相互平等:指父母和孩子對彼此的付出是平等的。在父母有困難的時候,給孩子參與幫助的機會;當孩子有需要的時候,父母也積極地給予回應。

交流與連結:指家裡沒有冷暴力,所有家庭成員都願意表達真情實感,能安全地表達情緒,在一起聊天。

和諧大於衝突:指雖然有衝突,但整體上家庭主旋律是和睦的、開心的,家庭成員之間可以互相調侃。

積極的情緒氛圍:指家庭的情緒氛圍是溫暖的,充滿愛的。每個家庭成員都發自內心想回家。

總結來說,這四個方面其實就在講一個字「愛」,愛彼此並能讓彼此感覺到愛。當孩子出現抑鬱的情況,一定要先從自己、從家庭功能上尋找原因,看看這個家還是每個人都嚮往的地方嗎?

雖然家庭和父母是導致孩子抑鬱的重要原因,但並不是所有孩子抑鬱都是因為家庭或父母,很可能和他自身看待事物的視角有關係。因為一個在肯定中長大、與周圍連結是安全的孩子,才能放心地向他人抒發負面情感,進而降低抑鬱的風險。

2、青少年積極的發展因素(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我微笑的時候全世界都在對我笑

那什麼才是青少年積極的發展因素呢?這個問題是發展心理學的重要內容,不同的研究者也給出了不同解釋。

其中,華盛頓大學教授Catalano和團隊在梳理大量研究後,提出了青少年積極發展的15個維度」,形成了更具操作化的定義。內容較長,但讀下來你一定不虛此行。

01、Bonding 人與人之間連結的感知能力

建立和孩子之間的連接,最好的方式就是真實和真誠,分享真情實感,同時真誠地傾聽孩子,用心交談。當孩子能自然地尋求幫助,能有交心的朋友,也就有了連結的能力。

02、Resilience 抗擊挫敗的能力

我很喜歡一個爸爸對女兒說的一句話:

我們不是為了成功而努力,是因為我們本身喜歡這件事情就心甘情願地努力,把過程做到我們自己最滿意,結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父母在培養孩子抗挫敗能力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自己面對「失敗」的態度。如果我們能做到坦然面對失敗,並愈挫愈勇,那麼孩子的抗挫敗能力一定不會差。

03、Social Competence 社交能力

隨著孩子長大,同伴的影響力會遠超父母。父母要給孩子提供社交的機會,學會與別人相處,學會傾聽,學會真心相待,找到發洩負面情緒的窗口。

04、Emotional Competence 情緒能力

情緒能力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正常表達負面情緒。而生活在積極的家庭情緒氛圍中的孩子,情緒能力也會更強一些。因為他們在面對壞情緒時會更有彈性,也會更容易感知到情緒中積極的一面,往往一個玩笑或無釐頭就可以消解。

05、Cognitive Competence 認知能力

通俗點講,就是孩子的成績不能太拖後腿。研究中也發現,學習成績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抑鬱程度,成績差的孩子更容易抑鬱。

成績在學校裡會成為「社交籌碼」,好的成績可以成為炫耀和自信的資本。但如果孩子不是學習的料,可以挖掘孩子身上其他的閃光點,比如畫畫厲害、唱歌厲害,或者社交達人等。讓孩子知道自己總有一個認知能力超群的地方就行。

06、Behavioral Competence 行為能力

指孩子是否有面對和處理棘手情況的能力,比如拒絕別人或和別人有衝突等。這種能力,主要取決於平時他們經歷了多少。

當父母願意讓孩子摔跟頭,並在摔跟頭後給出建設性的反饋,分析正確處理方式時,孩子的行為能力自然會提升。

07、Moral Competence 道德能力

這裡主要是青少年對於「自己」的道德評價,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作出利他行為等。培養道德能力,「身教」永遠大於「言傳」。

08、Self-determination自我決定能力

指孩子有決定自己事情的權利。越早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甚至是讓孩子多吃虧,孩子也就越早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決定。

09、Self-efficacy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就是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走出困境。培養這種能力,最重要的就是相信孩子,陪著孩子經歷委屈,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10、Spirituality 意義感

《吾心可鑑:澎湃的福流》的作者彭凱平教授曾說:「幸福是有意義的快樂。」

所謂有意義,就是我們活著、做的事有價值,比如我寫文章。當一個人發現意義的存在時,也就會活得更快樂。

所以當孩子問「活著有什麼意義、為什麼要學習」時,不妨靜下心來和孩子一同深入探討,發現意義。

11、Beliefs in future 對未來充滿希望

為什麼孩子會因為成績差抑鬱,就是有太多家長認為未來有希望的唯一方式就是好好讀書,讓孩子看不到希望。

孩子成績差,更需要真誠的溝通。讓孩子知道未來有無數可能,知道除了成績還有很多能力更重要,比如堅強、溝通、社交等,讓孩子尋找自己真心喜歡、有幸福感的事情。

12、Clear and Positive Identity 清晰且積極的自我認知

對自我的認知很大部分來源於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這也提醒父母們要注意自己的語言,既不能辱罵、貶低孩子,也不能誇大其詞地表揚孩子,最好的做法是客觀評價。

當孩子說「我不行」時,要幫孩子認識到不是「人不行」而是「事情沒做好」,鼓勵孩子改變措辭,找到自己失敗的原因,這樣孩子就不會輕易地對自己全盤否定了。

13、Prosocial involvement 親社會性的參與

通俗點講就是喜歡管閒事。比如什麼志願者活動,社團活動,幫助別人補習功課。如果都很積極地參與,那麼抑鬱的風險也會降低。所以,周末適當帶孩子幹點無用的事兒也很有意義。

14、Prosocial norms 親社會性的準則

通俗點講就是有大愛,愛憎分明。比如有些孩子喜歡餵流浪貓,願意給偏遠山區的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會非常同情街邊乞討的人,會對不守規則的人非常反感,比如大聲對爸爸說,你不準抽菸!父母要做的就是儘可能不阻止這種表達,尊重孩子,接受孩子說得對的準則。

15、Recognition Positive Behavior 對於積極信號的感知

這其實有和大人的反饋息息相關,不要只關注孩子的負面行為,也要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比如我們可以和孩子玩遊戲,每天發現對方身上2個閃光點。養成習慣後,孩子就會更容易看到別人好的地方。

終於寫完了15個維度,很長,但每一個對父母來說都可以立即拿來用。

孩子得了抑鬱症,你可以求助他們

雖然做了這麼多工作,但小馬君也深知,治療一個抑鬱症患者或者改善抑鬱傾向絕不輕鬆。如果你家孩子真的有抑鬱症,建議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國內目前的心理諮詢還處於發展階段,但有幾條熱線很值得推薦。

1、12320衛生健康熱線

12320是中國衛生健康熱線,每個地方都把各地的心理援助熱線併入了這條熱線中,比如上海撥打12320轉5號,就能接通上海本地的心理援助熱線。如果你有任何需要幫助的,這個是最官方的渠道了。

2、12355青少年法律維權以及心理諮詢熱線

這條是主要是針對青少年的,孩子本人如果不想父母有過多的幹預,可以自己撥打,也會有專業的人士做解答。

3、400-161-9995

這是中國24小時免費希望熱線,也叫做生命危急幹預熱線,是一個民間的組織,但是裡面的心理諮詢師都非常地專業,主要做生命與危機幹預。

常爸說

說實話,看完小馬君的總結後,常爸最大的感受就是踏實。面對青少年抑鬱症,父母們終於知道能具體做些什麼,去影響孩子。

但亡羊補牢永遠不如防患於未然。不管是家庭功能還是自我積極因素,其實背後透露的都是父母的教養方式,父母給孩子的反饋模式。當我們能抱著尊重、誠實的心態,與孩子誠實溝通,用愛鑄就親子關係時,抑鬱症這個魔鬼也許就無縫可鑽。

相關焦點

  • 青少年頻發跳樓:5個孩子中就有1個抑鬱,怎麼能讓他們快樂起來?
    不過當我們的專欄作家小馬君發過來一篇熱騰騰的論文,我還是被數字嚇了一道:原來青少年抑鬱的真實情況比我們想像中要嚴重得多。正是在這篇新鮮出爐的調查報告裡,我們看到了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數字:1、我國青少年抑鬱患病群體數量大2008年中國健康委表示,有接近3千萬的兒童和青少年(小於17歲)有抑鬱情況。
  • 青少年跳樓事件頻發:5個孩子中就有1個抑鬱,怎麼能讓他們快樂起來?
    患病比例高 2012年中國香港1萬名初中生中,大約有57%的學生有抑鬱情況,其中15.3%為輕度抑鬱,14.3%為中度抑鬱,27.4%為重度抑鬱。 2012年,中國大陸25個地區2679名10-25歲青少年抑鬱比例為20.3%。
  • 5個孩子中就有1個抑鬱,你家孩子有以下10表現要留意
    今年孩子跳樓、自殺的新聞很多:6月1日,信陽8名小學生因為抑鬱、壓力大相約輕生自殺,幸好被家長及時發現阻止了;6月6日,一名大學生因考場作弊被發現,哭泣很多兒童及青少年都有悲傷或低落的時候。偶爾出現的悲傷是成長的一部分,但如果孩子表現得很悲傷、易激惹、不再感到快樂,且持續多天仍不見好轉,則可能是抑鬱症(MDD)的危險信號。一些人認為,只有大人才會抑鬱,「小孩兒懂什麼」。
  • 5個孩子中就有1個抑鬱?作為家長,我們能做什麼?
    的確,抑鬱症正在威脅越來越多的孩子。作為家長,如何預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們快樂起來呢?果仁媽今天的文章,非常硬核,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參考。🎠🎠🎠剛剛過去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很多人都在關注一種心理疾病——抑鬱症。翻看新聞能發現,最近這段時間,有很多因此引發的悲劇。
  • 每5個孩子就有1個抑鬱!0 青少年抑鬱,真的不是「戲多」
    他們調查發現:抑鬱症群體比想像中更龐大,其中青少年患者的數量更是驚人。而整個社會對抑鬱症患者的忽視,加深了他們的絕望。希望通過這篇文章,我們能給予這個群體更多關注,少一點質疑,多一分陪伴。截至目前,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
  • 「誰能救救我」,每5個孩子就有1個抑鬱,青少年抑鬱真不是矯情
    ,中國大陸地區2679名10-25歲的青少年抑鬱比例為20.3%,這也就是說大約5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抑鬱傾向,青少年抑鬱真不是矯情。是啊,有多少孩子在有抑鬱症傾向的時候,卻被父母,親人,朋友以矯情為由,不僅不安慰反而還訓斥,每一個抑鬱症的孩子眼中都在表達「誰能救救我」,但卻沒有人在意。
  • 「誰能救救我」,每5個孩子就有1個抑鬱,青少年抑鬱真不是矯情
    而在這些抑鬱症患者中,青少年數量逐漸增長,在 2012年,中國大陸地區2679名10-25歲的青少年抑鬱比例為20.3%,這也就是說大約5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抑鬱傾向,青少年抑鬱真不是矯情。
  • 女博士抱5個月女兒跳樓:產後抑鬱事件頻發,其原因需引起重視
    01今天早上,剛打開手機,便看到一則推送新聞——海歸女博士抱5個月女兒跳樓自殺。4月27日,湖南長沙,東業上城嘉苑小區,37歲海歸女博士帶著5個月大的女嬰跳樓輕生。家屬介紹,女子和她的丈夫兩人都是博士,育有兩個小孩,大兒子7歲,女子生前或有產後抑鬱症。事發當天丈夫加班至凌晨四點才回到家中,當時因為太困,沒有注意到妻子和女兒從家裡出去。
  • 每5個孩子就有1個抑鬱!: 青少年抑鬱,真的不是「戲多」
    截至目前,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2012年,中國大陸25個地區2679名青少年(10-25歲)抑鬱比例為20.3%。也就是說大約5個孩子中有1個有抑鬱傾向。雖然孩子導致孩子抑鬱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與孩子天生的性格氣質有關、與一些創傷性事件有關、與學業壓力有關等。
  • 每5個孩子就有1個抑鬱!青少年抑鬱,真的不是「戲多」
    他們調查發現:抑鬱症群體比想像中更龐大,其中青少年患者的數量更是驚人。 而她的呼籲,也正好是製作這則短片,人大附中這3個00後想傳達給大眾的心聲。更多的時候,他們其實不需要解決方案,而是需要你靜靜地守著,告訴他們:我還在。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抑鬱症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截至目前,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
  • 《燈火之下》:每5個孩子就有1個抑鬱!真的不是孩子矯情
    短片是由三個人大附中的00後製作而成,為了搞清楚青少年患有抑鬱症的現狀,他們不僅拍攝了短片,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走訪抑鬱症患者、諮詢心理專家、發放問卷、分析數據……這份研究結果最終獲得了China Thinks Big 2019-20全國站Top5%的好成績。給你這三個00後的小組調查研究發現:抑鬱症群體比想像中更龐大,其中青少年患者的數量更是逼人。
  • 學生跳樓事件頻發,愛運動的孩子卻是例外?
    複課後學生跳樓事件頻發,全國各地紛紛傳來了震驚的消息。這些孩子小到小學生,大到初中,高中,大學生。讓我們痛心不已的同時不禁思考,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不堪重負,放棄自己的生命?6月6日,山西太原,一名大學生因考場作弊被發現,哭泣20分鐘後跳樓自殺;6月1日,河南信陽,8名小學生因為抑鬱、壓力大相約輕生自殺,幸好被家長及時發現阻止了;4月13日,江蘇無錫,一名12歲的女孩
  • 5個孩子就有一個抑鬱!父母的行為正在讓娃變笨!抑鬱
    從被扇耳光到決然地縱身一躍,只有短短幾分鐘的時間,這衝動一跳讓人錯愕:是哪種痛苦,會讓一個人生剛起頭的孩子毅然放棄生命?而這場悲劇,又全是家長的錯嗎?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每5個孩子,就有1個抑鬱症。而最近幾個月,青少年突然選擇輕生的新聞並不少見:5月6日,西安一名9歲小女孩,因無法按時完成作業,選擇從15樓跳下。8月16日,剛考上大學的男生小坤,在傍晚忽然翻橋跳入河中。8月22日,一名15歲少女跳樓,父親在樓下試圖接住孩子被砸傷,最後父女雙雙殞命。
  • 學生跳樓事件頻發,該如何保護我們的孩子。
    複課後學生跳樓事件頻發,全國各地紛紛傳來了震驚的消息。這些孩子小到小學生,大到初中,高中,大學生。讓我們痛心不已的同時不禁思考,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不堪重負,放棄自己的生命?6月6日,山西太原,一名大學生因考場作弊被發現,哭泣20分鐘後跳樓自殺;6月1日,河南信陽,8名小學生因為抑鬱、壓力大相約輕生自殺,幸好被家長及時發現阻止了;4月13日,江蘇無錫,一名12歲的女孩,在開學第一天竟跳樓自殺,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 全球抑鬱症低齡化:20%青少年有抑鬱傾向,誰是他們的救命稻草?
    每10分鐘就有2個孩子死於自殺,8個自殺未遂。輕生的青少年大多都患有抑鬱症,只是極少部分被確診,更多的是沒被家長覺察到而已。2008年中國健康委數據顯示,有接近3000萬的兒童和青少年(小於17歲)有抑鬱情況。
  • 複課後孩子跳樓?兒童抑鬱其實就在你身邊
    4月13日,江蘇無錫,一名12歲的女孩,在開學第一天跳樓自殺,搶救無效,不幸身亡。4月23日,安徽郎溪。初一女生元元(化名),在開學第一天,竟從4層的宿舍樓跳下。5月25日江蘇南通海門三星小學,六年級小學生,因為作業沒完成被老師批評,跳樓死亡。
  • 李連杰女兒抑鬱症復發,學校複課後陸續有孩子跳樓自殺?兒童抑鬱...
    據世界衛生組織曾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抑鬱症在「青少年疾病及殘障」的致因排行中高居榜首。目前,全球有3.5億抑鬱症患者,中國佔1億多,患病率為6.1%。在8~16歲的中小學生中,抑鬱的檢出率為34.57%,遠遠高於成年人的抑鬱發病率。
  • 又一女孩與家人爭吵後跳樓,青少年自殺事件頻發,並非他們太脆弱
    可是像這樣青少年自殺的案件並不是個例。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導,全球每40秒,就有一人死於自殺,15~29歲的年輕人第二大死因就是自殺。無論是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是家長的行為方式。究其原因,還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
  • 2個認知誤區,是導致抑鬱頻發的根源!怎麼自查?附PHQ-9抑鬱篩查表
    抑鬱症是精神疾病中自殺率最高的。抑鬱症的發病率很高,每七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患有抑鬱,並且容易被忽視。抑鬱症現已成為世界上第二重要的疾病,給人類帶來了沉重。眾多自殺者都曾患有抑鬱症,如張國榮、三毛、喬任梁、海子、海明威、翁美玲等等。
  • 15歲女孩跳樓自殺!兒童青少年抑鬱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抑鬱被稱作「心理疾病的普通感冒」,每個人在人生的階段中或多或少都會被這種「抑鬱病菌」感染記者採訪兄長了解到,妹妹半年前曾有胳膊割傷的痕跡,不想活等消極話語司空見慣,常年在外拼搏的父母發現女兒患有抑鬱症後,紛紛趕回老家細心照顧著妹妹的生活,諮詢心理醫生,配合住院治療,似乎一切就要好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