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女孩與家人爭吵後跳樓,青少年自殺事件頻發,並非他們太脆弱

2020-12-15 福林媽咪

文|福林媽咪

「四川眉山一12歲女孩與家人爭吵之後跳樓,經搶救無效死亡。」

又是一則青少年兒童自殺的消息……

多麼年輕的生命,就這樣逝去。令人感到十分痛心與惋惜。

可是像這樣青少年自殺的案件並不是個例。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導,全球每40秒,就有一人死於自殺,15~29歲的年輕人第二大死因就是自殺。

無論是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是家長的行為方式。究其原因,還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

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家長。不是往學校一送就萬事大吉的,我們家長一定要注重家庭教育方式方法。

如果要問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動不動就自殺,我想這跟大環境也有脫不了的關係。

01

現在的孩子壓力比以前大

以前的我們,活下去就好了,通過勞動就能有所收穫,而現在的事實是,活下去的條條框框多了,第一條就是一定要好好讀書……

每年都在呼籲減負,但總是越減越負……

居高不下的分數線,讓家長們被迫給孩子削尖了腦袋往前擠,即使老師總說不給學生布置過多作業,但是每一科加起來一點點的累積都不少了。

周六日還要上校外輔導班,有的還是老師組織的……

休息不好,睡眠不足,長期下去情緒必定受影響。

考試成績總不理想

就拿小時候的課來說吧,我們那時候也就考個語文數學,雙百是很常見的。

現在的孩子呢?

還多了科學、英語,雙百不多見了,有的孩子越學越不自信了,小學就這麼大的壓力了。

現在的家長壓力也很大

不光孩子有壓力,家長還要配合學校的教學工作。雖然家校合作很重要,但現在的一些老師過分強調家長在教育中的位置,以至於讓家長很累,連打掃個衛生都要家長到校,試問以前哪個老師會這樣做?

也難怪會有家長在網上怒喊「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這件事也引起教育界關注,紛紛下達硬性規定,不許要求家長批改作業,一經發現會嚴格處罰……

家長的壓力大、焦慮,這還只是學校的一部分,還有工作生活中的壓力,讓現在的年輕父母更累、更難。這樣的情緒難免會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更抑鬱……

各方的壓力,最終都會壓在孩子的身上,這讓小小年紀,閱歷還不豐富的孩子如何應對?所以他們也會有想不開的時候。

02

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周海宏曾在自己的課堂上提出孩子自殺的原因,講到一個「動機水平」的概念,而孩子自殺則是因為孩子活著的動機水平下降。

孩子活著的動機是什麼?

動機就是孩子的各種需求。當這些需求被滿足,孩子活著的動機水平就不會下降。

但如果不能被滿足,那麼孩子活著的動機水平就會一點點下降。

簡單來說就是這樣的。

孩子有審美需求,就會想要打扮的漂漂亮亮;孩子有成就需求,就會想要被周圍的人表揚;孩子有親和需求,就會想要被人關心和愛護……

需求有很多,尤其是心理上的需求,但如果一個個的需求都不能被滿足,那麼孩子就會覺得生活無光,活著的動機水平越來越低。

03

作為父母,關注孩子的心理髮育同樣重要。

一、控制自己的情緒,與孩子建立良好溝通

當今社會,每個人的壓力都很大。大人在外面的壓力無處發洩,就會在孩子面前爆發。

雖然我們小時候也會經常挨罵挨打,可是我們沒有那麼多壓力。我們會找同伴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些不愉快也就被消化被遺忘了。

可是現在的孩子,作業多,周末還有補習班。所以他們在承受很多壓力時,沒有得到消化和釋放,就會變得極端。

還記得前幾年,一個上海高二男生因為在學校和同學打架,被請了家長。男孩的媽媽就一直責備他,甚至把車停在橋上,下車罵他,甚至打了他一耳光。最後男孩當著媽媽的面,跳下了橋,當場死亡。

那一晚,不僅失去了一條生命,還會成為一個母親一生的夢魘。

這就讓我們意識到家庭溝通模式,父母教育方式,都很重要。不要一味的去責備孩子,要求他必須做出什麼。注重文化培養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心理教育,有一個好的態度是跟孩子有效的溝通的重要方法。

少一點責罵,多一分溝通。也許這種事情就不會發生了。因為你和孩子的溝通,就是給孩子留下的出口,幫孩子逃離困境。

二、尊重孩子,同時要制定規則

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應該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完整的人來看待。我們要尊重孩子。

可是尊重並不等於有求必應,這是溺愛。所以我們需要制定規則。

所以在苛責與溺愛之間尋找平衡。就需要讓孩子參與規則的制定。

這不僅能參與孩子的成長。還能與孩子拉近距離,消除隔閡。

我同學家有一個兒子十二歲了,叫亮亮。每次去他家,都很少看見他在學習。

我就逗他說:「亮亮,每次來你都在玩。你不好好學習,不怕考試考不好不怕,你媽媽打你啊?」

誰知這小傢伙挺著胸脯,理直氣壯的對我說:「我作業早做完了,我就可以玩了呀!這是我們家的規矩!」

他爸爸對我說,孩子的成績現在不錯。與其讓孩子做完作業之後,還要求他學習,不如和孩子一起制定個規則。

你可以玩。但是要寫完作業。

與其讓孩子坐在桌子上應付,不如讓他認真的完成作業,再開心的玩。

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對於規則,我們要積極地做。但與孩子的溝通與尊重也是極其重要。讓孩子可以把所謂的大道理變成具體的可執行的方向的時候,親子關係才會融洽和諧。

三、陪伴孩子,參與孩子的成長

龍應臺曾經說過: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在孩子最依賴的十年裡用心教養,提供依靠,一旦孩子長到青春期,父母再怎麼努力,也再無法提供實質性的影響。

總是會有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跟自己不親。

我一個同事,因為夫妻倆都要出差,所以小孩兒放到了他奶奶家。

同事好不容易結束工作,想衝衝地跑回家,想要得到女兒一個擁抱一個親親。

可當她衝進屋子,女兒見到她的第一句話卻是是:「媽媽,我不想回家,我想和奶奶一起 。

這不得不讓我們思考。

區區幾天,就能讓孩子和家長產生距離。若是長期的缺席孩子的成長,孩子又怎麼能和你親近?

孩子從小後的對父母的疏遠,成年後想靠近,但是卻已經沒有這個能力了。怎麼努力都靠不近。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經常陪伴他的成長,不是長時間的陪伴,而是高質量的陪伴。

真正高質量的陪伴至少要做到單純的陪他玩,不去玩手機,做別的事情。在相處的過程中,孩子自會感受到媽媽發自內心的溫暖和關心,而且,也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價值。

對孩子的成長而言,溝通,是拉近孩子與家長距離的方式。尊重,是親子關係和諧的途徑。陪伴,是整個家庭教育的基礎。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不要讓他們在黑暗中枯萎,讓他們在陽光下綻放出光輝。

相關焦點

  • 大學生一個月跳樓10起,是他們太脆弱,還是社會太殘酷?
    可是,有些人卻不懂得珍惜自己寶貴的生命,做出跳樓自殺的行為,讓人惋惜,更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12月4日,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鄭東校區發生一起學生墜樓事件,警方排除它殺,墜樓原因仍在調查中。河南財大發生的這一齣悲劇讓人痛心,但更讓人痛心的是,這已經是一個月來發生的至少第十一起大學生跳樓事件。
  • 半月談|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暴露了多少教育的短板?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暴露了多少教育的短板?半月談日前,中北大學大二學生補考作弊被抓後墜亡一事引發網絡關注和熱議。近期,類似事件已發生多起:合肥15歲女孩因學習問題與父母爭吵後欲跳樓後獲救、河北9歲男童因學習壓力過大跳樓自殺……在旁人看來可以承受的挫折,卻最終轉化為不可挽救的極端後果。許多網友在問:孩子們為什麼要以如此輕忽的態度對待生命?其背後的癥結在哪裡?學生內心的真實世界是什麼樣的?為什麼家庭和學校用心呵護培養的孩子,其心理承受能力有時卻「不堪一擊」?
  • 半月談 |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暴露了多少教育的短板?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暴露了多少教育的短板?半月談日前,中北大學大二學生補考作弊被抓後墜亡一事引發網絡關注和熱議。近期,類似事件已發生多起:合肥15歲女孩因學習問題與父母爭吵後欲跳樓後獲救、河北9歲男童因學習壓力過大跳樓自殺……在旁人看來可以承受的挫折,卻最終轉化為不可挽救的極端後果。
  • 疫情過後,青少年自殺事件頻發!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刻不容緩
    然而自複課以來,因青少年心理問題導致的極端事件在全國各地不時發生,這些事件則給當下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敲響了警鐘。4月13日,江蘇無錫,一名12歲的女孩,在開學第一天跳樓自殺,經搶救無效後死亡;5月6日,西安9歲女孩上網課無法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從15樓跳下;5月12日,廣西南寧12歲男孩被父親責備沉迷手機,次日從32層跳樓身亡;5月13日,山東臨沂一初中生考
  • 學生跳樓事件頻發,愛運動的孩子卻是例外?
    複課後學生跳樓事件頻發,全國各地紛紛傳來了震驚的消息。這些孩子小到小學生,大到初中,高中,大學生。讓我們痛心不已的同時不禁思考,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不堪重負,放棄自己的生命?6月6日,山西太原,一名大學生因考場作弊被發現,哭泣20分鐘後跳樓自殺;6月1日,河南信陽,8名小學生因為抑鬱、壓力大相約輕生自殺,幸好被家長及時發現阻止了;4月13日,江蘇無錫,一名12歲的女孩
  • 學生跳樓事件頻發,該如何保護我們的孩子。
    複課後學生跳樓事件頻發,全國各地紛紛傳來了震驚的消息。這些孩子小到小學生,大到初中,高中,大學生。讓我們痛心不已的同時不禁思考,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不堪重負,放棄自己的生命?6月6日,山西太原,一名大學生因考場作弊被發現,哭泣20分鐘後跳樓自殺;6月1日,河南信陽,8名小學生因為抑鬱、壓力大相約輕生自殺,幸好被家長及時發現阻止了;4月13日,江蘇無錫,一名12歲的女孩,在開學第一天竟跳樓自殺,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 安徽女孩溺亡事件持續發酵,17歲一心求死,少女自殺只因太脆弱?
    近日,安徽望江一個17歲的女孩投河自殺。接連幾天,輿論都集中在對警察救援責任和能力的討論上,然而這個事件的主人公——死去的17歲女孩,她經歷了什麼,為什麼自殺,卻被忽視了。必須承認,公眾注意力沒有放在自殺事件的自殺對象上,而且這個對象還是一個特殊的在學未成年女孩,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們已經對未成年人自殺的事情麻木和免疫了。對這種事常見的「現在的孩子實在太脆弱了」、「孩子們心理素質太差」等評價,也偶爾在談論此事的結尾出現。女孩小周是望江縣太慈鎮人、家裡的獨生女,父母在學校附近租房陪讀。
  •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暴露了多少教育的短板?
    來源:半月談網日前,中北大學大二學生補考作弊被抓後墜亡一事引發網絡關注和熱議。近期,類似事件已發生多起:合肥15歲女孩因學習問題與父母爭吵後欲跳樓後獲救、河北9歲男童因學習壓力過大跳樓自殺……在旁人看來可以承受的挫折,卻最終轉化為不可挽救的極端後果。許多網友在問:孩子們為什麼要以如此輕忽的態度對待生命?其背後的癥結在哪裡?
  • 上海男孩跳橋事件之後,學生輕生的名單越來越長,他們為何脆弱?
    2019年的這個4月,有關孩子們,準確說是青少年或者中學生,他們的不幸消息有點多,讓很多家長、親人,還有老師和同學都陷入悲傷之中。   就在昨天即17日,上海17歲男孩子跳橋後不治身亡。
  •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我們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初雪|文近期,學生自殺事件頻發:中北大學大二學生補考作弊被抓後墜樓,合肥15歲女孩因學習問題與父母爭吵欲跳樓後獲救,河北9歲男孩因學習壓力過大跳樓自殺,湖南長沙一中學男生疑因考試作弊被抓寫遺書跳樓……一條條活生生的生命告別這個世界,一個個活生生的孩子眨眼間變成了冰冷的屍體
  •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作為家長的你有沒有忽視這些重點?
    近日,中北大學大二學生補考作弊被抓後墜亡一事引發網絡關注和熱議。類似事件已發生多起:合肥15歲女孩因學習問題與父母爭吵後欲跳樓後獲救、河北9歲男童因學習壓力過大跳樓自殺……首先,挫折教育不是簡單的望文生義,父母應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設定&34;,讓他們有繼續挑戰的信心,樹立其越挫越勇、迎難而上的品質,從小在正向的人生態度下成長。
  • 小學生自殺事件頻發!
    近年來,小學生自殺事件頻頻發生,令人震驚!網曝:9歲男童上吊自殺、13歲少女跳樓自殺、還有喝上農藥自殺等等,其自殺原因有時候僅僅是一句批評、一個指責、一場考試失利、不堪學業重負、不忍父母打罵......不管小學生自殺的動機、原因如何,可悲的是一朵朵剛剛綻放的生命之花就無聲無息地凋謝了,怎能不令人痛心和惋惜呢?
  • 近年為何留學生跳樓事件頻發?心情鬱結時應當及時了解調整心理狀況
    經過後期確認,多倫多大學學生在bahen信息技術中心大樓發現有學生跳樓。為了配合警方調查,behaen center 在次日早晨關閉,原定在該大樓的課程全部取消,轉移到其他教學樓授課。警方證實,該死亡事件無疑是自殺。
  • 自殺事件頻發,逆商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能力?
    前不久,最讓人揪心的新聞,恐怕就是常州小學生繆可馨的墜樓事件了,她在上完兩節作文課後,跑出教室跨越欄杆跳了下去,結束了年僅10歲的生命。據統計,疫情複課後,僅短短一周,上海初高三跳樓自殺的孩子就多達24人。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研究所曾發布《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冰冷的數據令人震驚:平均每5個中學生中就有1人曾考慮過自殺。較上個世紀相比,青少年自殺率提高了60%。
  • 四川眉山一12歲女孩墜樓身亡,事發前曾與家人發生爭吵,已蓋藍布
    家長和孩子缺乏溝通的話往往不利於孩子身心成長,很多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都不聽孩子講什麼,也喜歡用強硬的態度來教育孩子,這樣往往會讓孩子起逆反心理,近日12月9日四川眉山就有一12歲女孩疑似與家人發生爭吵跳樓身亡。
  • 一家人鬧矛盾,丈夫掐死妻兒後跳樓自殺,大人的錯,何苦禍害孩子
    丈夫掐死妻兒後跳樓自殺11月5日傍晚,正是萬家燈火初亮時,南京一家三口卻以最悲慘的方式離世。當天,先是一名男子從高樓墜下身亡,而他的妻子和兒子,卻死在了室內。警方趕來後拉起了警戒線,一樓地面上,有一輛摩託車側倒在地,旁邊還有一名男子倒在地上,疑似不幸被砸。小區居民稱,墜樓男子住在9棟24樓。初步了解,死的這3人是一家三口,其中小男孩只有12歲,一男一女是夫妻,都在40歲上下。知情者介紹,當時男主人打電話給他姐姐,稱要自殺。男子姐姐趕緊報警,並緊急趕往事發小區。
  • 彭旭:青少年自殺頻發,家長該負責嗎?
    8月下旬,一則15歲少女因抑鬱症跳樓,父親試圖接住孩子被砸傷,父女雙雙殞命的消息引起熱議。>• 11歲時,有自殺念頭的青少年不到1%• 12歲之後,自殺觀念則開始變得強烈,迅速升高• 直至17歲,自殺計劃及自殺未遂的發生率迅速升高至15%存在自殺觀念的青少年中,約三分之一(33.4%)發展為自殺計劃,33.9%
  • 青少年自殺事件頻發是為何?如何給心理減壓?家長應該做到這三點
    青少年自殺事件一起接一起,不少人都在感慨,怎麼現在青少年的心理如此脆弱?自殺絕不是臨時起意,長期情緒的積累,一時的衝動就是最後的一根稻草。為什麼孩子的孩子動不動就自殺?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一、父母過於溺愛父母太過溺愛,孩子沒有經歷過風雨。一有點不順心,心理就承受不了。什麼事情都大包大攬,遇到問題,擋在孩子前面,造成孩子心理太脆弱。
  • 又有孩子跳樓自殺,什麼時候教育成「孩子不跳樓,就算成功了」?
    不知從何時起,「孩子不跳樓」成為了父母教育成功的方式之一。頻發的青少年自殺事件讓人觸目驚心,也應引起家長們的警惕了!我不得不說,我活得太累了。」留下這封絕望的字條後,這個孩子選擇跳樓自殺了... ..自殺,成為青少年死亡的頭號原因。又是什麼壓垮了孩子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 男孩遭老師批評後墜亡,校方說不是我的錯?現在的孩子也太脆弱了
    1因老師批評學生跳樓身亡12月8日下午,廣東省東莞市光正實驗學校內,一名年僅14歲的初三學生王大忠,從一棟教學樓的5樓墜下身亡。墜落前,在唐漢英所授的語文課上,唐老師涉嫌存在不點名批評學生的情況。課後,王大忠迅速從教室後門走出,並扶在走廊的護欄上,盯著樓下看,視頻監控顯示,王大踵從5樓朝下盯了大概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