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名叫《燈火之下》的關於「抑鬱症患者」的短片在B站火了。《燈火之下》的主角純子,是高三學生,也是一名資深抑鬱症患者,短片藉由純子的敘述,表達了抑鬱患者的心聲,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
圖源:網絡
《燈火之下》由3個人大附中的00後製作完成。為了搞清楚青少年患抑鬱症的現狀,三名學生不僅拍了短片,還做了一系列研究:走訪抑鬱症患者、諮詢心理專家、發放問卷、分析數據......近幾年來青少年抑鬱症的話題越來越受到重視,每5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抑鬱等研究報導著實讓人揪心。
圖源:網絡
剛過去 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不論是孩子還是大人,現代人經常被各種精神和情緒疾病困擾,而壓力大就是其中最普遍的一個。長期壓力大也是造成抑鬱的一個重要因素。
別讓壓力
奪走你的健康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種說法:「最近壓力好大,我要抑鬱了。」
壓力、焦慮往往與抑鬱相伴而生。據美國焦慮與抑鬱協會(anxiety and depression Association of America)稱,近一半被診斷為抑鬱症的人同時也患有焦慮症。
什麼是壓力?應激心理學家拉扎盧斯Lazarus說:「壓力是對個體無力應對覺知到的心理和生理威脅時的反應。」每個人每時每刻可能都會經歷一些挑戰,而人的大腦具有一套針對壓力的報警系統,它可以用來保護你免受傷害。
當你的大腦覺察到有威脅時,可以觸發你的身體釋放一些激素,為你的反應提供能量來應對這些壓力——這也被稱作「應激反應」。一旦危險消失,身體又會回到放鬆狀態。
圖源:網絡
然而不幸的是,由於現代生活的壓力無時無刻不存在,意味著你的報警系統一直在工作很少休息。這樣就會使你的身體出現狀況,包括免疫系統的穩定、炎症因子的釋放、氧化應激反應強度出現異常,最終導致健康問題,影響生活質量和人際關係。
豆瓣上有一個話題,叫做#你有哪些特別的解壓方式#。為了排解壓力,大家好像都有一套獨創的減壓絕技。
# 有人剝毛豆:
圖源:網絡
提前處理食材。重點在於不是立刻就要燒來吃,脫離了生存意義上的緊迫感,有種悠哉悠哉替未來減壓的感覺。
# 有人洗杯子:
我的靈魂處方是洗杯子
尤其是玻璃杯!清洗過程超減壓,神經都放鬆了,洗完乾乾淨淨又有滿足感~為此給家裡囤了近百個各種各樣的杯子,時不時洗幾個治癒一下自己~ —— @麥兜約了麥當雄
# 有人靠食物:
圖源:網絡
圖源:網絡
圖源:網絡
把自己填進滿是貨物的超市裡,和趴在桌子上看著烤箱裡的食物呼吸,是一周僅有的兩個解壓時刻了^ ^ —— @614頁
壓力人人有,大家都想減壓,怎樣做才更有效?
正念減壓
有壓力但不煩惱
持久、長期的壓力會帶來各種健康問題,如何才能恰當地應對呢?
正念,被科學證明能有效地幫助我們轉變應對壓力的方式。生活中,我們有太多執念都太想擺脫當下 。面對壓力我們會採取各種措施去分散注意力,讓自己不去想它。但其實,「不去想」從深層看是一種消極的迴避態度,壓力並沒有消失。
圖源:網絡
而正念教我們學會如何接受當下的體驗,並且對這些體驗不加評判。學會不把自己的想法、感覺或經歷貼上好或壞的標籤,也不試圖以任何方式改變或抵制它們。
當我們去接納困難的經歷(如壓力)時,接納會讓這些經歷"順其自然地消失",而抗拒只會讓它們變得更強大。接受壓力會幫助我們不再只關注「做錯了什麼(哪裡出問題了)」,而留意到同時發生的其他感覺、感受和想法,使我們能夠看到"更全面的畫面"。同時當我們能夠真正接納我們的內在體驗、想法和感覺,才能更明智地對外在環境做出反應。
圖源:網絡
正念不僅改變我們對壓力源的感受,還會讓我們更加積極地應對它們。對當下的處境保持正念可能會影響人們對壓力的感知,從而形成一種緩衝機制,避免人們直接落入羞恥、焦慮或恐懼等的負面情緒中。
所以,擁有正念的人會在力所能及的時候努力解決問題,但對於無法改變的情況,他們也不會執著。當我們擁有正念,對生活中的起起落落、我們在其中能控制的程度保持覺察,可以增強我們對壓力的適應。反過來,保持正念也會讓我們產生更有意和靈活的應對策略,避免陷入消極情緒狀態中。
家有孩子
父母的必修課
正念不僅能幫助成年人,也能幫助青少年,正如開頭提到的,如今壓力通過各種方式傳遞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之中,時刻包圍著尚處於發展定型階段的孩子們。如果在青少年階段不能正確學會處理壓力的方法,勢必會影響今後一生的軌跡。
圖源:網絡
我們的孩子花很多時間學習數學、英語和其它各類科目,但卻很少有課程教孩子如何生活。比如:如何處理生氣 、難過;如何調解衝突、轉化生氣、沮喪;如何面對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等等。
透過正念,我們的孩子們能夠更自如地應對學業壓力,平衡身心健康,提升專注、覺察、同理心,增強學習效率、溝通能力及人際關係。為孩子們打開一個新的視角,提升幸福感。
圖源:網絡
正念是適合全家共享的,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在家裡保持一個正念的氛圍,無論是對青少年還是家長,都大有裨益。當我們擁有正念,對生活中的起起落落、我們在其中能控制的程度保持覺察,可以增強我們對壓力的適應。反過來,保持正念也會讓我們產生更有意和靈活的應對策略,避免陷入消極情緒狀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