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有弊:社交媒體會對抑鬱症產生影響,我們也可利用它解決問題

2020-11-02 鋼鐵防彈玻璃心

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研究表明,社交媒體是導致人們心理健康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雖然社交媒體讓人們更容易與世界各地的朋友和家人進行交流、了解最新資訊,但它也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孤立感、網絡暴力和睡眠不足的情況,這些問題都會導致抑鬱症患病率的上升。

雖然社交媒體不會直接導致抑鬱症,但它會讓人們養成一些壞習慣,從而提高他們的抑鬱症患病率。沉溺在數字世界裡的人們往往會忘記時間和現實。晚上應該睡覺的時候他們卻在不停地刷手機;應該與朋友喝茶聊天的時候卻在網上用乾燥的文字進行交流;周末應該外出享受陽光的時間卻大多數花在了社交媒體上。

根據Jama Network上發表的一項關於「青少年看屏幕的時間與抑鬱症風險的關係」的研究表明,七年級(初一)學生在社交媒體上花費的小時數越多,表現出來的抑鬱症狀就會越多、越明顯。這些症狀包括孤獨、悲傷、絕望和自卑。

雖然這項研究並沒有直接得出結論,說社交媒體會導致抑鬱症,但研究最後提出了建議,希望能對社交媒體的使用加以規範,減少社交媒體可能帶來的抑鬱症風險。

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已經對用戶的心理健康產生了實質性危害。一些常見的副作用是:

攀比心理產生的焦慮

像微博、抖音、知乎、微信這樣的社交媒體網站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錯覺,那就是別人比你過得更開心或者他們的生活更美好,因為人們總是樂於分享自己的快樂和成就。這種「別人比自己過得好」的想法很容易產生攀比心理,並且得出「為什麼我活得沒有他們快樂」這樣的結論,從而對自己的自尊心產生影響,引發焦慮感。

害怕錯過任何東西。

現在很多新聞資訊、朋友之間的信息都只能在社交媒體上獲取。所以許多人都會擔心錯過什麼重要的資訊,害怕不看朋友圈就會導致與朋友之間沒有話題交流。這種害怕錯過任何東西的行為在網絡上被定義為FOMO,即Fear of missing out。FOMO會使人產生嚴重的焦慮感。

孤立感。

社交媒體看似拓寬了我們的朋友圈,但如果持續地依賴微博、微信和QQ等媒體,而不出門參與社交活動的話,反而會增加我們的孤獨感。

抑鬱感和焦慮感。

當人們將社交媒體置於人際關係之上時,他們更容易患上焦慮和抑鬱等情緒障礙。社交媒體能提供的只有一些單純的屏幕圖像和聲音,使用社交媒體進行的社交並不能代替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網絡暴力。

這些年來,網絡暴力的趨勢越來越嚴重,輿論是可以保護我們的東西,也可以是傷害我們的武器。目前為止,已經有數不清的人因為承受不了來自網絡上大量的惡意評論而患上抑鬱症,最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那麼我們如何減少它帶來的這些影響呢?

減少社交媒體的在線時間。

現在在手機應用商店中有不少的應用程式可以幫助你達到這一目的。使用應用程式跟蹤你在社交媒體上花費的時間,並且制定相應的計劃,減少使用手機的時間。試著參與一些勞務活,比如做做家務、跑跑步之類的。

關閉社交媒體通知。

你可以用手機自帶的功能關閉社交媒體的通知提醒,這樣,你的日常生活就更不容易被各種消息提醒所打擾。

多使用手機上的拍照/視頻功能。

手機上的拍照和視頻功能可以讓你更多地觀察生活細節,去到更多的不同地方。這些照片和視頻既可以作為你日常創作的素材、靈感,也可以成為你以後孤單時的一份回憶。

更多地關注社交網站中的積極面。

社交媒體中有消極的要素,也有積極的要素。分清楚哪些是垃圾信息、哪些是對我們有用的信息;哪些是經常抄襲、篡改、扭曲事實的公眾號、哪些是良心、三觀正的公眾號;哪些社交媒體軟體/網站是真的用心在經營、哪些社交媒體軟體/網站只是一心想騙錢。這樣的話,我們可以儘量規避掉社交媒體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一味地關注社交媒體中無用的沉澱信息只會浪費你的時間和精力。

分享你的生活。

並不是說所有的網絡社交都是不好的,適當分享你拍出來的照片、你的健身記錄、你的健康狀況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你的生活狀態,增加你與朋友之間的聯繫與互動。這可以有效緩解人們的抑鬱情緒。

相關焦點

  • 社交媒體上得不到足夠的「贊」,會加劇青少年的抑鬱症
    這項研究結果表明,這種缺乏「贊」的現象尤其會影響到內心脆弱的人群。對於這些人,社交平臺可能會形成一個「排斥感」的負面循環。在一篇關於兒童成長的新論文中,研究人員使用了一個實驗性質的社交媒體任務,進行了三項研究,以探討在網上接收到不充分積極反饋可能會造成的心理影響。
  • 心理學研究:社交媒體也許會引發焦慮和抑鬱
    最近,一些國外的心理學研究者提出了一個課題:社交媒體是不是真的會讓年輕人感到焦慮和不安?結果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能夠說明,社交媒體和情緒問題之間是有聯繫的,尤其是和抑鬱症之間存在聯繫。早在2016年,就有研究表明在Ins、推特等平臺上花費時間多的年輕人,比那些在這些平臺上花費時間較少的人,抑鬱症的發生率要更高。當然,研究結果是以相關關係表示出來的。
  • 一個因社交網絡患上抑鬱症的真實故事
    針對社交媒體是否能引發抑鬱症已經有不少研究,只不過證據略顯無力:只要有一篇聲稱社交媒體對抑鬱症有害的研究,就一定能找到另一篇說社交媒體無害的研究。當我問道是否其他抑鬱症患者也無法使用社交媒體時,我的心理醫生非常實事求是地做出回答:「這種情況我經常遇到,還有一個患者最近剛剛把自己的手機給砸爛了。」根據我的心理醫生的解釋,這是因為持續地使用社交媒體會給人造成心理壓力。
  • 越來越多地使用社交媒體會導致抑鬱
    每天在社交媒體上花費300分鐘或更多時間的年輕人,在六個月內患上抑鬱症的機率是那些每天使用社交媒體120分鐘或更少時間的人的2.8倍。例如,與每天使用社交媒體少於120分鐘的參與者相比,每天使用社交媒體超過300分鐘的年輕人在6個月內患抑鬱症的機率是前者的2.8倍。這項研究於12月10日在線發表,並計劃在2021年2月出版的《美國預防醫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AJPM)上發表。
  • @女孩兒們 使用社交媒體時間別太長 易患抑鬱症
    美媒:研究發現女孩使用社交媒體時間太長易患抑鬱症新華社北京1月21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我們正陷於一場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機,而女孩們正處在危機的中心。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月19日報導,自2010年以來,男性青少年中的抑鬱、自殘和自殺率都出現了上升。
  • 雷鋒讀圖:社交媒體對企業發展的影響
    研究社交媒體對企業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如今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企業必須充分利用社交媒體,才能在市場中保持競爭性。社交媒體的優點:即時性:社交媒體支持實時對話和回饋,讓企業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把握潛在的商機。影響廣泛性:據統計,2010年人們在社交媒體網站上花費的時間共計1100億分鐘,佔所有在線時間的22%。
  • 為什麼社交媒體傷害的總是女孩子?
    在道出上述一番言論之前,帕克還說過:「這對我們孩子的大腦會造成什麼,只有老天知道。」簡言之,進入網際網路世代之後,人類的成長就發生了破天荒的變化,十歲出頭的孩子正值塑造品格的人生階段,現在他們卻沉浸於由社交媒體所編織的社會和商業試驗中,如龐然大物一般,無處可逃。這會導致什麼問題呢?
  • 社交媒體如何影響美國總統大選
    但社交媒體改變了這個遊戲規則,使得候選人可以直接與選民交流,從宏觀政策到晚餐吃什麼,涵蓋方方面面。從美國前總統Barack Obama在2008年美國總統競選中首次嘗試使用社交媒體進行競選宣傳,到2016年上任的美國總統Donald Trump幾乎每天都在Twitter上發表自己的言論,可以看出社交媒體對美國政治產生著重要影響。
  • 社交媒體正在製造越來越多的垃圾?丨單讀
    在今天分享的部分中,作者在社交媒體上找到了青少年心理問題的來源:新世代的孩子因為經常對著屏幕,更離群索居,還會被「展示」式的生活影響人際關係和自我認同。當然,我們並不是要否認社交媒體的所有價值,也不是說社交媒體是導致心理問題的唯一原因,但是我們確實需要警惕社交媒體對大腦產生的影響。如果我們不嘗試應對社交媒體帶來的改變,我們將徹底被它侵蝕。
  • 抑鬱症與媒體:多維視角的英文研究文獻推介|編譯
    儘管汗牛充棟的研究表明,抑鬱症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疾病,抑鬱症患者依然不可避免遭遇誤解和偏見。媒體在影響公眾對抑鬱症認知層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媒體使用與抑鬱症之間也存在千絲萬縷的複雜關係。
  • 抑鬱症:父母如何幫助患有抑鬱症的孩子,克服社交恐懼症?
    還是因為本身孩子就存在一些社交恐懼症的心理問題,加之抑鬱情緒的徒增,導致這種社交恐懼症不斷地加深呢?其實,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問題,因為,抑鬱症會導致社交恐懼症的發生,而本身就有社交恐懼心理的人或者存在其它心理問題的人,也會因為抑鬱症的影響,使得社交恐懼心理的症狀凸顯出來。
  • 《監控資本主義》:社交媒體背後,是誰在操縱我們的注意力
    基於以上,我們會發現,在手機依賴症與社交媒體成癮現象日益流行的今日,我們同樣,正在絲毫無法察覺到具象化敵人的前提下,不斷地以某種潛移默化的方式,接近著賽博朋克作品所描繪出的技術對人類進行操控的圖景。臉書前主席西恩·帕克也認為:「社交媒體是在利用人類心理中的脆弱掙錢,注意力經濟直接影響著獎賞通路中的多巴胺釋放,而當算法能夠做到超越人類生物屬性所具有的弱點時,上癮便由此產生。」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安娜·蘭博克博士指出:「算法、社交媒體與監視資本主義,為了使其用戶對社交媒體保持長久的使用與關注,不斷利用著每個網際網路使用者共有的、基本生物學因素。」
  • 焦慮和抑鬱症同時存在或會讓大腦尺寸變得更大?多篇文章揭秘抑鬱症...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抑鬱症的發病率開始上升,因此數字媒體可能也起到了一定作用。1995年後出生的這一代青少年是第一批體驗社交媒體作為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青少年。當然了,男孩和女孩幾乎同時開始使用智慧型手機。那麼,為什么女孩會出現更多的心理健康問題呢?對美國和英國20多萬青少年進行了三次調查後,研究人員找到了一些答案。
  • 芬蘭研究人員通過ins預測流感 利用社交媒體衡量人口健康趨勢
    芬蘭研究人員通過ins預測流感 利用社交媒體衡量人口健康趨勢 2018年12月01日 15:24作者:顧靜編輯:顧靜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 什麼是社交距離?心理學解釋了社交距離如何影響你的心理健康
    在當前的世界形勢下,我們經常聽到「社交距離」這個詞。全球大流行導致許多人不得不呆在室內,遵守為遏制疾病傳播而制定的新法規。對於這些新法規,人們的反應不一。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大多數時事被帶到網絡空間時所發生的那樣,圍繞社交距離的話題很多,不同的人對社會距離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很樂意遵守規則,因為他們知道這會保證每個人的安全。其他人不確定它是否真的有效。
  • 全球主流社交媒體算法解析:Facebook、YouTube、Twitter如何利用...
    每天,你的決策和選擇都會受到算法的影響。這些數學上的計算會影響你在亞馬遜上的購買決定、你的購物歷程,甚至是否在購物車中保留你喜歡的麥片。算法就像魔術一樣,當他們正在運行時,你完全無法識別他們。他們在你和你的任務之間悄無聲息地運作著。雖然聽起來很危險,但總的來說,算法可以為你提供幫助。社交媒體算法正在成為你所做的所有事情的核心。
  • 12位創始人總結:我們在社交媒體上常犯的錯誤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
    這裡是12位美國公司創始人總結的,他們看到的創業者們在進行社交媒體營銷時犯的最大失誤。社交媒體營銷並不是建立一個facebook或twitter頁面就完事了,其中還有很多技巧可言。這和我們在國內利用微博微信推廣,是相通的。
  • 美國匹茲堡大學:社交網絡重度用戶患抑鬱症機率為普通用戶3倍
    2016年3月26日消息,據外電報導,你經常登錄社交網絡,不停查看各種更新信息嗎?或者你只是偶爾在上面發發帖子?美國匹茲堡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結果表明,社交媒體的重度用戶患抑鬱症的機率是普通用戶的2.7倍。
  • 社交媒體對於客戶服務的正面影響
    社交媒體不僅僅是一種客戶聯絡方式,它正在急劇改變企業與客戶聯絡之間的關係,它更像是一種分享企業信息的平臺。社交媒體也不僅僅是一種免費的營銷形式,它需要一個真正的技術型人才去幫助企業維護形象。如果部署恰當的話,成功的社交媒體營銷將對品牌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
  • 論當下與未來匿名社交媒體的利與弊
    另一個例子包括流行的應用程式AfterSchool,它專注於青少年。該應用程式允許青少年與他人自由地談論情感和日常生活問題。保護用戶的數據隨著2018年Cambridge Analytica醜聞以及Facebook用戶缺乏隱私的新意識,許多人都在尋求離開社交媒體平臺以避免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