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研究表明,社交媒體是導致人們心理健康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雖然社交媒體讓人們更容易與世界各地的朋友和家人進行交流、了解最新資訊,但它也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孤立感、網絡暴力和睡眠不足的情況,這些問題都會導致抑鬱症患病率的上升。
雖然社交媒體不會直接導致抑鬱症,但它會讓人們養成一些壞習慣,從而提高他們的抑鬱症患病率。沉溺在數字世界裡的人們往往會忘記時間和現實。晚上應該睡覺的時候他們卻在不停地刷手機;應該與朋友喝茶聊天的時候卻在網上用乾燥的文字進行交流;周末應該外出享受陽光的時間卻大多數花在了社交媒體上。
根據Jama Network上發表的一項關於「青少年看屏幕的時間與抑鬱症風險的關係」的研究表明,七年級(初一)學生在社交媒體上花費的小時數越多,表現出來的抑鬱症狀就會越多、越明顯。這些症狀包括孤獨、悲傷、絕望和自卑。
雖然這項研究並沒有直接得出結論,說社交媒體會導致抑鬱症,但研究最後提出了建議,希望能對社交媒體的使用加以規範,減少社交媒體可能帶來的抑鬱症風險。
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已經對用戶的心理健康產生了實質性危害。一些常見的副作用是:
像微博、抖音、知乎、微信這樣的社交媒體網站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錯覺,那就是別人比你過得更開心或者他們的生活更美好,因為人們總是樂於分享自己的快樂和成就。這種「別人比自己過得好」的想法很容易產生攀比心理,並且得出「為什麼我活得沒有他們快樂」這樣的結論,從而對自己的自尊心產生影響,引發焦慮感。
現在很多新聞資訊、朋友之間的信息都只能在社交媒體上獲取。所以許多人都會擔心錯過什麼重要的資訊,害怕不看朋友圈就會導致與朋友之間沒有話題交流。這種害怕錯過任何東西的行為在網絡上被定義為FOMO,即Fear of missing out。FOMO會使人產生嚴重的焦慮感。
社交媒體看似拓寬了我們的朋友圈,但如果持續地依賴微博、微信和QQ等媒體,而不出門參與社交活動的話,反而會增加我們的孤獨感。
當人們將社交媒體置於人際關係之上時,他們更容易患上焦慮和抑鬱等情緒障礙。社交媒體能提供的只有一些單純的屏幕圖像和聲音,使用社交媒體進行的社交並不能代替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這些年來,網絡暴力的趨勢越來越嚴重,輿論是可以保護我們的東西,也可以是傷害我們的武器。目前為止,已經有數不清的人因為承受不了來自網絡上大量的惡意評論而患上抑鬱症,最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那麼我們如何減少它帶來的這些影響呢?
現在在手機應用商店中有不少的應用程式可以幫助你達到這一目的。使用應用程式跟蹤你在社交媒體上花費的時間,並且制定相應的計劃,減少使用手機的時間。試著參與一些勞務活,比如做做家務、跑跑步之類的。
你可以用手機自帶的功能關閉社交媒體的通知提醒,這樣,你的日常生活就更不容易被各種消息提醒所打擾。
手機上的拍照和視頻功能可以讓你更多地觀察生活細節,去到更多的不同地方。這些照片和視頻既可以作為你日常創作的素材、靈感,也可以成為你以後孤單時的一份回憶。
社交媒體中有消極的要素,也有積極的要素。分清楚哪些是垃圾信息、哪些是對我們有用的信息;哪些是經常抄襲、篡改、扭曲事實的公眾號、哪些是良心、三觀正的公眾號;哪些社交媒體軟體/網站是真的用心在經營、哪些社交媒體軟體/網站只是一心想騙錢。這樣的話,我們可以儘量規避掉社交媒體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一味地關注社交媒體中無用的沉澱信息只會浪費你的時間和精力。
並不是說所有的網絡社交都是不好的,適當分享你拍出來的照片、你的健身記錄、你的健康狀況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你的生活狀態,增加你與朋友之間的聯繫與互動。這可以有效緩解人們的抑鬱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