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上得不到足夠的「贊」,會加劇青少年的抑鬱症

2020-09-23 鋼鐵防彈玻璃心

部分青少年出現抑鬱症的原因不是因為受到欺負或騷擾,他們只是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那些「贊」,這個結果是令人驚訝的。

最近,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在社交媒體上得不到足夠的「贊」會增加年輕人的抑鬱感和焦慮感。

這項研究結果表明,這種缺乏「贊」的現象尤其會影響到內心脆弱的人群。對於這些人,社交平臺可能會形成一個「排斥感」的負面循環。

在一篇關於兒童成長的新論文中,研究人員使用了一個實驗性質的社交媒體任務,進行了三項研究,以探討在網上接收到不充分積極反饋可能會造成的心理影響。

在這個研究中,一些學生將作為研究受試者幫助測試了一個新的社交媒體應用,該應用允許他們創建個人資料,並通過查看彼此的個人資料和為他人「點讚」來進行互動。最後,每個人收到的點讚數被統計出來,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進行排列,並且在點讚數後面附上這個人的個人資料。

實際上,點讚數是由計算機腳本分配的。學生們被分為兩組,其中一組的人會獲得很多贊,而另外一組人只有很少的贊。在任務結束後,研究人員進行了問卷調查。這份問卷調查顯示,獲得較少贊的受試組與獲得許多贊的受試組相比,報告了更多的被拒絕感和其它負面情緒。

這項研究的作者之一,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心理學副教授大衛·耶格(David Yeager)說:「很多關於社交媒體和心理健康的研究都使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的,但我們知道,這種方法並不能保證結果的準確性和相關性。」

耶格說:「這項研究是一項重要的科學進步,因為它使用了一種新的實驗方法。通過這種新的方法,我們發現,得不到足夠的『贊』實際上會導致青少年自我價值感的降低。」此外,他補充道,研究人員在研究結束後通知了所有的受試者,他們的點讚數量是由電腦程式控制的。

另一項使用相同實驗方法的研究發現,對缺乏「贊」這一現象,受到消極影響最強烈的青少年人群,他們也更容易因此出現抑鬱症狀,並且變得對日常壓力更敏感。

「自我價值感較低的青少年患抑鬱症的風險更高。」這項研究的合作者之一、領導心理健康研究所的心理學教授克裡斯·比弗斯(Chris Beevers)說,「來自同齡人的反饋是塑造青少年如何看待自己的重要信息來源。」

除了上述兩項研究外,還有第三項研究表明,在學校裡曾遭受過同齡人傷害(比如校園暴力)的學生對收不到「贊」的反應最消極,也最傾向於把這種缺乏「贊」的原因歸結於他們自身的性格缺陷。

在人類成長的青少年階段,社會地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即使在沒有明確負面反饋的情況下,青少年也對自己的相對受歡迎程度相當敏感。

研究的作者、史丹福大學博士後研究員李海妍(Hae Yeon Lee)說「這項研究有助於我們了解同齡人認可的力量和青春期社會地位的重要性。」

李海妍指出,社交媒體有可能加劇青少年的排斥感和不合群感。在現實生活中受歡迎程度較低的人群可能會在社交媒體中尋找認同,結果缺少點讚數這一事實卻讓他們體驗到同樣的失望感。

雖然點讚數可能會加劇人們,尤其是青少年人群的抑鬱症狀,但是在社交媒體上是否點讚,還是需要取決於我們個人的看法。如果因為不想讓人難過而點讚的話,那是不必要的。因為這從長期的角度來看,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於點讚數的需求這一問題,還需要從其他角度去思考和解決。


相關焦點

  • @女孩兒們 使用社交媒體時間別太長 易患抑鬱症
    美媒:研究發現女孩使用社交媒體時間太長易患抑鬱症新華社北京1月21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我們正陷於一場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機,而女孩們正處在危機的中心。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月19日報導,自2010年以來,男性青少年中的抑鬱、自殘和自殺率都出現了上升。
  • 有利有弊:社交媒體會對抑鬱症產生影響,我們也可利用它解決問題
    ,但它會讓人們養成一些壞習慣,從而提高他們的抑鬱症患病率。沉溺在數字世界裡的人們往往會忘記時間和現實。晚上應該睡覺的時候他們卻在不停地刷手機;應該與朋友喝茶聊天的時候卻在網上用乾燥的文字進行交流;周末應該外出享受陽光的時間卻大多數花在了社交媒體上。
  • 抑鬱症與媒體:多維視角的英文研究文獻推介|編譯
    他們對六個不同且可行的、處在不同的研究發展階段的領域進行了一定的分析,並為兒科醫生、政策制定者和相關學者在幫助解決兒童的抑鬱症提供建議。 研究者認為,一些數字媒介使用行為為青少年提供了有效的注意力分散、娛樂、與同齡人的交流以及廣泛的社交網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青少年避免抑鬱。但是相對於傳統媒體,新媒體的使用進一步增加了兒童和青少年的焦慮和恐懼。
  • 心理學研究:社交媒體也許會引發焦慮和抑鬱
    最近,一些國外的心理學研究者提出了一個課題:社交媒體是不是真的會讓年輕人感到焦慮和不安?結果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能夠說明,社交媒體和情緒問題之間是有聯繫的,尤其是和抑鬱症之間存在聯繫。早在2016年,就有研究表明在Ins、推特等平臺上花費時間多的年輕人,比那些在這些平臺上花費時間較少的人,抑鬱症的發生率要更高。當然,研究結果是以相關關係表示出來的。
  • 一個因社交網絡患上抑鬱症的真實故事
    針對社交媒體是否能引發抑鬱症已經有不少研究,只不過證據略顯無力:只要有一篇聲稱社交媒體對抑鬱症有害的研究,就一定能找到另一篇說社交媒體無害的研究。當我問道是否其他抑鬱症患者也無法使用社交媒體時,我的心理醫生非常實事求是地做出回答:「這種情況我經常遇到,還有一個患者最近剛剛把自己的手機給砸爛了。」根據我的心理醫生的解釋,這是因為持續地使用社交媒體會給人造成心理壓力。
  • 為什麼社交媒體傷害的總是女孩子?
    ……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時不時地給你一點多巴胺的刺激,你會看到,又有人給你的照片點讚了,又有人給你的帖子評論了,諸如此類。而這就會讓你發布更多的內容,然後,你就能獲得更多的贊、更多的評論……這在本質上就是一種社會確認的反饋循環……正好是像我這樣的黑客所能想到的主意,因為你正是要利用人類心理的某一弱點。
  • 社交媒體正在製造越來越多的垃圾?丨單讀
    《嬌慣的心靈》這本書反思了美國的教育,為什麼成年人在教育、保護孩子上花費更多心思,孩子反而更脆弱。在今天分享的部分中,作者在社交媒體上找到了青少年心理問題的來源:新世代的孩子因為經常對著屏幕,更離群索居,還會被「展示」式的生活影響人際關係和自我認同。當然,我們並不是要否認社交媒體的所有價值,也不是說社交媒體是導致心理問題的唯一原因,但是我們確實需要警惕社交媒體對大腦產生的影響。
  • 社交媒體抑鬱症背後隱藏了什麼?
    一種新型精神疾病社交媒體抑鬱症只有在社交平臺才發作前段時間喪文化流行什麼馬男波克之類很火馬上要XX(高考、考研)了,陌生人,可以給我一個贊嘛?>以及國內最大的失戀交流平臺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裡面有無數悲歡離合但網易雲的評論區基本只有悲離合無病呻吟,小題大做把矯揉造作當做文藝也許會讓自己心裡舒服一點
  • 你知道社交媒體上的sadfishing是什麼意思嗎?
    社交媒體上近來流行「賣慘」,連名人都利用「賣慘」來賺流量,結果就是「狼來了」:賣慘的人多了,真慘的人也就沒人信了。到網上尋求同情的青少年不但得不到同情,反而在網上遭遇了批評和欺凌,心理健康問題也因此越發嚴重。
  • 青少年對外表不滿意,成年後患抑鬱症風險更高
    結果顯示,14歲時女生身體不滿意程度會增加18歲時患抑鬱症的概率,且後期抑鬱症程度越嚴重,二者關聯性越強。其中,女生輕度抑鬱症患病率增加63%,中度67%,重度84%。OR(odds ratio)值是患病率相對於14歲青少年抑鬱症情況的比值。
  • 調查顯示德國青少年網癮問題加劇
    新華社柏林12月15日電(毛競)德國聯邦健康教育中心15日發布的2019年度「成癮性調查報告」顯示,德國青少年網癮問題加劇,12歲到17歲年齡段青少年中有30.4%過度依賴網絡媒體。調查表明,12歲到17歲年齡段德國青少年有30.4%在日常生活中離不開手機或電腦,並且即使在不使用電子設備時,大腦中也經常考慮社交網絡、網絡電子遊戲等有關內容。在2015年的調查中,同年齡段青少年有上述問題的比例為21.7%。調查還顯示,有網絡和電子遊戲成癮症的12歲到17歲年齡段德國青少年從2015年的5.7%增加到2019年的7.6%。
  • 青少年抑鬱症的跡象和症狀?家長該如何溝通?
    青少年抑鬱症患者飽受無價值感的困擾,這使他們極易受到批評、拒絕和失敗的影響,尤其是那些自我要求很高的青少年。不與某些人交流,但不是所有人。成年人在抑鬱時往往會自我孤立,但青少年通常會至少維持一些友誼。但是,青少年抑鬱症患者可能比以前更少參加社交活動,疏遠父母,或者開始和一群不同的朋友交往。
  • 我為「贊」狂:蒙納士大學的研究證實過度使用社交媒體會降低人的...
    我為「贊」狂:蒙納士大學的研究證實過度使用社交媒體會降低人的判斷力 年輕一代會為了求贊而不顧一切嗎?
  • 身陷社交媒體包圍,青少年面臨哪些風險
    同時,更多的短視頻、小遊戲等社交應用在搶奪青少年受眾的注意力。山西長治學院副教授郭旭魁和蘭州大學講師馬萍對山西省晉中、長治和運城3個城市9所中小學學生的調查問卷顯示,城市中小學生90%以上都會手機上網、會使用微信、微博等社交應用,其中62.1%的甚至會製作短視頻。
  • 父母如何幫助抑鬱症青少年的康復指南|飛米粒心理諮詢公益普及
    但是,儘管抑鬱症可以高度治癒,但大多數抑鬱症的青少年從未得到過幫助。 青少年的抑鬱症不僅僅是情緒上的困擾。這是一個嚴重的健康問題,會影響青少年的生活。幸運的是,它可以治療,父母可以提供幫助。您的愛心,指導和支持可以大大幫助您的青少年克服抑鬱症,並使他們的生活重回正軌。 如果您是青少年,感到沮喪...
  • 父母幫助抑鬱症青少年的康復手冊指南|飛米粒心理健康公益普及
    實際上,據估計,各行各業中有五分之一的青少年會在青少年時期遭受抑鬱症困擾。但是,儘管抑鬱症可以高度治癒,但大多數抑鬱症的青少年從未得到過幫助。青少年可能會使用酒精或毒品來自我治療抑鬱症。不幸的是,濫用藥物只會使情況變得更糟。自卑。 抑鬱會觸發並加劇醜陋,羞恥,失敗和不值得的感覺。
  • 越來越多地使用社交媒體會導致抑鬱
    每天在社交媒體上花費300分鐘或更多時間的年輕人,在六個月內患上抑鬱症的機率是那些每天使用社交媒體120分鐘或更少時間的人的2.8倍。阿肯色大學官網12月10日消息阿肯色大學(University of Arkansas)教育與衛生專業學院院長、公共衛生學教授Brian Primack博士撰寫的一項新的全國性研究表明,頻繁使用社交媒體的年輕人在六個月內患上抑鬱症的可能性明顯更高
  • 什麼樣的青少年會裝抑鬱症?他們能成功嗎?
    但是,青少年發現,這個世界要Ta自己去面對了,在難過的時候、受傷的時候,Ta需要自己照料自己,自己要對自己的人生開始負責任了。同時,Ta會發現,家長不再是一個理想化的、無所不能的人。有些青少年處理不好這份哀悼,他們會轉向追求別的權威,比如幫派老大,成為問題少年。
  • 青少年期抑鬱症的日常應對策略
    註:此文為詳細介紹青少年抑鬱症的應對,如果你已經度過了其中的某個階段,可以跳過翻看剩餘內容。在青少年時期經歷抑鬱症首次發作的鬱友很多,在這樣關鍵的成長期經歷抑鬱症是一件較為棘手的事情:身體需要營養和健康的身心以支持,身體的發育、學業開始繁重並處在關鍵時期、處在叛逆期等等。
  • 青少年抑鬱症有哪些前兆?
    青少年抑鬱症又稱為青少年情緒障礙,以情緒低落為主要表現。江蘇省人民醫院李勇副主任醫師說,在正常情況下,青少年抑鬱症的起病會比較突然,一般是遇到某些事情、一些挫折打擊後引起的,一場考試沒考好、和好友鬧矛盾等都可能是誘因。之後孩子就會變得悶悶不樂、不願意說話、自我封閉甚至不願意吃飯,睡眠也出現問題,這些症狀就是青少年抑鬱症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