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黑社會」法亮相:能否建立「汙點證人」制度?

2020-12-22 21世紀經濟報導

反有組織犯罪法草案12月22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初次審議。

據新華社報導,草案規定了有組織犯罪概念,將有組織犯罪限定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以及黑社會性質組織、境外黑社會組織、惡勢力組織實施的具體犯罪;將惡勢力組織上升為法律概念,規定了信息網絡有組織犯罪的認定標準。

草案將惡勢力組織上升為法律概念,規定:惡勢力組織,是指經常糾集在一起,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手段,多次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為非作惡,欺壓群眾,但尚未形成黑社會性質組織的違法犯罪組織。

草案還規定了軟暴力手段認定等內容,規定了減刑、假釋的從嚴控制要求。

在12月21日舉行的記者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嶽仲明表示,為遏制有組織犯罪滋生蔓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法治保障,總結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實踐經驗,在現有法律規定基礎上,中央有關部門組織研究起草了反有組織犯罪法草案。

9月25日舉行的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第三次推進會指出,要以制定反有組織犯罪法為重點,推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提供法治保障。

在辦理黑社會案件的司法實踐中,有兩個重點問題備受案件各方以及全社會的關注:首先是涉案財產的認定,其次是證人保護。

區分合法財產和非法財產

在涉案財產認定處理方面,境外國家和地區及有關國際組織在有組織犯罪涉案財產的查處方面均予特別規定。比如,《聯合國公約》提出了要求犯罪人證明其財產合法來源的「舉證責任倒置」原則。

中國刑法學會副會長、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莫洪憲認為,應根據我國實際和借鑑域外經驗,規定涉案財產調查和處置程序,公安部門、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依職權查清財產情況後及時審查、及時處置、及時監督;同時規定獨立的合法財產返還程序,對有證據證明確屬被害人合法財產、有證據證明確與有組織犯罪活動無關的財產及時返還,共同形成法治化的涉黑涉惡財產處置制度。

還有學者建議,在制定反有組織犯罪法時,對公檢法機關可依法追繳的黑惡勢力涉案財產情形作出明確規定。

該學者還建議實行舉證責任倒置。規定當黑惡勢力組織、團夥及其成員的合法財產和非法財產無法區分時,採取舉證責任倒置制度,由組織成員自己舉證證明哪些財產屬於免於追繳或沒收的合法財產。

建立「汙點證人」機制

辦理黑社會案件時,證人面臨被打擊報復的風險,因此,如何保護證人也被認為是立法的重要問題。

美國賦予聯邦司法部部長保護聯邦和州有組織犯罪的證人及其家屬的生命財產的權力。俄羅斯規定對被害人和證人可採取人身保護、住宅及財產保護、更新身份資料、改變容貌、改換工作或學習地點、居住地等多種保護措施。日本明確規定證人的人身和人格權利不受侵犯,證人享有財產補償權、拒證權以及上訴救濟權等。

我國香港地區規定的證人保護對象不僅包括證人,還包括與證人有親密利害關係的人。臺灣地區規定對出庭的證人可採用蒙面、變聲、變像、視頻傳送或者採取其它適當隔離措施。

莫洪憲認為,應在修改刑法與出臺反有組織犯罪法時將證人、證人的近親屬以及其他與證人有密切關係的人納入安全保護的範圍,同時規定被害人、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鑑定人的保護參照證人保護的規定執行。

此外,莫洪憲還認為,應構建完善的汙點證人作證豁免制度,對汙點證人採取特殊的嚴格保護措施。

福建省三明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王錫章在其負責完成的專項課題《掃黑除惡相關法律政策問題研究》成果中也認為,應在制定反有組織犯罪法時明確證人保護的責任。規定辦案機關應當按照「誰辦案、誰負責」的原則,在案件所處各自的訴訟階段負責對證人及其近親屬採取保護措施。

其次,規定不同階段保護措施。將證人保護分為事前、事中和事後三個階段。對面臨高度和長期風險,確實無法原居住地生活的證人,為其提供完備的證件和手續,秘密將其遷至安全的地方居住。

他也建議建立「汙點證人」機制。明確「汙點證人」的概念,對認定程序和保護措施作出規定。對一些需要特殊保護的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和證人,參照「汙點證人」進行保護。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相關焦點

  • 反「黑社會」法亮相:能否建立「汙點證人」制度?
    在辦理黑社會案件的司法實踐中,有兩個重點問題備受案件各方以及全社會的關注:首先是涉案財產的認定,其次是證人保護。 反有組織犯罪法草案12月22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初次審議。
  • 論構建我國《證人保護法》的必要性
    汙點證人具有犯罪汙點,但因了解案情而被司法機關利用指認其他犯罪人的犯罪事實。他們通過對司法機關提供訴訟上的幫助,換得豁免刑罰上的特權,免受刑事追訴或得到從輕、減輕的對待。例如,販毒集團或黑社會團夥中的「線人」,或其他犯罪團夥中願意立功的成員。他們在進行犯罪活動中是同夥,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以證人的角度指認其他成員的犯罪事實。汙點證人具有證明力強和特别致命的特點。
  • 論刑事訴訟中證人出庭作證制度的構建
    (三)立法不足是阻礙證人出庭作證制度實施的根本原因   1、證人權利、義務、責任在法條上不平衡   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是我國憲法的原則,公民不能只享有權利而不盡義務,也不應只盡義務而不享有權利,違反義務必須承擔一定的責任。刑事訴訟中證人履行了法律規定的作證義務,承擔因作偽證或隱匿罪證所應負的責任,因此他們應享有一定權利。
  • 妻子外遇丈夫訴離婚 情人被騙出庭轉作汙點證人
    妻子外遇丈夫訴離婚 情人被騙出庭轉作汙點證人 2014-12-08 15:53:17作者:責任編輯:李歡   女子在外有了婚外情,丈夫得知後到法院起訴離婚,開庭當日,女子的情人被騙到法庭做「汙點證人
  • 民事訴訟證人制度若干問題研究
    ①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經濟審判方式改革問題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對證人出庭作證以及證人證言的採信作出了較《民事訴訟法》具體的規定。②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定》)對證人制度作了更為具體的規定。③  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證人制度是《民事訴訟法》上的一項重要制度。
  • 淺析我國民事訴訟證人出庭制度立法缺陷及完善
    (四)構建有限的強制出庭作證制度  解決證人出庭難的問題,必須建立證人出庭作證的保障機制,而「最有效最直接的保障機制就是制裁」。[4]強制證人出庭作證制度,是指對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證人強制其到庭,或者對到庭後拒不作證的證人進行制裁的制度。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採取強制措施(如拘傳),強制證人到庭;二是制裁拒不到庭或到庭後拒絕作證的證人。
  • 香港反對派開始轉做汙點證人了,幕後大魚無處遁形;香港外傭身價暴漲!
    自從港大法律學院前副教授戴耀廷等50多人因參與實施初選,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而被拘捕;以及震驚中外的12港人偷渡案背後協助逃犯偷渡的保護傘被揪出來,多區以「協助罪犯」罪名拘捕11人後,香港流行一種說法,那就是每天早上叫醒香港反對派們的不是夢想,而是警察!
  • 南港展館弊案:郭銓慶轉為汙點證人 檢方將傳吳淑珍
    華夏經緯網10月1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南港展覽館弊案昨天有重大發展,在押的力拓營造負責人郭銓慶轉為汙點證人,和盤託出行賄扁家內情,檢方決定提前收網,昨天聲押前「內政部長」餘政憲獲準後,下一步將傳喚吳淑珍。據報導,郭銓慶供稱,他通過自稱吳淑珍特助的蔡銘哲認識吳淑珍,也和民進黨高層和餘政憲搭上線。
  • 反有組織犯罪法草案亮相!規定了減刑、假釋的從嚴控制要求
    今日,《反有組織犯罪法》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草案規定了有組織犯罪概念。將有組織犯罪限定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以及黑社會性質組織、境外黑社會組織、惡勢力組織實施的具體犯罪。此外,將惡勢力組織上升為法律概念,規定了信息網絡有組織犯罪的認定標準。草案還規定了軟暴力手段認定等內容,規定了減刑、假釋的從嚴控制要求。
  • 肖勝方:規範證人出庭制度 提高證人出庭率
    原標題:肖勝方代表:修改證人出庭制度,法院拒絕證人出庭需正當理由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廣東勝倫律師事務所主任肖勝方處獲悉,他準備領銜提交議案,修改刑事訴訟法,對於法院拒絕證人出庭的,以需要有正當的理由作為限制,進一步規範證人出庭制度,提高證人出庭率。
  • 證人宣誓制度在嘉「上線」
    證人宣誓制度在嘉「上線」 發布日期:2020-05-19 09:02 信息來源:嘉興日報瀏覽次數:   「5月11日、13日,嘉善縣姚莊人民法庭第三審判庭內,兩起案件的原告申請證人出庭作證。與以往作證形式不同的是,兩名證人都是當庭口頭陳述證人證言,而不是宣讀事先準備好的書面材料;除此之外,兩人都當場籤署了作證保證書,並面對國徽當庭宣誓。  證人證言作為民事訴訟八種證據類型之一,在民事訴訟中具有重要地位。
  • 淺析強制證人出庭作證制度的設立
    證人沒有正當理由拒絕出庭或者出庭後拒絕作證的,予以訓誡,情節嚴重的,經院長批准,處以十日以下的拘留」。這是我國首次在立法中確立強制證人出庭作證制度。該制度出臺後,社會上有支持的聲音,但也有一些反對的聲音,我國為何要設立這一制度,筆者以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 刑事訴訟中專家證人制度的適用與完善
    首先,對專家證人的資格標準進行了初步明確。專家證人不得同時以鑑定人身份參與辦案,這是因為專家證人在庭上是要協助控辯雙方對鑑定人的鑑定意見進行質證的,其是對鑑定人知識的一種補充,明顯有別於鑑定人。通過禁止性條款對專家證人的準入門檻進行了限定,明確被撤銷鑑定人資格、違背有關職業道德、不具備相關民事行為能力、不符合迴避情形的有關主體,不得作為專家證人參與辦案。
  • 證人出庭作證的困境與出路
    由此具體構成了我國對證人及其近親屬人身安全的保障制度,但此制度屬於事後保護,即打擊報復證人的行為已經發生,證人的人身安全權益已經受到侵犯,即使依法追究打擊報復者的刑事責任,也只是對行為人的一種制裁,不能保證證人免受打擊報復者的傷害,這使刑事訴訟中的證人處於不利地位,證人保護缺乏預見性。
  • 證人宣誓制度首次在四平中院實施 證人籤署保證書並當庭宣誓
    證人宣誓制度首次在四平中院實施 證人籤署保證書並當庭宣誓 2020-06-23 05: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證人擔心遭報復不願出庭 證人保護制度還要等多久
    本報北京3月8日訊記者席鋒宇證人出庭作證,是一項基本證據制度。北京鼎業律師事務所許智慧代表卻在司法實踐中注意到證人出庭率卻比較低。「主要原因就在於證人擔心遭到打擊報復,而現存制度缺乏對證人、舉報人的有效保護。所以我建議儘快確立證人、舉報人保護制度。」
  • 公安人員詢問證人要遵守哪些規定?
    公安偵查案件,就案件的某具體細節,可以詢問證人。我國法律規定,每個公民有作證的義務。公安詢問證人,詢問證人的地點 :其一現場詢問,在現場詢問的,應當出示工作證件;其二證人可以提出詢問的地點,證人可以在單位、住處詢問。其三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通知證人到檢察院或公安機關提供證言。
  • 香港黑社會百年風雲
    現場實施監控的反黑警員,有近兩百人。為防黑幫報復廝殺及趁機爭奪地盤,香港警方隨即展開全港反黑行動,連續多天在油尖旺屬於李泰龍及其仇家的場地查牌掃蕩,高調警告各方不要滋事。各幫會頭目也紛紛被請至警署問話,追尋下手之人。
  • 細化過程保護打消證人出庭顧慮
    我國法律法規對於證人保護的規定分別見於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及治安管理處罰法中。雖然從實體和程序上都作了關於保護證人的規定,但屬於事後救濟,只有證人人身安全遭到威脅甚至實質性傷害後,才對侵害人採取措施。「證人無論在審前、審中或審後都有可能遭到威脅報復。因此,證人保護應當貫穿於整個刑事程序中。」嚴劍飛認為,針對不同階段的證人保護工作,應當規範程序、統一執行標準。
  • 5000字讀懂《對方證人》:辯護律師如何在法庭上精準發問?
    交叉詢問制度來源於英美法系,指在法庭庭審中,提出證人的一方對證人主詢問完畢後,對方對該名證人進行的反詢問。交叉詢問不屬於我國刑事訴訟制度中的法定程序,雖然我國刑事訴訟法中規定了控、辯、審三方均可按照順序對被告人和證人進行發問或訊問。但由於長期以來刑事案件庭審中證人、鑑定人(尤其是控方提出的)出庭率嚴重偏低的現實,辯護人常常無法在庭審中對該證人證言進行面對面的質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