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欠農民工工資都是包工頭的事?開發商不給錢,包工頭也沒招。
文/田俊超白
包工頭在農村,是個讓農民又愛又恨的職業。包工頭在農村裡,起源於磚瓦房的建造。最開始,農村是沒有包工頭的,農民蓋房子都是僱日工,什麼時候蓋完,什麼時間算。
做包工頭,必須要有一個本領,就是得會算人工。一個磚瓦房,需要多少個瓦匠工,多少個力工,多長時間能完成,一年能蓋多少所,力工與瓦工一天能出多少活,這些都要清楚。
不知道這些的農民是做不了包工頭的,所以農村第一批包工頭是瓦匠。他們會算房子的,人工,木料,磚瓦,鋼筋,石料等等這些,瓦匠都清楚。
因為出現了包工頭,農村才出現了,除種地以外,還可以謀生的另一條出路。包工頭主要有以下幾點重要性,沒有包工頭,農村這幾類人生活更困難。
1 年紀大,智力不全
農村的包工頭,僱的多數是55歲以上的。這部分人,城裡的正規廠子,不敢用。去別的地方找活,給的工錢又少。
農村出來的包工頭,就用這些年紀大,智力不全的,沒人用的人。包工頭給這些人的工資並不低,用智力不全的也給工資,就是錢給的少一點。
農民只要想生活好,除了種地,就是打工。有地的農民可以種地,沒地的農民就得打工。55歲以後農民找工作費勁,包工頭屬於給他們找了一份出路。
2 接工程,學手藝
沒有包工頭,許多工程就不能有一個統一的規劃。農村蓋民房,需要一個這樣的人。大企業發包工程,也需要這樣的人,沒有他們工人就不能有一個統一的指揮。
還有農村想學泥瓦匠手藝的人,沒有包工頭學手藝會很難。一般包工頭都是泥瓦匠,他們可以教徒弟如何砌牆,擺瓦,工程隊裡的其他師傅也可以教想學的人。
農村的泥瓦匠,手藝沒有城裡的好。但勝在全能,啥活都行,價格也沒有城裡貴,所以農村瓦匠,比較受歡迎。
3 對農村手藝人比較熟悉
包工頭對農村的手藝人比較熟悉,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手藝,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可不可以獨立領工,能不能教徒弟,自己不在會不會偷懶,這些包工頭都知道。
他們還知道,哪個農民是幹短工的,哪個農民是長工。哪個能幹,哪個奸滑,給他們什麼價位能幹活,這些包工頭都了解。因為了解,包工頭就能以最少的價格,幹最多的活。
4 工程質量,督促進程
沒有包工頭,工程就沒有問責人員。沒有包工頭,就沒有人督促工程進度。工程的質量如何,進度如何,都是包工頭的問題。
許多農民工,想與企業直接對接,去掉包工頭環節,工人想多掙一些錢。這種情況,看著簡單,實踐起立非常費勁。民工是一個個分散的單位,要都組織起來,花費的精力太大,遠沒有把工程承包給包工頭省事。
5 為工人出頭
現在只有一種人能代替包工頭,那就是中介。不過中介也是包工頭的性質,他們也是聯繫工人,然後從中抽成,比包工頭省心,掙的也沒包工頭多。
中介對工人的要求嚴,對農民的年齡限制也多。如果是日結的工人,工資一般都沒有問題。按月發工資,老闆一但發不出工資,中介是不管的,而包工頭是管的。
許多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情況,確實是包工頭的錯。可是包工頭也是沒錢,工程方不給錢,包工頭墊錢也墊不起。
不是所有的包工頭都不管農民,也有領著農民工要錢的包工頭,農民聚在一起就是一股力量,要錢也容易。
農民想與開發商直接對接,是不存在的事,開發商只把工程外包,然後監督工程質量進度就可以了。面對包工頭一人,總比面對農民工千千萬萬的人好很多。就算出了問題,包工頭一個人,也比一群農民工好處理。你認為包工頭有沒有存在的必要?請在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