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闊別幼兒園四個月,小一班的涵涵哭著和媽媽揮手告別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實習生 華天擇 攝(下同)
重回幼兒園,小班男孩涵涵和媽媽揮著手再見,牽著衛生老師的手走進校園。看著遠處的媽媽,涵涵終於忍不住「哇」地哭出了聲。「來,涵涵不哭了,笑一個!」涵涵掛著淚珠,勉強擠出了笑容,把衛生老師逗笑了。而時隔4個月回園,另一個小班男孩大大卻絲毫沒有陌生感,大老遠就朝老師嚷著,「我好想你們呀!」「我們家讀大班了,聽到能回幼兒園玩開心死了,今天7點一叫就起床!」小宇媽媽笑道。
這是記者上午在徐匯區梅隴幼兒園梅隴園區見到的場景。今天,上海市小學一二三年級學生返校復學和全市公辦幼兒園開園的日子,民辦託幼機構也將陸續開園。各託幼機構「一園一策」開展防控工作,加強家園溝通合作,共同為孩子們築牢安全「防護牆」。萌娃重回校園,迎接他們的是一個細節之處都透著愛的校園。
兩道晨檢才能入園
根據全市統一規定,孩子是否回園,由家長自主決定。梅隴幼兒園梅隴園區共有151個孩子,今天,共有38個孩子首批回園。為了防止人群聚集,從上午7時45分至8時30分,每隔15分鐘,分別為大班、中班和小班入園時間。根據防疫要求,幼兒園為家長設置了「五分鐘等候」時間,供家長在幼兒園門口,看著孩子們洗好小手、完成兩道晨檢,走進教學樓再離開。
和平日不同,每一名保育員老師身上都多了一個小腰包,內裝酒精噴霧、幼兒口罩、成人口罩、一次性手套等,確保突發狀況時能第一時間開展消毒及防護處置。
圖說:為孩子準備了防疫袋
「回到幼兒園,孩子們不用戴口罩,老師要佩戴口罩。」衛生老師朱薇婕介紹,由於根據規定,30攝氏度以上才能開啟空調,幼兒園給每個孩子準備了小扇子;不能用小毛巾,就用紙巾和消毒溼巾替代;萬一有孩子身體不適,適合孩子臉型大小的兒童口罩也已經儲備好。這些,連同一本迷你摺疊小畫冊,全部裝進了一個可愛的小防疫袋,每個孩子一個。小畫冊上,簡單明了的畫面告訴提示七步洗手法的步驟及佩戴口罩的正確方法。
巧設遊戲不能圈養孩子
「寶貝們,園長媽媽歡迎你們回家……我們要感謝保護我們的人,你們將來也要成為一個勇敢的人,學會保護我們的家。」雖然今天來的孩子不多,但給孩子的儀式感不能少。上午9時30分,升旗儀式和開學典禮在小草坪上如常舉行,園長袁萍說,看著幼兒園重新喧鬧起來,自己也有點激動。為了重新開園,老師們已經組織了三次演練,全園參與,重點關注來園、離園、發熱應急處置等關鍵環節的細節操作,確保路線清晰,流程正確。升旗儀式結束,每個班級根據回到教室的路線也重新進行了規劃,各不相同。
圖說:孩子們給動物玩偶戴上口罩
小一班教室裡,給小豬戴上口罩的涵涵,看上去已經完全擺脫了剛才分離焦慮的困擾,笑得歡。小二班教室裡,今天來了5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遊戲區。有的孩子在搭積木,有的孩子在給自己的小抽屜畫姓名貼,以便存放防疫口袋。女孩佳佳用手工紙做了口罩,畫了圖案,小心翼翼地幫燕子老師戴上。「現在來園孩子少,正好給老師嘗試小班化教學提供了可能。」王佳燕老師說。大一班共有35個孩子,今天只來了女孩陽陽和男孩銘銘,吃完點心,兩個孩子興奮地來到最愛的小露臺,看看久違的植物角,繡球花開出了什麼顏色,草叢中有沒有小爬蟲在玩。「大部分家長可能還是要觀望一下。即使不來園,每晚我們都會通過視頻和家長和孩子進行溝通。」帶班老師梅雪垠介紹,要是家長想送孩子來幼兒園,則要在前一天晚上8點前申報。「大家已經在商量畢業典禮的形式,多數家長還是希望找一個幼兒園戶外的場地,給孩子留一下一個回憶。」小梅老師說。
圖說:小二班佳佳製作了紙質手繪口罩,給老師戴上
「雖然疫情沒有結束,但不能為了安全就圈養孩子,幼兒園要給孩子豐富的一日生活體驗。」袁萍說,為此,老師們動足腦筋。比如,自助點心時間雖然還是鼓勵孩子們自己取用食物,但從一個樓層一起用餐變成了一個班級一起用餐,並給每個孩子都配備了小夾子;活動區域也分時、分班設置,並且只要天公作美,就儘量讓孩子們在戶外活動。「大一班的孩子們告訴我,今天他們要在操場上搭一座雷神山醫院,這是他們昨天在視頻回憶裡自己商量的。」袁萍感嘆,別小看現在的孩子,對於身邊的事情,他們也很關注。
圖說:孩子們在吃自助式點心,桌上設有隔桌板
體溫一日三報
「疫情期間的體溫通報尤為重要。家裡發熱怎麼處理、學校發熱怎麼處理、聚集性發熱怎麼處理,這些早有應急預案。」浦東學前教育指導中心主任諸君說,浦東520個園區早早做好防疫物資、熱成像測溫儀器、留觀點等前期準備工作,還為體溫日報做好家長告知和科普。
「目前,除了早晚孩子起床、入睡前測溫由家長完成外,幼兒園還在早晨到校和午飯後半小時為每位孩子測溫,並做好登記和上報。其實,以往每到5到6月季節變化時,孩子本就容易生病發燒。所以,每個幼兒園不僅設置了留觀室,還專門設置了隔離教室。一旦孩子在園發燒,同班孩子會被轉移到隔離教室。原先的教室會做消殺工作。」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 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