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碎銀子就能吃上一頓大餐?古代人下一次館子需要多少錢

2020-12-14 思帆歷史趣聞

一塊碎銀子就能吃上一頓大餐?古代人下一次館子需要多少錢

「銀子」是封建社會中流通甚廣的貨幣之一。雖然銅錢和黃金也是比較重要的流通貨幣,但相對來說使用率根本無法與銀子相提並論。所以古時候人們在外出的時候,都會揣一些散碎銀兩以備不時之需。

現在有很多古裝影視劇中,都有主人公在餐館吃飯的橋段。他們在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就會瀟灑地掏出一塊碎銀子,然後直接拍在餐桌上當做飯錢。而餐館的店小二也會忙不迭地拿走銀子,然後滿臉堆笑的恭送客觀離去。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裡,頭腦中都會有一個疑問,難道古代人花錢從來不找零嗎?還是說他們拿出的碎銀子,剛好可以付一頓飯錢?

很顯然這種做法根本不符合邏輯。如果想要找到一個合理的答案,只能是吃飯的客人將剩餘的錢,當做小費打賞給了店小二。

事實上這種情況也只能存在於影視劇中。因為英雄豪傑們怎麼可能,為了這種小事而斤斤計較呢!但是真正生活在古代社會中的人,他們在日常消費的過程中,其實也和現代人一樣,付錢之後也需要多退少補。

古代社會中的重要流通貨幣發展史

1.古代貨幣起源「貝幣」

古代人使用貨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代,生活在商代的古人們擺脫了,「物物交換」的落後經濟體徵之後,發明了一種可以用來充當錢幣的「貝幣」。它的主體就是海邊拾到的海貝殼,然後將這種海貝殼打磨穿孔之後,就變成了可以流通的「貝」。

這種以天然貝殼作為錢幣的做法,在我國古代貨幣發展史上,其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貝幣」出現之後,不僅使人們擺脫了「物物交換」的原始經濟方式,而且也逐漸意識到了,貨幣在古代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

但是隨著古代社會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天然的貝殼貨幣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所以人們為了更好的適應經濟發展,並滿足時人對貨幣流通的需求,開始大規模製造人工「貝幣」。石貝、骨貝、陶貝、蚌貝、銅貝等,進入了古人的視野並逐漸流通開來。

從天然海貝殼到「人工貝幣」的發展過程,其實也是古代社會貨幣的萌芽期與發展期。人們在賺取和使用「貝幣」的時候,不僅感受到了用貨幣,購買物品的便利性,而且也讓消費目的更加明確化。

筆者認為商朝時期流通的「貝幣」,其實已經為後繼朝代開啟了貨幣思維。所以當「貝幣」退出歷史舞臺之後,人們又發明了很多以商品經濟為基礎的貨幣形式。這其實也是我國古代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

而「銅貝」不僅是我國最早的金屬鑄幣,而且也為制錢、白銀和黃金,能夠成為古代貨幣奠定了重要基礎。但是到了東周以後「貝幣」,由於失去了貨幣屬性所以被金屬幣所取代,並正式退出了流通領域。

2. 先秦錢幣

先秦時期由於生產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商品經濟在這個歷史時期,也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這個歷史時期曾出現過,形制各異的刀幣、布幣、環錢。直到秦始皇打敗其他六國之後,古代貨幣才正式形成了統一的樣式即「環錢」。

而「環錢」其實與後來的制錢即「方孔錢」比較類似,但二者由於鍛造技藝、材質不同,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具有一定區別。

而這種所謂的「環錢」又稱為「秦半兩」。至此方孔半兩錢作為法定貨幣被固定下來,並且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3.北宋紙幣「交子」

從「秦半兩」方孔銅錢成為,古代中國統一貨幣之後,一直到北宋建立之前金屬貨幣,包括銅錢、金、銀等貨幣形式,在古代中國經濟發展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即使是北宋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金屬貨幣也從未退出過歷史舞臺。

「交子」雖然作為一種更便於攜帶的貨幣,但由於「面額」 相對來說比較大,所以根本不適合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簡而言之就是人們在購買,「柴米油鹽醬醋茶」時,如果拿出一張面額超大的「交子」,不僅不好找零而且也不便於使用。

所以這一時期人們所使用的主要貨幣,依然是銅錢和金、銀。雖然人們外出時無法攜帶過多金屬錢幣,但由於金屬貨幣十分保值。

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商家,都特別願意使用金屬貨幣進行買賣活動。這其實也為白銀成為一種,流通性最好的貨幣埋下了伏筆。

4.明代時期的主要流通貨幣「白銀」

明朝建國初年由於百廢待興,所以在這個比較重要的歷史階段,從上至下的經濟活動都非常頻繁。無論是大興土木還是日常消費,明朝人都會白銀作為主要貨幣。所以白銀就成了當時最主要的流通貨幣。

明朝時黃金的流通性之所以無法與白銀相比,主要是因為黃金作為一種貴金屬,一方面要作為其他貨幣的「度量衡」;

而另一方面由於當時開採技術低下,所以黃金的總數量要遠低於白銀,一旦在流通的過程中出現大規模損耗,就很容易影響國家經濟。

所以古代人在日常消費時,都會隨身攜帶一些散碎銀子。這樣既有利於貨幣流通,而且也特別方便找零。大家在武俠小說或者影視劇中,所看到的大俠們暢飲之後,隨意扔下一錠銀子的橋段根本不真實。

古人下館子的實際花銷並不多

1.平均每餐不會超過一兩銀子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可能都會覺得,由於古代社會物資比較匱乏,所以即使他們去餐館吃飯,也未必有現在的人吃的種類多。事實上抱有這種想法的人,一定是對古代社會的餐飲歷史不太了解。

事實上古代人的餐桌不僅有各種時令蔬菜,而且也有很多現代人吃不到的山珍海味。比如,夏季的時候他們可以吃到黃瓜、薺菜、白菜,比較富裕的家庭甚至還可以吃到西紅柿。

而冬季的時候北方人雖然吃不到新鮮蔬菜,但卻可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當然對於在貧困線左右徘徊的家庭,無論何時都無法達到豐衣足食,所以筆者在這裡就不特殊贅述了。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即使是普通家庭,都可以吃到一些應季的食物,更何況是古代的餐館呢。

正常情況下一個普通家庭,就算頓頓有酒有肉,每一餐的實際消費也不會超過一兩銀子。就算是大富之家也不可能每天都胡吃海塞,所以按照每餐的平均消費來看,無論是普通人家還是富貴家庭,吃一頓飯的錢多說也就一兩銀子。

2.古代社會一兩銀子值多少錢

古代社會中的貨幣其實也有單位,只不過與現在的「元、角、分」不同。一文制錢、一兩白銀、一兩黃金,是古代比較通用的貨幣計量單位。正常情況下制錢就是類似現在的硬幣,一千文制錢才能抵得上一兩銀子。

很多人可能會問一兩銀子,如果換算成人民幣到底是多少錢?事實上在不同的朝代,一兩銀子的實際貨幣價值也不同。

盛唐時期一兩銀子可以合計2000-4000元;而到了北宋時期則僅有600-1300元;明代的時候大約為600-800元。

到了清朝中晚期的時候,一兩銀子才價值人民幣150-220元左右。如果按照這個兌換比例去分析,古代人下館子時一頓飯錢,花一兩銀子其實也不是很多。但如果實在唐宋時期,沒吃多少東西反而豪擲,一兩銀子的人一定非富即貴。

3.古代人下館子的實際花銷

在古代社會能夠經常下館子的人,要麼就是皇宮貴族或公卿官僚,要麼就是一些大地主和大商人。因為只有他們才有資本,坐在餐館中吆五喝六。一些所謂的古代俠客們,根本沒有那麼多錢天天下館子。

由於古代社會的物質供應並不充足,所以好不容易下一次館子,很多人都會先挑肉菜下單。如果按照3-5個人的食量去點餐,四菜一湯應該富富有餘。就算他們特別能飲酒,一壇5斤的糧食酒也足夠他們暢飲。

如果按照古代的物價來計算,豬肉或羊肉的價格每千克大約是50-70文錢左右。一兩銀子為一千文錢,就算買生肉都可以買十幾二十斤。

就算下館子時也收取加工費和餐位非,每道肉菜的價格也不會超過100文錢。

四菜一湯往多了說也就400-500文錢,就是說才只不過僅有半兩銀子而已。一壇好酒的價格也不可能超過100文,所以說古人下一頓館子的費用,根本不可能超過一兩銀子。更何況是一兩個人吃一頓飯,怎麼可能花得了那麼多錢。

筆者認為如果按照這個邏輯去分析,影視劇中大俠們酒足飯飽之後,很輕鬆的從懷中掏出一兩銀子付飯錢,按理來說應該是一件不存在的事情。因為就算再有錢也不可能浪費到這種程度。

所以大家一定要深入了解一下古代的貨幣制度,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知道一兩銀子的實際價值。事實上就算是古代的一些官吏,每一年的奉銀也只不過才有幾百兩。如果每下一次館子就花一兩銀子,想必他們根本承擔不起。

當然有的時候為了面子,很多人也會在餐後給店小二一些消費,或者直接擲出一兩銀子,多餘的錢也不需要找零了。但畢竟這種情況少之又少,而且古代社會真正的有錢人,也不會去普通酒館裝「土豪」。

結 語

古代人下館子要麼是了公事,要麼就是為了聯絡感情。而且下館子的人多為官吏或者文人墨客。他們下館子的主要目的,其實也並不是為了單純地吃吃喝喝。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帶著某種目的。

現代人去飯店吃飯是一件比較形象的事情,即使是沒有親朋好友一個人也可以去單獨吃飯。但是古代社會由於經濟比較落後,很多平民老百姓連普通的飯食都無法保障,又怎麼可能有閒心去經常下館子呢。

而且古代一兩銀子可以買一頭耕牛,所以平民老百姓根本沒有下館子的閒心。但是作為上層社會中的貴族們,他們下館子純粹是圖一樂。所以花一兩銀子吃飯,對於他們來說根本就不叫事。

【參考文獻】

馬健鷹《中國古代飲食禮儀制度的文化氣質》

劉志明 《下館子演義——說餐飲的壞話兒》

黎虎《略論中國古代飲食文化研究》

王明德《中國古代飲食》

相關焦點

  • 一錠銀子是多少錢?一句「小二不用找了」,多給了多少小費
    所以經常在電視裡面會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一位大俠或者有錢人,在客棧裡面或者街頭上吃完東西,隨手就丟下了一錠銀子,說了一句「小二不用找了」很多人會覺得古時候的人怎麼會這麼有錢,這樣大一塊銀子放到現在都能吃好幾頓大餐,怎麼,古時候的人都不用找零錢的嗎?一塊銀子怎麼說也是一筆小巨款,為什麼這些人都這麼豪氣。
  • 武松打虎前,在景陽岡吃了一頓飯,消費了多少錢
    忙裡偷閒中,我們往往會帶上家人,或約上三五好友,去擼串燒烤,吃火鍋海鮮。古人云:食、色、性也。可見飲食男女,人之本性。現在餐飲業多元化差異化發展,各地消費水平不等,普通人一頓飯錢下來,少輒幾十幾百元,若是點了大餐,幾千塊錢甚至上萬都不一定管夠。那麼回到遙遠的北宋時代,在水滸傳中,當年武松景陽岡打虎之前,曾於陽穀地界的酒館裡山吃海喝了一頓,也就是著名的三碗不過岡事件,那麼這頓飯到底花費了他多少錢呢?
  • 古人下館子,吃完飯直接扔碎銀子說不用找了,萬一錢不夠怎麼辦?
    現在,掃碼支付代替了零錢,人們只需要在兜裡揣個手機就萬事大吉,叮叮噹噹的零錢聲也很難再聽到了。在中國古代,古人們下館子吃完飯之後,往往扔幾顆碎銀子就走了,不但不問多少錢,還說不用找了,萬一錢不夠怎麼辦?
  • 古代人下館子都吃什麼 全方面揭露古代人下館子是怎樣的
    在今天請客吃飯似乎成了一種世故人情,而且如今我們想要到外面去吃的話,會有很多的選擇,什麼中餐西餐,韓日料理等等,應有盡有,隨便選擇。但是在古代呢,古人他們如果請客吃飯的話都吃些什麼呢?古人的飯菜是不是像電視劇裡所演的那樣豐盛?古代人下館子都吃什麼呢?
  • 為什麼古人吃完飯不問多少錢,放下銀子就走,店小二也從不阻攔?
    在電視劇中,那些大俠們丟下一大塊銀子就走、小二們看都不看就收起來的劇情顯然是不符合歷史現實的,在現實歷史中,很少會有大俠吃一頓飯就丟下一大塊銀子、很少會有小二不確認銀子就讓大俠們走。
  • 古代死囚在上刑場前,吃的最後一頓「斷頭飯」,有一道菜必不可少
    古代的人犯了罪要被執行死刑前,都會吃上一頓斷頭飯,也叫上路飯,這是對即將去世的人一種尊敬和善意。吃飽後就要上刑場了,因此這最後一頓飯也是有講究的,這頓飯可以不是山珍海味,美酒佳餚,但卻一定要有這道菜。古代死囚在上刑場前,吃的最後一頓「斷頭飯」,有一道菜必不可少。
  • 古人下館子,吃完留一錠銀子就走,店小二為何不攔?若不夠咋辦?
    金庸的武俠劇對於古代的金錢並沒有太多的概念,往往一個大俠下館子,在點完菜後,放下一錠銀子,就算是結帳了。 小二一看,兩眼放光,態度也變得非常好了,又或是,某位大俠吃完飯,放下一一錠銀子就走,小二也從不攔,小二在沒有算帳之前,他這麼知道一錠銀子就足夠了?
  • 古代的一兩銀子,究竟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呢?看完漲知識了
    在我們日常看的電視古裝劇中,古代的人們經常用銀子來作為貨幣交易,吃飯算帳也都是用銀子的。銀子在古代就是作為當時社會流通的一種貨幣,但是隨著中國歷史的發展,時代的變化,現如今的銀子已經不能稱之為貨幣了。隨之問題就來了,現在有很多人都會產生疑問,古代人用的一兩銀子到底相當於多少人民幣?
  • 古代消費的時候,店家收到一錠銀子,為什麼卻都不找零呢?
    小二連零錢都沒給他找,我們可以說大俠非常的豪氣,可能剩下的錢就給小二當作省錢了,但是如果一般的人來到了店裡,他想點一盤花生米,那麼他將掏出多少銀子呢?不可能每次消費都會掏出一大錠吧,畢竟也是平民百姓,哪有那麼多餘錢打發小二呢?
  • 古代大俠吃完飯後,將碎銀子丟在桌上,為何小二從來不數?
    古裝劇中,時常會有這樣一種場景:某個大俠走進店中,對著店小二喊道「一壇白酒、一隻雞,一盤醬牛肉」,完事後,很瀟灑地丟下了一塊碎銀子便轉身離去,留下店小二在店中高興的收拾起銀兩。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大俠總是要用碎銀子付帳,古代物價很貴嗎?店小二連價格都沒報,為何大俠扔完錢走後,他也不數一下?1、店小二為何不數碎銀子要了解古代店小二為何不數碎銀子,咱們就要搞清楚兩個問題:1、碎銀子值多少錢;2、古代物價如何。
  • 古人下完館子,放一錠銀子就走,店家為何不攔?如果不夠數咋辦?
    儘管中國的歷史一直在延續,但現代人和古代人有思維的差異,也有常識的不同。很多人在第一次聽到「二八芳齡」時以為女子28歲,在聽到「半斤八兩」時滿頭問號,還有人曾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古人在酒樓小店吃完飯後,隨手掏出一錠銀子,轉身就走,小二不數便笑嘻嘻地送客人離開,局中人完全不考慮夠不夠數,而作為局外人的我們卻將目光放置於此。
  • 古代人用碎銀子結帳,老闆為何從不用稱重量,難道不怕出錯嗎
    而商家從不阻止,都不點他給了究竟要多少錢,就一臉笑靨的說客官慢走,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儘管說成拍電視連續劇,可是在歷史上的確存有這類狀況,難道說碎銀子十分值錢嗎,大伙兒別著急,接下去就帶大伙兒詳細了解一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看了你也就會懂了。
  • 碎銀子在古代值多少錢?為何吃完飯放碎銀,店小二就兩眼冒光?
    在古裝電視劇中,大家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幕場景:客人吃飽喝足後,會往桌子上丟了一點碎銀子,然後和店小二招呼一聲就走了,而店小二連銀子都不點就熱情地送客人出門。很多人會問,難道碎銀子在古代很值錢嗎?今天我們就來說下這個問題。
  • 古人下完館子,丟下一錠銀子就走,店家為何不攔?怎知飯錢夠了?
    愛看古裝劇的朋友肯定看過這一幕,主角一行人去酒家吃飯,上來就大喊:「來啊小二,把你們家最貴的菜,最好的酒上上來!速度快點!」然後就從兜裡摸出一錠銀子扔給店小二,店小二接到錢,喜滋滋地衝去後廚催菜。
  • 古代銀子相當於現代多少人民幣?
    中國是個源遠流長的國家,中國的歷史上下五千年,從最開始的貝幣到現在新時代的紙幣,就知道經歷了多少的年代了,科技不斷在進步發展,每個時期的流通貨幣都在發生著變化,咱們經常看一些古裝劇的時候,皇宮貴族那種愜意的生活,古代人賞賞花,看看景一天就這麼過去了,但是他們也會需要正常的生活,比如買菜做飯等等,用到金錢的生活,那那個時候的貨幣銅板,銀子不一定我們都認識。
  • 古時的一兩銀子到底能換多少人民幣?看一下你的月薪是幾兩銀子吧
    古時的一兩銀子到底能換多少人民幣?看一下你的月薪是幾兩銀子吧 古時的一兩銀子到底能換多少人民幣?看一下你的月薪是幾兩銀子吧 如今科技迅猛發展,百姓的生活今非昔比,古代人的生活和現代相比大不相同,很多情況下,人們多數從古裝影視劇中才能對於古代人生活習慣、衣食住行略知一二。
  • 古代的一兩銀子是多少錢,知道答案後,感覺電視劇無比荒唐
    在我們看那些古裝劇的時候,是不是對這樣一副畫面印象深刻呢,有幾戶大家子弟,拿著很多銀兩在身上,然後付帳的時候,拿10兩銀子,往桌上一拍,頓時覺得闊氣無比,周圍的人都很羨慕。那你們知道在古代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嗎因為古代沒有紙幣,所以流通的大多是黃金和白銀,然後黃金的數量又比較少,所以一般用白銀來做貨幣流通。在宋朝以前的時候,白銀的數量都非常的少。而白銀踴躍的流通,則是在明清之後才有的事情了。在古代,當一個七品的知縣,一年的工資才是45兩白銀。
  •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看一看你現在月收入是幾兩銀子?
    在古代的時候,因為生產力水平低下,在加上受到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的影響,所以他們的生活條件和現在是沒法比的,古代的衣食住行都沒有我們現在方便,但是因為歷史的發展,很多人對古代人的生活非常好奇,比如他們一兩銀子可以買多少東西呢?等於多少人民幣呢?
  • 為什麼古人吃完飯不問多少錢,放下銀子就走,店小二卻不阻攔?
    ,再把自己的本事使出來讓人觀賞一番,自然會有大量投資人大手一揮:壯士,拿上這些錢,去盡情的揮霍吧! 官銀由政府鑄造成整塊,方便大型貿易結算,民間買賣以碎銀子為主,如果你要使用碎銀子交易,你需要帶上一個精密稱重儀器——戥以及鑿子、剪刀,每次購買商品時
  •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你現在月收入是幾兩銀子
    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門口看到古代人的穿衣跟一些基本的習性,對這方面可能比較了解!但是今天要問你一個關於古人的問題,你可能回答不上來,那就是,古代的銀子跟現在的錢是怎麼換算的,一兩銀子到底多少人民幣呢? 古裝劇中,很多有錢人家的公子哥,大小姐,吃飯出行都是非常闊綽的,經常一百兩,一千兩,就連一些吃飯的小老百姓都需要幾十兩銀子!可能我們看著非常的爽,可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