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銀子在古代值多少錢?為何吃完飯放碎銀,店小二就兩眼冒光?

2020-12-19 春葉愛健身

在古裝電視劇中,大家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幕場景:客人吃飽喝足後,會往桌子上丟了一點碎銀子,然後和店小二招呼一聲就走了,而店小二連銀子都不點就熱情地送客人出門。很多人會問,難道碎銀子在古代很值錢嗎?今天我們就來說下這個問題。

古代,白銀很值錢,只有富貴人家才用得起,普通老百姓一般都是用銅錢,所以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如果有貧窮人家得到了一錠銀子,那他必定是十分驚訝的,有種「天降橫財」的感覺。

西漢時期,老百姓才開始使用白銀,但是並不普遍,一直到宋朝的時候才開始全面流通。在此之前大家更喜歡使用銅錢,因為這相當於現在的散錢,面額比較少,用起來很方便。而白銀就比較麻煩,因為很值錢,也就是面額比較大,那麼商家在找你錢的時候就比較麻煩,可能要先稱一下銀子重量,然後用鋼剪或者鑿子把銀子剪碎找給對方。

《紅樓夢》中就提到過剪碎銀子的過程,「那婆子站在外頭臺磯上笑道:那是五兩的錠子夾了半邊,這一塊至少還有二兩呢!這會子又沒夾剪,姑娘收了這塊,再揀一塊小些的罷。」

在電視劇中,我們還會精彩看到大戶人家的閨女出嫁時,會有一些銀飾之類的東西來作為嫁妝。平常的時候,可以拿他們當做飾品來使用,要是落魄了或者著急用錢的時候,這些銀飾還可以直接拿來使用的,算是十分方便的。

這樣說來,我們看到的古裝劇中吃完飯把碎銀放在桌子上就走的人,出手算十分闊綽了,對於店小二來說,即使不清點帳目,碎銀也已經遠遠超出這頓飯的價格了,這種只賺不賠的生意,店小二求之不得,當然不會攔截客人了,相反還笑臉歡送客人離去。

相關焦點

  • 為何古人吃完飯放下碎銀子就走,店小二既不清點,也不攔住?
    今天我要跟大家說的是為何古人吃完飯放下碎銀子就走,店小二既不清點,也不攔住?如今,越來越多的歷史情節都被翻拍成了電視劇,不知道經常看古裝劇的大家有沒有發現過一個問題,就是古人在酒館吃完飯後,一般都會放在桌子上一塊碎銀子,之後就走了,那麼為何古人吃完飯放下碎銀子就走,酒館的店小二既不清點銀子,也不攔住客人呢?
  • 古代大俠吃完飯後,將碎銀子丟在桌上,為何小二從來不數?
    古裝劇中,時常會有這樣一種場景:某個大俠走進店中,對著店小二喊道「一壇白酒、一隻雞,一盤醬牛肉」,完事後,很瀟灑地丟下了一塊碎銀子便轉身離去,留下店小二在店中高興的收拾起銀兩。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大俠總是要用碎銀子付帳,古代物價很貴嗎?店小二連價格都沒報,為何大俠扔完錢走後,他也不數一下?1、店小二為何不數碎銀子要了解古代店小二為何不數碎銀子,咱們就要搞清楚兩個問題:1、碎銀子值多少錢;2、古代物價如何。
  • 為什麼古人吃完飯不問多少錢,放下銀子就走,店小二卻不阻攔?
    我是雜談胡侃,不繞圈子,直接說答案,大俠吃完飯直接在飯桌上放下一錠銀子就走,是一種藝術加工形式,是為了從側面體現大俠豪氣幹雲、放蕩不羈、胸襟寬廣的非凡品質,但在古代社會中基本不可能發生,一兩銀子,當做一個人一個月的口糧都綽綽有餘,再加上民間錢銀造假行為,直接以白銀交易,過程十分繁瑣,店小二直接放走大俠,萬一出了差錯
  • 古代人們吃完飯,為何扔下銀子就走,店小二也從來不清點?
    吃過飯後,有許多人放下一些碎銀就走了,也不用問店小二多少錢,店小二也不數,也不攔住這些人,反而還熱情地送客,讓許多人不懂,難道不怕錢不夠嗎?遠古的大俠給人的感覺是瀟灑、無拘無束,自然不會在意金錢。因為他們都是樂善好施,慷慨的人,一般身上也就沒有多少錢。即使身上沒有多少銀兩,他們只要吃得滿意,還是會慷慨地留一塊,也不去在意多少。
  • 古人在酒樓吃完飯,拍一把碎銀子就走了,小二為何從不數錢?
    古人在酒樓吃完飯,拍一把碎銀子就走了,小二為何從不數錢?文/聞聲擇行我們在很多的影視作品中會發現,在酒樓裡點了一桌子酒菜享用之後,大喊一聲:「小二,結帳」,然後再桌子上拍了點碎銀子就揚長而去。他們都不知道所點的飯菜是多少錢,並且萬一不夠怎麼辦呢,錢一拍就走了。到底這碎銀子是如何計算的呢?小二拿著碎銀子也是隨意巴拉一下就收起來了,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呢?關於銀子,我們肯定想到的都是銀元寶,大元寶和小元寶。但是其實,在古代除了運送官銀,或者各地大戶人家,根本用不上元寶。除非是一些有錢人逛青樓的時候,為了博佳人一笑才會用上吧。
  • 古人下館子,吃完飯直接扔碎銀子說不用找了,萬一錢不夠怎麼辦?
    在中國古代,古人們下館子吃完飯之後,往往扔幾顆碎銀子就走了,不但不問多少錢,還說不用找了,萬一錢不夠怎麼辦? 古代的銀兩分為四種:元寶、中錠、小錠、碎銀。元寶和中錠基本不在市面流通,而小錠則是大戶人家置辦酒席時使用,碎銀是銀兩之中最為常見的。
  • 為什麼古人吃完飯不問多少錢,放下銀子就走,店小二也從不阻攔?
    古代銀子價值巨大 在明朝末期之前,因為我們國內的白銀產量有限,所以我們古代的白銀價值一直都非常高昂,購買力遠非現在可以相比。 如果是小的消費,他們會拿銅錢來支付,雖然說銅錢的價值偏低,但是那個時候在一般的飯館吃飯也要不了多少錢,銅錢支付還是綽綽有餘的。
  • 古人吃完飯,放一錠銀子就走,小二為何也不數?如果不夠數咋辦?
    這裡武松掏出來一些碎銀子,店小二數都沒有數,為什麼就說多了還有餘呢?實際上這樣的場景不僅僅是在武松有過,在許多其他的好漢身上也曾經發生過,在其他的古代小說、或者古裝劇當中也有這樣的場景,我們不禁要問:古人吃完飯,放一錠銀子就走,小二為何也不數?如果不夠數咋辦?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了解古代的貨幣的購買力。一般而言,在宋朝的時候貨幣分為三種,即:銅錢、銀子、黃金。1000文銅錢等於1兩白銀,而一兩黃金則等價於10兩白銀。
  • 古人吃完飯放下一錠銀子就走,店家為何從不清點,怎知飯錢夠了?
    《水滸傳》當中經常有梁山好漢前去酒店吃飯,然後也不問價錢,吃完飯只將一錠銀子放下,店小二從來都不去清點銀子,直接就讓梁山好漢就走了,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店小二不怕客人少給了錢,不夠吃這一頓的飯錢? 要說起這個問題,就得稍微介紹一下中國古代的貨幣政策了。
  • 古人下館子,吃完留一錠銀子就走,店小二為何不攔?若不夠咋辦?
    金庸的武俠劇對於古代的金錢並沒有太多的概念,往往一個大俠下館子,在點完菜後,放下一錠銀子,就算是結帳了。 小二一看,兩眼放光,態度也變得非常好了,又或是,某位大俠吃完飯,放下一一錠銀子就走,小二也從不攔,小二在沒有算帳之前,他這麼知道一錠銀子就足夠了?
  • 一錠銀子是多少錢?一句「小二不用找了」,多給了多少小費
    那麼這些錢是多少呢?客棧是虧了呢?還是賺了呢?古代的時候一錠銀子不代表是一兩銀子。一錠銀子;它有1兩,2兩,5兩,10兩,20兩不等。那麼在古代的時候,一兩銀子是多少錢?這個概念對我們現代人是比較迷茫的。電視劇裡面動不動就是紋銀百兩,那麼究竟是多少錢呢?
  • 古代俠客吃完飯,隨手扔的銀子有多少,據說夠一家人花一個月?
    我們平時看的時候有時候只會注意到一些故事情節、裡面的人物扮演,而不會注意其中的這些是不是都符合古代歷史中現實世界,如果我們稍加注意就會發現,在這樣的電視劇中很多時候都會發現一些一樣的情景。有很多的大俠們在飯店吃完飯後,也不問吃了多少錢而是直接把一堆銀子放在桌子上就走了,也不管不夠還是多了?
  • 一塊碎銀子就能吃上一頓大餐?古代人下一次館子需要多少錢
    一塊碎銀子就能吃上一頓大餐?古代人下一次館子需要多少錢 「銀子」是封建社會中流通甚廣的貨幣之一。雖然銅錢和黃金也是比較重要的流通貨幣,但相對來說使用率根本無法與銀子相提並論。所以古時候人們在外出的時候,都會揣一些散碎銀兩以備不時之需。
  • 古代人吃飯扔下銀子就走,店小二不數錢,為何笑著送客
    在很多的影視劇中,經常有一個好爽付帳的片段,古代有很多的酒樓,很多的客官在吃過飯之後,直接在酒桌上放點銀子就走人了,不像我們現在這樣還得到吧檯去結帳,每次店小二根本不核對帳目,還笑嘻嘻的將客官送走,態度很是恭敬,回頭拿起銀子就算結束了,讓人很好奇為何這店小二就不數數銀子呢?
  • 古時候的一兩銀子現在到底值多少錢?
    古時候的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咱們不說把當時的銀子當古玩古董收藏到現在,就說說銀子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如果有機會收藏這類古玩的話,還是應該儘量去收藏的,別管實際價值多高,收藏價值絕對是毋庸置疑的,畢竟是幾百年的老古玩了,以後只會少不會多。
  • 古代大俠真像電視劇裡那麼豪邁,吃完飯就扔下銀子走嗎?
    古人在飯館裡吃完飯扔下銀子就走,這種場景在歷史中根本不會發生。即使你是大豪客,吃完飯扔了一大塊銀子在桌子上,你本意還想著打賞消息靈通的小二,但小二卻不會領你的情,他會攔住你不讓你走,因為他要確定你扔的銀子成色如何。歷史上,歐洲人為了交易方便,很早就習慣把金銀鑄成硬幣,用國家信譽擔保貴金屬的成色從而保證金銀得購買力。
  • 古人下完館子,丟下一錠銀子就走,店家為何不攔?怎知飯錢夠了?
    然後就從兜裡摸出一錠銀子扔給店小二,店小二接到錢,喜滋滋地衝去後廚催菜。 等到主角們吃飽喝足,便往桌上放一錠銀子,也不問剛剛那頓飯吃去多少錢,就直接走了,那麼問題來了,他們就不怕飯錢沒給夠嗎?
  •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今天多少人民幣?
    古代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 古代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現在很多人其實是毫無概念的。郭靖就算傻,但窮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錢的價值,黃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這一宰吧。 這一兩銀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購買力而言更是高得嚇人了。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一鬥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鬥米,10鬥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
  • 古代銀子相當於現代多少人民幣?
    從古至今,改朝換代那麼多朝代,每個朝代在當時都有自己同意的貨幣標準,貨幣也是不算的進化,古代那個時候沒有紙錢,那個時候銀票勉強算是紙質的錢了吧,在貨幣還沒有出來的時候都是用其他來代替,用物物交換進行貨幣交易,但是最基本的還是離不開金錢,但是這種物物交換畢竟不方便,人們也覺得非常笨重
  • 為啥古代大俠吃完酒,留下銀子就走?難道不用算帳、不用找零嗎?
    相信很多愛看古裝武俠劇的都看過這麼一幕,有很多人在吃飯喝酒後,也不問問這桌飯菜值多少,直接放下一塊銀子,冷冷的說上一句,不用找了,接著就瀟灑的走了。難道他們不算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