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別對待!雙一流高校給博士漲「工資」,不顧其他年級引爭議

2020-09-11 中國科學人才網

菜根不一起嚼了?最近,南京大學的一些博士生們心很寒。學校下定文件決定給博士生漲助學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博士生「工資」),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後面卻限定了只給2020級的博士漲!不患寡而患不均,我們老生不配嗎?

高校決定給研究生漲助學金

但只給2020級博士,不顧其他年級引熱議

最近,知乎上有這樣一則熱議話題《如何看待<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助學金學業獎學金改革暫行辦法>中只給2020級博士漲工資,不顧其他年級?》

據悉,在最近,南京大學於官網上發了一則通知。

學校為了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決定改革博士研究生助學金學業獎學金。簡單的來說就是給博士生們漲漲工資。

在通知中的附件裡,南京大學給出了此次博士研究生助學金改革後的實施細則。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學校的助學金定為1000元/月。而在此之前,據南大的博士研究生描述。學校的助學金為400元/月。

截圖自知乎

截圖自知乎

截圖自知乎

也就是說,相當於一個月學校補助漲了600元。一年下來也小几千呢。這對於本身就很貧窮的研究生們來說,真的是一件好事了。但很快,就有人高興不起來了。因為在文件的背後,還附加了這樣一句話。

工資是漲了,但只給新生漲,老生一概沒有。這??

不患寡而患不均,憑什麼老生就要嚼菜根?就因為我們提早來學校一年嗎??

其實,研究生助學金不比基本充當學費的獎學金,對於很多博士生們來說,就相當於是上學期間的「工資」。因為這個每個人都有。

通常,助學金的組成為國家助學金+學校助學金+導師助研費。

雖然大家會因為學科和導師的不同而每個月拿的不一樣。但工資的高低主要區別在導師助研費的多少,像文科一般就沒有助研費。而國家和學校的助學金則是雷打不動定死的。

所以,此次南京大學只給2020級博士漲了學校助學金這事就難免讓其他年級不平衡。畢竟新入學的博士就可以漲工資,但是他們的開銷可沒比老博士大,學校這樣差別對待,未免太不公平。

不患寡而患不均

助學金對博士研究生的重要性

為什麼大家對於助學金會這麼敏感?因為,那真是研究生們為數不多的收入來源組成裡,佔比最大的一頭了。

有人會說,不就高了600元一個月,至於這麼較真嗎?至於,真至於啊。

因為讀博期間的研究生們,經濟壓力是真的很大!細數數,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1、父母本身有經濟問題。很多博士生的父母生活貧困,依靠務農、打工為生,因而他們難以獲得家庭的強有力支持。

2、論文投稿需要版面費。僧多粥少,時間緊迫,很多期刊錄用稿件之後需要作者額外出一些版面費,少則幾千,多則上萬。這部分費用如果沒有項目支持的話就是研究生個人承擔,這筆錢就不是個小數目。

3、社交支出。研究生因為年齡增大後,社會交往和人情往來會隨之增加。比如大學畢業兩三年後,很多高中、大學、研究生同學相繼結婚,就免不了需要隨份子錢,這筆開支就不小。還比如:原來的親朋好友來自己的就讀的城市出差、旅遊,免不了招待兩頓飯;導師生日、教師節、同門師兄弟姐妹生日都需要送個小禮物,各種班級、組織聚餐免不了跑個場,這些費用是日益高漲。

所以不要小瞧這漲的一點點錢,這對於不想伸手向家裡要錢的博士生們來說,這可能直接決定了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品質提升。

況且就算是漲過之後的2250元/月,和南京的大多數高校相比起來,也並不是很高...

各個學校助學金一覽

助學金是學校對學子的人文關懷

許是研究生的工資實在是太太太少了,因此每年兩會上都有人大代表提議要給研究生們「漲工資」。

比如2018年的時候,當時南京郵電大學校長楊震就向大會提交了《建議適當提高碩士研究生國家助學金標準》(以下簡稱「《建議》」)。


《建議》指出,「在2017年初召開的全國兩會上,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提高博士研究生國家助學金補助標準,原博士生10000~12000元/年的標準已經不能滿足博士研究生的基本生活開支。 與此相比,碩士生的每年6000元更是不夠用!因此他提議給研究生們「漲漲工資」。

雖然,這麼多年過去了,國家的助學補助金還是沒有增長,但很多學校為了讓學子能更好的科研和生活,都暗戳戳的上漲了學校的補助。不過也有很多學校,補助也還是低的可憐。

小募也找到了學校共青團整理的一份部分高校研究生補貼一覽表。表裡目前只整理了碩士研究生的補助,不過也可以從中窺見各個高校的補助力度(PS:歡迎大家留言補充自己的學校呀)

下面為部分學校的獎助學金政策,僅供參考。

其實從表裡來看,大多數學校補助還是極其少的,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補助都是全部年級通用的,並沒有按年級分補助。

也就是是說,雖然少,但貴在公平。

其實,對於學子們來說,助學金的多少,直接相關於學子對學校的認可度。同樣的,這也體現了學校對學子的深刻關懷。

一方面,我們希望學校能多給我們漲漲補助。

另一方面,我們自己也要養成合理的消費觀,學會開源節流,爭取能在時間、精力允許的情況下增加點創收。

日子總得過下去,做人還得靠自己啊。


更多資訊請關注中國科學人才網頭條號


來源:募格學術

本期編輯:科學君

相關焦點

  • 差別對待!雙一流高校只給2020級博士漲工資,不顧其他年級引爭議
    學校下定文件決定給博士生漲助學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博士生「工資」),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後面卻限定了只給2020級的博士漲!不患寡而患不均,我們老生不配嗎?高校決定給研究生漲助學金 但只給2020級博士,不顧其他年級引熱議最近,知乎上有這樣一則熱議話題《如何看待<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助學金學業獎學金改革暫行辦法>中只給2020級博士漲工資,不顧其他年級
  • 雙一流高校只給2020級博士漲「工資」,不顧其他年級引爭議
    學校下定文件決定給博士生漲助學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博士生「工資」),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後面卻限定了只給2020級的博士漲!不患寡而患不均,我們老生不配嗎?高校決定給研究生漲助學金 但只給2020級博士,不顧其他年級引熱議最近,知乎上有這樣一則熱議話題《如何看待<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助學金學業獎學金改革暫行辦法>中只給2020級博士漲工資,不顧其他年級?》
  • 差別對待!一流高校只給2020級博士漲工資,不顧高年級引爭議
    學校下定文件決定給博士生漲助學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博士生「工資」),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後面卻限定了只給2020級的博士漲!不患寡而患不均,我們老生不配嗎?高校決定給研究生漲助學金 但只給2020級博士,不顧其他年級引熱議最近,知乎上有這樣一則熱議話題《如何看待<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助學金學業獎學金改革暫行辦法>中只給2020級博士漲工資,不顧其他年級?》
  • 不患寡而患不均,為何只給2020級博士「漲工資」
    學校下定文件決定給博士生漲助學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博士生「工資」),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後面卻限定了只給2020級的博士漲!不患寡而患不均,我們老生不配嗎?高校決定給研究生漲助學金 但只給2020級博士,不顧其他年級引熱議最近,知乎上有這樣一則熱議話題《如何看待<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助學金學業獎學金改革暫行辦法>中只給2020級博士漲工資,不顧其他年級?》
  • 雙一流高校博士宿舍現差別對待惹爭議:住宿費一樣,條件天差地別
    可相反的,這只是一部分博士新生被分配到的宿舍,還有一部分博士新生,住的是學校的豪華雙人間宿舍。02 一地雞毛,不止一所高校宿舍方面出問題無獨有偶,隨著新學期的開學。不少高校都出現了愈發尖銳的宿舍問題。上海海事大學:讓700多名畢業年級研究生搬出宿舍,給新生騰地方據微博用戶@博士圈爆料,上海海事大學秋季學期開學就讓700多名畢業年級研究生搬出宿舍,給新生騰地方。
  • 全國雙一流高校「滿意度」排行,除了第一,其餘上榜高校爭議大
    近日2020年全國雙一流大學「滿意度」排行出爐!引起了各高校畢業生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除了第一名的「清華大學」,其餘大學的排名爭議很大,尤其是北京大學,竟跌出了前五。所以這份榜單還是非常靠譜的,榜單從畢業生的綜合滿意度,以及院校的環境以及生活等3個方面,對全國的雙一流高校,進行了評分和排名,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排名情況。
  • 我國人數最多的211,成功入選雙一流B類,卻因本地招生過多引爭議
    世紀初,我國高校合併潮盛行,很多高校在這一時期合併其他高校,「強強聯合」之下誕生了一批「巨無霸」高校。這些「巨無霸」高校地盤大、學科全,如今我國招生人數最多的也是這些「巨無霸」高校。這是我國人數最多的211,成功入選雙一流B類,卻因本地招生過多引爭議。
  • 雙一流高校本碩博畢業生工資排行榜!竟差3倍!你畢業工資多少?
    但是你了解現在的大學畢業生、碩士畢業生、博士畢業生大概的薪資水平嗎?你知道哪些大學的畢業生工資更高嗎?今天給大家整理裡部分熱門雙一流高校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月平均工資,快看你畢業的工資大概是多少?本科畢業生同是雙一流的本科畢業生,工資差距真是相當懸殊啊!
  • 莘縣出臺「人才十條」吸引「雙一流」高校畢業生來莘就業創業
    三構建「事企互通」交流模式雙一流▶ 莘縣國有企業招聘「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可採取直接考察的方式進行,工資待遇可按照不超過莘縣事業單位同等條件人員工資標準的兩倍執行將「雙一流」高校畢業生人才生活補貼範圍擴大到莘縣事業單位,對來莘縣事業單位工作的「雙一流」高校博士、碩士、本科畢業生,每人同時每月給予3000元、2000元、1000元的生活補貼,期限三年。
  • 雙一流高校評選將出爐,北大排名惹爭議,看看你的學校是否上榜
    「雙一流」大學評選五年評估要接近尾聲了,很多網友都很關注:這一次的評估,有哪些學校可以被評選為雙一流高校的行列中。畢竟,無數高中生都希望自己能被雙一流高校錄取。目前,雙一流高校官方正式名單還沒有公布,不少權威部門已經公布了一些與雙一流高校排名息息相關的名單,比如:2020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中國內地單位入選人次)排行。
  • 華科博士女神刷屏:26歲任「雙一流」高校博導
    歲博士畢業即任職「雙一流」高校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最後一年才終出大成果博士前四年的她就像龜兔賽跑裡面的烏龜一樣,一步一步慢慢地在自己的賽道上前進,當同時進組的同學在二年級或者三年級都有文章出來時,她還在重複一個又一個失敗的實驗。
  • 東北「雙一流」高校畢業生都往「北上廣」,為外省做嫁衣裳
    你是否好奇,除了本地就業,「一流高校」本科畢業生都去哪兒了?其實,大家的目光一直沒有離開「北上廣」。尤其&34; 高校作為優秀人才的培養基地,其畢業生是所有省市競相爭搶的香餑餑。就是這樣一所國內外都非常引人關注的知名大學,卻天天為外省做嫁衣裳,培養的畢業生大部分都不在本省工作。
  • 博士離職被學校索賠42萬的背後,是當前高校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衡
    隨著國家「雙一流」建設的正式啟動,高校人才爭奪已經愈來愈烈,優秀博士和博士後也是各大高校爭相引進的焦點。為吸引優秀人才進校任職,高校紛紛開出優厚的待遇:數十萬元的安家費、住房補貼、科研啟動經費等是「標配」,分配商品房、安置配偶工作、解決子女入學問題等都成為吸引人才的「籌碼」。但是「進門容易出門難。」
  • 天津4所院校設立專項資金,用於支持雙一流建設,這所學校引爭議
    這幾所院都是天津市內知名院校,雖然大多都進入雙一流名單,但是綜合實力相比於其他雙一流院校還是有不少的差距。這部分支出也是非常必要,投資這些高校其實也是為了讓這些雙一流院校為津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除了這兩個大頭,基本上也沒剩多少資金,剩下的餘錢則是按給了交叉科學建設,人才培養計劃,國際交流和思想政治教育項目。天津大學這次也獲得了18000萬的高校專項資金,不過支出規劃卻和南開大學有一定差別。
  • 給教師漲工資,應區別對待
    2019年1月份,全國教師工資普調,真是普天同慶。況且從2018年7月份補發,6個月,即使初級職稱的教師,也能補發1600塊錢左右,教師們都偷著樂了一把。工資普漲也是人心所向,教師工資畢竟太低。但筆者認為,工資這樣漲根本不能體現城鄉差別,大都市裡教師收入普遍不低,而且還有各種投資和收益門路。可農村教師呢?工資普遍3000到4000塊錢左右。有人說,農村教師工資低,可是農村消費水平不高啊!但說句實在話,農村物價低只是體現在農產品上,也就是一日三餐花錢少些,可買其他日用品或水果,因為運輸問題,比城市還貴。房價普遍達到5000/平米以上,孩子也想送到城市受教育,所以農村教師的生活更窘迫。
  • 中國雙一流大學中期評估:標杆哈佛、牛津,國防科大第八引爭議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工程已經開始建設兩年了,近期雙一流工程也迎來了中期評估,除了教育部官方、一些學校進行的自主評估外,一些關心國家教育的第三方教育機構,也進行了雙一流的中期評估。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一個我國第三方大學評價組織安邦研究院聯合中國教育智庫、全國高校質量監測與保障聯盟等教育機構發布的一份雙一流建設績效中期評估。
  • 知名中學招聘引來不少「雙一流」高校碩士博士
    一些示範性高中流傳出的預錄取名單特別亮眼,幾乎清一色是國內頂尖「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其中不乏博士學歷。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高學歷人才甘願從事基礎教育,是不是大材小用?傳統師範院校師範生的就業機會是不是被擠佔?如此現象又會為我國師範教育的轉型提出什麼樣的新課題?  非師範生競爭崗位  這幾天,本市一所知名中學的新招聘教師名單在坊間盛傳。
  • 準大學生:考上雙一流大學、985大學、211大學,差別大嗎
    作為即將踏進大學校門的準大學生,考上雙一流大學、985大學、211大學,差別大嗎?實話實說,差別還蠻大的。現在,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這個話題。在這39所985大學中,「北清復交」乃至於「九校聯盟」,教學質量又比其他大學更高。教學質量最高的是北大和清華。在教育部的第4輪學科評估中,北大和清華的A級學科是最多的,教學質量也是更優秀的。
  • 985、211、雙一流高校指的是什麼?
    很多第一次經歷高考的考生與家長,可能只是聽說過985、211、雙一流高校,知道他們都是很厲害的存在,但具體是哪些高校、由何而來、有何區別、如何報考對待
  • 最新雙一流高校排名,寧波大學有爭議,太原理工大學排名後退?
    如今國家已經重新提出了雙一流高校建設計劃。即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可謂是211、985的升級版,學生可以多加關注。畢竟由國家出臺的雙一流高校計劃,勢必會傾斜非常多的資源,這些入選的高校在未來的發展前景都非常好。榜單上可以看到絕大多數的211、985高校依然入選雙一流。此外,也有一些「雙非」院校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