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美舍河長堤路生態修復示範段
透水混凝土路面基礎鋪設完成
南國都市報3月26日訊(記者王子遙)26日,在位於海口美舍河入海口處的長堤路生態修復示範段內,透水混凝土路面基礎鋪設完成。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完成施工的路面已經鋪上了塑料膜,施工人員正對路面周邊的碎石進行清理並運走,一些種植人員正在道路兩側放置三角梅等觀賞性植物。
據了解,透水混凝土是「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的要素之一。為了配合該生態修復示範段的生態環境,示範段引入了透氣性極強的混凝土材質來澆灌河岸邊的路面。在遇到大雨時,透水混凝土澆灌的路面可以快速疏導雨水滲透到地下,同樣地下的水氣、溼氣也可以通過路面升騰到空中,形成快速循環,調節美舍河沿岸路面及周圍空氣溼度,改善河岸地表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條件,形成地下溼地生態系統。
相關新聞:海口長堤路上遊生態修復工程接近尾聲 美舍河親水棧道將開放
美舍河長堤路上遊生態修復示範段種植3000多株三角梅。南國都市報記者汪承賢攝
南國都市報3月24日訊(記者王子遙)3月24日,位於海口美舍河入海口處的長堤路上遊生態修復示範段工程已經基本完成。記者現場看到,美舍河河道兩側的紅樹林、棕竹以及三角梅等已經基本種植完畢,親水棧道也正在進行拆模,將於近期向市民開放。
據悉,美舍河是海口綠色生態系統一個關鍵性、基礎性的廊道,水域面積約68萬平方米。其中,國興大道段、長堤路上遊500米段、白龍南至東風橋段、高鐵沿線段、溼地公園鳳翔段這5個示範段被稱為「最難啃的硬骨」,選其作為突破口,採用「海綿城市」理念來治理和打造,體現了市委市政府的決心,為海口打造「雙創」升級版,實施城市更新工作進行探索。通過這次生態修復把美舍河生態溼地打造成匯集山水林田湖等景觀,將形成「湖中有島,島上有林,林中有鳥,水中有魚,棧橋交錯,人影穿梭」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景象,並保留有菜地和原生石,讓大家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現場技術負責人周海波告訴記者,該示範段擋牆棧道以及坡道臺階等主體施工已完成施工,目前正在拆除模板;灌木地被也基本設置完成,自行車道施工也預計於25日完成。近期內,該示範段還將安裝路燈,並在河道東岸製作透光混凝土涼亭。「目前河道兩側已經中下2000餘棕竹和3000餘株三角梅,親水棧道與河堤的間隙也種下了紅樹苗,將在水體治理的同時提升該示範段整體景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