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跳開萬物看萬物。
以往,我們總是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東西,只願意相信現實的物質世界,但是看看我們現在的「虛擬實境」技術吧,虛擬實境技術(VR)可以把你帶到任何一個世界裡,增強現實技術(AR)可以把任何一件物品送到你眼前。一切東西都能夠通過虛擬信息(物體、圖片、視頻、聲音等)變為現實,我們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都能被隨時滿足。未來,現實的邊界會被完全打開,千裡以外的朋友可以當即站在你眼前,你們甚至可以對話、擁抱,可以瞬時置身於某個世界中。
這說明物質並不是客觀現實的尺度。
其次,世界上的一切物質都可以用能量去換算,E=MC2,愛因斯坦質能方程揭示了物質質量(M)與能量(E)的關係。既然這樣,我們就可以把一切物質當成能量去看待。
既然萬物都是帶有能量的,按照能量守恆定律,能量既不能憑空產生,也不會無故消失,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者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藉助頻率的調整從外界吸取能量呢?
1665年荷蘭科學家賀金斯(Christian Huygens)發現了「共振現象」(Entrainment):當兩種有著不同周期的物質能量相遇時,振動韻律強大的物質會使較弱的一方以同樣的速率振動,即共振現象。
事實上,這種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未振動的琴弦會受強烈振動琴弦的影響而一起共振;某女高音的聲音能震破玻璃杯,因為她高頻的歌聲(無形)能提高玻璃杯(有形)的振動速率,當振動達到某一程度,玻璃杯會因無法再維持玻璃的形狀而破碎。
再想想我們自己,當你的內心被某人、某物、某事所深度撼動時,就會感到「惺惺相惜」或引發共鳴,這就是「心靈感應」。
因此,我們要接收外界的能量,首先要調整自己的狀態(頻率),使頻率同外界進行對接,然後獲得傳輸而來的能量。
那麼什麼樣的頻率對應什麼樣的能量呢?
根據美國著名的精神科醫師大衛·霍金斯(Dr. David R.Hawkins)的「能量級別論」,我們的頻率只取決於我們的內心和意識,那些善良、大愛、祥和的意識都屬於高頻率,反之,那些嗔恨、發怒、怨恨、嫉妒、自私的意識頻率都很低。
這就是所謂的起心動念,你的心一動,整個世界都變了。
弄明白了這一點,那麼我們具體該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要使自己的內心安靜下來,靜下心來就意味著你開始減少能量的消耗。比如,道家講究虛極、靜篤,只有虛,才能開始從太空宇宙中吸收能量。而靜的最高境界就是讓自己無限趨於虛無,這樣能量才能流進來。
該如何去做呢?這就好比在問一滴水怎樣才能永遠存在而不消失,答案是把它歸入大海。
其次,最高層次的靜就是把自己融入萬物運轉的時空循環當中。其實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崇尚天人合一。大到宇宙天體的運行,小到人體的五臟六腑,其運行在邏輯上都是一樣的,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道」。
對於很多悟道、修行的人來說,打坐、苦思、冥想的本質,其實就是調整人體的運作狀態,使身體的運作秩序同外界的宇宙天體一致。
在佛家的禪修中,禪定讓自己的大腦和全部身心處於高度安靜的狀態,這個時候你的大腦就像超導體一樣。你的心就是整個世界,當你充滿著歡喜心、慈悲心、包容心的時候,時空的正能量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入你的身體;人一旦到了這個境界,自然地就能產生敬天愛人、愛護眾生的仁慈。
反之,如果一個人的內心總是充滿惡念、嫉妒、抱怨,就會感召到時空裡的負能量,從而讓自己加速墮落。比如大衛·霍金斯發現,凡是生病的人一般都擁有負面的意念。這些負面能量也是導致癌症等疾病的原因。
賈伯斯也有禪修的經歷。賈伯斯把禪修的重要性提到了一個極高的位置,他把踐行內心的天性當作一生的做事守則,通過禪修找到真我、直覺和人生事業的方向與答案。他那獨具慧眼的戰略思考以及藝術唯美的產品設計,相信一定來自於禪修帶來的正能量。
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為就形成了你的整個世界。
這就是很多天才成功的原因,他們的內心蘊藏著無窮的智慧,他們心念一動,就會調動大量的正能量來幫助其完成所要完成的事業。
所以,我們人類的能量從哪裡來呢?初級能量從飲食中獲取;中級能量從大腦中獲取;高級能量來自於更高境界的空間。
世界上很多科學家、政治家、商人、明星都有自己的信仰。很多天才,他們之所以能成功,往往來自瞬間的靈感。人類很多重大的發明往往都來自於靈感,而靈感的本質其實是來自於時空的能量。
講到這裡,水木然再也不敢妄言,但能確信的一點就是,善心和安靜能賜予一個人無限的能量。
對於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來說,我們一定要深刻意識到自己的體內都蘊含著無限強大的能量。
現在大家最需要做的是把心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