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閱讀教學的基本定位是什麼?語文課程改革又該指向哪裡? ——「中國語文人在線」第九、十期如期舉行

2021-02-19 中學語文教學

2020年10月17、18日,《中學語文教學》雜誌隆重推出的「中國語文人在線」第九、十期如期舉行。

10月17日上午,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二級教授黃厚江先生做了題為《閱讀教學的基本定位和基本策略》的報告。黃老師指出,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定位和基本策略是緊密地糅和在一起的,講閱讀教學的基本定位過程中也必然滲透基本策略。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定位,通俗地說就是,語文閱讀教學是什麼。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定位,從課程的角度說,就是閱讀教學的課程價值是什麼;從教學的角度說,語文閱讀課要教給學生什麼;從學生的角度說,學生為什麼要上閱讀課,上閱讀課有什麼意義。隨後,黃老師結合自己幾十年的教學實踐對這一問題做了回答。他指出,閱讀教學的課程價值有三個:一、讓學生通過閱讀教學學會閱讀,這是最重要的價值。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學會閱讀呢?首先,讓學生在閱讀中提煉方法,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語文的知識;其次,引導學生按照閱讀的規律去閱讀;再次,讓學生了解不同文體的特點,掌握不同文體的閱讀方法。二、在閱讀中獲得豐富的積累。那麼,學生都應該獲得哪些方面的積累呢?1.豐富的語言積累;2.知識的積累;3.生活的積累;4.思想感情的積累。三、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網友「Zhoulamei」感慨道:「指點迷津,最喜歡聽這種有豐富一線教學實踐經驗的專家講座,道出實情,對問題有真知灼見。黃老師的講座,我期待很久,聽完也是收穫滿滿,把學到的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改變自己的教育人生,是對黃老師和這個平臺組織者的最好報答。謝謝黃老師,謝謝這個平臺的組織者。」

黃老師談的是閱讀教學的課程價值,那麼,核心素養時代的語文課程改革指向哪裡呢?

10月18日上午,教育學博士,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特級校長程紅兵先生從課程改革的指向這個經典問題出發,開啟了《基於核心素養的語文課程改革》的講座。他以斯賓塞的問題——「什麼知識最有價值?」——為樣本,提出教育領域的四個關鍵問題,即什麼樣的教育最為美好?什麼樣的學校最為理想?什麼樣的課程最為優秀?什麼樣的語文最為智慧?在他看來,美好的教育應是人的社會化與個性化的和諧統一,如規範與選擇;理想的學校應是東方教育與西方教育的和諧統一,如務實與創新;優秀的課程應是科學精神與人文思想的和諧統一,如批判與積澱;智慧的語文應是沉潛經典與走向社會的和諧統一,如讀書與行路。那麼,衡量這些的標準是什麼呢?程校長認為,是核心素養,是總體的核心素養,而非學科的核心素養。基於核心素養,學校何為?教師何為?他引用懷特海《教育的目的》做了回答。學校「必須作為一個獨立的單位,必須有自己的經過批准的課程,這些課程應該根據自身的需要由其教師開發出來」;教師要「教授有用的而非僵化的知識」,「教授專門的知識而非僅僅普通的知識」,「教授整合的知識而非分離的知識」。那麼,核心素養時代的語文課程改革何為?程校長認為,要建構語文課程譜系,即:1.語文必修課程——以要素組合為路徑的語文課程模型建構;2.語文選修課程——以學科跨界為路徑的語文課程模型建構;3.語文活動課程——以社會進入為路徑的語文生態模型建構。網友「白麗」說:「又聽程導講課,還是被深深地吸引。以理想主義情懷做腳踏實地的教育。」

核心素養時代的閱讀教學的基本定位是什麼?語文課程改革走向哪裡?黃老師、程校長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教育研究給了我們一個答案,希望能給廣大的語文教師、滿懷熱情與理想的中國語文人以啟迪,以此促進語文教育改革與實踐邁向新的高度。

相關焦點

  • 第九屆兒童閱讀與語文創意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在春城舉行
    2019年11月18日,第九屆兒童閱讀與語文創意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在雲南海埂會堂與雲南藝術劇院同時舉行。教育部西南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主任、原西南大學常務副校長宋乃慶先生,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重慶市教育學會會長鍾燕女士,中共昆明市常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胡寶國先生,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課程處處長陳雲龍先生和昆明市盤龍區人民政府區長沃磊先生應邀出席活動並致辭。
  • 教語文有訣竅!閱讀教學應該指向「教語文」
    課改以來,我們的閱讀教學指向的大都是「教課文」——都將時間用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上,認為一涉及到諸如「咬文嚼字」這些語文教學的「老理兒」,便是走了回頭路,就不是課改了。那麼,閱讀教學到底應該指向教課文,還是應該指向教語文?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特別是經過近一年來參加我縣「片區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答案愈來愈明確。我們知道,文本無非是個例子,是教學的載體。
  • 語文課程的教學理解:「教語文」不等於「教課文」
    有8年初高中語文教學經驗和18年大學課程論的教學經驗,中國大學MOOC《語文教學案例研究》課程負責人及《語文教學設計》主講教師。曾主持完成多項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課題、教育廳課題和校級課題,參與多項國家級、省級、校級哲學社會科學課題及質量工程項目。獲「全國教育碩士優秀碩士生導師」等多項獎勵。
  • 當前語文課程和教學改革有五大特點
    2020未名語文教育論壇發布「語文教育藍皮書」——當前語文課程和教學改革有五大特點本報訊(記者 褚清源)11月21日,在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北京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共同主辦的2020未名語文教育論壇上,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蔣承發布了
  • 中語視點│聚焦課程意識 培養從教素養:尋找「語文課程教學論」的學科尊嚴——「理想的語文教學論是什麼樣的」之一
    發表過有關新課程及語文教育的論文20餘篇,曾先後參與「教育部新課程網絡教研」「教育部義務教育暨高中新課程遠程研修」「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修訂」「全國『以校為本』教研製度建設」「國家語委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等項目。
  • 系統的語文閱讀教學內容是什麼樣子?
    如果搞個問卷調查,問中小學最不能令人滿意的是什麼教學,結果肯定是語文教學。全國人民、政府官員、語文教育研究專家、學者、中小學教師……都心知肚明。數十年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中小學語文教學,甚至舉行聲勢浩大的「語文教育大討論」,教育部親自組織編寫「部編本」,結果如何?
  • 王寧先生:走進新時代的語文課程改革
    例如:改革力度和教學質量發展不平衡,一些省份和地區師資隊伍跟不上形勢,仍然習慣於依靠教科書和高考試卷進行教學,選修課程未能順利實施,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仍然沒有徹底解決……10年的改革經驗需要總結、反思、提升、鞏固,新形勢下產生的新問題必須正視,存在的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語文課標的修訂是形勢的需要,也是語文教師迫切的要求和心願。
  • 馬建明:指向深度學習的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
    語文「新教學」實驗提出的情境、任務、活動與評價如何與深度學習的四個基本特徵高度契合?指向深度學習的語文大單元教學如何設計,如何實踐?江蘇省連雲港市教育局教研室馬建明老師的實踐與思考,乾貨滿滿。匯報單元選自「新課程資源系列」《統編義務教育教科書 語文 學與教指南 二年級 下冊》(即將出版)第一單元。
  • 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
    當下語文教材提供的課文,只是解決了「教材內容」問題;至於每篇課文「教什麼」即「課程內容」,基本是憑執教者的個人經驗和認識去判斷、選擇,這樣就不可避免地會造成語文課程內容的隨意、零散、無序和經驗化。其實語文教師研究教材和把握教材的能力與數學、外語等學科教師相比並不呈劣勢,為何其他課程不存在「教什麼」問題,而語文課上「教什麼」的問題會如此嚴重?
  • 港臺語文研究 劉恩樵:臺灣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三種基本課型
    [編者按] 港臺中小學語文教學與大陸內地同根同源同質,了解與借鑑港臺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經驗與做法,對促進大陸內地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劉恩樵老師近年來承擔的江蘇省級課題港臺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獲得了江蘇省第三屆精品課題稱號。本公眾號將陸續推出該課題的多項研究成果,以饗讀者。
  • 積極推廣群文閱讀課堂教學,助力語文學科課程改革
    為了進一步深化群文閱讀理論與實踐研究,促進全區初中語文學科課程改革的深度推進,旌陽區研培中心中語室組織全區語文教師精心準備,積極參加「德陽市2020年初中語文群文閱讀優質(光碟)課評選活動」。此次活動最終收到來自德陽中學、德陽二中、德陽七中、德陽九中、德陽十中共11堂光碟課例。
  • 「中國語文教育研究叢書」新書發布暨研討會在渝舉行
    10月17日,「中國語文教育研究叢書」新書發布暨研討會在渝成功舉行。本次新書發布暨研討會由廣西教育出版社、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雜誌協辦。該叢書主編顧之川做了題為「迎接語文教育新時代」的主題發言,介紹了該叢書的策劃緣起、組稿過程、編寫理念、編寫目的與編寫思路,希望該叢書的出版能系統總結當代語文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為語文教育的發展提供借鑑。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顧振彪做了題為「教材改革永遠在路上」的主題發言,介紹了由其撰寫、待出版的《語文教材改革研究》一書的主要內容,該書梳理了中國語文教材的改革之路,總結其經驗,提出教材改革永遠在路上。
  • 2019全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暨語文統編教材教學觀摩研訓會在唐召開
    中國公益記錄者在線河北訊(公益記錄者:代晶晶 武文雅)12月7日上午8時,2019年全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論壇暨「前沿課堂」小學語文統編教材教學觀摩研訓會在河北唐山新華聯鉑爾曼酒店召開。近千名來自唐山市和全國的一線小學語文教師和教研員在兩天的會議裡與來自北京、江蘇、浙江等的全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專家、著名特級教師組成的學術團隊,以名師課堂觀摩研討為主要手段,共同探討當前小學語文教育和課堂教學改革的前沿課題。
  • 培訓手記(六):語文教學與考試的劍,指向核心素養的劍
    對於一名中學語文教師來說,中考考不出來一個好成績,一切都是枉然。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老師們已經習慣了考試考什麼,語文教學就教什麼;考試怎麼考,語文教學就怎麼教。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積累言語經驗,把握祖國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看著潘麗老師幻燈片上顯示的文字,我心生愧赧之情。在語文教學上,我做得並不好。
  • 最近一年語文教學研究熱點有哪些?看這篇就夠了 |清單
    2018年語文教學研究熱點清單文/戴正興文章來源/作者qq空間,經公眾號刪改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教育改革和中國改革一樣,同步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風起雲湧,正邁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
  • 以實施語文新課程為本 指導語文教師培訓課程體系建設
    如培訓領域之一的閱讀教學,有五個「核心能力項」,其第一項「課文的教學解讀」有四條能力指標(培訓目標),分別是:一是能按讀者的常態閱讀方式理解和感受文本,並反思自己的閱讀過程和閱讀方法。二是能以專業的姿態分析文本,依循體式特性,梳理文本的關鍵點。三是能從學生的角度閱讀課文,揣摩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或困難,判斷學生理解和感受的疑難處。
  • 素養之賽,推動語文教學改革
    唯其如此,當一個中學生升入大學後,文科生才會撰寫論文,理科生才能做好實驗,才具有最基本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邏輯能力與創新能力。」同時相關專家也一再倡導「大賽不是作文考試,是語文素養測試」。在此理念下,從2014年起大賽增加了閱讀能力的測試,因為閱讀是語文素養最直接的表現之一,也是提升寫作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
  • 「語文為王」的時代,我們靠什麼教語文?把握好這十個教學理念
    從當前課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趨勢看,「語文為王」已不是一句空話,「語文為王」的時代已經到來。面對這種情況,作文語文教師,我們如何教語文,方能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呢?筆者以為,首先我們要在理念上與時代接軌,在教語文的理念上緊貼時代脈搏。那麼,就當下的情況而言,語文教師當樹立哪些先進的語文理念呢?
  • 李凱莉: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不會閱讀的學生就是潛在的差生」這句話傳遍了大街小巷,人們早已耳熟能詳。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會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會上公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及基本內涵。核心素養的提出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創新點和突破點, 為我國持續推進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
  • 教育改革提升語文重要性,大語文未來大有可為
    1.2 為何叫做「大語文」 大語文的「大」,大在哪裡呢?3.格局之大,我們語文學習,不僅是要培養孩子的語文能力,更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性格情緒控制,類似於情商的學習; Part 2 政策支持推動大語文消費需求 2.1 政策支持 2018年以來,隨著課外培訓領域監管的持續升級、新高考改革、新課改的持續推進,部編版語文教材全國範圍落地,語文學科在高考的區分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