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劇評,我們想在劇集本身以外,扯點別的。
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駕駛飛機試飛成功,人類第一次實現翱翔天空的夢想。
人類對天空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技術的更迭也是飛快的,就在十來年後的1914年,無人機問世了。時至今日,無人機的發展已走過了百年曆程。《南方有喬木》作為一部融合多種元素的都市劇,其中最大的一個亮點就在於緊跟時代,緊貼萬眾創業的時代背景,並以「無人機」這一高科技產品為載體,吸引了觀眾的眼球。
除了自拍,無人機還能幹點什麼?這部劇告訴你真正的中國智造多厲害
無人機,只是短視頻軟體裡被廣泛應用自拍的娛樂工具嗎?劇集在這裡給出了多元回答,其中無人機的一項用途是——在某集南喬(白百何飾)爬山的時候,遇見了一位暈倒的登山客。崎嶇的山路,複雜的地形,使得救護車很難及時抵達現場展開救援行動,但是救人是爭分奪秒的事情,任何延誤都可能導致搶救不及時。南喬利用無人機送藥,大大縮短了救援時間成功救下了登山客。這個情節並非編劇的憑空想像,無人機救命,已有前例。
以下這則新聞蘊含了一個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信息:在無人機領域,中國已經在技術上遙遙領先,實際上,全世界民用無人機70%以上都由中國廠商製造。
美國北卡援救案例微博新聞截圖
中國的無人機事業從無到有,後來居上。提到中國的無人機,繞不過大疆和億航。2015年在美國權威商業雜誌《快公司》評選出的十大消費類電子產品創新型公司中,大疆是唯一一家中國本土企業,在谷歌、特斯拉之後位列第三。 而億航的發展則走向另一個方向——載人無人機。聽起來是不是很科幻?不,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億航的載人無人機成功試飛,為未來打開了一扇窗。
「中國智造」的腳步可以說越走越快了。在這個大背景下,《南方有喬木》的出現才顯得格外有現實意義,對於理解劇中的一些場景設置也更有幫助。譬如說,劇集播出後,無人機送外賣,無人機表白,都登上過熱搜,但拋開這些模仿劇情情節的搞笑自製,我們也發現,有無人機的飛手特別感慨,他們自發地安利這部劇,安利無人機的現實用途和廣闊意義。無疑,電視劇作為最通俗的大眾娛樂消費產品,其播出顯然已經推動載人無人機早日進入社會大眾的視野,造福人類。
豆瓣飛手安利截圖
理想主義閃光,創業遠不止財富自由,而是指向更遠的遠方
回到劇情,在首周流量藝人形成的熱鬧後,目前劇情慢慢走向深度:南喬研發的無人機總出問題,而送藥的這次經歷讓南喬找到了自己無人機的問題究竟出在何處:不是之前懷疑的飛控系統,而是導航系統。劇中的這一設置,非常寫實地戳中了無人機行業的一個痛點:導航。比如,雖然去年順豐已經拿到了國內首張無人機牌照,但是有牌照並不意味著可以大規模推廣,擺在無人機推廣道路上最大的問題就是高精度的3D地圖。
此前大多數地圖都是2D為主,3D地圖因為採集難度大,費時費力,所以3D地圖的資料庫很匱乏。可是如果沒有足夠精確的3D地圖,那精確導航就是紙上談兵。
再就是精準定位。目前國內的北鬥系統可以做到釐米級別的精確定位,但因其軍用特性決定了不可能對民用市場開放,所以民用無人機的研發方向只能是米級別的定位。如果定位不準的話,往往會造成無人機降落位置的偏差,在商用送貨、快遞到家等場景,很容易造成東西送錯地方的尷尬,從而帶來很大的損失。
不僅如此,無人機試飛還會面臨更多的挑戰。除了所有創業企業都會面臨的諸如資金問題,在時樾(陳偉霆飾)陪伴南喬對新款無人機進行數據排查與實地試飛時,無人機遭遇惡劣氣候無法返航而墜機,兩個人冒著大雨在山區中尋找無人機。這段劇情不光拉近了兩人關係,而且也反映了科技創新所要面臨的實際困難。隨著安寧(秦海璐飾)的出場,南喬的無人機事業將進一步遭到打壓。相比於很多隻談戀愛的國產都市劇,《南方有喬木》在情感和現實的平衡方面做得不錯。
該劇製片人徐曉鷗曾表示,《南方有喬木》對原著小說一處比較重要的改動是,將原先結尾女主參加TED演講,實現個人人生理想,改為研究前文提到過的載人飛行器,也就是在珠海航展上令世界矚目的億航184。「這些創業者的理想主義打動了我們的電視劇創作團隊」,徐曉鷗說。
而這一改動也讓劇集的立意,從個體實現財富成功,指向了更深遠的人類福祉。對一部電視劇來說,福祉這個詞彙是不是有點大而無當?但是在Space X上天后,很多原先嘲笑理想主義的人閉了嘴。理想不死。
確實,和其他行業相比,無人機領域似乎還多了些理想主義的色彩,比如網上的無人機論壇。在論壇裡面那些無人機愛好者們很多都是自己寫代碼,然後把自己的代碼放到論壇裡面跟大家共享,進一步去設計軌跡等等。在劇中,南喬也做出了和現實中這些單純可愛又可敬的程式設計師們同樣的選擇,不顧商業機密,開放了原始碼,只為讓無人機事業整體上發展更加迅速。
劇中時樾送南喬無人機表白,這份心思說明他懂南喬。就像劇作家廖一梅說的那樣:「每個人都很孤獨。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這樣的故事最能打動觀眾,引起共鳴。劇中人選擇了關於人類未來的事業作為自己一生的志向所在,那觀眾自己呢?不管劇中的情感關係如何發展,關於人生價值層面的思考,是《南方有喬木》的一大貢獻。
【文/王城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