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商業、設計、藝術共同創造的再思考

2020-12-09 騰訊網

不久前,由原境界美術館與設計上海@新天地設計節共同發起的論壇活動「破圈:商業、設計、藝術共同創造的再思考」於原境界美術館成功舉辦。

活動邀請了6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瑞安地產太平橋項目助理總經理陳勇先生、設計上海展會總監譚卓女士、資深設計行業媒體人陳敏娟女士、VAVE Studio創始合伙人胡海傑先生、隱上設計創始人黃士華先生以及madeofDNA主理人bloodydale大了先生,分別代表空間運營方、活動策劃方與作品設計方,從不同專業角度出發,為聽眾帶來了精彩的分享和討論。

一起設計也受邀參加,並將最精彩的看點內容分享給大家。

論壇主持人/HOST

趙晶鑫

日清設計合伙人、副總建築師

原境界主理人

回顧 Review

陳勇

上海太平橋項目助理總經理

分享題目:上海新天地——探索商業公共空間的無限可能

」新天地除了商業地產想要做的一些使命以外——在創新設計和社區理念打造方面也注入了很多內容。」

「瑞安地產除了做商業地產,它最拿手的還是做整體的城市的綜合性改造項目,在舊城改造方面積累很多經驗,為當地的城市融入了更多文化、藝術、設計的內容。20年前,新天地保留了上海的傳統特色,綜合了餐飲、娛樂、休閒的業態,當時這個理念還非常領先。

現在,在新經濟的影響下,它的客群更加多元化,白領、國際家庭、年輕人、本地人等不同人群為新天地打造多元化社區形態奠定了基礎。整個新天地的業態方面採用『30%首店比例』的方式布局,從之前餐飲比例過重的情況轉變為注重時尚、潮流,我們以空間打造來結合當下年輕人的文化、藝術。這就是新天地今天屢屢「破圈」的原因,是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共贏。」

譚卓

設計上海展會總監、聯合創始人

」我們從來不把自己當做是一個展覽,

而是一個很大的平臺方。」

「新天地是一個實體的平臺,而上海本身也是一個巨大的平臺,我們一直想做的就是不同領域的合作實現破圈、跨界。而我們本身展覽的天然屬性為此提供了可能性。我們雖然是一個只三四天的展覽會,但是我們從來不把自己僅僅當做是一個展覽。我們在做整體的策划過程中,每年都想做一些新的東西打破原有布局,我們從各種角度去思考活動的體驗感、要具備社交的屬性,注重互動,對潮流保持靈敏度,每一年我們都想要加入一定的社交娛樂性,讓人們在展會中停留和享受。

同時,我們能夠進行跨領域的合作,也是因為我們的參與者、觀眾、品牌方,他們自己本身都在設計領域裡面非常頂尖,已經自帶很多有趣的內容,比如已經在跨界的設計師和藝術家。所以我們的人群也能夠幫助我們實現破圈和跨界的合作。」

陳敏娟

《IDEAT》理想家雜誌 主編

資深設計行業媒體人

分享主題:Together/不同而和

」破圈,『圈』真的存在嗎?」

「今天的話題叫破圈,作為媒體人,我一直在做很多不同領域的東西,「圈」這個東西它真的存在嗎?它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存在?很多年前我採訪了一位義大利的設計師,他既做建築、又做產品,然後還在策展,我就問他,你老「破圈」,是不是義大利人特別愛跨界?但他回答,現在所謂專業的劃分,其實是在近幾十年來才有的事情。其實回歸到文藝復興的時代,專業不是那麼分明的,就像達文西,是作為一個創造者(creator)存在。

2018年設計上海的off-site展覽,我將場地選在安福路。這條路大家都知道是上海小資情調最濃的一條街道,所以在這條路上你會發現很時髦的咖啡館、bakery、小畫廊、藝術空間,以及各種各樣的餐廳、設計師的小店。我們特別想把場地變成一個為人而設的空間,一個可以激發歸屬感的,為城市人群建立更有意義的人際關係的一個場地。

這就與『破圈』有關——我在策劃的過程當中,其實是在在跟各種各樣不同的人在打交道,街道的人、公安局的人,我們甚至把展覽引入旁邊的餐廳,他們所有的工作人員變成了我們展覽的免費講解員。包括旁邊的一家化妝品店,也把它二樓的VIP空間提供出來,變成了我們的workshop。我們聯動起了整條安福路,甚至於我兒子的學校也被我們動員了。Retailers、餐廳、運營者、設計師,共同創造了一種特別親密的社群感。因此,『破圈』不僅是破『專業圈』,還是打破社區邊界的一種途徑。」

胡海傑

VAVE Studio 創始合伙人

室內設計師/策劃師/創意人

分享主題:Po圈

」專業『破圈』30年,我是有發言權的。」

「拿到『破圈』的主題,我其實特別興奮,我說終於有人站出來揭露我們這個圈子的黑暗內幕(笑)。什麼叫『破圈』?講一個圈子有多麼的亂,我們把它稱為破圈是吧?主辦方跟我說這個破圈不是這個意思,那麼我就有發言權——我是專業破圈30年。(笑)我的人生經歷的前半段,學習國際貿易專業,這是我第一個圈,但現在作為設計師站在這裡,我已經破圈了。後來我畢業進入一個德國設計師事務所,又「破圈」成為建築師。在做了大概18年之後,發覺自己一直在做設計語言上的表達,而沒有自己的content。所以我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See-soul / 2020 VAVE

我們現在做一種『敘事空間』的概念,『Talking Space』,強調的是體驗experience。其實我們設定了3個維度——第一是visitor(用戶群),第二個是叫space(空間),第三個是叫content(內容),我們的工作就是要把這三個緯度的東西整合,尋找三個參數之間的關係。如何把受眾和空間連接在一起?我們認為要給受眾一定的pressure,因此必須做到impressive(震撼)。空間和內容之間又怎麼連接呢?通過scenario(場景),就是說我們要做符合場景化的空間內容。在空間和用戶群之間,我們又利用交互interactive去連接,這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交互裝置了。在連接起這些參數後,還有一條「時間軸」,就是我們在看一個博物館,一個體驗空間的時候,一定是有時間軸的。像故事有開頭、發展、高潮、結尾,這是有曲線的是吧?

所以,空間是我們的載體,我們利用空間講故事。我是室內設計公司裡面交互做得最好的,我們是交互裡面最懂content的,我們是廣告公司裡面最懂space的,我們創造了自己的一個空間邏輯,或者說我們的商業邏輯,以『破圈』來看的話,「敘事空間」的概念就是我們『混圈』的方式。要活下去,打法要比較多一點是吧?你要在不同的圈當中有刃有餘。

See-soul / 2020 VAVE

設計圈等於藝術圈嗎?當我們說設計和藝術融合,我後來在工作不斷發現,其實在設計到某一個程度的時候,已經可以產生自己的藝術,也會解決一些共同的問題。兩者可以有機結合。比如我們這次的裝置See-soul。我們設計把一個正常的蹺蹺板和鏡子組合起來,使用必須通過兩個人合作來實現,但之間又有一個隔離狀態,啟發我的是烏雷的行為藝術和墨西哥邊境的裝置,這就是我們在提出更深層的問題,讓大眾去思考,藝術是提出問題的行業,所以這個概念其實本身就帶有藝術性,設計和藝術在這種情況下『破圈』了。」

黃士華

IXI Deisgn隱上設計創始人

」我的思維不是藝術思維,也不是設計思維,而是科學思維……藝術本身就是圈子的交叉。」

「我本身以前是學科學的,我曾經想拯救世界,研究人造皮膚,我真的以前覺得這個可以發大財。(笑)然後我做研究分析很厲害,當兵的時候鍛鍊了兩年畫畫的能力,所以說我的思維並不是藝術思維,也不是設計思維,而是科學思維——室內設計不單純只是室內設計,它應當是一個無限的想法(infinity),其實很多東西應該是從思維去構成,而不是從學院派學習出來的,這一點上我們的觀念更加開放。

半島鐵盒 SEED / 2020 隱上設計

我們講對藝術的理解,藝術來自於生活,所以它本身就是個跨界,是一個圈子的交叉,每個人都可以是個藝術家,每個人可以對每件作品有不同的解讀。我來到上海之後發現,這裡每個人追求的不止是一個城市的概念,而是國際思維。我們該更多去承擔並且去啟發社會責任。設計師與這個責任大有關係。尤其在疫情之後。你要知道怎麼去生活,你才知道怎麼去做設計。因此我們的裝置「半島鐵盒」正是從生活的靈感中來,與記憶、情感息息相關。我們這個裝置就是想反映出個體跟群體的關係。如果這個種子代表自己,那麼我希望你去好奇和探索,引發你自己的人生故事,思考你對於這件事、這個環境的理解是什麼。」

bloodydale大了先生

madeofDNA主理人及創意總監

」設計有預期,藝術沒有。」

「我們這次參展的一個案例,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這個作品,因為它藏在一個比較陰暗的角落,我覺得是很好的。對,可以看到它暗搓搓地躲在這麼一個角落。我們給它取名『你好』是因為它是不管陌生人還是朋友見面會說的第一句話。即便你是個過客,也會跟人打個招呼叫hello,是不同而和最直接的表達方式。

你好 HellO / 2020 madeofDNA

在拿到「不同而和」的命題時我們提出了很多方向和概念,最後唯一讓大家達成一致的點就在於「錢」,所以我們乾脆就用很簡單粗暴的方式來做這件事情,就用錢去作為一個基礎元素去創造作品。因為錢可好可壞,它的概念都是人賦予的,否則就是張白紙。所以我們就想把它擬人化,讓他伸出一隻手來,當你跟錢握上手的時候,觀察自己會做出什麼反應和互動。我們平時商業項目很多,這是我們一個比較自我的作品,也算是『破圈』了。我們認為設計和藝術的差別是,對設計你會有預期,而藝術沒有,它在創作的過程中會讓你不停地去發現新的、有趣的東西。」

討論 Discussion

由左至右依序為:趙晶鑫、陳勇、譚卓、陳敏娟

趙晶鑫(以下簡稱趙):作為商業地產的運營商,新天地與設計上海自2017年開始便有4年的合作。為何會有這樣破圈的舉動?

陳勇:我覺得我們其他同類公司最大的分別就是它非常注重保護城市歷史文化。每個人都不是一個孤島,作為一家商業地產的開發商,我們可能更多的是就是為不同人群、文化提供物理空間。如果說要破圈,我們就要與不同行業,比方說像譚總團隊的這些資源,以及在各個圈中有影響的媒體合作。

:設計上海在接觸新天地之前有沒有接觸過其他場所,最後為什麼選擇了新天地?

譚卓:其實場外衛星展這個事情,我們從2014年測試下來的時候就已經已經有預想了。第一次合作是一個小範圍的展,現在貫穿了新天地太平橋的所有板塊,這個項目的成長跟新天地的支持是非常離不開的,剛才陳老師所說的街道、公安這邊全部都交給新天地了,所以我們比較輕鬆,我們能夠非常專心做策劃,去跟設計師的溝通,確保了產品的落地和實現。

:如何給已有某些圈層屬性的人建議一個破圈的方向?

陳敏娟:有一個設計師的話特別妙,他說界限就是用來打破的,所以我覺得「圈」也是用來打破的。經常涉及不同領域的工作,尤其與創造力有關的工作的時候,其實它本身就特別難以界定。我們創造力其實非常需要這種不斷的外來的刺激,當我們接受到內部之後,他也會通過我們每個人的經歷、教育背景、偏好進行再融合。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說建築和音樂完全是兩個專業領域,但很多建築師會從音樂當中獲取靈感。所以「破圈」其實是一個fusion的狀態。

現場 Scene

/

論壇活動進行中

/

嘉賓合照

/

原境界空間場景

ORIGINAL IDENTITY 原境界

未來生活藝術方式新空間

新浪微博 @原境界xGallery

相關焦點

  • 藝術創想峰會:「回到藝術的真正價值,再連接商業」
    3月25日,由雲圖創意媒體發起並主辦的首屆藝術創想峰會「ART &__」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舉行。峰會以「藝術和商業」為主題,邀請11位全球藝術機構及各跨行業領域代表,圍繞「藝術商業」、「藝術智造」、「藝術生活方式」三個方面展開討論。
  • 商業閉環設計:一個系統性商業思維獨立思考的閉環設計能力
    『商業閉環設計』一款能夠幫助組織和個人培養系統性商業思維獨立思考閉環設計能力的商業工具,從而能夠高效地進行有邏輯有條理的問題分析和方案設計,幫助自己和團隊成員、家人朋友做高效的決策,最終合理解決問題商業思維是指通過系統性的分析問題,進而客觀有條理的梳理問題相關影響因素,最終做出科學合理的判斷決策,幫助組織和個人實現價值的最大化。2. 產品思維是指通過換位思考用戶需求進而設計合理的解決方案,幫助用戶解決真實生活和工作場景中遇到的問題,為用戶創造價值。3.
  • 經典賞析|公共藝術+商業空間設計=火花?!
    從商業空間設計中思考如何才能抓住人們的眼球,想必是當下很多人要做的事。作為全國專業商業規劃設計一線品牌,天霸設計在商業空間設計這一行業沉浸了二十多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深入發展,天霸設計團隊對於商業空間設計、城市綜合體設計等建築室內外裝修設計,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與方向性把握,也更加適應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與審美需求。今天藉此平臺主要想要與大家分析,當公共藝術與我們生活中的建築進行設計方面的創意結合,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 曾輝對傳統工藝再創造的探索思考:發現非遺之美,設計生活之美
    因此,在傳統工藝中注入現代設計的力量,「用最大的力量打進去,再用最大的力量打出來」,推動傳統工藝的再創造與現代轉化,目的就是要讓傳統工藝回歸到生活的本源,讓手工製品成為生活所用的東西,讓非遺走進現代生活。  手工與設計融合的思想,在工業時代早期就己有之,當時英國藝術家、設計師威廉·莫裡斯就提出「藝術家與工匠結合才能設計製造出有美學質量、為民眾享用的工藝品」的思考。
  • 深圳灣萬象城商業綜合體設計:融合城市精華,創造多維情感連結
    在商業綜合體設計實戰中,天霸設計有著深刻體會,商業綜合體設計需要考慮時下消費者在場景、氛圍、文化藝術、情懷等各方面的訴求,創造與消費者的多維情感連結。正如深圳灣萬象城,通過體驗式、開放式室內外設計,將城市精華要素、藝術、景觀和文化要素進行融合,構築一個具有商業活力的文化藝術空間,讓藝術成為都市生活的活力之源。【建築設計:「開放式盒子」】建築設計靈感源自「開放式盒子」概念。
  • 國際藝展中心隆重啟幕,深圳再添世界藝術家居設計中心
    這是藝展中心18年來的行業積澱及中國時尚家居藝術領航者的進一步蛻變,是歷經多年潛心打磨後的商業與藝術巨作。國際藝展中心(iADC)坐落於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地理位置,盤踞在家居製造基地中心,建築面積達150萬㎡,這個龐大的商業綜合體集合了全球家居展貿中心、藝術小鎮、設計博物館、設計SOHO、教育培訓與孵化、總部辦公、酒店和商業配套等多種複合業態。
  • 西安歐亞艾德藝術設計學院 重點課程 |「逛逛」商業空間設計
    西安歐亞學院艾德藝術設計學院的重點課程建設《商業空間設計》在線「雲展覽」。(版權歸西安歐亞學院所有,轉載請聯繫本號獲得院方授權。)2020年開年,突如其來的「COVID-19」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蔓延和爆發,再次引起我們對於現實世界的諸多思考。
  • 關於藝術與科技展示設計專業定位的再思考
    有人戲稱藝術與科技專業就像「孤魂野鬼」,需要依附在一個現世的「肉身」上才能成為獨立的專業,言下之意,藝術與科技專業這個名稱含義太寬泛、定位不具體,需要安放在一個具體的專業名稱上才能看清楚是什麼。今轉載《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與科技展示設計專業教學圖文集》中《何以立足——關於藝術與科技展示設計專業的定位再思考》一文,希望能從此文中得到一些解答!
  • FAENZA法恩莎X亞洲設計藝術十堂課第十季召開
    用影子創造光明的思想,光創造空間體驗的力量,燈光即是空間的絕佳配角,鄭見偉進一步解讀燈光設計的起點,什麼是好的燈光設計等問題,從光照藝術、光色彩、光環境藝術、燈具的合理選擇等鋪陳開來,講述在設計中打造光的節制美學。
  • 創造價值的流程——構建商業系統思維
    我還想強調一點,「商業系統」是利用最小化思考法進行工作安排時必不可少的方法。①明確最終的目標以及創造的價值②創建「流程」③根據「流程」將應該做的事情列舉出來這裡所說的「流程」就是「商業系統」。只要按照上述的步驟,就可以用最小的力量獲得最大的結果。
  • 集和助力傳統國企的破圈之路——成都地鐵&熊貓郵局IP布局
    近日,為慶祝成都地鐵開通運營10周年,成都地鐵軌道全新商業IP形象DUDU STARS(嘟嘟天團)攜手中國郵政旗下文創品牌熊貓郵局IP形象YOYO聯合發布了「成都地鐵開通運營10周年首款紀念郵票禮盒」。
  • Tempo得寶聯手新代言人吳亦凡打造明星買手店,潮流破圈玩轉紙品...
    紙品升級領導者Tempo得寶,內外精緻不「紙」一面作為暢銷全球的高端紙品NO.1品牌,Tempo得寶以其沉澱近一世紀的內外精緻,持續掀起紙品升級革命,多次破圈為消費者創造層出不窮的精緻體驗及精緻爆品,幫助品牌及產品優勢突破單一品質功能,實現多場景精緻突圍,同時也為解決品牌生意課題找到一個行之有效的突破口。
  • 看JERDE「場所創造」設計理念,如何打造城市新地標
    作為與寶龍地產緊密合作的商業夥伴,JERDE將其在全球主張的「場所創造Placemaking」前瞻設計理念帶入中國,和深邃的中華文化碰撞出了精彩的火花,圍繞著整體規劃融入城市肌理、多首層設計激活場地、營造城市綠色公共空間等多個維度,JERDE量身定製了創新性的設計方案,歷時5年打造,終於讓這一重塑廈門新商業格局的地標項目成功落地,助力寶龍地產繼續引領中國商業地產發展新格局
  • 淺析商業空間設計流程
    對於每位長期工作在設計崗位的設計師來說,都會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及習慣性的工作流程。但是關於這方面的文章比較少,以下是對商業空間設計流程的一些理解和總結,權當拋磚引玉,歡迎指正。先把結論放出來,我們認為的商業空間設計的流程是什麼?
  • 為什麼這些設計大咖都來了?以藝術之名,FAENZA 法恩莎再定義生活高...
    在此一刻,美的心靈彼此照見,讓藝術有了生活的靈魂,商業讓設計走向遠方。藝術從來都是人類在生活中對美的創造,當我們把藝術作品融合家居,將會看到什麼?2020年9月27日下午 14:00-18:00,國際家居品牌 FAENZA 法恩莎在佛山溫德姆至尊酒店舉行 「解構藝術 進化生活」微紀錄片啟動禮暨法恩莎國際設計大師聯名空間發布會。
  • 由表及裡,看杭州遠洋樂堤港的藝術商業運營新範式
    購物中心如何從更廣的維度創造更多新價值,實現自我進化,成了商業不得不思考的新課題。這其中杭州遠洋樂堤港的「藝術x商業」的運營組合無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 4個項目4場展覽 廣州萬科商業的「藝術創想」不只是藝術展
    · 廣州.永慶坊:孵育受疫情影響,2020年廣州美術學院畢業設計展調整為線上「雲展覽」,而此次廣州萬科商業聯合廣州美術學院,最終促成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設計藝術學院2020年畢業生線上作品展,部分落地線下展。
  • ...DESIGN×網易聯袂打造《重生》展,揭秘材料重生的藝術思考
    一場「無用之物」的涅槃重生之旅引爆設計與可持續的創新力量《重生》主題展以「碎片-重組-再生」的策展思路,利用好萊客原態板材,旨在打造最環保的概念展覽,創造空間審美價值,重塑人們對生活與藝術的思考。定製家居大師——好萊客
  • 藝術設計教育再設計 今日美術館館長回歸藝術高校教育
    而現狀與形勢向我們提出了藝術設計教育再設計的需求,時代也再一次呼喚具有綜合能力的「復興」型高級人才。近日,原今日美術館館長高鵬正式加入北京師範大學,在南方大灣區成立「未來設計中心」。這一次轉身,他將在北師大珠海校區籌建一所關於未來概念的設計學院。
  • 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
    除了頂尖畫廊帶來多元化的現當代藝術作品,我們很榮幸宣布西岸博覽會創立之初的「設計單元」也將強勢回歸,在西岸藝術中心B1館展出獨具匠心的設計作品。此外,觀眾還將在現場感受到引入沉浸式裝置概念的藝術、時尚跨界潮品,藉由更多樣性的觀展視野,了解藝術與設計間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