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琴房聲環境概述
琴房是樂器演奏、聲歌演唱用的個人(或聲部)練習小室,也稱練樂室和演唱室。
在音樂院校、樂團、歌舞團體的建築中,琴房佔有很大的比重
在音樂廳、劇場、俱樂部和文化藝術中心建築中也都設有一定數量的琴房。
在音樂院校內琴房作為學生練琴、教師監聽和指導的場所,音質要求較高。因而,琴房的聲學設計難度較大。
但從聲學設計中噪聲分區的要求分類,是按其聲級分為三類:
☑ 高聲級琴房:演奏(唱)時的聲級>90dBA;
☑ 中等聲級琴房:演奏(唱)時的聲級在85~89dBA範圍內;
☑ 低聲級琴房:演奏(唱)時的聲級<85dBA。
琴房的音質要求隨所屬單位和用途略有區別:在音樂院、校內的琴房是學生練習、教師監聽、指導用的房間。
因此,音質要求較高,一般希望有較短的混響時間和平直的特性,以便真實地反映演奏(唱)的水平和便於糾正錯誤
均勻的聲場分布和良好的頻率響應,對同一房間內不同的位置上具有相同的演奏(唱)效果,為老師正確地指導創造條件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聲學設計
(1)琴房的混響時間
琴房混響過長會降低音節和唱詞的清晰度,不易暴露演奏(唱)時的差錯;由於美化音色和提高聲級,致使在演出時難以控制力度而失去平衡。
混響過短,則使聲音乾澀,費力而加大力度,容易過早引起疲勞,同時也因增設吸聲材料(或結構)而提高造價。
琴房的混響時間與房間容積、演奏(唱)時的聲級高、低以及使用者對音質的要求和投資有關。
因此,就應根據琴房的大小,不同的演奏(唱)內容確定「最佳」混響時間值。
「最佳」混響時間通常是指中頻(500,1000Hz)的混響時間值。
此外,混響時間的頻率特性曲線也很重要,為了真實地反映演奏(唱)的水平和效果,特性曲線以平直的最為理想。
但在確定中頻混響或頻率特性曲線的「最佳」值時,需考慮我國琴房建築的大量性和造價低的實際情況,因為增設吸聲材料,特別是低頻吸聲結構,將提高造價。
小中大琴房混響時間
(2)琴房的音質設計
根據琴房的特點,合理控制混響時間,避免不利反射聲十分重要。
因此,在設計時需要合理地選擇房間比例和室形。
有條件選擇琴房用地時,還應避免交通噪聲幹擾,遠離交通要道,並且遠離電梯、樓梯間等;遠離居民區,避免幹擾周圍居民。在配置琴房位置時還可以根據聲級大小進行分區設計。
相比之下,不規則室形較好,其次是梯形和扇形,矩形最差;因此在琴房體形設計時應選用不規則形狀,並且相對的牆面應該不平行,避免產生顫動回聲。
但在在琴房樓的設計中,無論哪種室形,在房角處聲級都會較高,所以選用不規則室形應切除其銳角,以使聲場儘量均勻。
在已選定體形的設計中,為保證混響時間達到合理,避免房間內產生顫動回聲、聲聚焦等缺陷,使聲場儘量均勻。
設計琴房時還必須對地板、牆和天花進行吸聲或隔聲處理,合理布置吸聲材料、結構和隔聲結構。
具體處理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 牆和窗
【內牆面】:相對的牆面儘量保持不平行,併合理的在牆面布置吸聲材料,使室內混響時間儘量達到最佳值,在琴房內設置吸聲材料(或結構)可以改善聲場不均勻的狀況和降低頻率不均勻度值,避免聲缺陷。
如果由於某種原因,室形無法選擇時,可在控制混響時間允許的條件下,增加吸聲材料,加強聲吸收,對於低音樂器和演唱用的琴房甚至可把混響時間低於最佳值,而用強吸聲的方法改善室內低頻響應更為重要。
【隔牆】:為了避免各琴房之間相互幹擾或琴房與其他產生噪聲房間相互幹擾,琴房牆體需要隔聲,基本上採用一磚牆的隔牆,隔聲量即可達到要求。
【外牆和窗】:琴房外牆的隔聲,主要取決於外牆窗的隔聲性能。琴房窗具有採光和通風的功能,琴房窗的隔聲是琴房噪聲控制中最薄弱的環節。
對外牆窗的處理有以下幾種方法:
① 琴房採用鋸齒形平面,或在外牆切角處開窗,以此提高毗鄰窗間的隔聲量。雖然在低頻幾乎無作用,卻在中、高頻約有3——7dB的改善量。
② 把高聲級的琴房(如打擊樂、銅管樂等)隔離在一個區域內,局部採用空調,並把中等聲級和低聲級琴房也進行配置。
③ 在其後嚴寒地區,開窗時間正值假期間,採用隔聲量較大的隔聲窗即可。
■ 門
琴房的門主要阻擋室內外聲音的幹擾,在較低聲級琴房內採用兩層或三層夾板內天礦棉、玻璃棉隔聲門即可;但高聲級琴房內必須採用雙層隔聲門。
■ 天花
安裝吸聲材料,控制混響時間,避免產生垂直方向的聲缺陷。
■ 樓板
琴房內在使用鋼琴和打擊樂器時,會產生撞擊聲,需要對樓板做撞擊隔聲處理。(在底層的琴房在樂器下加橡膠墊或地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