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高考季
一個收穫夢想的季節
2020年,一個獨特、不平凡的一年
高考延期到7月
自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以來
高考已走過了43個春秋
無數「追夢人」通過這次考試
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遇到了更好的人,更好的事
贏得了更好的人生
高考恢復檔案資料
1952年,中國建立了全國統一高等學校招生制度。統一高考招生能更好地顯示出公平,也適應了當時國家快速選拔人才的需要。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教育部在全國範圍取消了高考,高校也停止招生。1966年至1970年的五年間沒有招收新生,1971年至1976年的六年間推薦工農兵學員上大學,高等教育沒有辦法保證質量,直接導致國家人才的斷檔。
1977年鄧小平出任國家副總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復高考。1977年6月至8月,教育部先後主持召開兩次高校招生座談會,確定了高考學生資格和高考招生辦法。同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指出要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切實把優秀青年選拔上來。要堅持自願報名,認真實行文化考試,擇優錄取。同時實行自願報名,統一考試,地市初選,學校錄取,省、市、自治區批准的辦法。同年12月11日至13日,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次考試舉行,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當年報考人數為570萬,錄取人數為27萬,錄取率只有4.7%。
1977年12月恢復高考,考生在考後交流(餘德富 攝)
回憶高考
每一次,每一年,試題在變
考生在換,「高考」這個字眼卻是
不變的回憶……
01
新華書店的一名老員工憶起,一套《數理化自學叢書》的複習資料剛面世,就引發了全家出動連夜排隊搶購的壯觀場面,印刷廠也是日夜趕印,但仍供不應求。「有的人拿著小板凳,因為人實在是太多了,大家都是半夜裡來排隊的。」
02
恢復高考前兩年,那是一種空前絕後的場景,不少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師生、夫妻攜手同進一個考場,同擠「獨木橋」。
浙江省1977年高校招生委員會核發的準考證
這張皺巴巴的準考證,左邊分別列出了考試科別、姓名、性別、報名單位,右邊是一張黑白1寸照,是當時的紅光照相館拍的。照片下方是準考證號。準考證上面還蓋著當時餘姚縣高考部門的紅印章。
這張準考證,主人名叫樓億平。那一年,樓億平17歲,在餘姚丈亭趙家大隊「支農支邊」,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磚窯廠挑磚、曬磚,沉重的擔子壓在稚嫩的肩上,平淡而艱辛的時光像磚塊一樣日日疊加,她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在哪裡。所以,當媽媽在電話裡告訴她高考恢復的消息的時候,她忍不住喜極而泣。
就是憑著這張準考證,從此樓億平的人生完全改變,後來,她成為了美國一所大學的終身教授。幾年前樓億平的母親謝慧珠把這張1977年的準考證作為歷史信物捐獻給了寧波市檔案館。
03
董瑤海1982年高考的準考證
董瑤海是土生土長的鄞州人,老家就在鄞州姜山鎮董家跳村。他在鄞州度過了自己的少年時光,小學就讀於董家跳小學,初中就讀於茅山中學。1982年,董瑤海在姜山中學讀完高中並考上哈爾濱工業大學,還是當年姜山中學的理科狀元。
1986年,董瑤海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上海航天局下屬研究所工作,從此開始從事「風雲」衛星研製工作,一幹就是30多年。從「風雲一號」到「風雲四號」,董瑤海親歷了我國「風雲」衛星事業的發展和創新。作為總設計師,他帶領團隊完成對「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總體方案的優化、改進,整體科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填補了3項國際空白,獲得7項國內首創。
04
那些揮之不去的高考記憶
小編在網絡上搜集了一些網友留言
寧波檔案祝考生們高考順利、金榜題名!
-end-
寧波檔案原創發布
圖文不得用於商業用途!
來源:寧波檔案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