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又到一年高考季, 2020年的高考在推遲了一個月後,終於在萬眾矚目下,拉開帷幕。沒有哪個國家的高考這麼壯觀,這麼統一步伐,這麼扣人心弦。毫不誇張的的說,在每位家長心裡,高考是子女一戰定終身的大事。
77年恢復高考的第一年高考
我國的高考為什麼在百姓心目中這麼舉足輕重,有其歷史原因。從1966年開始,國家取消了高考制度,文革開始了, 10年可以稱為被「四人幫」耽誤的年代,學習變得不重要了,書籍匱乏,很多書變成了反動書,被銷毀了。什麼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根本買不到,也看不著。總之,讀書無用論充斥著整個社會。
記得那個時候,上學就是走過場,學工、學農、學軍、「拉練」這些活動特別多,學生不好好學習,老師夾著尾巴做人,畢業「有路子」找到工作,不上山下鄉是那個年代的奮鬥目標。知識分子是「臭老九」,誰也不想當知識分子,教師這個職業最不受人待見。
02
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孩子上山下鄉,最開心的是能分配到工廠工作。我還記那個年代,司機和副食店賣肉、賣菜的職業最吃香,買肉、買菜時都要討好他們,看他們臉色行事,否則買不到好肉、好菜。這些工作都是當時令人嚮往的工作。
司機這個職業在那個年代就更拽了,一個單位也沒幾個司機,記得我們那片居民區有個司機每天晚上侃大山,一大群人圍著他轉,聽說他路子特野,能弄到很多別人弄不到的資源,大夥都巴結他。
時隔50多年了,也可以提提上山下鄉了。因為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清楚這事。那個時候城市人畢業了要有一定比例的人去農村插隊落戶,叫上山下鄉,上山下鄉的學生可能永遠再也回不到家鄉了,成為永久的農業戶口。那個時候城鄉生活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從城市人淪為農村人無異於是人生中最悲催的一件事了。
03
「四人幫」倒臺後,1977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關於一九七七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規定凡是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復員軍人、幹部和應屆畢業生,符合條件均可報考。招生辦法是自願報名,統一考試,地市初選,學校錄取。統一考試由省級命題,考試在冬季進行,新生春季入學。1977年的大事就是恢復高考了。
從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一個通過公平競爭改變自己命運的時代就此到來。那些苦逼的上山下鄉的知青們,那些知識分子家庭的子女,那些沒有出路的年輕人們,被憋了11年的不同年齡段的人們能不為了改變命運同擠高考這個「獨木橋」嗎?
由於剛剛從 「四人幫」耽誤的年代過來,學校課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用的,很多人也脫離學校很多年了,手裡也沒書,一套《數理化自學叢書》的複習資料引發了全家出動連夜排隊搶購的壯觀場面。各種書籍 都很匱乏,書籍不再是反動的了,書變得如此珍貴。
據統計,77、78年恢復高考後的冬夏兩季,全國共有1160萬人參加考試。不少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師生、夫妻攜手同進一個考場,同擠「獨木橋」。40.1萬多名考生最終走進大學校園,錄取比例大約為4%左右。後來的幾年這個錄取比例一直沒有改變。高考難度很大。
那個時候,誰都沒有長後眼,上山下鄉是不是繼續?高考每年都有嗎?會不會中斷?這些都是未知數,所以參加這兩年的高考考生年齡段差異很大,經歷也各有不同,11年在不學習知識的年代,能參加高考,而且還能考上,不是簡單的事,事實證明,這兩屆大學生裡出了很多名人。給大家例舉幾個。
04
「如果沒有77年、78年高考,那我可能會像我表哥一樣,在建築工地搬磚。」1978年,從部隊復員僅僅兩個月後,劉震雲參加了高考,並以河南文科狀元的身份,進入北大中文系。由他的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一地雞毛》想必大家不陌生。
同樣在1978年,張藝謀如願考上北影,從此開始了,自己的藝術人生。在回憶高考時張藝謀曾說:「沒高考,沒現在。」他回憶自己的高考時說:「我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考生。下鄉插隊做了三年農民,又在鹹陽棉紡織廠當了七年的搬運工之後,1978年,機會來了,我聽說北京電影學院到西安進行全國恢復高考後的首次招生。趁著去瀋陽出差的機會,我帶著一包煮熟的雞蛋,從自己拍攝的一大堆攝影作品中挑出60幅作品,跑到北京電影學院招生的考場。進了電影學院,我發現同學大多是電影或藝術世家子弟,像我這種從外地來的很仰視他們,我不覺得電影學院是我能進的學院,我覺得它更像一個貴族學校。其實,我當初想要上大學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謀出路,再實際點兒說就是得到免費教育,包分配。只要是大學生出身,地位就不一樣。1982年,我從學校畢業,被分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這時候,我的人生才再次開始。回想起來,如果沒有高考,很難說會有現在的一切。」
TCL董事長李東生,1978年高考從惠州考到華南工學院(現更名為華南理工大學)。1982年大學畢業後,李東生選擇了回惠州老家,被分配到惠州科委當機關幹部。李東生卻不滿足,自己聯繫了一家合資企業「TTK家庭電器有限公司」,這是一家只有40人的企業,但那時已算是惠州跟電子沾邊的「大廠」了,也是以後發展起來的TCL集團的第一家企業。28歲時被任命為TCL通訊設備公司總經理,實現了人生的第一次飛躍。
顧長衛回憶高考時說「那就像一道光。」顧長衛是1976年高中畢業的,他被留在城裡等待分配工作,在家混了兩年也沒有工作, 1978年的高考,憑著學過畫畫以及曾經為少年宮畫一些海報、宣傳畫之類,經常能得到免費的電影票,考上電影學院。顧長衛後來在說高考對自己的影響時曾說:「事實證明,我們比父輩們要幸運很多,社會的變革為人們實現自身價值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著名電影導演陳凱歌1977年他還在北京電影製片廠當一名洗印工人,前途茫茫。1978年8月參加高考,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學習。之後執導過《荊軻刺秦王》、《黃土地》、《大閱兵》、《孩子王》、《霸王別姬》、《無極》、《梅蘭芳》等電影作品,多次榮獲過國際大獎。
易中天是直接考研的「學霸」。 1978年直接考上了武漢大學的研究生。 易中天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是央視《百家講壇》「開壇論道」的學者,其主講的「漢代人物風雲」、「易中天品三國」系列首播即獲熱評。
77、78級大學生,是一個多數人經歷過上山下鄉磨練的群體,是一個歷經艱辛終於得到改變命運的機會的幸運的群體,是一個經歷了最激烈的高考競爭後脫穎而出的群體,是一個大浪淘沙後特色鮮明的群體。這恐怕也是造就他們之中很多人日後非凡人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吧。
05
高考的恢復,不僅不僅僅是那個年代有夢想的青年個體命運的拐點,更是我們國家的重要拐點。從此,知識被重新賦予了足夠的尊嚴與價值,高考從此開始延續至今已經有43年了。
40多年來,大學為國家的各行各業輸送了大量人才,高等學府也如雨後春筍般的增加了很多,學校的增多,學校層次的不同,讓高考錄取率逐年升高,到目前為止,大部分考生都能被大學錄取。當年的天之驕子這個詞很少再用了。當今的大學生已經像當年的高中生一樣普及了。
40多年來,社會發生了很大變遷,高考還在繼續,大學畢業 文憑几乎是被社會認可的基礎線,大學畢業不再是當年的天之驕子,畢業後國家也不會再包分配工作了,當今大學生的挑戰是畢業後的競爭上崗,除了競爭IQ,還要有EQ/AQ等等,才可能在眾多的競爭者中嶄露頭角。
06
今年的考生註定不同以往,生於非典,考於新冠,高考衝刺階段網課成為最重要的手段,老師無法監督輔導,自制力成為考生隱形試卷。歷盡波折,必成大器。
祝2020高考順利!
歡迎閱讀@八姑文,八姑通過文字把有價值的所見,所聞,所想分享給有緣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