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早上在瑜伽館,一節優美舒暢的舞韻課結束,靜靜老師給大家宣布說:「跟大家告個別——下課之後,我要馬上去趕高鐵,到西安培訓學習,十天18000¥,這麼高的學費投資,我必須努力用心去學習,回來再把更好的技藝傳授給大家。」
靜靜老師的課,是館裡最受歡迎的,她也是大家最喜愛的老師之一,不但能夠帶著大家學習瑜伽基礎課程,還會根據學員身體條件開設私教課,並且會自編舞韻、東方舞等課程,在學員們的眼裡,她幾乎是個完美的存在。
然而,就是這樣優秀的一位老師,依然懂得在適當的時候,沉下心來,汲取先進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不固步自封,在現有的圈子裡沾沾自喜。
老師離開後,大家都在談論這個問題。
有的說:「哇,這麼貴的學費,才學十天,我們一個學員年費才一千多,學一次就相當於少收十個學生。」
還有的說:「靜靜老師教的已經夠好了,完全應付得了我們這幫學生,學什麼學呢?」
也有同學很贊成:「就應該走出去,多學習別人更優秀的瑜伽理念和新的課程,才能保證學生們不會倦怠,不會覺得沒有新意而失去了興趣。」
深以為然,如果總是千篇一律地每天重複課程,我也覺得自己不想堅持學習瑜伽了。
靜靜老師的眼界很寬廣,她明白要想長久發展,必須想辦法不斷提升自己,用新的知識點來不斷充實自己。
02、
這就提及到一個關於「輸入」和「輸出」的話題。
很多人可能不是太明白,什麼是「輸入」?什麼是「輸出」?
其實很簡單,打個比方,就拿靜靜老師出去培訓學習來說,這就是她在為自己「輸入」,而她把學到的知識傳授給學員們,這就叫「輸出。」
我們想要學習寫作,想要完成一篇像樣的文章,就需要大量閱讀,搜集素材這也是一種「輸入」。然後,把這些素材變成文字寫成文章,就是「輸出」。
想要實現寫作變現,就必須跟著老師進行系統的學習,才能少走彎路,這個也是在「輸入」。學習之後,寫出平臺認可,讀者喜愛的優秀文章,這就是「輸出」。
我們要在某件事上做到很好,就需要大量的輸入,才能爭取輸出的最大化。
其實,人生中的每一天,都是一個關於「輸入」、「輸出」的存在,學習如此,生活中最普遍的吃飯、睡覺更是如此,掌握好「輸入」、「輸出」之間的關聯,我們才能更好地把控人生。
03、
認識了什麼是「輸入」、什麼是「輸出」,現在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應該怎樣去「輸入」、「輸出」,才能更好地協調好二者關係。
第一、我們必須先有「輸入」,才能「輸出」。
「輸入」有兩種,一種是被動為之,一種是主動而為。
舉個例子:生了寶寶以後,初為父母必須去主動學習一些育兒知識,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去應付寶寶的日常,這個就是被動輸入。
再比如:我們想跳槽擁有一份更好的適合自己的工作,就主動地去學習與那份工作匹配的知識,從來達到目標,這個就是主動輸入。
第二、要學會「輸出」,才能更好地「輸入」。
「輸入」可以帶動「輸出」,而「輸出」可以倒逼「輸入」。
比如,一輛汽車,油箱裡加的油再多,它也有用完的時候,這時候我們就必須再給它加油,重新輸入,才能繼續輸出。
一個講師,通過學習獲得了知識,然後傳授給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他需要不斷地去學習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去授課。輸出自己的知識的同時,也需要獲取他人的知識。
「輸入」和「輸出」,是一個雙贏的結局。
第三、不要盲目地「輸入」、「輸出」
「輸入」與「輸出」都是需要方法的,要學會有效的、高質量的「輸入」、「輸出」。
還是用例子來解釋:有個同事,特別希望上進,報了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學英語、學設計、學寫作等等,每天穿梭在課程裡,忙得焦頭爛額,卻收效甚微。
後來,她針對自己的興趣與工作需要,只學了英語,進步斐然,身心也不再焦慮。
盲目地輸入,浪費了大量的經歷,輸出量必定是很少的,我們要有意識地去精進,才能更好地服務於「輸出」。
願大家都能明白「輸入」、「輸出」之間的緊密關聯,在生活中能夠不斷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