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懷孕七個月的媽媽緩慢地坐下,對著自己心愛的老公歡喜地說到:「快看,寶寶在踢我,咱們的孩子還有三個月就可以和咱們見面了。」
站在高壓鍋前正在燉排骨的老公回頭說:「是啊,老婆辛苦了,排骨馬上燉好,你要多吃些,這樣寶寶生出來才能白白胖胖的。」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一天天的生長,不斷的從媽媽身體裡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營養,這是從人生最開始輸入的過程。
2
「小明,你的作業為什麼又沒做!」數學老師吼道,「整天就知道玩,長大了會沒出息的,你長大不是想做航天員遨遊太空嗎,不好好地學習知識,長大怎樣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做貢獻?」
小明:」可是老師,這些知識學會也當不了太空人呀。」
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輸入的過程,而當太空人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只有你肚子裡有東西,並且夠多,你才能為國家的航天事業作出貢獻,發光發熱,試想,不吃飯能有力氣嗎,只有輸入了,才能夠有輸出。
3
前段時間微博熱搜榜持續了很久的熱搜朗朗結婚想必大家都有耳聞。
朗朗,一位天才的鋼琴演奏者,提到他的名字,腦海中應該會出現一些詞彙,比如:天才,鋼琴大師等等,但是他是如何成為今天的「朗朗」,想必大部分人並不清楚。
朗朗出生在充滿音樂氛圍的家庭,2歲半被貓和老鼠中的鋼琴插曲所吸引,從而對鋼琴產生濃厚興趣。
七歲時,早晨練琴一小時,中午四十五分鐘,晚上放學後兩小時,晚飯後兩小時,每天將近六個小時的練琴量,別說對於一個七歲的孩子,對於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來說也是很難堅持的。
曾經朗朗接受採訪被問道:「當你看見別的小朋友在玩耍,你卻只能在琴房練琴時,心裡是怎樣想的?」
朗朗回答:「當然想出去玩了,但是父親管的嚴。」
又被問道:「那你現在如何看過去的經歷?」
朗朗明確表示: 」如果沒有我爸,肯定沒有今天的我。」
是啊,如果沒有朗朗父親的堅持,朗朗也不會熟練的鋼琴技藝,音樂素養,在朗朗父親的堅持下,持續地對朗朗輸入鋼琴知識,才能有現在著名的鋼琴家朗朗。
少年郎朗
人的一生從出生,成長,再到死亡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輸入輸出的過程。
從媽媽的肚子裡開始輸入身體成長所需要的營養,出生後輸入食物,讓自己茁壯成長,輸入知識,讓自己更好的活在這個世界,同時呢,我們也在輸出,輸出賺取工資,輸出獲得愛情,輸出維持親情,輸出為他人的輸入,輸出為社會作出貢獻。
但是輸出多少的決定性因素是輸入了多少,花兒吸收了陽光,土壤的養分才會開花,汽車添加了汽油才會在馬路上奔馳。
所以只有更好的輸入,才能更多的輸出,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