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繼續講解英語的教學技巧和技能,因為我發現來我們學校的很多家長和學生,對這一塊兒比較好奇,我們經常被問到的一個話題,就是你們的教學和其他機構教學有什麼不一樣?
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主題,我不擅長做對比,我只按照我自己英語教學的理解。
上來我先糾正幾個很多家長都有的錯誤觀點。
第一,我上外教課的目的就是為了說。
這個觀點不但是上我們語言課程的家長有這種錯誤觀點,就連上我們學科課程的家長也有這種錯誤觀點。之後我會說明為什麼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
第二。我的孩子英語沒有問題,我就為了讓他寫好作文。
接著我們通過科學的闡明語言學習的本質和技能培養,來糾正那些有錯誤觀點的家長。
我們可把語言學習的本質分成聽說讀寫4個方面,再集中一下,可以把聽和閱讀作為輸入項,說和寫作作為輸出項。
也就是說你所有的語言行為老師的教學活動都必須圍繞這4個語言能力培養來進行。
馬上就有家長問,有沒有優先級?當然有。
輸入一定是在輸出之前,道理不言自喻。你沒有聽力,沒有閱讀。你怎麼可能會說話會認字,會寫作?
那麼我們就請有第1個錯誤觀點的家長去思考一下,我的孩子跑到機構去學英語,我給孩子的輸入足夠了嗎?我孩子的聽力足夠好嗎?老師講什麼能聽懂嗎?我孩子的詞彙量有沒有達到基礎的指標?能大部分理解課本上的內容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要不要上課?當然要上課,優媽媽有課程適合你。我只想強調的只是你千萬不要把孩子在課堂上多說幾句話,還是少說幾句話,作為一堂課有沒有效的衡量指標。你的孩子在聽力課,閱讀課的訓練更多是基於理解力的檢查,而不是你想的多說幾句話。
那麼輸入的有效性如何判斷?這是一個好問題。我們都知道在語言學習初期,所謂積累的差別,就是輸入的有效性的差別。
可以有幾個方法來判斷孩子的聽力和閱讀能力指標。
對於聽力,我們有準入的聽力測試題那是為達標這裡上外教孩子準備的。達到了準入級別之上的孩子,其實聽力也會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當老師的教授,或者看了某些視頻,讓孩子無法理解其中的內容,表現出聽不懂,那麼家長首先需要觀察到這些情況。
首先,希望你教導孩子做一個誠實的孩子,我們發現,很多其他網校過來的孩子有不懂裝懂的現象,或者說,孩子認為懂了卻和實際上理解力有偏差。
而對比之下,我們這裡大部分孩子是很誠實的,他們在聽懂了老師講話之後,通常臉部表情會有誇張的,點頭示意,或者喉嚨口發出喔的一聲,家長不要聽到這裡就覺得好笑,這其實是孩子們學習語言過程中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如果家長觀察到了這個現象,那就證明孩子真的懂了。同時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會設置理解力提問,這是最有效的檢查,孩子有沒有聽懂教學的一個方式。家長在課後使用一些聽力內容或者視頻內容來幫助孩子提升聽力,也需要經常去檢查他們有沒有真的理解,如果家長不具備這個能力,請加入我們的小打卡,讓老師用提問的模式來監督孩子,小打卡的成績代表了你孩子的能力有多好。
關於閱讀理解力的指標那就更簡單了,只需要定期跟蹤藍思值就可以做到。藍思值600和200的孩子在理解力上肯定是差距很大的。做一些理解力檢查的習題會表現出準確率很大的不同,所以這個值是科學的理解力檢測標準。美國的很多青少兒書籍都標有藍思值,就是為了讓各位家長給孩子閱讀匹配孩子目前水平的書籍。
這裡有意思的現象是。無論是聽力還是閱讀,理解力的提升,都只發生在你孩子的大腦,能夠理解這些文字輸入的那一刻。這和你給孩子看了多少本原版書,每天讓他學英語時間的長短,沒有本質的關聯。當然,我們說輸入要達到一定的量,這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你孩子的大腦,並沒有理解這些材料上的文字,你給他再多的內容,投入再多的時間,都無濟於事,都是對牛彈琴。所以說,語言輸入的有效性很重要,和你投入的時間和訓練量一樣重要。
下面我們引用一段。專家的話來證明輸入或者說閱讀和聽力,這種行為看起來沒有聲音,沒有輸出,卻需要很多的孩子的大腦專注力來獲取。作為家長,你需要認識到這一點,你孩子在無聲的情況下思考和動腦是很有價值的,你不要認為他在浪費你的錢。
Reading and listening also demand considerable language activation on the part of the reader or listener. You cannot access meaning unless our brains are fully engaged with the text we are interacting with. In other words, we have to think to understand,using any or all of our language knowledge to get meaning from what we are seeing or hearing.
所以可以這樣說,你的孩子輸出不好,回答不知道或說不出話,幾乎這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從輸入中找到原因。而家長可能會對我說,我孩子的輸入量足夠大,就是不輸出,那我就請你檢查一下你給孩子的輸入是否有效。
我們再回到第1個問題,我一直都告誡各位家長在我們這裡上課,你要習慣於剛開始三個月,大部分都是老師在教學,老師在引導你孩子怎麼說,因為你孩子的口語聽力需要至少三個月時間的浸潤,所以請你不要著急。只要孩子的注意力在課堂上被積極的調動起來,只要他的大腦進行了有效吸收,你會發現三個月後的驚喜,而這種輸出是真正的有效輸出,是本質意義上的語言能力提升。而不是其他網校所帶給你的反覆的,低效的,並非基於理解輸入產生的輸出。這點區別,你要始終有清醒的意識。
我們再來看第2個問題是關於寫作的。
其實這個問題和前一個問題是類似的,寫作是純輸出的課程,寫作的過程猶如是把你孩子頭腦中的思想,想法,創造力,用精確的語言表達出來。
那這裡,除了寫作素材,也就是你孩子的認知能力,知識量,生活的經驗以外,剩下唯一的依賴就只有你孩子目前所具備的語言能力,詞彙量,理解力。又回到了剛才我們所說的那一個根本問題上來,所有的輸出問題都能從輸入上找到根本原因。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詞彙量達不到要求,說來說去就那麼幾個詞彙,你怎麼可能要求他寫出一篇完美的文章?這個話題已經在其他文章中討論過多次,在這裡我也不想做贅述。我只是想提醒一下作為家長的你,如果覺得孩子在這些方面進步不大,你真的應該靜下心來檢查一下孩子的輸入是否有效,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做定級測試的時候,經常會盤問那些,只想在這裡上寫作課,而語言能力卻沒有達到標準的孩子,你在我們學校有基礎語言課程嗎?如果沒有,你的輸出提升依據是什麼?輸出是嚴重依賴於輸入的,請你一定把基礎語言課程加入。
關於文中提到的小打卡和藍思系統,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