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孩子需要寄宿一般是到了中學的年紀,但是現在很多孩子已經從小學就開始寄宿了,很多對於寄宿是抱著肯定的態度的,因為孩子總需要離開舒適的環境去體驗不一樣的生活。但其實是不是要寄宿,還是要以孩子的意願為主。
關於孩子該不該寄宿的這個問題,白巖松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就有說過,他打死都不會讓自己的孩子住校。白巖松拒絕孩子寄宿,原因令人深思。白巖松認為,照顧孩子和教育孩子是每一個父母的責任,也是家庭對於每個人都很重要的原因,父母讓孩子住校無形中是推卸責任的行為。
為什麼許多父母傾向於讓孩子寄宿呢?
1、方便孩子也解放父母
不是每一個家庭都住在學校附近,而學生的時間又都是寶貴的,所以家長為了能夠讓孩子節省更多的時間,就會選擇讓孩子寄宿。另外,孩子如果上學後還住在家裡,那麼家長在工作了一天後,還要回家照顧孩子的衣食起居,如果孩子住在學校,自己的生活也會變得輕鬆一點,不再需要白天忙完晚上再為孩子操心。
2、鍛鍊孩子
現在的許多孩子在家裡都是過慣了有人照顧飲食起居的生活,部分孩子甚至連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不具備。父母希望孩子能寄宿也是想要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希望孩子在寄宿生活中能慢慢成為一個更獨立的人。
寄宿生活有什麼弊端?
1、不利於親子關係的發展
親子關係的維繫是需要時間的基礎的,即使家長想要和孩子拉近距離,但是不能常常見面,那也是空想卻不能實現的。並且孩子外出住宿後逐漸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小世界,如果有什麼問題,也不能及時和家長進行溝通,經常的和父母待在一起也會讓孩子更加的有安全感。有些孩子會因為寄宿的問題而和家長越來越陌生。
2、孩子的人際交往受到影響
寄宿的孩子一般會往兩種方向發展,一是越來越能掌握和他人交往的技巧,而有些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孤僻。 集體生活對孩子來說既新奇也是一個挑戰,畢竟同學和舍友之間有可能因為生活習慣的問題產生矛盾。如果孩子能夠調整好自己的狀態,互相理解,那麼會學會和別人和平共處,但如果心態較差,不會自己解決,又沒有家長的引導和安慰,那麼會和同學們越走越遠。
不管是讓孩子寄宿還是每天回家,每個家庭的不同選擇都是可以理解的,寄宿和走讀也各有各的優勢存在,父母在做決定時最好根據自己和孩子的實際情況來考慮,也應該多參考一下孩子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