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 記者 王震 於涵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7月5日,乳山市舉辦「『小遠落』你在哪裡丨尋找乳兒之2020回乳娘家鄉看看」系列活動,通過鑑賞紀錄片《膠東乳娘》,參觀紅色印記展館,給黨的生日獻禮,弘揚乳娘精神。乳兒乳娘再相逢,他們之間沒有血緣,卻勝似親人,偉大的母愛在歷史的見證下更加偉大,在時間的洗禮下連綿不絕,歷久彌新。
乳兒李麗慧看完《膠東乳娘》後不禁落淚
千裡尋根,乳兒不忘乳娘恩
「老媽媽你好啊!」一束鮮花送上,幾雙蒼老的手緊緊相握,來自各地的12名乳兒代表來到乳山市崖子鎮,看望紅色乳娘陳淑明。70多年前,他們是膠東育兒所的乳娘和保育員精心撫育過的乳兒,昔日風華正茂的乳娘與嗷嗷待哺的乳兒,現都已變成了白髮蒼蒼的老人。
見到陳淑明,乳兒於致榮緊緊依偎在陳淑明的身旁,緊緊握著的手久久不願放開。於致榮乳名振勇,1955年7歲時離開乳山縣育兒所,是育兒所9個一直沒有親生父母前來認領的乳兒之一。育兒所撤銷後,於致榮跟隨地方政府安排的養父母長大,成年後開始尋找乳娘。1969年春找到乳娘王水花後,於致榮和愛人於新國把乳娘當作親生母親一樣孝敬,一直到2014年王水花去世。每當談起這段往事,於致榮的眼淚便止不住地流。
在乳娘王葵敏家,乳兒們圍坐在她的身邊,與她嘮著家常。王葵敏激動的心情難以平復,略微有一點氣喘。乳兒張東海立馬來到當地工作人員的身邊說:「拜託你們,請務必照顧好乳娘的身體。」張東海是膠東育兒所收養的第一名乳兒,他仍能回憶起自己名字的來歷:「當時育兒所的位置是在膠東東海區,而我又是第一個小孩,所以就取名為『東海』。」回想起當年餵養過、撫養過的三位乳娘,他的心情尤為激動,「我會永遠感恩乳娘和育兒所的保育員對乳兒們無私的愛!」
乳兒要走了,93歲的乳娘王葵敏堅持要求下炕,依依不捨得到家門口相送。轉過街角,王葵敏仍撐著牆不願離開,長長的街道將她的瘦小身體模糊成一個剪影,而她那溫柔慈祥眼神則落在了每一個人心上。
重回故地,觸景生情回憶深
來到了膠東育兒所舊址,看著記憶中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樹,回憶起特殊歲月中的人與事,老人們的步伐更慢了。
舊址中一個擺滿玩具的柜子引起了乳兒們的不少回憶,上面有泥碗、陀螺、木頭做的手槍等等。「這都是他們男孩子玩的東西,我們女孩那時候玩兒撥浪鼓多一些」。一旁的邢修軍則頭頭是道講述起了怎麼樣拍黃泥拍得響,怎麼樣抽陀螺轉得快,木頭手槍又是怎麼雕刻的,說著臉上就泛起了孩子般的笑容。
「你們看,這個大合照裡雙手放膝蓋上的小孩就是我,非常好找。」乳兒楊德殊在膠東育兒所舊址中指著老照片上的自己,顯得格外開心。這是一張1951年的老照片,照片中的孩子有大有小,大一點的孩子們戴著帽子,小一點的孩子們則坐在地上,後排是育兒所的乳娘、保育員們,紅旗在身後飄揚,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幸福的笑容。穿過歷史的塵封,楊德殊的記憶依然鮮活,他仍舊記得兒時的玩伴和當時的老師,每認出一個人,他的聲調都要高上幾分,每想起一段回憶,他臉上的笑容都會再燦爛幾分。
乳兒董春娜則拿出手機,翻出自己小時候與家人的合照,在照片牆上仔細尋找在育兒所時的自己。時間久遠,當時的記憶都已慢慢模糊,董春娜便叫上同伴一同尋找。講解員率先找到了一位相似的孩童:「阿姨,你快看這個孩子是不是您?」董春娜又仔細端詳了一會兒,還是不敢下定決心,她的同伴則挺激動:「這多像你啊!」董春娜這才指著照片說:「對,這就是我!」此刻,她的開心溢於言表。
行程最後,情景劇《乳娘》在膠東育兒所舊址展廳播放。一幕幕表演,一句句話語,一段段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感人故事在昔日的「家」中展示,仿佛把老人又帶回到了那段既危險又溫馨,既艱難又幸福的歲月裡。觀至最後,一聲聲響徹心扉的「娘」,讓這群年至古稀耄耋的老人不由得落下淚來。
傳承精神,母愛鑄造紅色魂
12名乳兒來到崖子鎮姜家村看望乳娘王葵敏
乳山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和膠東抗戰的重要根據地以及大後方,是抗戰時期膠東新設立的14個縣級單位中唯一保留下來的縣級市。為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傳承好紅色基因,乳山圍繞「紅色乳娘」為主題,啟動了還原歷史的系列工作,組織人員多方求證、實地採訪、廣泛徵集,構建起了脈絡清晰,史實清楚,證據充分、系統完整的紅色文化體系。
位於乳山市崖子鎮田家村的膠東育兒所舊址,近年來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紅色教育基地。隨著當地搜尋挖掘工作的有效推進,一份掛在牆上的乳娘和保育員名單,一直在不斷拉長,然而,另一張名單正在不斷縮短。記者在採訪時獲悉,目前仍在世的乳娘僅剩四人,而當年的乳兒們,如今也多在七八十歲的高齡。如何留住紅色記憶的根,如何將紅色乳娘文化發展成一種民眾的共同記憶,成了乳山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為讓紅色乳娘精神品牌融入群眾生活,乳山通過創作影視文學作品,組織紅色書畫聯展,開展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研討會等,讓乳娘精神在交流互動中傳承發揚。通過開展十大傑出母親、十大孝星、道德模範等先進典型評選表彰活動,在全社會形成了「崇德向善、孝老愛親」的良好社會氛圍。同時,大力實施鄉村記憶工程和紅色文化保護工程,對重點村的紅色歷史、民俗遺址等進行全面普查、整理,從而講好鄉村紅色故事。
在此基礎上,乳山依託紅色文化資源,推進文化精品創作與傳播。紅色文藝精品呂劇《乳娘》榮獲山東省泰山文藝獎、文藝精品工程獎;情景劇《紅色乳娘》在山東省慶祝建黨95周年文藝演出中隆重上演,,大型民族舞劇《乳娘》走進北京國家大劇院,山東省委將學習乳娘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重要內容,紀錄片《膠東乳娘》榮獲第53屆休斯頓國際電影節紀錄單元雷米獎金獎。「忠心向黨、大愛無疆」的乳娘精神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同並逐漸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