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富裕人家,為何會請乳娘?哺乳,只是基本工作,還有更荒唐的

2021-01-16 清朝那些人

乳娘,也稱奶媽,即專門為別人哺乳、帶育嬰兒的特殊行業人員。成書於西漢時期的《禮記》,就有過對這一行業的相關描述——士夫之子有食母。在傳統的「三父八母」之稱中,乳母也就是乳娘佔據第八母的特殊位置,將乳娘的禮教、倫理地位予以了較高明確。

清代乳娘形象

《通俗常言疏證》中,對乳娘有過明確的定義:

專管無乳之小兒,起居一切悉為照料,謂之奶媽(乳娘)。

也就是說,乳娘的主要職責就是哺育「無乳之小兒」,其先決條件就是嬰兒生母沒有乳汁,無法完成正常的哺育工作。

可在封建社會中,尤其是清朝時期的滿洲勳貴、士紳階層、富貴之家中,即使女性生育後,能夠正常分泌乳汁,能夠完成哺育嬰兒的工作,甚至沒有生育情況下,通常也會聘請乳娘,以供驅使。

這又是為什麼呢?

除了哺育嬰兒,乳娘還有其他的特殊作用?

當然!

除了主要工作——哺乳外,封建社會中的乳娘,最起碼還擁有三大特殊作用,這也是清朝時期,乳娘會出現「奇貨可居」乃至「難以尋覓、高價聘請方得之」之供方市場狀態的原因所在。

1、為護身形而行之

清朝時期,上至皇室宗親、滿洲勳貴下至士紳階層、富貴人家,女眷的主要作用即為傳宗接代、繁育子嗣,但除此之外,服侍男主、滿足男性生理需求也是女眷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這一點,在後宮女性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清朝皇室女性形象

皇室女性不能親自餵養子嗣,有著祖制規矩的約束,有著避免因母子感情過深而增強外戚勢力的政治考慮,更有著因餵養子嗣而身材走形,導致失去聖寵之嚴重後果的制約。

皇室之下的富貴人家女性,雖然沒有親自哺育子嗣的限制,但因為對女性身形保持、滿族自己生理需求的要求,也一般會聘請乳娘餵養子嗣,以達到一舉兩得的完美效果。

2、美顏

《宛署雜記》曾經記載了清廷對乳娘的巨大需求:

清宮規定,每個季節,精選奶口40人,在內廷之中,闢專室養護,稱為坐秀奶口。再選80人,著籍於宮中,由內府專門供應飲食,稱為點卯奶口,意坐秀奶口有意外時補缺。每季,更換一批。

清代皇室乳娘形象

饒是清朝皇室所育皇室眾多,也斷然不需要如此多的乳娘供應!那麼,數量龐大的乳娘隊伍,除了餵養皇嗣外,還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筆者認為,慈禧太后對乳娘的特殊需求,就注意證明乳娘的其他作用所在!

在晚清宮女榮兒所著《宮女往談錄》中,記載了慈禧太后特殊的癖好:每日飲用新鮮的人奶,再用人奶作為護膚原料,以保持自己肌膚的光澤和潤滑。

《清宮秘方大全》甚至還有著用乳汁保養肌膚的秘方:

以人乳調粉1.5克,可以祛風清熱,潤膚增白,具有清熱解毒、爽滑肌膚之功。

這也是清朝富貴人家乃至皇室內院聘請乳娘的主要原因之一。

3、身份的象徵

乳娘這一特殊職業擁有著悠久的歷史,乃至擁有了系統、完善的正面輿論支持。上層階層的子嗣由乳娘哺養,在封建皇權社會已成定製,甚至一度被認為是權勢者的象徵。

尤其是清朝時期,清廷皇宮對乳娘的制度性要求,哺養皇儲貴胄、鳳子龍孫的乳娘更是成為上層勳貴人家的標配和象徵。也就是說,能夠聘請乳娘才是人上人的認定標準之一。在這種近乎變態的思想作祟下,乳娘這一傳統行當才得以在清朝迅速、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通俗常言疏證》、《通俗常言疏證》、《宛署雜記》、《清宮秘方大全》

相關焦點

  • 古代女人明明可以哺乳,為什麼要請乳娘?
    不管是在影視劇中,還是在史書中,乳母的角色一直會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為新生嬰兒找乳母或者奶娘,一般都是大戶人家,因為這將會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那古代人為什麼會選擇請乳娘呢?其實,封建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隨處可見,比如八抬大轎等等,而乳娘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縮影。
  • 古代女人明明可以自己哺乳,為何還要請乳娘,自己餵養不行嗎?
    然而一些出生的嬰兒並不是全喝自己親娘的母乳長大,有的嬰兒屬於乳娘餵養,一直到長大為止了。特別是一些王公貴族的子弟,一出世就含著金鑰匙,有數不盡的山珍海味等著他們品嘗,但是自己的親娘分明能哺乳,但為什麼非要請個乳娘餵養自己的孩子呢?
  • 古代乳娘除了哺乳孩子,還有一個「尷尬」任務,現代寶媽接受不了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自己的孩子就必須要自己哺育,但是一些事業成功的女性在母乳餵養上反而不能親力親為,她們往往會僱傭他人來幫助哺育孩子。被僱傭的這類人,實際身份就是古代歷史上提到的&34;。在遠古時代,&34;就已經被當做正規職業了。
  • 古代為什麼要請乳娘,難道自己餵養孩子不香嗎?
    乳娘,在古代來說是一種正規的職業,屬於360行,行行出狀元中的一行,和現在的保姆是類似的,但是不同的是,乳娘的工作主要是給孩子餵奶,兼職教育孩子。有人會說,一個吃奶孩子,有啥可教育的。其實在古代,孩子斷奶都是比較晚的,一般人家會吃到3歲,大戶人家的孩子吃到7、8歲的不在少數。長大後的孩子長期和乳娘在一起相處,乳娘的一言一行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教育。比如末代皇帝溥儀就吃到了9歲,9歲的時候他的乳母王焦氏被太妃們攆出了宮,溥儀說:「如果9歲前的我,還能從乳母的教養中懂得點人性的話,這點人性在9歲以後也逐漸喪失了」。
  • 為何古代大戶人家要僱奶娘,而不是自己親餵?其中有什麼原因嗎?
    家裡有條件可以讓自己過更加舒心一點,何必找那個罪受呢,而普通百姓只能自己來了,等到家族變得富裕,相信也會僱傭奶娘來替代自己。不自己餵奶的主要原因就是帶嬰兒操勞的多,不僅媽媽本人更加勞累,也會有一定的痛楚。
  • 為何古代大戶人家都要僱奶娘,而不是自己親餵?
    古代的大戶人家都要請奶娘,有的孩子十幾歲了還要喝母乳,甚至還有和奶娘發生超越界限的事情。不光古代大戶人家生孩子要請奶娘,就連皇宮裡妃子們生孩子都要請奶娘,那麼這些人為什麼不親自餵養自己的孩子呢?我認為有以下五個原因。
  • 跨越70年 你不知道的「乳娘」故事
    從膠東育兒所建立至1955年解散,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員養育了1223名革命後代。據了解,當時育兒所將需要母乳餵養的嬰兒都分配到了各村有哺乳能力的婦女家中照看餵養,並為乳娘提供必要的糧食和補貼,可這些乳娘卻將送來的糧食和補貼全部用在了乳兒身上。東鳳凰崖村的姜明珍自己生了六個孩子,四個夭折,而由她負責撫養的四個八路軍乳兒最終全都健健康康地回到了父母身邊。
  • 乳娘:八路的孩兒比俺的更金貴
    當年,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員哺育革命後代1223名,在日軍「掃蕩」和多次遷徙中,孩子無一傷亡。  乳娘:八路的孩兒比俺的更金貴「捨命獻血救乳兒」的乳娘,正是他的母親矯曰志,而他如今也是紀念館的義務講解員。  「聽我母親說,生兒比我大6個月,剛抱來的時候缺血(貧血),天天哭鬧。那時候,我父親得了脾病,我母親還得給生兒餵奶、治病,沒辦法把家裡的小毛驢賣了。」田瑞榮說。  餵養了一段時間,見生兒依舊面黃肌瘦,絲毫不見起色,矯曰志十分內疚:「人家爹娘為咱打鬼子,咱連個孩子都看不好,這說不過去啊!」
  • 古人為何請奶娘?她的工作除了餵奶,還有1個令人難以啟齒的原因
    封建時期,達官貴人和富人的孩子幾乎都是專門請奶娘來哺育的。久而久之,每個人都以效法為榮。假如婦女親自給孩子餵奶,說明家裡沒有錢,請不起乳娘。因此古時候有一種比較熱門的職業是奶娘。但若仔細查閱,我們可以從有關文獻中了解到,奶娘在古代並不只是為了養育小孩,她們在古代也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奶娘這一職業延續了很久。實際上,這種條件在古代是比較苛刻的,因為同時能滿足這個要求的人很少,一般奶餵自己的孩子是不夠的,如果做了「奶母」,也就意味著自己的孩子只能喝米湯,而在古代,由於營養不良,也就意味著有可能以自己孩子的生命來換取這個「前途光明」的職業。
  • 當溥儀的乳娘有兩個規矩,一個是餵奶,另一個實在有些毫無人性
    而乳娘顯然並不需要去拉幫結派,更不需要去各種討好主子,只要保證自己的奶水充足,質量好就萬事大吉。加之,乳娘存在世家大族的時間並不會太長,畢竟孩子吃奶的時間就那麼些年。但奈何國家動蕩年間,家中生活並不寬裕,這才選擇在剛生下小女兒後,便藉此機會面試了富貴人家的乳娘。溥儀的親生母親是一個性子比較軟糯的女人,當年就因被瑾太妃訓斥,而後承受不住壓力,最終自殺身亡。不得不說,她的心理承受能力真低,要是按照現在社會,這樣的人怕是一天要因為承受不住壓力死八百遍。
  • 古代嬪妃生下孩子為什麼不親自餵養,而是交給乳娘?私心太重
    現在母乳餵養孩子也是醫院裡提倡每個媽媽要做的事,母乳餵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有的孩子一出生就被母乳餵養長大的,但有的孩子一出生就開始喝奶粉,其實奶粉裡也添加了很多香精和其他的東西,製作的時候肯定不衛生,母乳餵養也是最好的,還有利於和孩子親近的關係。
  • 乳山紅色乳娘的故事登上新華社英文客戶端,推特中國新聞當日瀏覽量...
    92歲的王葵敏盤坐炕上眺望窗外的時候,時常會想起自己20歲時撫養過的八路軍的孩子政文……查嬌嬌(右一)在舞劇《乳娘》的演出中(6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遠在千裡之外的首都北京,清華大學,舞劇《乳娘》正在新清華學堂演出。
  • 感恩乳娘 勿忘母恩 12名乳兒回乳山故土,看乳娘,尋記憶
    乳兒張東海立馬來到當地工作人員的身邊說:「拜託你們,請務必照顧好乳娘的身體。」張東海是膠東育兒所收養的第一名乳兒,他仍能回憶起自己名字的來歷:「當時育兒所的位置是在膠東東海區,而我又是第一個小孩,所以就取名為『東海』。」回想起當年餵養過、撫養過的三位乳娘,他的心情尤為激動,「我會永遠感恩乳娘和育兒所的保育員對乳兒們無私的愛!」
  • 「乳娘精神」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乳山因境內一座象徵母親形象的大乳山得名,而母愛乳山、美好乳山也是近年來城市打造的一個重要品牌,其實,這個品牌真正的內涵來源於膠東育兒所的「乳娘」。
  • 當眾哺乳 你會這樣做嗎?
    還有網友將焦點轉移到另一個方面,認為應該解決的是配套設施問題,比如在一些公共場合應設專門的餵奶室。  當眾哺乳,你能做到嗎?  如果你是個喜歡帶著寶寶一起出門的媽媽,請想像以下兩種場景。目的地會不會有乾淨獨立的育嬰室?雖然目前公共場合幾乎都設有哺乳室,不過,母奶媽媽們請千萬不要畫地自限,認為自己必須窩在一個隱蔽的小空間才能哺乳。對許多經驗老道的母奶媽媽們而言,只要有張舒適的小椅子,對她們來說就是一個適合哺乳的好地方;更老練的媽媽,甚至只需略微調整身上的背巾,把寶寶調到合適的角度,就能一邊行走就能一邊餵奶,旁人甚至完全不會察覺這位媽媽正在哺育她的孩子。
  • 人死之後,為何會被黃紙蓋住臉部?專家:這並不是封建迷信
    文/厲陽 標題:人死之後,為何會被黃紙蓋住臉部? 人們很多時候都拒絕談論死亡,但是又很矛盾的認為人不只有今生,還有來世。
  • 舞劇《乳娘》:用美侖美奐的舞蹈講述紅色故事
    怎樣才能讓主旋律作品更好看、更感人?7月29日,舞劇《乳娘》總導演、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舞蹈學院院長傅小青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暢談《乳娘》如何在美侖美奐的舞姿中,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乳娘》表現了夫妻情、母女情、母子情、兄妹情等,更著力表現母愛,那種人間大愛,觸碰到每個人心底裡最柔軟的部分,產生打動人心的巨大情感力量。&nbsp&nbsp&nbsp&nbsp《乳娘》的故事,取材於威海乳山乳娘撫育革命後代的真實故事。戰爭年代,這片紅色土地上,建立起膠東育兒所,撫育子弟兵後代和烈士遺孤。
  • 封建農奴制的基本特點
    達賴集團自1959年叛逃國外以來一直從事分裂破壞活動,目的是妄圖恢復已失去的封建農奴制度,那麼這一社會制度究竟有什麼樣的基本特點?封建農奴制的農奴主與農奴1959年民主改革前,西藏長期處於政教合一、僧侶和貴族專政的封建農奴制社會,其黑暗、殘酷比中世紀歐洲的農奴制度有過之而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