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厲陽
標題:人死之後,為何會被黃紙蓋住臉部?專家:這並不是封建迷信
正所謂「一生復能幾,倏如流電驚」。自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天,就一直是在向死而生。或許是因為一直以來文化的傳承,國人對於死亡一直充滿了敬畏與畏懼。
人們很多時候都拒絕談論死亡,但是又很矛盾的認為人不只有今生,還有來世。雖然不期望死亡的到來,但是在死神來臨的時刻,人們仍舊會將故去的人,以最體面的方式讓他們走過人生的最後一程。
自古以來,人們對於喪葬文化就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上至天子貴胄,下至黎明百姓,人們對於喪葬規格區別的不同外,對於喪葬的重視都是一樣的。因為隨著時代的改變,人們的生活環境不再一樣,所以喪葬文化也與時俱進,現在的人們會以一個簡單的態度來看待死亡。
現在人們確認死亡後,便會進行遺體火化,最後將其放置在一個容器中,選定合適的位置,以便後輩前來祭拜。但是以前人們會將故去的人,選擇在家中,停放三天,並且以黃紙或白布蓋在他們的身上。
一開始人們對於這樣的習俗並沒有覺得什麼,因為上一代是這樣做的,所以輪到了他們,他們也會如此。就這樣一輩一輩傳下來,人們也沒有在意這個舉動究竟是為了什麼。如果有人問起的話,就一句這是傳統就過去了,甚至於有人說這就是封建迷信。
但事實證明,這樣做是有著道理的。
其一:人在失去呼吸、心臟停止跳動後,就已經可以確認為死亡狀態,之後他的身體機能會逐漸的停止工作,而因為人們會將死者的屍體在靈堂前停放三天,這時候因為死後的身體與空氣接觸,可能會發生一些反應,為了不讓死者有失體面,人們會將面部覆蓋。
其二:正所謂「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離開的那個人只是離開了而已,但是對於那些深愛他的人,要承受著他離開的打擊,實在是過於殘忍。如果在日日面對他的面容,那只會加重親人的悲傷。將死者的面容覆蓋,也是為了給家屬緩衝的時間,接受親人離去的事實。
其三:傳說神醫扁鵲可以起死回生,因為他救活了已經沒有呼吸的虢太子,但實際上,扁鵲之所以能救活他,是因為虢太子並沒有真的死亡,只是陷入了假死狀態。
因為扁鵲的這個事例,人們為了防止將陷入假死狀態的人真的埋葬,於是不僅會停屍三日,還會以黃紙或白布覆蓋在他的臉部,如果他有呼吸的話,那麼它們便會發生起伏的變化,這樣人們就可以知道死者是不是同樣也可以「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