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自然界所有生物的規律,沒有人能夠逃得脫這個結局,差別只是:時間早晚而已,方式不同而已,意義大小而已。
人去世後,由於地方不同、風俗不同,送別逝者的方式,自然就存在很多差異,但有一點,在全國絕大多數範圍內,都驚人的相似,那就是:人過世後,不會讓其素麵朝天,生者在其臉上,都會就地取材蓋上衣服等東西,主要為黃紙或白布。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各地方雖然做法一樣,但說法卻各有各的不同,歸納起來,下面幾種說法,算得上認同度較高的「主流」依據:
依據一:對亡者的尊重
人去世的時候,往往要經歷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正常去世的情況下,臉色臘黃或蒼白,沒有血色,臉部的神經和肌肉,也多少會有些萎縮或浮腫等,非常難看。若是非正常去世,面部表情,則會更猙獰恐怖、異常嚇人,與平時的模樣判若兩人,為了對亡者的尊重,所以要將其臉蓋住,在人們的記憶裡,保持著其生前正常容顏。
依據二:避免生者受驚嚇
人去世後,將其臉蓋住,一方面,既照顧了亡者的尊嚴;另一方面,也保護了生者不被嚇著。人死以後,表情各異,若是相對安詳還好,有的死於意外,表情難免怪異,讓膽小者見到,輕者浮想聯翩,重者惡夢連連。
依據三:預防逝者為假死
古時候,醫療檢測技術沒有今天這麼發達,很多時候,表面看來,人好像是已經死亡了,其實只是一種昏迷性質的假死。為了儘量不出現「假死真埋」的悲劇發生,所以就有了臉蓋黃紙或白布,「停屍三天」觀察的約定俗成,三天時間,一邊觀測真假生死;一邊為亡人開路念經布道。
依據四:隔離病菌擴散
一般來說,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因疾病而最終死亡的。由於人死後,身體細胞失去了活力,身體裡面的很多微生物和細菌,在沒有了生存空間後,就會首先從七巧中滲出,這時候,臉蓋黃紙或白布,一定程度上,對防止病菌擴散,起到了阻擋作用。
依據五:防止逝者對這個世界的不舍和留戀
臉蓋黃紙或白布,為了防止逝者因種種原因放心不了,從而產生對這個世界的不舍和留戀情結,導致陰魂不散,靈魂不願意離開這個世界,去它該去的地方。臉蓋黃紙或白布,代表一切歸零,從此陰陽兩隔,塵歸塵,土歸土。
依據六:為逝者生前憾事遮羞
這裡有兩個經典傳說:
一個講的是齊桓公,春秋五霸之首,因為他生前沒有聽謀臣管仲的勸告,最終為奸佞所誤所害,臨死的時候,覺得無臉見管仲,就吩咐宮女:在他死後,要給臉上蒙一塊白布遮羞。
另一個傳說,講的是:吳王夫差,春秋時期吳國末代國君,也是先前沒有聽謀臣伍子胥的勸告,最終使吳國被越國大破,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覺得死後也沒有臉面去見伍子胥,就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臉,自殺謝罪。
這些傳說故事,不一定完全真實,但它所承載的意義卻不可忽視:警醒人們生前多做清醒事,少當糊塗蛋,不然,在九泉之下,遇於生前被自己所誤的人,都要遮遮掩掩,尷尬難當。人們傳承這樣的習俗,也算是生者對死者的良好祝願吧,不必為生前做的有些糊塗事愧疚,盡可以放心投胎轉生吧!
習俗總結:
在逝去人的臉上,蓋上黃紙或白布,這算是中國喪葬文化的一部分。傳承千年的習俗,自有它存在的一些道理,不能簡單歸結為迷信,更多的意義可歸納為:對逝者的尊重,對生者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