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什麼是習俗,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一個公認的答案是習俗是一種流行的意識行為。有很多習俗一直流傳到了今天。這其中也包含了一些禁忌,舊社會時代的人們禁忌很多,畢竟當時的人們思想不比現代人的開放,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富有知識和文化的現代人已經將部分習俗拋棄。不過還是仍然有很多習俗在農村被保留下來。
眾所周知,貼對聯是中國的傳統年俗。除夕這天,人們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對聯貼上。貼對聯不僅可以起到闢邪的作用,還代表人們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習俗非常多,在眾多習俗中,有種習俗與春節的關係非常密切。那就是農村老人去世後,農民三年內是不能貼對聯的。相信在農村生活過的孩子都知道這個習俗,但是卻又說不出究竟是為什麼。
孝道是中華民族最重視的禮儀道德之一。中國古代,父母死了是三年之喪,要守孝三年,我們在幾十年前,手臂上都還會戴一塊白布或黑布。現在是沒有了,三年變三天了。在部分地區,如果家中有親人去世,女兒三年之內是不允許談戀愛的,男人三年之內不能結婚。如果親人事先有婚約,也需要守三年孝期,三年滿了後才能談婚論嫁。所以第一個原因就是表達了對逝去老人的悼念。
第二個是不忘先人恩情,每個孩子在出生之後就需要父母的精心照顧,在3歲之前則需要寸步不離。所以,為了報答父母的生養之恩,老人去世三年內,子女們用不貼對聯的實際行動進行報答,也算是對「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最好詮釋。第三種就是因為這是個流傳多年的習俗,沒有人去破壞,所以也就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傳承了下來。
通過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親人去世後3年內不貼春聯主要表達的是對逝者的一種尊重,哀悼,思念。老人活到了一定的年齡,去世是一個自然而然地事情,因為我們也從來沒有聽說過,有人可以長生不老,但是長輩們都是我們最親的人,他們去世了以後,我們這一些晚輩會在心裡非常的難過,而在過年的時候,一家團圓的時候,也是格外的想想念這些逝去的先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