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從一生下來便在走向死亡,生命有長短,而這不過是在等待死亡過程中的時間長短罷了。生老病死實屬常態,每個人都在經歷著,也在見證著他人的生死。
《乞常州居住表》中曾說:「豈獨知免於縲絏,亦將有望於桑榆,但未死亡,終見天日。」死亡是指喪失生命,生命終止,停止生存。
在中國的文化洪流中,人們對於死亡的探索從未停止,從最初的想要人定勝天,做到長生不老,到最後向命運妥協,只能想盡各種辦法延長生命,期盼著能夠多活些日子,不面臨死亡。
然而,這一切不過是虛妄,人終將會有死亡的那天。千百年來的各種實驗也在向大眾說明這個事實,那就是人終將難逃一死。既然延長生命無法辦到,那就寄希望於有另外一個平行世界存在著。
於是,這又出現了各種喪葬習俗,認為死後存在另外一個虛擬的世界,在那個世界中依然能夠享受到真實世界的一切,這也是為何從古墓中我們看到了各種各樣精美絕倫的陪葬品的緣由。既然人們這麼相信虛擬的世界,那麼它們真的存在嗎,能夠用科學的解釋說清楚嗎?
神秘的「託夢」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崇尚科學的社會,然而很多現象卻至今無法用科學來解釋。比如說,我們時常遇到的「託夢」就是科學難以解釋的問題。
親人離世之後,家中總能有那麼一兩個人做夢夢見早已逝去的親人,在夢中逝去的人還如正常活著一般,和家人交談,甚至用這種形式來告訴家人,未來家中可能會遇見的事情。
那麼,針對託夢這件虛幻的事情,到底是真是假呢?是有人故弄玄虛還是託夢本就是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呢?在科學並不發達的古代,以及封建社會的堅實基礎,讓託夢這一現象成為一種稀疏平常的事情,甚至有時候託夢還能影響一個國家的氣運。
不少平常百姓在夢中夢見死去的親人之後,還會找來法師為死去的親人超度,讓他們的魂魄得到真正的安息。不過,這看似毫無緣由的做法,其實還是能夠從一定程度上穩定做夢人的心情。
那麼,為何一個正常人會在夢中夢見早已逝去的親人呢?對此專家做出解釋,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這也是我們最常聽見的一種解釋,親人離世我們是哀痛的,思念的,尤其是在親人去世的那一段時間內,我們的腦海中必定對此留下了印記。這也就代表著在我們的潛意識中,早已形成了這樣一個畫面。
夜深人靜時,人在睡覺的過程中,就會形成一個情景,情境中的故事會讓潛意識中懷念的人做故事主角,出現在自己的夢中,並在夢中如活著的正常人一般和人交流、動作。為此,人們便將此稱為是「託夢」。
也就是說,早在夢境開始前,死去的人就是已經在做夢者的潛意識中存在了,當大腦停止邏輯的分析,清晰的思維辯解能力時,潛意識就會出現,而懷念的人也就會就此出現。
那麼,許久不曾想念的人卻還是出現在夢境之中,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難以言說的平行世界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個道理我們自然懂,但如果是許久不曾想的人呢,這又作何解釋?專家說到,這個世界也許存在平行世界。
也就是說,在原有宇宙下分離出來了一個平行宇宙。自然界的魅力是無窮的,也是浩瀚無際的。人類只是宇宙空間中十分渺小的存在,而所處的地球也更只是宇宙中一顆小小的行星,算不得是這個世界中的主宰。
因此,專家推測,在另外一個平行宇宙中,可能存在和我們一樣的行星,一樣的人種,以及發生了一樣的事情。宇宙的神秘就在於,誰也不知道它到底存在了多久,又有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東西。
因此,科學家們才有了大膽的揣測,也許在平行宇宙中,那裡有著和我們一樣的人,正在經歷著同樣的事情,而去世的親人也許正是出現了另一個平行世界中,在夢境中我們也正是在這樣一個平行世界中見面了。
天馬行空的說法中,到底有無更為靠譜,具有一定的科學見解的說法呢?
萬物皆由原子鎖構成
在古希臘文化中,唯物主義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就曾推出了對於世界的說法,他認為萬物是由原子鎖構成,也就是說,整個世界都是原子和虛空的結合體。
基於這樣的科學理論,專家對此提出了關於託夢的另一個解釋說法。假設整個世界都是由原子和虛空結合體所構成的觀點成立,那麼也就是意味著萬事萬物都可以用這樣的說法解釋,夢境依然是如此。
眾所周知,原子我們並沒有辦法用肉眼可以看見,也許在我們出現託夢現象的時候,我們身體中的原子或許就恰好去了其他地方,看到了死去的親人。
這種說法其實也可以說是毫無邏輯可言,甚至比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觀點更讓人覺得虛無縹緲。不過,也不否認他確實有一定的道理,畢竟這樣的說法大多數人都認可。關於託夢,我們至今都沒辦法解釋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
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只要是人都有可能經歷託夢的現象,畢竟在人的一生中總有親人在去世,而這也在潛意識中給我們刻畫了對親人的思念和懷念。
古人將其當作成為一種封建迷信,可是經過科學家們的論證卻是發現並沒有這麼簡單,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用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來解釋。
總結
毫無疑問的一點,能夠做夢夢見的人必定是在我們心中有著一席地位的人,也更是我們思念已久的親人。我們或許可以將其當做是親人對我們的不舍,想要通過虛幻的夢境來瞧一瞧活著的親人是否過得還好。
反之亦然,我們同樣可以將託夢當做是活人的一點念想。前幾年上映的國外電影《尋夢環遊記》中就表示過,人在去世之後會進入另外一個虛幻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死去的人們似乎還活著,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一樣美好。兩者互不幹擾,卻似乎又相互穿插連接。
在影片中,向我們傳遞了一個道理,這個世界上沒有死亡。真正的死亡是親人不再記得自己,是這個社會上無人再懷念自己,那一天才是生命終止的結束點。也許死亡不可怕,被人遺忘才可怕。
如今的我們,可以將託夢當做是自己再次見到死去親人的場景,這也算是對活著的人的一種念想吧。《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曾說:「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能夠在夢中相見也許也是一種好事情。
尤其是在科技並發達的古代,沒有照相機的留底,人一死便不會再有後人記得自己的樣子了。親人對死者的悲痛溢於言表,然而時間一長,人的記憶力便會衰退,再想回想死者的過往,太難了。而當無法回憶起死者的樣貌時,那才是死者最為可悲的時候。
如今社會中,沒辦法用科學解釋的事情還有很多,而託夢僅僅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在中國五千年的歲月長河中,多得是古怪故事,封建迷信傳說。我們期望著有一天科學能夠為我們解答更多的疑惑,但在科學無法解釋的情況下,我們姑且當託夢是活著的人對死者的思念和懷念。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