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70年 你不知道的「乳娘」故事

2020-12-16 北青網

大型紅色民族舞劇《乳娘》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演後,「乳娘」和「乳兒」的故事牽動著很多觀眾的心。

據了解,從山東膠東育兒所1942年建立至1955年解散,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員養育了1223名革命後代。

如今,那些拼著性命餵養八路軍後代的乳娘們狀況如何?那些乳兒如今又身在何方?

記者通過走訪山東青島、乳山、煙臺多地的乳兒,從他們那裡了解到了更多的故事。

很多乳兒雖然早已回到親生父母身邊,但他們的心卻一直沒離開過乳山,沒離開過膠東育兒所。退休後,他們便急急地踏上了回乳山的尋親之路……

膠東育兒所:1223名乳兒和300位乳娘的家

1942年7月,根據當時抗戰的需要,中共膠東區委指示膠東區婦女抗日救國會在牟海縣(今乳山市)崖子鎮東鳳凰崖村籌建膠東育兒所,解決婦女幹部結婚生子後,無法撫養孩子的問題。育兒所將需要照顧的孩子統一管理,讓孩子的父母安心去前線和日偽軍作戰。

從膠東育兒所建立至1955年解散,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員養育了1223名革命後代。

據了解,當時育兒所將需要母乳餵養的嬰兒都分配到了各村有哺乳能力的婦女家中照看餵養,並為乳娘提供必要的糧食和補貼,可這些乳娘卻將送來的糧食和補貼全部用在了乳兒身上。東鳳凰崖村的姜明珍自己生了六個孩子,四個夭折,而由她負責撫養的四個八路軍乳兒最終全都健健康康地回到了父母身邊。

很多人也是長大後才知道,自己曾經是膠東育兒所的乳兒,帶著一份對乳娘、對膠東育兒所的思念,他們重新踏上了尋親之路。

於致榮:21歲找到乳娘 還在等親娘

在眾多乳兒中,已經71歲的於致榮老人算是最早找到乳娘的。

1948年3月份,剛剛出生四十天的於致榮就被媽媽送到乳娘王水花家。王水花的女兒1947年6月出生,1948年正月間,剛剛出生半年多的女兒夭折了,失去女兒的王水花聽說有一個八路軍的孩子需要餵養,立即答應了下來。

那天,於致榮的媽媽把孩子交給王水花,「我一定把你的孩子養好,等你安頓好後,告訴我我給你送去。」從那時起,於致榮便被起名振勇,在王水花家生活了一年半,直到1949年8月才被接回育兒所。

新中國成立後不久,上級下令寄養在農村的孩子,父母必須接回家中。可於致榮沒有等到親生母親,按照上級要求,7歲的她被乳山市勞動模範於新齋收養,於致榮在於新齋家生活得很好,但對乳娘的思念始終沒有中斷。

1969年,她開始利用節假日尋找乳娘的消息。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打聽到了消息。於致榮記不清具體時間了,那天她坐著公交車去找乳娘,按照人家告訴的站名下車後,只見路旁坐著一位老者,那個人聽說是找乳娘的,就一指說,那家撫養過八路軍的孩子。

也許是天意,於致榮敲開的正是王水花家,門一開老人一眼就認出了她。「振勇呀,可把娘想死了。」母女倆抱頭痛哭起來。

從那以後,於致榮便把乳娘當做自己的親娘侍奉起來,與王水花的孩子以姐弟相稱。

2014年4月22日凌晨,王水花的孩子給於致榮打電話,「媽媽去世了。」聽到這一消息後,於致榮和丈夫開上車就往老家趕,當他們趕到家裡後,只見乳娘王水花眼睛睜著,在場的人們都喊著「振勇回來了,振勇回來了!」當於致榮蹲在乳娘面前時,老人家的眼睛慢慢地閉上了。

王水花去世後,於致榮依舊保持著定期回家看看的習慣,每次回家看望兄弟姐妹也都要拉上一車東西,回來時則換成被親人們塞滿的各式土特產,彼此間依然珍惜著那份情感。

「自己的養母去世了,而把她帶到這個世界上的親生母親,如今又在哪裡呢?」每當她想起乳娘時,總會想起一直沒有音信的親生母親:「媽媽,乳娘已經實現了自己的承諾,你的孩子等你來個信兒。」

宋玉芬:住育兒所 8年 找到親妹妹

1944年12月出生宋玉芬,在媽媽懷裡還沒待夠四個月就被送到育兒所,由於沒有找到合適的乳娘,育兒所就讓阿姨餵她喝些米糊糊之類的勉強餵飽孩子。

宋玉芬說,記憶裡她在育兒所裡的名字叫「愛利」,在那裡她前後住了八年。

1953的一天,阿姨帶著愛利到另一小班,指著一個小姑娘說,愛利那是你親妹妹小林,過去叫妹妹。

「記得當時我就是不叫妹妹,而妹妹也別著勁兒不叫姐姐,我們倆就這麼僵持著。」宋玉芬回憶道。

直到有一天,父親派來一位叔叔來到育兒所接宋玉芬姐妹,她們心中滿是恐懼,一旁的妹妹更是踢著小腿,晃動著小胳膊死活不肯上車,被阿姨抱到車上後,透過淚眼,姐妹倆看到阿姨也捂著臉抽泣著。

這是宋玉芬最後一次看到阿姨的身影,對阿姨的那份思念也就從此被植在了心裡。

2014年,看到一篇關於乳娘的報導,宋玉芬內心被壓抑多年的尋親念頭被再次點燃。通過乳山市媒體的幫助,宋玉芬和另一位乳兒段桂芳,以及她的妹妹宋夢靜一起,到乳山尋找當年的乳娘。

也就從那時開始,宋玉芬成為尋找乳娘的領頭人,很多乳兒都是和她取得聯繫。

徐永斌:長大後去找義父 卻已天人永隔

已經76歲的徐永斌老先生清晰地記得,小時候被義父關禁閉的樣子,「那時在義父家整天玩,很是開心。那天站在家門口的高臺上,大喊鄉親們開會了。結果被義父拖回家裡,關了幾天禁閉。」老人家回憶這段經歷大笑起來。

徐永斌已經退休在家休養,她和老伴龔曉實女士已經度過50年金婚的歲月。每天看看書、讀讀報、曬曬太陽很是愜意。不過對於育兒所的那段經歷,老人家依然記憶猶新。

他告訴記者,1943年5月9日,他在山東省海陽市馬各莊村出生,跟著媽媽生活了不到兩年的時間。

1945年,因為作戰需要父母要跟隨部隊去東北,徐永斌就被送到西澇口村的義父姜福敖撫養,由於他已經兩歲多可以吃流食了,所以就沒有給他安排乳娘,接徐永斌回家就是他的養父姜福敖。

姜福敖的兒子出生後,妻子就去世了,他的兒子姜玉長剛剛14歲,就跟著部隊打仗去了。當時姜福敖是擔架隊隊長,妻子去世後,他又和劉喜孟結為夫妻,徐永斌到他們家後,劉喜孟成了他的娘。

每當他回家吃飯時,喊著「爸爸、媽媽」清脆甜蜜的聲音讓姜福敖夫婦很是歡心,對他也更是疼愛有加。「儘管我非常淘氣,但爸爸和媽媽從未打過我一巴掌,回家後親生父親倒是打過我。」

在西澇口這四年時間裡,徐永斌整天抓螞蚱、下河撈蝦、打魚,滿世界地跑,無憂無慮,很是快活。那年,他的親奶奶從老家趕到西澇口,將他接回家過年。等他回來時才知道,養父母好不容弄了一個豬蹄,做好了年夜飯卻沒有吃,一直等著他回來。再看到徐永斌時,養父母由於太過想念抱著他大哭起來。

新中國成立後,徐永斌被他父親接回家中,從此他和養父姜福敖失去了聯繫。直到他上中學時,他的父親才告訴他「你有一個養父叫姜福敖,家住乳山西澇口村。」

八路軍山東遊擊隊研究會成立後,組織了一次老兵參觀盧溝橋抗戰紀念館活動,活動上有人告訴「育兒園的所長住在煙臺。」

於是徐永斌在2015年來到乳山市。想找到養父母,幾經打聽,終於找到了姜福敖的兒子姜玉,不過養父母已經離開了人世。2016年清明節,哥倆在給姜福敖墓碑前見面,兄弟倆抱頭痛哭後從此兄弟相稱。

李麗惠:半個世紀找尋親生父母

膠東育兒所從建所到解散,共計收養了1223名八路軍的後代,其中有九名乳兒沒有被親生父母接走,而是被人家收養。

九名乳兒如今已經年過古稀,對於他們來說,尋找親生父母是幾乎不可能的願望,但他們仍然心存希望。

已經從人民銀行退休的李麗惠就是其中之一。她從未停止過尋親之路,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裡,找到她的父母。

她告訴記者,大約在1946--1949年,李麗惠的父母隨部隊南徵北戰,把剛出生的她送到了膠東育兒所。

據膠東育兒所巡視員於瑞珍告訴她,她生在在乳山縣崖子鎮一個部隊醫院,身邊還有一位穿灰色軍裝的女兵照顧。她是被於瑞珍送到河東村一位乳娘家餵養的,之後母親就隨軍南下,臨走時還送給乳娘一雙膠鞋留作信物。

一周歲後她被收回膠東育兒所撫養。後來她得知自己的父親姓吳,也在部隊工作,但其他信息就再也沒有了。

李麗惠不知道自己何年何月生,就把十月一日當做生日。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尋親路,她仍然不願意放棄。

後記丨乳娘故事搬上銀幕 後輩兄弟相稱

當年的乳娘,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八路軍的後代。出於保密的需要,很多乳兒用的是假名,很多乳娘也不知道乳兒長大成人的名字,他們因此失去了聯繫。

在記者走訪的過程中,乳娘的後代對於當年乳娘的付出感覺很自豪。

乳娘姜明珍的兒子楊德亭告訴記者,得知母親曾經為八路軍哺乳過四個孩子,覺得媽媽非常偉大。「媽媽臨終前,希望我能找到這四個乳兒,把他們當做親兄弟對待。」當他找到乳兒小星後,得知現在的名字叫司曉星,彼此間便以兄妹相稱,相互走訪不曾中斷。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有關乳娘的故事被搬上舞臺,走上銀幕,被更多人所熟知和感動。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李強

責任編輯:常林(EK008)

相關焦點

  • 乳山紅色乳娘的故事登上新華社英文客戶端,推特中國新聞當日瀏覽量...
    11月27日,乳山紅色乳娘的故事登上了新華社英文客戶端推特中國新聞當日瀏覽量40000+……今天讓我們跟隨新華社的鏡頭走進紅色乳娘深度了解一下那段令人震撼的故事王葵敏不曾想到,當年她和姐妹們哺育革命後代的故事,在2019年的春天裡,被搬上北京的大舞臺。演出結束時,掌聲持久而熱烈,年輕的學子們飽含熱淚,久久不願離去……70多年前,在膠東抗日根據地,300多名年輕女性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一項重任——為前線的八路軍將士哺育後代,成為「紅色乳娘」。在日軍殘酷掃蕩和膠東育兒所艱難遷徙中,1223名乳兒無一傷亡。
  • 感恩乳娘 勿忘母恩 12名乳兒回乳山故土,看乳娘,尋記憶
    7月5日,乳山市舉辦「『小遠落』你在哪裡丨尋找乳兒之2020回乳娘家鄉看看」系列活動,通過鑑賞紀錄片《膠東乳娘》,參觀紅色印記展館,給黨的生日獻禮,弘揚乳娘精神。乳兒乳娘再相逢,他們之間沒有血緣,卻勝似親人,偉大的母愛在歷史的見證下更加偉大,在時間的洗禮下連綿不絕,歷久彌新。
  • 舞劇《乳娘》:用美侖美奐的舞蹈講述紅色故事
    7月29日,舞劇《乳娘》總導演、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舞蹈學院院長傅小青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暢談《乳娘》如何在美侖美奐的舞姿中,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乳娘》表現了夫妻情、母女情、母子情、兄妹情等,更著力表現母愛,那種人間大愛,觸碰到每個人心底裡最柔軟的部分,產生打動人心的巨大情感力量。&nbsp&nbsp&nbsp&nbsp《乳娘》的故事,取材於威海乳山乳娘撫育革命後代的真實故事。戰爭年代,這片紅色土地上,建立起膠東育兒所,撫育子弟兵後代和烈士遺孤。
  • 乳娘:八路的孩兒比俺的更金貴
    1942年7月,中共膠東區黨委決定,在牟海縣(今乳山市)組建膠東育兒所,選取乳娘哺育前線將士的子女和烈士遺孤。     乳娘視乳兒如己出,待乳兒勝親生,在日常照護中疼愛有加,在艱難困苦時呵護備至,在生死考驗前挺身而出。
  • 當溥儀的乳娘有兩個規矩,一個是餵奶,另一個實在有些毫無人性
    說的是烏鴉反哺的故事,而溥儀和王焦氏之間也是這樣的關係。愛新覺羅點·溥儀是中國封建王朝下的最後一位帝王,對於這位一生充滿了坎坷、充滿了傳奇色彩的帝王,他的一舉一動都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和猜測。一、權貴世家下的乳娘挑選制度乳娘是獨立於所有奴僕外單獨存在的一個職業,她們不會像其他奴僕需要做苦力活,或者賣好討巧贏得主人家歡心,要知道奴僕之間有著鮮明的社會地位,和鄙視鏈,就和如今職場中的鄙視鏈一樣,職位高低自然就決定了所處環境。
  • 山東藝術學院參加「尋找乳兒之2020回乳娘家鄉看看」系列活動
    7月5日,繼6月30日我校舉辦紀錄片《膠東乳娘》觀禮暨學術研討會之後,我校電影學院教師代表一行13人赴乳山市,參加 「『小遠落』你在哪裡——尋找乳兒之2020回乳娘家鄉看看」系列活動,在乳山市膠東育兒所紀念館舉行山東藝術學院電影學院黨性教育基地、專業創作與社會實踐基地揭牌儀式。
  • 古代嬪妃生下孩子為什麼不親自餵養,而是交給乳娘?私心太重
    不知道各位剛生出寶寶的你們你是自己用母乳餵養,還是讓孩子喝奶粉呢,小編在這裡建議還是讓孩子母乳餵養吧,更健康,這也有利於孩子的身體成長。作為一個母親就應該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哺乳,不僅僅是後宮之中,古代的時候一些富貴人家,這都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狀況,孩子生下來就交給他人了,滿月過後離開了自己的親生母親,不是特定的日子,他們兩個人是很少見面的,不知道各位媽媽們真的忍心嗎
  • 「乳娘精神」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乳山因境內一座象徵母親形象的大乳山得名,而母愛乳山、美好乳山也是近年來城市打造的一個重要品牌,其實,這個品牌真正的內涵來源於膠東育兒所的「乳娘」。
  • 古代乳娘除了哺乳孩子,還有一個「尷尬」任務,現代寶媽接受不了
    在古代皇宮貴族或者官門府邸的大戶人家裡,生產之後的女性為了保持身材和美貌以便更好地爭奪地位,就會將哺乳餵養孩子的任務交給乳娘完成。尤其在皇權貴族家庭,乳娘要餵養的都是皇子、公主等皇室血脈,所以乳娘最基本的就是要保證自身身體健康,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提供最營養且充足的母乳餵養孩子。
  • 古代為什麼要請乳娘,難道自己餵養孩子不香嗎?
    不過,像這種都屬於特列,封建特權餘孽,不在我們今天重點討論的範圍之內,我們還是重點討論一下,正經的給孩子餵奶的乳娘。在古代,能請得起乳娘的一般只有幾種人,一種是皇帝家,一種是王侯將相,各路官員,另外一種就是富賈鄉紳,我們分開來說。
  • 第六屆曹燦杯暨原創話劇《乳娘》小演員選拔-啟動儀式,圓滿結束
    2020年1月7日,濟南迎來了這個冬天裡的第一場大雪,就像汪國真描寫的那樣-----儘管春天很美麗,可有時候,我還是想回到從前去,回到那白雪飄飄的日子裡去,捧著那晶瑩的雪,吸著那清涼的空氣,在寒風凜冽的時候,就圍在暖洋洋的爐火旁,烤著紅薯,憶往昔,人在冬天,總是沒有距離。
  • 古代女人明明可以哺乳,為什麼要請乳娘?
    為新生嬰兒找乳母或者奶娘,一般都是大戶人家,因為這將會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那古代人為什麼會選擇請乳娘呢?原因一:家族地位的象徵首先要追溯封建時代統治者,他們為維護自己的統治,歷代都會建立利己的「禮制」,當然這種禮制是存在明顯等級差異的。
  • 封建富裕人家,為何會請乳娘?哺乳,只是基本工作,還有更荒唐的
    乳娘,也稱奶媽,即專門為別人哺乳、帶育嬰兒的特殊行業人員。成書於西漢時期的《禮記》,就有過對這一行業的相關描述——士夫之子有食母。在傳統的「三父八母」之稱中,乳母也就是乳娘佔據第八母的特殊位置,將乳娘的禮教、倫理地位予以了較高明確。
  • 古代女人明明可以自己哺乳,為何還要請乳娘,自己餵養不行嗎?
    然而一些出生的嬰兒並不是全喝自己親娘的母乳長大,有的嬰兒屬於乳娘餵養,一直到長大為止了。特別是一些王公貴族的子弟,一出世就含著金鑰匙,有數不盡的山珍海味等著他們品嘗,但是自己的親娘分明能哺乳,但為什麼非要請個乳娘餵養自己的孩子呢?
  • 「壯麗70年 時間都知道」北京衛視熱播 跨歷史長河講中國故事
    10月21日,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廣播電視臺聯合策劃的大型通俗理論電視節目《壯麗70年時間都知道》首期節目在北京衛視播出後,觀眾對取得的巨大發展與成就讚嘆不已,紛紛自主加入「表白祖國」隊伍,稱「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環球視評|中國外交70年(一):跨越(英文版)
    【編者按】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砥礪奮進,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開啟了篳路藍縷的偉大徵程,譜寫了波瀾壯闊的華美篇章。伴隨著喜迎新中國70華誕的歡快腳步,環球網評論頻道特推出系列短視頻節目《環球視評|中國外交70年:跨越、突破、輝煌》,見證中國外交一路走來的巨大發展和輝煌成就。
  • 馬氏「兄弟」跨越二十年的誠信故事
    馬氏「兄弟」跨越二十年的誠信故事    新疆日報網訊 通訊員王國慶闕愛民童浩麟2月11日,下午6時,河南開封。  馬保東與馬奮勇擠坐在一張沙發上,興奮地規劃著今後的合作。
  • 雲南文山:跨越70年 壯鄉苗嶺舊貌換新顏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據人民網消息  「70年來,文山實現了從貧困落後到全面小康的跨越;從荒僻難行到四通八達的跨越;從百廢待興到百業興旺的跨越
  • 歷史上的皇帝都是怎樣報答乳娘的?一人掌權一人恃寵生嬌害死嬪妃
    歷朝歷代,皇帝對於自己的乳娘,大多是給予金銀財富,也有少數與乳娘感情深厚的,賜予地位權勢的。下面給大家簡單說幾個。陸令萱,就是被電視劇嚴重洗白的那個陸貞。她本來是罪臣之妻,後來成為北齊宮廷太子高緯的乳母。高緯對她感情深厚,公元563年,陸令萱成為郡君;高緯登基後,陸令萱成為女侍中;後來深受高緯信賴的陸令萱逐漸掌握了權勢,其乾女兒成為了高緯的新皇后。
  • 任溶溶帶你憶童年 讓童真跨越時空相遇
    「沒頭腦」和「不高興」這兩個童話人物,說謊就會長鼻子的木偶人匹諾曹,不管是生於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還是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甚至21世紀的人,誰人不曉?然而,他們都和任溶溶有著密切的關係,或為任溶溶所著童話中的人物,或為任溶溶翻譯的國外童話名作中的人物,恐怕知道這個事實的人就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