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長個兒家長有誤區 不同年齡段標準身高計算法

2020-12-13 廣東頻道

  我國兒童矮小發病率約為3%,4~15歲生長發育遲緩的矮小患兒達700萬名,但每年真正接受合理治療的患兒不足3萬名。65%的家長在孩子身高偏矮時,會首先考慮使用增高保健品,甚至盲目進補。

  受訪專家/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組長 羅小平教授

  我國兒童矮小發病率約為3%,4~15歲生長發育遲緩的矮小患兒達700萬名,但每年真正接受合理治療的患兒不足3萬名。65%的家長在孩子身高偏矮時,會首先考慮使用增高保健品,甚至盲目進補。這是記者近日在「中國兒童生長發育健康教育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上獲得的一組令人擔憂的數據。

  孩子不長個兒誤在哪?家長的認知不足,虛假增高產品的誤導宣傳,有效藥品被誤讀、依從性差等,都是該病未充分診治的原因。為喚起全社會對矮小症等兒童生長發育疾病的關注,來自多個領域的專家聯合呼籲,將每年8月定為「中國兒童生長發育健康教育月」、每年8月18日設立為「中國兒童生長發育健康教育日」。此次活動由健康時報、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聯合發起。

  誤在認知:

  靠年齡來判斷發育狀況×

  發育進程一定要看骨齡 √

  很多家長並不了解兒童生長緩慢的相關知識,超過半數家長不知道0-3歲就需要觀察寶寶的身高;1/3以上的家長沒有科學測量兒童身高的習慣;3成家長誤認為只要營養跟上了,身高就能追趕上去;在發現孩子矮小後,仍固守「孩子可能長得遲,等大一點就會飆高」這樣的錯誤觀念而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組長、武漢同濟醫院兒科主任羅小平教授指出,很多家長靠年齡判斷孩子的發育狀況,這是很大的誤區。「年齡只是生長發育過程的一種『計時器』,要想判斷孩子的發育進程,骨齡才是一種可靠的客觀衡量指標。」

  人體的長高關鍵在於長骨的增長,當骨骺線閉合後,即相鄰的兩個長骨「粘」在一起後,大多數人就不會再長高了。通常情況下,女孩骨齡超過14歲,男孩骨齡超過16歲,骨骺線就已經閉合。所以,治療需在骨骺閉合前進行。判斷骨骺是否閉合,只需拍攝左手和腕部X光正位片,做個骨齡檢測即可。

  專家提醒家長,注意觀察孩子的生長速度,若發現孩子3歲以前每年生長少於7釐米,3歲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長少於5釐米,就應及早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誤在治療:

  指望「增高」保健品或補品 ×

  缺乏生長激素需要科學補充 √

  發現孩子不長個時,不少家長總認為那只是缺營養、缺鈣,於是買來各種保健品或補品,但這樣做只會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實際上,目前市面上標榜可以增高的保健品,多在營養方面做文章。這與補充生長激素而長高有本質區別。」羅小平解釋,對於疾病性的生長落後,如生長激素缺乏的孩子,靠吃營養品沒有作用。

  此外,一些保健品和所謂的純中藥製劑可能存在非法添加,孩子吃進去後短期確實長高了些,但會造成性早熟,影響最終的身高。「目前我國未審批過任何有『增高』功效的保健品。」羅小平強調。

  羅小平說,引起矮小的疾病很多,如生長激素缺乏症、特發性矮小、小於胎齡兒等。一旦確診為矮小症就得治,其重要的治療手段便是補充生長激素,但「聞激素而色變」的恐懼心理讓不少家長打起退堂鼓。這就造成我國矮小症患兒接受治療的年齡一般比較晚,70%在10-13歲。而在國外,生長激素缺乏症矮小患者的治療平均年齡為6歲。開始治療年齡偏大,生長期就短,而及早治療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患兒的成年身高。

  羅小平說,大規模臨床證實,生長激素治療可使生長激素缺乏性矮小患兒平均每年增高8-13釐米,嚴格規範使用生長激素是安全的。

  特別提醒

  看看你的孩子是否長慢了

  生長速度減慢往往是矮小症的早期信號之一,每個家長都應關注孩子的生長速度,重視給寶寶量身高,及早發現問題。兒童在不同時期的生長速度不同——

  足月兒出生時身長50釐米左右,小於47釐米則提示有宮內生長遲緩;

  1歲時,身高增長25釐米,達到75釐米左右;

  2歲時,身高增長10釐米,達到85釐米左右;

  3歲至12歲,每年平均增高5-7釐米;

  青春期每年增高8-12釐米,持續2-3年。

  2-12歲身高的估算公式為:

  年齡×7+70釐米

相關焦點

  • 13歲男孩身高124cm 面臨孩子不長個兒家長常常陷入誤區
    「孩子從2歲開始身高就越長越慢,8歲後幾乎不再長高。」唐唐母親說,以前一直以為是營養不良,不停給孩子吃營養品,可是依然沒有長高。「唐唐的骨齡檢測出來只有9歲,生長潛力還很大,通過有效的治療是可以長到160cm的。」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矮身材門診的黃醫生說,生長激素是由腦垂體分泌、主導人體生長的最重要的物質,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或受體缺陷會直接導致患者矮小。
  • 兒童標準身高表,你家孩子達標沒?抓住3個長高黃金期,還能長個
    一、孩子長個這件事,錯過不能重來  誤區一:發現孩子矮,但有"等一等"心態  《中國兒童身高管理現狀調研報告》顯示:在中國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90%的家長選擇盲目等待或者相信  誤區二:孩子現在長得快,將來一定是高個?  孩子沒到青春期,突然長得快不一定是好事,有可能是性早熟。
  • 怎麼判斷孩子缺不缺鈣,75%的家長都不清楚
    important}導讀: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補鈣已經成為了每一位媽媽們都必然會關注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孩子長身高的關鍵事情,總是一日三餐,各種牛奶、骨頭湯的喝個不停,覺得只要孩子的鈣質補夠了,孩子的個兒就能拔高的長。
  • 寶寶身高狀況怎麼看?對照2019年兒童標準身高表,家長別大意
    很多家長認為,身高只和父母的遺傳有關,孩子某一年齡段長得高或矮只不過是早長或者晚長之分。而本著這種觀念的父母很容易過分相信遺傳而錯過孩子身高的最佳幹預期。2019年兒童身高標準表出爐,別再相信「早長晚長」,不做糊塗家長。
  • 家長對孩子身高的誤區有哪些?怎麼做有利於孩子身高的生長發育
    相信有很多有了孩子的家長,可能比較發愁孩子的身高問題。自己家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長得慢,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很少有家長考慮孩子可能是矮小症造成的。孩子生長速度緩慢或是減慢,其實也是孩子早期兒童疾病的一種信號。
  • 我倆都不矮,為啥孩子個兒不高
    同學見面敘舊,氛圍輕鬆愉悅,可當小牛媽媽看了一眼在玩耍的孩子們,立刻輕鬆不起來了:這群年齡差不多的孩子中,小牛個頭最矮。於是,就有了此後小牛媽媽和醫生的對話。關心孩子身高的您,一起來看看吧!疑問夫妻倆都不矮 為啥孩子個兒不高上周的一天,小牛和媽媽來到了醫院。「孩子怎麼了?」在兒保科診室,張佳琳問道。
  • ...解析「兒童各項身高標準」,快來對照!看完就知道你家娃能長多高
    女孩月經初潮的時期是整個青春期生長速度的頂峰,長個的速度會減慢,直至骨骺閉合。要提高警惕的是,女孩發生月經初潮的時候,如果身高低於145釐米,那麼孩子未來身高達到160釐米是不可能的了。這時家長最好帶孩子去醫院做一下檢查,了解孩子還有多少生長潛能,抓住最後長高機會。
  • 不同年齡,每年生長速率不一樣,你家孩子身高達標了嗎?
    孩子的身高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得高高的,擔心個子矮影響孩子以後的工作、戀愛、交友等問題。想要孩子長高,家長首先應該避開這個誤區,而且以後不能再犯了。這是很多家長的固有認知,孩子吃得多就能有營養長高。事實上吃得多可能會造成很多的問題。
  • 關於孩子長個兒,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除了學習,孩子的成長發育也是父母關注的焦點,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長個兒,嘗試了各種辦法,結果卻適得其反,還耽誤了孩子的正常發育。關於孩子長個兒,都有哪些影響因素和誤區呢?但你可能不知道,磨牙也會影響孩子的身高。
  • 想預測孩子以後能長多高?盤點4種計算方法,提前估算孩子身高
    TW法TW法是在1962年科學家提出的一種新的骨齡計分方法,用的是多元回歸方程(突然勾起回憶),計算方式有點麻煩,而且男孩女孩兒,已經不同的年齡,會對應不同的預測公式。係數法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說法,說一個孩子手長腳長,尤其是小腿長,那以後身高一定會很高。
  • 2021年兒童身高標準出爐,10歲就140釐米了,你家孩子達標沒
    現在的孩子在家庭那麼大的保護傘下面,吃好喝好,身體自然是長得越來越好了。不像以前,家境貧寒,孩子只能吃沒有營養的食物長大,自然就長得瘦小一點。2021年兒童身高標準出爐,10歲就140釐米了,你家孩子達標沒一份2021年兒童身高標準表新鮮出爐。經過研究可以發現,年輕一代的身高是越來越高了。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在十歲這個節點上,身高均值都是140釐米以上。
  • 為什麼要給孩子預測身高?預測身高有哪幾個方法?
    但到底有幾種身高預測的方法,哪種方法最準確,家長不一定知道~男孩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5cm女孩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5cm這是目前較為常用的遺傳身高計算法,通過這個公式計算出來的身高是基於父母身高的遺傳身高。
  • 標準身高體重計算公式
    孩子成年後的身高體重,與兒童時期的成長有著莫大的關係,家長要關注孩子的身高體重是否符合指標,可以參照標準身高體重計算公式。標準身高體重計算公式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兒童健康體質並沒有齊頭並進,肥胖率的上升,體檢合格率的下降,足以引起社會和家長對孩子健康發育的重視。家長可以運用標準身高體重計算公式了解孩子是否符合標準。
  • 別把矮小當晚長 矮小症的20個治療誤區
    就怕家長一直認為孩子是晚長,到檢查的時候發現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所以,如果拿不準,最好讓醫生來判斷孩子是晚長還是真正的矮小,醫生會通過身高、骨齡、生長發育狀況來綜合評估。  特別強調一點:希望家長帶孩子就診時一定把資料帶齊,一定要告訴大夫孩子的生長情況。現在百分之七八十的家長在就診時說不出孩子去年身高是多少,最近半年長了多少。
  • 寶寶身高體重計算公式 2歲寶寶身高體重計算公式
    寶寶身高體重計算公式身高、體重是衡量小兒生長發育是否正常的一項重要指標。現將小兒正常身高、體重標準計算公式方法介紹如下:嬰幼兒體重標準測量公式:1-6個月時體重7-12月體重2-10歲體重嬰幼兒身高標準的增長規律:足月兒身長平均為50釐米,出生後第一年大約增長25釐米,所以一歲時大約是75釐米;以後每年大約平均增長5釐米,因此2—12歲以後小兒身長(釐米)=年齡×5+75(釐米)。
  • 孩子身高增長有「高速通道」,家長「助力」很重要!
    1、父母都高,孩子身高增長不理想 案例: 李主任介紹,她接診過一個孩子父母身高都很高,孩子七八歲前也一直長得挺好,但是到八歲那一年基本上沒怎麼長,身高一下就掉下來了,後來經過評估,發現是孩子吸收出現了問題,經過藥物幹預孩子吸收功能恢復了,身高立馬就長起來了。
  • 2021年兒童身高標準出爐,10歲就140釐米了,你家娃達標沒
    現在的孩子在家庭那麼大的保護傘下面,吃好喝好,身體自然是長得越來越好了。不像以前,家境貧寒,孩子只能吃沒有營養的食物長大,自然就長得瘦小一點。2021年兒童身高標準出爐,10歲就140釐米了,你家孩子達標沒一份2021年兒童身高標準表新鮮出爐。經過研究可以發現,年輕一代的身高是越來越高了。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在十歲這個節點上,身高均值都是140釐米以上。
  • 如何讓孩子增長身高?這4個知識點很關鍵,家長記牢助他往上長
    那麼,家長應該怎么正確認識孩子的身高狀況?又該怎麼樣科學地幫助孩子增加身高呢?關於孩子的身高問題,有些家長存在許多誤區,比如認為孩子的身高是家長遺傳的,沒有辦法後期提升,毫無疑問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孩子的身高情況雖然約七成遺傳家長,但是仍有三成可以通過後期的努力改善,如果家長們好好地把握住機會,孩子身高逆襲絕不是夢。父母個子低,孩子個子高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幫助孩子科學的長高,以下幾點很關鍵,家長們一定要牢記。
  • 為什麼孩子吃得好、睡得好,就是不長個兒?關於孩子的身高,家長要...
    孩子個子矮,家長要避免4誤區不少家長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家孩子吃得好,睡得好,就是不長個兒呢?和同齡孩子一起玩,怎麼總是矮人家一大截呢?誤區2:矮小就是因為缺少營養有不少家長盲目認為只要把孩子飲食調理好,孩子就一定會長高,所以這些家長給孩子變著花樣弄好吃的,結果有些孩子體重明顯增加了,但是個頭卻沒有長上去。這類家長往往忽略了,造成矮小的原因不僅僅是營養物質的缺乏,還有一些疾病及其他因素而導致身高增長緩慢。
  • 教您計算孩子的遺傳身高,改善身高有3個方法
    矮身材是指同種族、同性別和同年齡的個體身高,低於正常人群平均身高兩個標準差。大部分城市都已經有開展兒童定期保健體檢,一般社區醫院兒童保健門診都有做,家長需要按時帶孩子去檢查生長發育情況,按時測量和監測孩子的生長曲線。如果發現異常,保健醫生也會提醒家長進一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