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很多有了孩子的家長,可能比較發愁孩子的身高問題。自己家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長得慢,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很少有家長考慮孩子可能是矮小症造成的。孩子生長速度緩慢或是減慢,其實也是孩子早期兒童疾病的一種信號。
所以在生活中,家長要重視起來,要準確地給孩子測量比較精準的體重和身高,並且進行記錄,以便於後期可以及時地發現問題。一般新生兒出生身長50釐米左右,出生第一年身長增加25釐米,第二年增長10釐米。3歲-青春期平均每年增加6釐米左右。若是孩子每年身高增長小於5釐米,則可初步認為孩子生長發育遲緩。
那麼,家長對孩子身高問題的誤區都有哪些呢?
誤區1、「晚長」
身高的高矮普遍被很多家長們分成「早長」和「晚長」兩大部分。很好理解,長得高的孩子就是「早長」,長得晚的就是「晚長」。
其實孩子的生長是有規律的,一般情況下,孩子到了三歲,差不多可以追趕上同齡同性別孩子的身高,如果孩子三歲後身高還是落後一大截,不要認為孩子「晚長」了,畢竟,晚長並不是普遍的現象。
誤區2、增高藥
家長比較著急孩子身高矮時,往往容易被忽悠,而這些所謂的「增高藥」中含有大量的激素,前期效果是可觀的,但是極容易致使孩子性早熟,從而,導致孩子最終身高比較矮。
誤區3、檢查結果正常,不需要治療
孩子身材矮小中有一種檢查結果正常,但是身材比較矮小,臨床稱特發性矮小,若是這類兒童不及時治療,孩子成年後身高可能也是落後的。
誤區4、父母高,孩子一定會高
雖然孩子身高大多受遺傳影響,但是還會有30%的因素會受後天因素的影響,所以,父母高,孩子不一定高,父母矮,孩子也不一定會矮。
那麼,怎麼做才有利於孩子的身高發育呢?
1、良好的睡眠質量
孩子充足的睡眠時間和質量有利於身高增長,孩子一般在睡著後,45分鐘左右,體內的生長激素就會快速分泌,促進寶寶身體成長,而生長激素分泌比較旺盛的時間段,一般是晚上22點到凌晨4點左右。
2、運動
可以每天帶寶寶做有氧運動,如每天30分鐘左右慢跑。有效的運動可以刺激孩子體內生長激素的分泌,促進孩子骨骼的發展。
3、均衡飲食
合理地搭配孩子的飲食,多吃維生素含量高、優質蛋白質比較高的食物。可以幫助孩子滿足日常營養所需,又避免營養過剩造成寶寶的肥胖。儘量避免孩子偏食,挑食等。
4、增加孩子免疫力
平時注意預防各類流感性疾病,天氣好時,可以戶外訓練,多曬太陽等,增加孩子的免疫力,孩子免疫力增強,有利於孩子的健康。
5、良好的心情
生活中,儘量端正孩子的價值觀,教會寶寶如何很好地調節心情,愉悅的心情有助於生長激素的分泌,有利於孩子的身高增長。
生活中,孩子身高持續落後或是每年增高低於5釐米,家長就要留意了,及時帶孩子就醫,多聽聽醫生的建議。定期帶孩子體檢,時常觀察孩子的身高變化,並做好相關記錄等預防措施。#兒童矮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