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惠濟區青寨村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呂高見文圖
安置房,是政府進行城市道路建設和其他公共設施建設項目時,對被拆遷住戶進行安置所建的房屋。
這幾天,有村民向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反映,鄭州市惠濟區青寨村在城中村改造中,已去世幾年的村民仍能領安置房和過渡費,存在違規行為。
那麼,村民反映的問題是否屬實?關於此事,青寨村和轄區辦事處又是啥態度?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投訴】村民去世,還能領安置房?
青寨村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村民介紹,2013年左右,他們村在城中村拆遷改造過程中,王某玉母親王某榮去世都好幾年了,但和正常村民一樣,仍能享受到安置房待遇,過渡費也領了好幾年。
直到村裡進行公示時,大家才知道這種情況。這事曾被反映到轄區街道辦事處,最後也不了了之。
該村民說,據他了解,和王某英一樣情況的還有王某廣女兒,2006年左右去世的,也享受到了安置房待遇。
「人已經死了好幾年,還能享受待遇。」另有村民質疑,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時任村幹部違規辦理的。這屬於侵佔集體資產,且不止這一起。導致現在拆了都七八年時間了,目前安置房還沒有任何進展。
有村民為了證實其說的真實性,還專門跑到王某榮墓地拍了照片,記者注意到,碑文顯示其卒於2009年8月初二。據村民們說,籤訂的補償都是其去世之後。
【回應】時間久遠,記不太清楚了?
1月4日,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來到了青寨村所在小區採訪。
「你母親是哪一年去世的?」記者聯繫到了王某榮兒子王某玉,表明身份後,他回答:「死了有10多年了。」記者追問,去世後還能領到安置房?他沒有正面回復,而是說:「我也不清楚,村裡多了,有的出門閨女也有。」隨後又補充道,「去世的都有,你可以來調查。」
村民給記者提供的「青寨村城中村改造拆遷安置補償協議書」顯示,在戶口認定負責人員籤字空白處有村幹部董某的籤字。
那麼,關於此事,董某是否知情,又該如何解釋?
「時間那麼長,一時半會兒我也記不太清楚了,畢竟一個村那麼多人。」董某說,當時都是帶著戶口本,經過幾道關審核的,最後他們才籤字。擔心村民有異議,也都有過公示。
「那麼,村民死亡後有無進行核實,如果確實存在這種情況。是否違規?」董某告訴記者,村民這種行為該咋處理咋處理,還要追究其責任。
當天,記者又來到了青寨村黨群服務中心,一層大廳門口的值班室未見有人員值班。
青寨村黨支部書記黃劍坡受訪時說,據他了解,北四環擴寬改造時候,被反映的村民與大河路拆遷指揮部籤訂的有協議,直接轉到他們村了,他們接到指揮部手續後進行安置的。
那麼,到底是被反映的兩戶村民是在死亡之前籤的協議,還是之後籤的?
「那我得去查一下,這麼長時間了,現在換屆事多,得半個月左右時間。」黃劍坡表示,此外,關於村民反映墓碑上時間,經他了解,上面死亡時間弄錯了。如果涉嫌欺詐,可以去報案。
記者追問,村民死亡後,允不允許領安置房?
他告訴記者,允許,死亡之後也有。「我們村只添不減,這也是村裡的規定。」
【追問】對於此事,到底誰來監管?
「辦理安置房手續,必須是戶主帶上戶口本、身份證,且本人要到場籤字。」對此,有村民說,如果戶主不在的話,申領人必須要寫委託書,假如已經死亡的人,還能領到安置房,是要追究相關人員責任的。
那麼,村民所反映的問題是否屬實,該有哪個部門進行監管?
此前,記者趕到了惠濟區政府,外宣辦一名工作人員解釋,包括前期的測量、人口核算、分房公布等,會有一個工作專班,存在於轄區辦事處,也是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如果出現不合常規的情況,辦事處一級的紀委介入調查,假如紀委調查達不到群眾滿意和媒體關注度,那就要上升到區紀委,找他們就可以了。
那麼,像村民說的情況,是否存在違規行為,他表示,「這個我不太清楚」。
「報社反映的問題,直接核實調查,我們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迎賓路街道辦事處紀工委相關負責人說,建議最好是村民自己來,因為裡面具體細節他們都不知道,或者匿名、網絡也可以。
記者在迎賓路街道辦事處探訪時,工作人員表示領導都去開會去了,此事由辦事處呂副主任負責。
對此,該辦事處副主任呂先生解釋,他2008年開始包村,這個不清楚,也沒有人反映過。村裡是2012年拆遷的,如何證明人是之前死亡的?
呂先生說,當時是企業跟村民籤的合同,沒有涉及辦事處。本身反映問題途徑就不對,村民有事為啥不向村裡反映?如果有這種情況,讓村民直接和企業談,直接拿下不就是了。
據他了解,當初綠化廊道拆了,和村民籤訂的有協議。
【說法】如果人口認定前死亡,拆遷協議中就應當被排除
對此,河南英泰律師事務所趙鈺濤律師接受大河報記者採訪時說,依據《鄭州市城中村改造管理辦法》第二十三條,實施拆遷前,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按照村民(股東)會議或村民會議授權的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的拆遷補償安置方案正式籤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
由此可見,拆遷安置補償協議是對村民相關房產進行拆遷並進行安置的法律文件,對拆遷人、被拆遷人均有法律上的約束。
參考鄭州市相關城中村改造的拆遷安置補償方案,對拆遷安置有人口或者面積兩種補償方式。如果按照人口方式補償,在籤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之前會有人口認定程序,認定後會對認定結果進行公示,公示後才能作為補償的依據。
如果人口認定程序結束後涉及拆遷人員死亡,其權益應當按照繼承程序辦理。如果在人口認定前死亡,拆遷協議中就應當被排除。
趙律師表示,結合本案,如果拆遷對象在人口認定時將已經死亡人員作為認定對象,屬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行為,以此獲取的拆遷利益屬非法利益,涉嫌構成詐騙罪,如果村幹部在人口認定程序中存在弄虛作假、收受不當利益,涉嫌構成濫用職權或者受賄罪。
關於此事進展,頂端新聞·大河報將持續進行關注。
【來源:大河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