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柯楊王映
算不上新鮮的「先鋒貸」,在濮陽市被寄予了新期待——從助力脫貧的「一股活水」,到點燃鄉村振興的「一把旺火」。
12月8日,濮陽有關部門抽調人員到範縣走訪,聽聽大家對實行了快一年的「先鋒貸」有啥看法。33位被訪問的村支部書記呼聲高度一致:希望貸款額度再高些,還款時限再長些,再幹事膀子就能甩得更開些。
大雪時節,會議室裡熱氣騰騰。33位村支書來自全縣8鎮4鄉,確保有代表性。
「咱濮陽的『先鋒貸』,大家都了解不?」市委組織部工作人員問道。
「了解。」「知道。」村支書們齊刷刷舉起手。
在農村,沒人做擔保、沒東西抵押,一直都是貸款的「兩大難」。從今年年初起,濮陽在全市推行「黨建+先鋒貸」,把村幹部的政治身份變成信用資本,根據其年度工作報酬確定貸款額度,鼓勵支持他們要麼以村集體經濟組織、要麼以個人名義貸款,發展致富項目。不想貸款的,還能用自己的額度給村民做擔保。
「『先鋒貸』幫大忙了。」前房村村支書房愛銀說。這個濮陽首批搬遷的黃河灘區村,去年搞起了流水養魚,魚糞收集起來給梨樹施肥,發展循環農業。今年開春後,8萬尾黃河鯉魚一天飼料就得三四千元,房愛銀從「先鋒貸」貸來30萬元,應上了急。今年魚和梨都供不應求,村裡掙了50多萬元,村民每家增收超過3000元。
「不下本上哪兒求利?現在村幹部每人最高只能貸款15萬元,這還不夠。俺村明年想貸100萬元,擴大種養規模。摘帽了、幸福了,誰不想更幸福呢?」房愛銀說。
各村從「先鋒貸」借款不光是應急,也有發展需要。五羅徐村今年貸款50萬元,投到村裡和亳州一家公司合建的中藥材種植加工項目上。「我們投錢,企業也更放心,兩邊一條心搞發展。再說了,投資多分紅也多,俺村人都支持擴大投資。」村支書王新芳琢磨得很透。
「黨建+先鋒貸」,是今年濮陽推進的一項大動作。項目由組織部門牽頭,人行、人社、財政、農業農村部門和金融機構共同參與,這裡邊有管貸款資格審核的,有管項目風險把控的,脫貧攻堅這場仗很關鍵,誰都不願缺位。項目推進過程還和「五星黨支部」創建結合起來,產業發展得好不好、帶富能力強不強,是其中一項重要評價標準。
黨建引領、整市推進、多方參與,「排面」大了,收效也大。截至11月底,濮陽市創業擔保貸款發放近5000筆,約1700個村、2萬人新加入創業隊伍。全市99.83%的村都搞起了集體經濟,而一年前,僅六成左右的村子有集體經濟。
「『先鋒貸』現在是一年一還款,能不能延長延長,兩三年還一回?」許堂村村支書盧銘峰的建議引發一陣附和。農業種植周期長,大家都希望騰挪的空間再大點。
「黨員身份有了『含金量』,我們很自豪」「不用怕增加貸款額度,按協議來嘛」「能不能派專家來俺村指導指導,咋把產業做得更大」「要是能建個統一貸款平臺就更好了,手機上一點立馬到帳」……大家七嘴八舌,暢所欲言。
怎樣建立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金融服務組織體系?
怎樣進一步激發黨員隊伍活力和群眾致富的內生動力?
怎樣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更好滿足農村多樣化融資需求?
……
工作人員在本上記下一條條具體建議,整理出村支書們一個個有代表性的「心願」。
有了這次走訪,濮陽市有關部門信心更足了。擴大授信面、延長還款時間、加大風險把控力度……「黨建+先鋒貸」2.0版正在醞釀中,這項「一塊小石頭激起一池春水」的改革,將帶動一系列「小微改」。
讓發展不再等「貸」,這事,該幹、得幹、管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