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S通通」來華留學生的快樂教育,無憂畢業

2020-12-13 張江評論

與張定青的初次見面,是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的古北620創業孵化基地。因為她在創新創業方面取得的優異成績吸引了致力於雙創輔導的服務商海星紀元創業孵化的關注,所以邀請她參與創業故事欄目的訪談。訪談期間,張定青言談舉止從容優雅,給人以溫和內斂的印象。但在與她慢慢深入交談後,記者便能感覺到在這個看似文靜的女孩背後,潛藏的巨大能量。

創業契機

張定青最開始的夢想其實是做一名記者,很少動過創業方面的念頭。或許是機緣巧合,大一那一年,張定青所讀的學校開展了一個叫博識班的創新創業計劃培訓班,她有幸入選了培訓班名單。就是在這個學堂裡,張定青開始與很多的創業導師以及創業前輩、學長學姐們打起了交道。在日漸學習和摸索過程中,張定青對創業產生了莫大的興趣,感覺創業也沒有想像之中那般困難重重,遙不可及,於是一顆小小的種子,默默地埋藏在了張定青的心中。

為了鍛鍊她的獨立能力,自大學開始,家裡就沒給過張定青一分錢。所以,她學習之餘需要想方設法來維持日常生活開銷。為了儘可能多一些儲蓄,多一些自由空間,張定青對只要能做的兼職幾乎是來者不拒。其間,班裡一位留學生突然找到她,詢問她能不能為自己輔導課程,以幫助她通過學校的期末考試,並且願意支付一定的報酬。本著既能幫助同學,也能自我複習的想法,張定青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

令人驚喜的是,那一次的一對一輔導非常成功,那名留學生的進步十分明顯,期末考試的分數也相當可觀。這一方面讓張定青十分有成就感,另一方面,她也察覺到自己在教學輔導方面的得心應手。如此一個契機,也讓張定青心中的那顆種子越發萌動起來,她是不是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做一些更出色的成績出來?

授課理念

有想法就立刻付諸行動,這是張定青的性格。在確定了自己想往留學生教育培訓方向發展的決心後,她做了一次市場調查,統計下這個市場上有多少留學生像自己那位同學一樣有著學習方面的困難,以及日常支付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張定青發現這一現象並不是偶然。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僅2017年,來華留學生規模的增速就連續保持在10%以上。其中,學歷生就達到了24.15萬人,有近一半都選擇在上海學習,專業大多以商科、文科為主。同時,或許因為中國式教育的獨特性,掛過科的留學生非常多,甚至每年每所大學都要勸退超過30名留學生,還有許多被迫轉專業甚至是轉學,超過30歲依然無法畢業的留學生也比比皆是。在經濟能力方面,張定青發現留學生群體的日常收入普遍較高,可支配收入也較多,平均月生活費達到人民幣5000元左右,月均留存資金約為2000元,這足夠一定的額外支出。調查顯示,為了能順利畢業,留學生對高效的輔導課程也有著很大的支付意願。

除此之外,張定青還發現,在留學生輔導上,市場缺少統一的專業機構,鮮有針對性的機構滿足他們這方面的需求。國內成規模的、針對留學生輔導的機構僅僅是面向語言證書以及中文補課的培訓班,市面上並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專門針對留學生的專業課進行輔導,這就導致了許多留學生只能自行尋求身邊老師、小夥伴的幫助。留學生中文水平差異很大,從輔導難度上來說存在著很大的局限。

對市場大環境、競爭對手等方面都有了基本的全面了解後,張定青更是堅定了要深入這一領域創業的想法。她很快召集人手,成立了自己的創業小隊,並給自己的計劃取名為「PASS通通」,旨在幫助留學生快樂學習,無憂畢業,「門門全過」。

有了初步想法後,要制定教學計劃,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完善,張定青發現,排除語言鴻溝外,最大的難點是留學生本國和中國教學模式上的差異。

以數學為例,中國的高中數學課程非常看重方程思維,但是對於留學生,就比如韓國學生來說,他們高中學的更多的是代數。與中國完全是相反的情況,在思維邏輯上,韓國留學生習慣的一個授課邏輯是老師給一個問題,然後他們去思考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有哪些步驟和知識點,而中國是先學知識點,把知識點理解透之後設計問題,學生再用知識點去解答這個問題。

因此,張定青為自己的項目定下的一個基本運營模式:花費較大的時間來安排基礎課程,把基礎問題解決後,再用三成左右的時間給他們定製專業課程,彌補他們專業知識的不足,並且按照留學生的學習水平調整課程設計。至於教學成果和質量,將通過大學生老師課後提交的教學情況文件、留學生提供的評分表對教學進行監控。

團隊協作

由於涉及教育輔導,在尋找創業夥伴的時候,張定青專門找到了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的一位碩士朋友,聘請他做課程主管並負責理科類、計算機類課程。同時,為了更好地了解留學生的想法以及教育模式,張定青還聯繫了一位有運營補課機構經驗的韓國留學生,讓他負責開拓市場。而張定青自己,則負責宣傳、運營以及商科類的課程。就這樣,PASS通通「三劍客」,懷揣著夢想和熱情,正式踏上了留學生教育輔導的初創之路。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句話充分地體現在了PASS通通初期的發展上。

在成員磨合方面,由於大家幾乎都是第一次接觸創業,並沒有許多實戰經驗,在某些決策上團隊也難免存在分歧。三個人在授課形式、課程時長等方面,有時會產生不一樣的意見。例如,她們開設的一個課程是期末衝刺班,有人認為,既然是衝刺班,就應該速戰速決,20個小時的課程花上2~3天一口氣衝刺,而張定青卻認為雖然是衝刺班,也應該用一個禮拜的時間扎紮實實地上完。即便出現這種情況,張定青自己卻一直是一個能聽得進意見的領導者,不會硬著頭皮不認錯。所有決策,都會經過全員的商討。

隨著不斷成長和完善,張定青的PASS通通小隊逐漸壯大起來,從最初的三個人慢慢擴大。2020年 2月正式成立了公司。

隨著項目逐漸完善,張定青小隊也帶著自己的項目參與了不少比賽,這一過程中,海星紀元創業孵化團隊的魏曉語老師與王仕傑老師給予了她們賽前輔導,為PASS通通的課程體系、實踐情況、財務報表、發展規劃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修改指導意見。憑藉著不俗的實力,張定青和自己的小夥伴也收穫了許多可喜的成果,先後獲得了第十二屆「挑戰杯」上海市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的金獎、2020年第六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上海市優勝獎,還有2020年長三角G60九城女性創業項目大賽十佳項目獎等稱號。讓張定青最難忘也最有成就感的事是在一次創業大賽中,當她闡述了自己的項目後,立刻就有一個專門做非洲留學項目的女領導找到了她並且談成了合作。就是那次經歷讓PASS通通直接獲得了300位非洲留學生的訂單,這也是她那時候接到的最大的單子。

心得體會

談起受到過的最大挫折,張定青坦言今年的疫情著實讓自己的公司受到不小的衝擊,很多的訂單都丟失了,授課模式也不得不作出調整。由於是臨時從線下轉到線上,許多問題也隨之湧現:課程教材需要重新編,但是人手完全不夠;因為疫情沒有辦法立刻擴充人手,也招不到新人;線上平臺的建立也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建立速度也十分緩慢……所以三、四月份,可謂是一段手忙腳亂的時間。伴隨著繁重的客戶諮詢工作、公司帳戶日益減少的餘額,張定青和成員基本上天天熬夜、情緒近乎崩潰。但是,最終大家都挺過來了。PASS通通逐漸完善了線上授課的模式,把部分基礎課程同時拍攝成錄播課,在網絡直播教學後上線,以備不時之需。

如今回首那段日子,確實是比較苦。但是,張定青從來也沒有想過放棄,只要不到最後一刻,她都會堅持下去。對於未來,她也有著清晰的規劃,計劃著能不斷拓展公司的業務,也會慢慢和學生以外的人達成合作,如外國創業者、HSK的考官、留學機構等,來不斷改善和拓展公司自身的業務模式和收入渠道,以此建立更好的渠道商模式,尋找更多的渠道商來幫助售賣產品。

有不少人問起在創業初始,她是否畏懼過失敗,張定青笑言當初並沒有想那麼多,她骨子裡就是個不怕事的人,而且她認為創業本質上就是一個不斷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她享受在這個過程中自我超越的感覺,那讓她感到很有趣、很刺激。她能把當初一個小小的項目慢慢做到如今正式成立的公司,離不開家人、朋友的支持,離不開與自己一同創業的小夥伴的攜手並進,也離不開當年學校對學生創新創業的重視和幫助。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素來把學生「雙創」的教育放在首位。張定青記得申報參加「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的時候,學校創業服務機構便給予學生幫助和輔導,海星紀元創業孵化便是其中之一。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創業讓我更自信了,也讓我變得更加處變不驚。如果一件事,你真的想做的話,就放手去做吧,沒關係,反正我們也還年輕。」也有很多對未來有迷茫的同學向張定青「取經」,張定青一般都會這麼開導她們。對於自身,她認為也依舊有著很大的成長空間和需要不斷完善的地方,她會攜手PASS通通馬不停蹄地往前奔跑,憧憬著未來能為國內留學生教育事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交出一張完滿的答卷。

張定青

上海帕斯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法人代表兼任CEO

畢業於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會計學院審計專業,曾獨立運營管理TE俱樂部。

高中就讀於七寶中學,校友資源遍布中國頂尖高校。

2018年至2019年,在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全能腦力王」節目中擔任科學指導老師。

2020年2月26日,張定青創立了上海帕斯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並獲得了第十二屆「挑戰杯」上海市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的金獎、第六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上海市優勝獎、2020年長三角G60九城女性創業項目大賽十佳項目獎以及2020年上海女性創業大賽的十佳項目稱號。

相關焦點

  • 新時期來華留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策略研究
    來華留學生就業政策是來華留學教育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留學生就業情況是彰顯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一環。2017年前後,國家和地方關於來華留學生就業政策試水,就業環境逐步寬鬆。北京、上海等來華留學生聚集地,尤其是中關村科技園、上海自貿試驗區、張江高新區等國際人才需求旺盛的城市和地區相繼出臺新政,為來華留學生在華就業創造了新的環境。
  • 我校2019屆來華留學生圓滿畢業
    近日,江南大學2019屆30多個國家60名來華留學生,經歷了數載的學海拼搏、生活考驗、文化交融,最終完成了在江南大學的這段精彩旅程,圓滿畢業。他們分別來自10個專業學院,包括7名博士研究生、40名碩士研究生以及13名本科生。
  • 北京化工大學來華留學生畢業感言 中國是我們的第二故鄉
    來源:神州學人  作者:柯蘿莉   2020年7月16日,北京化工大學舉行2020屆來華留學畢業生線上歡送儀式。葉門留學生柯蘿莉代表來華留學畢業生用中文發言,感謝老師和父母的支持與幫助。柯羅莉(右)  今天,非常榮幸,能代表本科畢業留學生發言
  • 拓展來華留學生教育提升高等醫學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光明...
    無疑,通過發揮我國醫學教育、醫學科技的交流作用,大力發展來華留學生醫學教育,對提升中國高等醫學教育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來華留學生醫學教育可以帶來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上的變革,拓寬廣大教師的國際視野,促進我國高等醫學教育與國際接軌。同時,留學生教育可以深化對外交流,形成多元化的校園文化氛圍,提高國內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競爭力。發展來華留學生醫學教育,將進一步提升中國教育的綜合實力。
  • 留學生來華不只為學漢語
    國內有能力開出高層次專業全英文項目的大學寥寥無幾留學生來華不只為學漢語來源:文匯報 2010-09-02  這幾天,位於清華大學紫荊公寓22號樓  留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吳運新教授告訴記者,這些學生有不少畢業於英國牛津、劍橋,美國哈佛、斯坦福等世界名校;他們來學習的專業,集中於國際工商管理、國際關係、法律碩士等人文社科領域,與機械工程、環境工程管理、先進計算等理工科系——而不再是來華留學生研習最多的漢語、中國歷史與文化,或者中國武術、中醫、烹飪等「大路貨」。
  • 全國45所高校將招3058名本科臨床醫學來華留學生
    教育部公布2020至2021學年招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英語授課)來華留學生的高等學校名單及招生計劃,2020至2021學年,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45所高校可招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英語授課)來華留學生,名額總計3058個;其中在京高校有首都醫科大學,計劃數為100人。
  • 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疫情下的來華留學教育思考
    疫情下的來華留學教育思考文|邱洋海在疫情全球蔓延和國內高校準備復學之際,做好來華留學生工作不僅對於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有重要意義,對傳統的來華留學生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課題。危機中,要系統梳理疫情期間整體工作,改革來華留學生招生、教學、管理、服務和就業等方面的工作,抓住來華留學生工作的關鍵點,直面專業學習和思想引導工作。
  • 2020-2021學年招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英語授課)來華留學生高等學校...
    招生計劃的通知教外廳函〔2020〕3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依據《教育部關於印發〈來華留學生醫學本科教育(英語授課)質量控制標準暫行規定〉的通知》(教外來〔2007〕39號,以下簡稱《通知》)精神,為保障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英語授課)來華留學生的培養質量,2020
  • 教育部關於印發《來華留學生醫學本科教育(英語授課)質量控制標準...
    教育部關於印發《來華留學生醫學本科教育(英語授課)質量控制標準暫行規定》的通知教外來〔2007〕3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近年來,我國部分學校為擴大留學生規模,滿足外國留學生來華接受使用英語授課的醫學教育的需求
  • 控制來華留學生規模,把更多的教育資源留給我們國家的學生
    他們很自然的把這些留學生當做特權人士對待。北京師範大學新興市場研究院院長兼發展研究院院長胡必亮說: 「給非洲留學生一年也就10萬獎學金,其實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給留學生提供超國民待遇,當然也是那幫人所作所為。我們也很懷疑在這個審批過程中會不會出現利益輸送的操作。我們大批的孩子需要教育資源,可是我們還把的最好的教育資源低廉地送給了國外的留學生。這估計也是很多人想移民的原因之一,即便在國外上不了的好大學,可以回國輕鬆上清華。
  • 45所高校新學年將招3058名本科臨床醫學專業來華留學生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新聞記者4月22日晚從教育部獲悉,日前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公布2020—2021學年招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英語授課)來華留學生的高等學校名單及招生計劃的通知。根據通知,2020—2021學年全國45所高校將招收共計3058名本科臨床醫學專業來華留學生。 通知稱,2020—2021學年,教育部委託45所高校招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英語授課)來華留學生。本學年招生院校及名額分配根據往年招生情況及2019年來華留學生醫學教育專項調研和日常工作檢查情況確定。
  • 教育部:45所高校將招3058名本科臨床醫學專業來華留學生
    半島記者 劉金震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0—2021學年招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英語授課)來華留學生的高等學校名單及招生計劃。目前,教育部委託吉林大學等共45所高校負責相關招生工作,總體招生計劃為3058人。
  • 疑似享有「超國民待遇」的來華留學生怎麼管?教育部:趨同化管理
    指的是要求高校將來華留學生教育納入全校的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中,實現統一標準的教學管理與考試考核制度,提供平等一致的教學資源與管理服務,保障中外學生的文化交流與合法權益。趨同化並不意味著等同化。既要對中外學生一視同仁,也要看到來華留學生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化存在差異,以合理、公平、審慎為原則,幫助來華留學生了解中國國情文化,儘快融入學校和社會。
  • 三峽大學來華留學生國情及文化教育基地落戶長盛川青磚茶產業園
    三峽大學來華留學生國情及文化教育基地落戶長盛川青磚茶產業園發布時間:2020年12月07日 16:10 來源:長盛川湖北青磚茶   12月4日,「三峽大學來華留學生國情及文化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在長盛川產業園順利進行。
  • 不崇洋媚外,也不盲目排外,對來華留學生還是應該Welcome!
    今年5月,山東又爆出「我送孩子讀大學,結果給留學生掃廁所」事件,網友更是深惡痛絕,紛紛吐槽,為啥外交越來越硬氣,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高校,膝蓋反而越來越彎得厲害? 第二,留學生「低門檻讀名校」問題。以及由此衍生的「國際高考移民」問題。我國高校基本以漢語教學,學習漢語確實是個令外國學生無比頭大的問題,入學、畢業標準肯定不可能與國內一個樣。
  • 前程無憂再次舉辦海外留學生招聘會
    來源:東北新聞網2017年,前程無憂和應屆生求職網聯合舉辦了首屆海外招聘會,僅半天時間,70家僱主就吸引了2,000名留學生到場。 「2018海外留學生招聘會」上更是齊聚A.O。招聘會將跳過網申篩選簡歷的環節,參與者直接進入首輪面試,與名企HR負責人面對面交流,更有機會拿到直通卡名額(活動當日參與者需攜帶海外院校學生證或畢業證書籤到入場)。
  • 來華留學生:畢業了,不舍和中國說再見
    圖為韓思敏畢業留影。圖為柯魯瀚畢業留影。畢業之際,武帝在北京交通大學校園內留影。收到5名來華留學生的中文作文,有些出乎編者意料的是,他們有的是從19歲才開始學中文,有的剛到中國留學時一點都不會說中文……如今,他們是「漢語橋」比賽的獲獎者,是可以和中國學生一起上全中文授課課程的學習者,是推動不同文化之間交流的行動者。2020年,他們迎來了別樣的畢業季。
  • 來華留學生:畢業了,不舍和中國說再見
    收到5名來華留學生的中文作文,有些出乎編者意料的是,他們有的是從19歲才開始學中文,有的剛到中國留學時一點都不會說中文……如今,他們是「漢語橋」比賽的獲獎者,是可以和中國學生一起上全中文授課課程的學習者
  • 福建擴招菲律賓來華留學生
    福建擴招菲律賓來華留學生 2019-09-02 21:41:3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禕   中新網福州9月2日電 (記者 林春茵)福建師範大學2日在福州舉行2019級菲律賓來華留學生開學典禮
  • 白銀礦冶學院舉行教育部、有色行業教育匯報會暨留學生畢業典禮
    白銀礦冶職業技術學院隆重舉行教育部、有色行業職業教育『走出去』首批試點項目」實施匯報會暨留學生畢業典禮7月17日上午,白銀礦冶職業技術學院「教育部、有色行業職業教育『走出去』首批試點項目」實施匯報會暨留學生畢業典禮在我校綜合樓報告廳隆重舉行。